大胆将军丁盛轶事杂谈(1)

 

于都老俵丁盛丁大胆,是1955年授予的少将军衔(记得小时候读过的一本关于中印自卫反击战的小册子里说丁是中将,但近来网上查了很多资料,也没看到他是中将的说法和记录)。于都县的红军长征广场上有于都籍的开国将军群像纪念碑,丁盛像被放置在最显眼的位置,这说明了他在家乡政府和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声望,尽管到死他都没获得政治平反。香港出版的丁盛回忆录,我觉得很不错,该回忆录由他留下的录音带整理而成,好象现在网上可以搜到PDF版下载。

读丁的回忆录,感觉上跟读其他人的回忆录不太一样。有人说,读丁盛的回忆录,是“见其字如闻其声,听其声如见其人”,此话一点都不虚,丁盛的人格魅力也跃然纸上。(丁盛在回忆录中是否有说谎,我想,没有偏见的读者应该是可以判断出来的;最起码的,丁的回忆录中几乎没有对自己的大肆吹嘘。)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官场如战场,实际上对普通人来说,职场也如战场,都是有其人生哲理可寻的。丁盛是个成功的军人,读他的回忆录,可以体会到一定的从军哲理,对在商场、官场以及职场中打拼的人来说也是应该有所启发的。

 

一、红军时期的丁盛

1、勇敢与幸运的旗手

1929,16岁的丁盛和村里的几个伙伴一起当了红军。为什么当红军?丁说,觉得家里太苦太累,想脱离这个环境,找个有饭吃的地方。红军来了,打土豪,分地主的财产,杀猪宰羊,看着挺有前途的,于是就当红军了。当时动机上没什么革命理想,就是为了有饭吃。(当时红军中有首歌叫<当兵就要当红军>,歌中许若,民权革命成功后:有手艺的有工作,会种地的有田耕…..并不象后来宣传的那样为解放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之类的口号而当的红军)

丁当过战士和通信员,在第三次反围剿中,团长命丁盛扛团指挥旗。战斗中,他跑的很快,总是扛着团旗和团长一起冲在前面,打了不少胜仗。有一次,他跟团长一起冲锋,团长不幸中弹牺牲,丁盛却扛着红旗继续冲锋,战士们也跟着冲,最终取得战斗胜利。因为打旗打得好,师长看上了他,于是丁盛当上了师部的通讯员,继续打旗子。在兴国,丁盛所在的师参加了围攻第十九路军(即在上海打小日本的那个十九路军)的战斗,结果打得很惨。十九路军战斗力很强,红军攻了两天,没成功。打到后来,师长亲自带领全师人员包括机关人员在内,向敌人发动最后冲锋。最终大部分同志包括师长壮烈牺牲,而丁盛却活了下来。应该说丁盛不仅勇敢,而且很幸运。作为旗手,肯定是敌人火力的优先照顾对象,在指挥员包括团长、师长都牺牲的情况下,在首长身边当旗手的丁盛却能活着,这幸运劲不服都不行。

2、遇到贵人王稼祥

丁盛在红军中遇到的一个重要的贵人是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1932年丁盛调到红军总政治部,当上了通讯班长,就这样在王主任身边工作。王主任对丁很照顾,教丁学文化,还送丁盛上红军学校深造,并推荐他到红三军团当连指导员。由于王主任的大力提携,丁没有当过排级干部,直接由班长当上连级干部。丁盛对王主任也感恩,王主任不幸被敌机炸成重伤,正是丁盛率几个通讯班战士不分昼夜把王从前线抬回瑞金,一路上可谓悉心照顾,使王的伤势未恶化(如果没有王主任,后来的遵义会议可能就开不成)。在瑞金,丁也想尽办法照顾王的生活,下雨天还下小水湾里抓小鱼给王主任煮鱼汤补充营养。

   3、长征途中鏖战娄山关

丁盛参加了长征。遵义会议后,丁调到红三军团十二团当连指导员,参加了著名的娄山关战斗。面对敌人一个团的反击,丁盛所在的12团二营(教导员谢振华)全营勇猛冲锋,一下子就把敌人打垮了,压垮了,丁盛指挥的连队跑得快冲得也快,猛冲、猛追。娄山关这一仗,丁盛他们打得不错,在红军中很有名气。但是1994年,谢振华联系好报社要丁盛写关于娄山关战斗的经历时,丁却说“我写什么娄山关呀,小小一个指导员”,丁的为人还是很实在的。

4、西安事变前后当上团政委

红军一、四方面军会师后,成立了红军大学,里面有一个上干队即上级干部队。丁盛因娄山关战斗立功出名,从连级干部岗位抽掉到上干队深造,准备毕业后到四方面军当团政委。在上干队的一件趣事是,后来当过广州军区副政委的肖元礼是上干队的俱乐部主任(红军里还有俱乐部?),哭鼻子不肯背枪,说是背不动,但丁盛他们硬要他背,“背不动也要背”。在一、四方面军分裂的时候,丁盛等红一方面军学员跟随毛泽东北上到达陕北,而四方面军的学员则跟随徐向前南下去与张国焘会合了。1936年,西安事变前后,丁盛从红军大学毕业,先到红军保卫局当指导员,后调到刘志丹当军长的(刘牺牲后宋时轮接任)的红二十八军当团政委,参加东征。丁盛这次又跳了一级,直接从连指导员当团政委,没有当过营教导员。

这样,红军时期的丁盛从战士当到团级指挥员(没有当过排级和营级干部)。从丁的回忆中,可看出红军时期的中下层级的指挥员和战士打仗基本上不需要掌握什么战略战术,勇敢就行。可要想在红军中走得更远,光勇敢还不够,还得有好运气才可能存活下来,要有贵人相助才可能获得提升,要建立功绩才可能走得更远。就丁盛来说,他是一名非常勇敢而又非常幸运的红军旗手;他遇到王主任这个贵人提携他当上指挥员;他在娄山关以自己的勇敢和能力而立功出名为以后当上团级干部及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而与丁盛一同参加红军长征的有名有姓的一万多名于都老俵中,能活到1949年全国解放的大概也就那么可数的几十个人。

(大圣原创.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