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黄金从上海倒腾到台湾时,蒋政权还有江南+西南+桂系地盘。败退路上,上海、广州、成都就花掉军费约46万两,在台又直拨军费89万两。发行新台币拨准备金80万两,借台湾银行26万两。到了50年5月就只剩54万两了。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货币统一》一书,新政权50年3月稳定了物价后,适当提高了金银兑换比价,收兑的金银数量大增。以广东省50年共收兑黄金 745.5万两,银元101.2万枚,纯银5323.6万两。50年一年,广东一省回笼的黄金就是蒋带走的2.5倍,是台湾当时存量的13.8倍。
事实面前,大家没话说了吧。
非要找外因的话,韩战是一个。美军部署台湾给当地经济注射了一剂强心针。
美國國會通過「共同安全法」,從1951年到1965年總共投入了近14.8億美元的經濟支援。不過這些錢可不能亂花,為了防止官員想中飽私囊,款項花費計畫必需交由行政院設立的「美援運用委員會」來把關,再交由美國政府委託的懷特顧問公司審查,最後經美國政府同意才能核准執行。
美援這帖大補藥為臺灣的基礎建設立下札實的根基,尤其交通方面可說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協助建設中橫公路、西螺大橋、麥克阿瑟公路等,當時甚至有「美國出打馬膠(柏油),臺灣出土腳(土地)」的說法。在其他重大建設方面也非常廣泛,像是石門水庫、霧社水庫、南部火力發電廠,就連東海大學校舍興建也有美援出力。
在民生方面,美援的挹注更是直接改變了臺灣人的生活習慣,在這段期間,從美國大量進口小麥、奶粉、黃豆等物資,政府也隨之推廣麵食,臺灣人包子、饅頭、麵包、蛋糕食用比例逐漸增加,奶類也逐漸融入飲食習慣中,至於黃豆則是沙拉油的原料,仍是臺灣至今不可或缺的民生必需品。
在美援挹注基礎建設、民生資源的幫助下,臺灣的產業體質也漸漸好轉,在1950年代開啟了「進口替代時期」,透過管制外匯扶植民營企業,主要發展低資本、高勞力的輕工業,諸如紡織品、麵粉加工等,技能創造工作機會,又能在民生上自給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