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教授的话: 一个简单的事, 叫教授搞来搞去弄的很糊涂.

本帖于 2011-06-23 21:13:25 时间, 由普通用户 hfhfndt 编辑

一个简单的事, 叫教授搞来搞去弄的很糊涂.


抗日早期, 八路军没有足够的兵, 没有足够的装备, 以及补给. 不能也不敢跟鬼子正面交火. 每个士兵手里仅有三到七发子弹, 你说这仗怎么打? 所以那时只能是像毛所说的七分发展, 二分应付, 一分抗日. 为什么? 因为当时八路能打仗的战士不多, 只占部队的十分之一. 不到三万人, 分到几个地区, 除军事干部外, 有战斗经验的战士就更少. 共产党也很注意干部的培养. 将连以上的干部送抗大去学习. 为了以后发展打基础. 因此用一分力量抗日, 听起来像应付. 实际上是用的全力. 所说的二分应付, 反到是有点浮夸. 你只有一分力量,要答应办二分的事, 是不是有点夸口? 而七分发展, 指的是要把七分力量用在生存和发展上. 何况百分之八十的兵都需要训练?


而当时的战法也不是以消灭日军为主. 主要是骚扰. 包括百团大战(1938年到1939), 不过那时也有十几万人了. 当时是八路军总部怕蒋介石顶不住而投降日军, 不得以发动的.因为真正打起来, 八路军的补给不行. 日军原本并不认为后方会有大股抵抗力量. 从那以后增派兵力到河南河北地区. 实行反复地大扫荡. 八路在日军的反复地大扫荡中力量损失很大. 于是就化整为零到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区建立根据地. 1940年到1942, 应该说是八路军抗日最困难的时期. 然而也正是这几年把部队锻炼出有及强的生存能力. 到了日军在太平洋战争兵力不足, 抽调兵力时. 八路也发展出一定力量的兵源,可以打一些像样的战斗了. 打掉了许多日军的大队中队小队. 请你去看陈锡联, 陈庚,许世友, 三杨等的战斗史. 累积打掉岂止几个大队? 许多战斗都是击毙千人以上的日军. 我不在此例举. 由于抗日战争的残酷性, 许多战斗员在一个地区前赴后继. 连其本身的姓名都难以记录下来. 谈何能记录下消灭了多少日本鬼子? 何况许多干部战士不识字? 然而, 有你提到的这一百多万的军队手里的枪说话. 他们的大部分不是蒋委员长给的.


 


反观国军, 虽然有过台儿庄那样的大捷. 却在抗日战争的后期被日军压迫至湖南西部地区. 而蒋仅用几十万部队抵御日军. 同时把大量的部队放在监视中共和其他杂牌军上. 这些抵御日军的国军虽然是在英勇抗日. 可是他们的上级长官们确是仅仅要求他们挡住日军的进犯, 从来不考虑收复失地. 长期地置日军战领区的百姓不顾.


你要生在当年, 面对着一边浴血奋战, 一边越来越离你远去, 将你丢在敌寇的大后方的国军. 你会怎么想?


在这种情况下浴血奋战近乎贬意词.

所有跟帖: 

老富的目的叫"抹黑,"他不管这些。不信?等着瞧。 -多哥- 给 多哥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23/2011 postreply 22:12:35

教授的意思是土共的可恶。 -jin_yin_hua- 给 jin_yin_hua 发送悄悄话 (340 bytes) () 06/23/2011 postreply 22:31:43

这么想,中文大进步:中流砥柱是流的,一直流到重庆 -地圆- 给 地圆 发送悄悄话 地圆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24/2011 postreply 04:09:50

从蒋介石收益的人不是一个没有,Savvy? -美丽中国- 给 美丽中国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24/2011 postreply 05:23:0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