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我军炮弹产量最高的大连兵工厂,是怎样建成的?
1947年,大连建新兵工厂建成,到了48年已经发展成月产3万发炮弹以上的大型兵工厂。为什么我军能够拥有这样一座强大的兵工厂呢?大连当年是苏军的势力范围,国军和国民政府轻易不敢染指,国军侦察机都不敢从上空飞过。在这种情况下,1946年11月我军认为大连是很好的军工基地。
建新工厂由此开始筹建。1947年7月,苏军将原属于日本的满洲化学(满洲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大华炼钢厂(大华矿业株式会社)、进和(进和商社)、大连机械工厂(大连机械制作所)、制罐厂(安川组铁工所和大连铁工所)及长兴铁工厂、裕民机械工厂、大连铸造厂等等,完全交给我方整合管理。同时在苏联协助下,我军自己筹划的引信厂和弹药厂也陆续建立。东北我军主要武器装备是日式的,是苏军转交的80万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军的武器装备。所以这些日本军工厂生产的武器弹药也完全符合需要,比如炮弹的尺寸和火药的储备量,恰好满足实际情况。
另外除了硬件,苏军还转交了大量原材料和必不可少的技术人员。没有专业人员,自然是没法干的。苏军自己在旅大的技术人员并不多,交给中方的主要是日本人,基本都是原来日本军工厂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骨干)。由于苏联的大力支持以及国军无法在旅大进行骚扰,建新工厂迅速发展。建立后不过几个月,工厂扩大到2600多人规模,到1948年底已经有8000多人。建新工厂的产品不少,但最有作用的是炮弹。该工厂主要生产日式山野炮弹,早在1947年就达到月产1万发的能力。到了1948年,工厂月产炮弹钢350多吨、发射药30多吨、引信2万个、装配七五山炮弹3万发。
建新兵工厂在苏联人的势力范围内,基本没有任何危险。国军绝对不敢进攻苏联人实际掌控的地盘。厂子的规模很大,因苏联人基本将大量日本军工厂和技术人员,直接转交给我们。我们接收过来,很快就能以很大数量生产,原材料也是充足的。1948年能够达到月产75炮弹3万多发能力,这相当惊人。八年抗战,国民政府一共只生产了42万发75炮弹,平均每个月才4000发。因为旅大是国际港,也为军火的运输提供方便。在旅顺和大连水域,国军军舰是不敢进入的。而进出旅顺大连的国际货船很多。我方使用朝鲜或者苏联货船的名义装炮弹出港,国军军舰无法拦截。大量炮弹可以顺利地送到东北全境,也能够运到山东半岛,支援华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