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爆发后,胡适提出承认伪满洲国换50年和平发展,是否可行?zt

来源: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2021-03-09 04:33:1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5402 bytes)

 

 

1937年8月7日,老蒋在南京主持召开国防党政联席会议,国民党要员及阎锡山、白崇禧、余汉谋、何健、刘湘地方实力派人物均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讨论的议题是对日本战还是和。

会上,老蒋提到社会上有部分主和的声音,并提出了胡适的和平建议。参谋总长程潜听完以后非常生气,当着一众要员的面痛斥:胡适是汉奸,真是可笑!最终会议以全体起立的形势,一致决定积极筹备抗日。

这次会议被教育部长王世杰记录在当天的日记中。

程潜是湖南人,天性中有火辣的成分,但他也是一个久经磨炼的政界老手,不会轻易动怒。胡适的和平建议到底说了些什么,能让程潜在众人面前大动肝火?王世杰的日记中没有描述,但其它档案中却有记载,我们下文会具体描述。

胡适曾就对日策略发表过许多建议,这是家国情怀的体现,也是知识分子的当担。但纵观胡适的主张,却反复转变,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美国印第安纳州德堡大学历史系教授江勇振在他的《舍我其谁:胡适(第四部)》中就胡适的对日主张进行了总结,从“九一八事变”到他去美国担任外交部长差不多7年的时间里,他的主张经历了8次转变。内容过多,笔者简单总结如下:

1931年9月,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主张接受日本提出的五个基本原则,与其交涉。

1932年6月,进一步提出,要在取消伪满洲国,恢复领土和行政主权完整的基础上与日本进行交涉。

1933年4月,日本退出国联,胡适反对中国与日本单独交涉。

1933年6月,《塘沽协定》签定后,胡适站在国府立场,赞成对日妥协。

1935年6月,提出支持进行抗战。但没几天,又给王世杰写信提出,以承认伪满洲国求得十年和平的建议,并要他转交给老蒋。

1937年4月,希望苏联、美国、英国在远东地区扩充实力,制衡日本扩张,形成区域性平衡机制来抵抗日本的侵略。

1937年8月初,主张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承认伪满洲国换和平发展时间,并提出具体方案。

1938年9月初,赴美担任驻美大使前夕提出“ 苦撑待变“。

王世杰

以上八次转变,时而支持谈判,时而反对谈判,时而要进行战争,时而要进行妥协。形成不同的主张的外因,要么是西方列强态度变化,要么是日本对华策略改变。但都是基于同一个假设,那就是中国打不过日本。

让程潜大动肝火的正是胡适第七次转变。提出承认伪满洲国当然不是突发奇想,他在1935年就提出过,只是当时没有形成方案。不论他的主张如何转变,核心思想都是要和平,可见胡适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主和派。

胡适建议走和平路线的理由是:当时中国国力疲弱,中央新式军队尚未训练完成,国防准备也不充分,不是日本的对手,如果开打必然失败。不仅会让国家解体,完全丧失抵抗能力,而且会使中华数千年的文化成果糜烂。

胡适的观点在当时是很有市场的,国府内也有相当的主和派。周佛海在南京有一栋大洋房,洋房下面有一个很大的地下室。淞沪会战爆发后,日军不断对南京进行轰炸,胡适等和平派人士经常到地下室躲避,大家聚在一起谈论时局,慢慢形成一个固定的集会。

当时外界将那些主张抗战的人称为“高调派”,对应于此,胡适便给这个集会取名为“低调同志会”,后来被外界称为低调俱乐部。成员有汪精卫、周佛海、陶希圣、高宗武、胡适等人。胡适曾向老蒋建议,由高宗武担任驻日大使,负责与日本沟通交涉,未获同意。后来高宗武成为汪精卫搭上日本人的重要桥梁。

七七事变之后,由于日本人内部意见不同统一,华北局势一度出现缓和迹象。但7月27日,日军突然挑起南苑事变,驻守南苑的29军猝不及防,伤亡惨重。赵登禹、佟麟阁以身殉国,29军主力退出北平,战争出现扩大迹象。

得知消息后的胡适极为恐慌,先后到高宗武、王世杰家中商议对策。王世杰在8月3日的日记中写道:“今日午后与胡适之先生谈,彼亦极端恐慌,并主张汪、蒋向日本作最后之和平呼吁,而以承认伪满洲国为议和条件。

两天后,胡适又与陶希圣拜会陈布雷。陈布雷是老蒋的侍从室主任,也是他非常信任的人。胡适等人希望通过陈布雷向老蒋提出自己的“和平方案”。此后还给老蒋写过一封信,解释提出该方案的原因,强调:“彻底调整中日关系,为国家谋五十年的和平建设的机会。

这个方案最终被转交到老蒋手里,老蒋看完后在信封上写了两个字:“胡”“存”。该手稿目前还保存在台湾档案机构中。笔者将内容简单总结如下:

原则:解决中日两国一切悬案,建立东亚长期和平。

方针:(一)满足以下条件即可承认伪满洲国。

1、东三省境内人民自选国籍;

2、东三省境内之中华民国人民享有居留、经商、购地之自由;

3、东三省人民要有充分机会建立自治独立的宪政国家;

4、东三省人民可以公投复归中华民国,其它国家不得干涉;

5、热河归还中华民国,建立非武装区;

6、山海关至独石口一线由中华民国设防。

(二)日本放弃在中国境内所有特权,退出驻军。中日缔结互不侵犯条约。

外交手续:达成协定后先不公布,双方同时宣布撤军,恢复七七事变前状态,并举行谈判。

卢沟桥

这个方案表面上看,争取到许多以当时实力无法争取到的东西,是赚的。但不要忘了,这些权益都是日本人从中国手里抢过去的,拿中国的东西跟中国换东西,怎么谈都是中国亏。

如果非要讨论方案的可行性,那必须要从中日双方的视角来看:

从日本角度看:

即便不查询任何历史档案也很容易能看出来,这个方案对日本人来说太过“苛刻”,东三省已经在其实际控制之下,承认与否只是一个名义问题。而当时,日本还控制了冀东伪政府,占领了热河、察哈尔等省部分地区,在汉口、山东、上海等地有租界和领事裁判权,显然不会因为一个虚名放弃如此多利益。

一战以后,日本军方认为以后的战争就是拼资源、拼国力的总体战,但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紧张,因此必须向外扩张。东三省对于日本来说一个理想的地方,一方面这里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另一方面,这也是日本实现控制满蒙,对抗苏俄,侵略中国的战略支点。

其实,自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内心就非常瞧不起中国,他的主要假想敌是俄国。当然,瞧不起并非不侵略,而是一个时间顺序问题,他需要先解决俄国的威胁。对于中国,他总的策略是经济侵略加逐步蚕食,不可能给中国稳定的发展时间。

具体来看,日本人原本打算扶持张作霖控制东北,但其不配合而被暗杀。后来日本又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但他并不满足于此。随后又占领山海关,长城抗战失败后,逼迫国府签订《塘沽协定》,实现华北非军事化。不久又扶持殷汝耕建立冀东伪政权,还想拉拢宋哲元、韩复榘等策划华北五省自治。

在1936年,日本制定的《帝国外交方针》中对华重点是:“首先使华北迅速成为防共、亲满的特殊地区;并且一面获取国防资源、扩充交通设备,一方面使整个中国在各方面都反对苏联、依靠日本。”

很明显,日本的目的并不只是东三省,而是逐步蚕食中国。而且在胡适提出此案时,他可能不知道一个事实。战后日本档案显示,当时日军已经计划大举向中国增兵,准备在华北与中国决战。

伪满洲国

所以笔者认为,日本大概率不会接受这样的谈判条件。即使接受了,也不会停止逐步蚕食中国的步伐。

这里插个题外话。这些年“淞沪会战改变日本进攻方向避免中国快速灭亡的观点很有市场,说日本如果像历史上元、清一样,从北向南俯攻,中国无力抵抗。而淞沪会战将日本主力吸引到东面,使其由东向西仰攻,便于中国抵抗。

实际上,至少在“卢沟桥事变”以前,日本未制定过从北向南俯攻的计划,其战略意图是逐步蚕食。再者,日本是个岛国,水上交通发达,陆地交通相对较弱。在沿海地区或者水网发达的长江中下游开战,补给方便,船舰还能用上,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所谓转移攻击方向,其实是正中下怀。

从地形上看,从内蒙南下是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日军的坦克和大炮都不能方便运用,会让其失去火力优势。唯一通道是由太原南下西安,再攻汉中才能达到四川盆地。各位听过《蜀道难》吗?为何在抗日战争中,日军打到潼关就打不动了?

一方面有黄河天险,加上老蒋也在西安预留了重兵。另一方面,日军补给已经跟不上了。即使日军真能打到四川,他要先帮中国把路修通,并保证不被破坏,否则没有快捷补给,也很可能被中国军队围歼。

所谓改变日军进攻方向只是一个伪命题,是当局粉饰失败的说话而已。淞沪会战只是为了引起列强干预,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将日军赶下海,解决腹背受敌的后顾之忧。可惜打败了。

淞沪会战

从国府层面看

很明显,老蒋绝对不会同意这个方案。“西安事变”时,他已经向全国承诺一致抗日。“卢沟桥事变”后,他又发表庐山谈话,喊出非常强硬的口号: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作为一个领袖人物,背弃承诺,朝令夕改,对自己的威望是致命的打击。

从现实来看,“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不抵抗而丢东三省,引起国内轩然大波。老蒋倍感压力,不得不要求张下野出国考察。再进一步承认伪满洲国不就成了另一个张学良了吗?

老蒋虽然昏庸,但是一个自尊心非常强的人,平时动辄提及人格、国格。他心理很清楚,自己可以消极抗日甚至不抗日,但绝不能光明正大地承认伪满洲国。否则,排山倒海的舆论谴责会让他连位置都坐不稳,历史也会给他记上丧权辱国的一笔。

当时的中国只是表面上的统一,地方派系对老蒋并不服气。如果说滇军和川军相对安分,那么桂系和晋系,则从未放弃过对老蒋位置的觊觎。他们也许不会真正抗日,但绝对不会放弃以抗日的旗号把老蒋赶下台的机会。

时间倒退一年,陈济棠还联合李宗仁发动两广事变,当时的口号就是反蒋”“抗日老蒋使出银元攻势,分化广东部队,才使两广事变平息。当时中日矛盾还未激化尚且如此,假如此时要承认伪满洲国,必然会形成一呼百应的局面。

伪满宣传画

胡适提出承认伪满洲国的方案无异于给老蒋挖了个坑,等着他往里面跳。在这一点上,老蒋有清醒的认识,他在当天的联席会议上说:

要知道日本是没有信义的,他就是要中国的国际地位扫地,以达到他为所欲为的野心。所以我想如果以为局部的解决,就可以永久平安无事,是绝不可能,绝对做不到的。

小结:

综合以上描述,很明显胡适以承认伪满洲国换取50年和平发展时间的方案并不可行。错误的关键在于,50年之后如何能保证失去大片肥沃土地的中国能赶超日本?如果届时中国仍然不是日本的对手,而双方又难免一战,是否又要以承认华北独立为条件再换取50年发展时间。

按常理推断,胡适作为文化界名人,有诸多博士头衔,应当是非常聪明人。但他为何会提出如此幼稚的方案?这实在让人费解,也难怪程潜动怒。

在笔者看来,从一开始胡适便预设了中国必败的立场,而坚定地走和平路线。越是在和平路线将要失败之际,越会提出更加激进的方案去挽救。这是一种偏执心理,很多时候人一旦陷入到偏执当中,就会逐渐丧失理智。

中国有句俗语叫“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从当时胡适的表现来看,他对中日态势了解非常浅薄,对高层的心态拿捏完全不准。文人参政,乍一看华而不实,不切实际的口号只会误国,这大概也是他不受老蒋重用的原因之一。直到老蒋巴结上美国之后,胡适才在沟通中美联系上发挥了一些作用。

所有跟帖: 

胡适,真乃胡适之也 -桃花源主- 给 桃花源主 发送悄悄话 桃花源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09/2021 postreply 04:52:18

时间有出入。蒋公在7月17日的庐山讲话已经下了决心,提出要全面开打。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萨克斯风- 给 萨克斯风 发送悄悄话 (667 bytes) () 03/09/2021 postreply 05:39:45

胡博士没有想到,日本人是五个月的和平都不会给的。大日本帝国皇军因为一片纸就窝在三岛神州和 -过客文- 给 过客文 发送悄悄话 (1048 bytes) () 03/09/2021 postreply 10:04:12

胡适看来既没文才也没见识!小日本想吞下整个中国早100年前就有人认识到。 -白云蓝天- 给 白云蓝天 发送悄悄话 白云蓝天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09/2021 postreply 10:58:30

文人,公知…… -tomcat801- 给 tomcat801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9/2021 postreply 16:55:1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