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翰是台湾抗战军事史研究的学界先驱,他对军中战史的评价,当有一定合理性。
刘凤翰本科即学习历史,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毕业,次年进入中研院近史所工作。 近史所在职期 间,刘凤翰先是跟从全所发展方向,治清末历史,同时投入口述历史工作,访问诸多将领,尔后分赴 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历史学系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访问研究各一年。① 经过数篇论 文的积累,《抗日战史论集》是其抗战军事史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成果②,该书出版于全面抗战胜利 40 周年,汇聚其抗战相关论文 11 篇。 其中《论“百团大战”》 《论太原会战及其初期战斗———平型 关作战》两文,以扎实的史料考证见长。 另有《武汉保卫战研究》一文,受到“参谋本部”高度重视, 认为军方多年来无此类完整论文之撰述。③ 尔后其续有抗战军事史研究问世,如《战前的陆军整 编:附九一八事变前后的东北军》④《抗战期间国军扩展与作战》。⑤ 刘凤翰过世后,夫人黄庆中女 士又将其旧作整理结集出版为《中国近代军事史丛书》。⑥ 刘生前交出版社的书稿,随后亦出版,即 《国民党军事制度史》(2 册)。⑦ 刘凤翰的研究方法,重视史料铺陈与考证,其论著中充满军队番号、战斗序列、各级指挥、兵力 人数,现今史家读之,或有所批评,然而这正是军事史研究初期发展的基础工作。 且其大量论著之 中,也不仅是作基础研究,对中共军队在抗战时期的发展等,也有相关论文进行分析解释。 因此,与 其说他只会整理排比军官人名、军队番号,不如说他将军事史与中研院近史所“南港学派”⑧重视整 理档案史料的学风相结合,即学者张玉法所评其治学“能掌握历史发展的主流,略本胡适治学之 旨,有一分证据说一句话,不谈理论,亦少作史论,此亦近代史研究所创所人郭廷以先生所以示同仁 者”。⑨ 其实,刘凤翰自己也说,其所论是“本司马迁‘论史在叙史之中’体例撰述”,“希望能给对抗 日战史有兴趣人士一些有系统的史实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