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金融四:日军通过大量发行军票掠夺财富,活成了占领区的富豪

来源: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2021-02-19 04:30:1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2239 bytes)

 

 

 

抗战时期因为法币快速贬值,导致物价飞涨。当时国军的薪饷虽然已经尽量上涨,但是根本跑不赢物价的涨幅。到了抗战的中后期,到了军人不仅无法养活家庭,而且连自己糊口都做不到、甚至会大批饿死壮丁的程度了。

而与此同时,日本侵略军通过种种手段,特别是用发行日本军票和伪政权货币的办法,掠夺了我国的大量资源,小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可以说日军是在以战养战,它的中国占领军,基本上都是靠我国老百姓来养活的。

一、日本军票的发行

当时在中国,除了国统区使用的法币之外,还有其他数种流通的货币。其中使用最广泛的,就是日本侵略军使用的所谓的日本军票。当时的日军用军票来发军人工资,用来掠夺我国的资源。而所谓的军票,就是日本军用手票的简称。拿大白话来说,就是军人打的白条。

这种军票最早可以追溯到1904年的日俄战争期间,是军方作为工资发给陆军和海军士兵的一种货币。与当时金本位制的日元不同的是,日本军用手票不能兑换黄金,也不能兑换普通日元,基本上就是一张毫无信用担保、没有金银背书的花纸片。本质上这就是一种白条,实际就是靠日军的武力,强行打白条掠夺占领区资源,让占领区老百姓来替日本人养活侵略军。

最早的日本军用手票是在标准日元上稍加修改而来的,取消了“日本银行”字样,取消了纸币上任何承诺向持票人支付兑换黄金或白银的文字,然后再用红色的大字体加盖"軍用手票"字样,表明这张纸是军方用的。

后来到了1940年,为了不和日元混淆,日本军用手票开始采用军队自己的原创设计,不再和标准日元混用图案,这时的日本军用手票背面一般有如下的引文:

此票一到即換正面所开日本通货。如有伪造、变造、仿造、或知情行使者均应重惩不贷。

也就是说,这东西是强制使用的。

二、日军用军票强买强卖

而这些军用手票发放到日军士兵手里后,就随着这些侵略军被带到了亚洲各个被侵略国家里。日军用这些废纸一般的军用手票在被侵占地区强买强卖,肆意抢夺日占区人民的财物。比如当时日军在沦陷区规定,军票10钱买米2斤。也就是说一日元军票可以买米20斤,军票比战前的银元购买力都高。

再后来,到了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军用手票的发行达到了顶峰,日本侵略军在被其占领的地区驻有大量军队,为了给士兵们发工资,他们开始疯狂的发行军票,掠夺当地经济。当时在富裕的占领区比如香港,日本军用手票被强制作为当地的唯一官方货币。日军于1941年12月占领香港,第二年1月设立总督府开始军政统治。在货币方面,开始时还是港币和军票同时流通,到了19436月,日军撕下了假面具,开始下令禁止使用港币,强迫香港居民把自己所有的港币,都必须到香港的台湾银行分行、横滨正金银行分行兑换成军票。

据日本专修大学教授坶井义雄《崩溃时期的日本军政――香港1943-45》一书中统计:

日本军政当局通过发行2500万日元的军票,兑换了战前在香港流通的1.6亿港元中的1亿港元,另外还把香港上海银行保管的1.9亿港元据为己有。也就是说日军用自己印刷的花纸片,就把合计2.9亿港元搞到了手,并使用这笔资金,在澳门等中立地区采购战略物资,以战养战。

而那时候的日本疯狂投入到战争之中,为了支付庞大的军人工资,吃了甜头的日军就开始疯狂印刷军票。这些军人们毫无经济常识,所以基本上他们就是开动印钞机毫无节制的印刷,想印多少就印多少,完全不考虑通胀和贬值因素。总之,这是一种靠着枪杆子进行的变相抢劫行为,是不按照金融汇率运行的。

到日本战败时,据不完全统计,仅剩余在香港的军票总额就有19亿日元以上。战后不久,被日军销毁或被英军没收的军票,估计约为7亿日元。当时还在市场内流通的军票约12亿日元,从此全部变成了毫无价值的废纸。

后来一度成为亚洲首富的吕志和,当时在香港做大米生意,3年下来,他赚到了几百万的日本军票,结果随着日本战败,全部就变成了废纸!

日本军票对占领区的经济伤害和资源掠夺,是真的非常惨痛的!

三、战前入不敷出的日本兵

在全面抗战前来说,日军的生活水平其实是很差的。以军官为例,在中美日三国的低级军官战前收入方面,日军是最少的。当时一个美军伞兵中尉,年薪大约有3720美元,而一个日军中尉是94*12=1128日元。国军一个拿国难薪的中尉是40*12=480银元。按照汇率来说,日本军官比国军军官收入略高,而只是美军军官的二十分之一!

但是从实际购买力来看,国军中尉每个月工资能买到640斤上等大米,而日军中尉的一个月94日元,只能买到0.5元一升的二等差米282斤!如果买0.6日元一升的一等好米,那只能买到235斤而已。日军中尉的实际收入,只是国军中尉的四成而已!所以当时的日军军官,普遍是入不敷出,基本上都是月月欠债,养活不起老婆孩子的。

而且这还是一个正规军校毕业的军官的收入,当时的日军普通士兵更惨。以一个听从蛊惑参加了帝国陆军的工科学生为例,作为一个二等兵,那么月薪就是6元基础工资、4元工科生补贴、99钱在勤加俸,合计10.99日元,这个钱当时够买二等差米32.97斤,按照没有副食肉蛋只吃米,一个成年男人一天需要两斤粮计算,可以说是连自己吃饭都不够。而当时一个国军士兵拿七成国难薪是7元银洋,能买到112斤上等大米,实际收入是日军士兵的3.4倍。

但当时如果一个日本工科学生不参军,老老实实读完书工作的话,他的起薪大约是100日元,是参军的大概九倍!这样的情况下,你还相信当时在日本,很多人当兵是自愿的吗?

但是,这只是不打仗的时候。战争一旦打起来,当兵的优势就出来了。

四、在占领区舒适生活的日军

一旦打仗的话,日军官兵的收入就大大提高了。无论是侵华日军还是太平洋岛上的日军,都是有驻外津贴的。据当时一个祖上当鬼子的日本人说,他爷爷当年一个最低级的二等兵,每个月能拿20日元,也就是工资翻番了。而且驻外打仗的话,还有诸如战地补贴、被服津贴、战功褒奖金这种额外收入。

所以,平时苦哈哈穷兮兮的日本兵,其实都是很喜欢打仗的。而只有打仗,他们的收入才会高。这样全面侵华以后,日本从上到下参军积极性就很高了。另外缀一句,如今的美军也是这个道理,他们非常喜欢驻外,特别是欺负没有还手之力的小国,其实都是一样的,说白了就是为了钱。

而当时日军规定,在占领区的10钱军票能买两斤大米,按照这个价格,最低级二等兵20日元一个月的军票收入,当时够在占领区买约2.5石,也就是大约400斤大米。而按照一般大米10银元一石计算,一个普通日本兵在中国月收入相当于25银元,已经两倍于当时普通工人收入了。要知道当年伟人做北大图书管理员的时候,月收入不过是8银元,还不到一个普通侵华日军收入的三分之一。

而同比计算的话,当时一个日本工科男毕业后的月薪,还是在大概100日元左右,按照物价能买大概300斤大米,还不如一个二等兵收入高。而一个日军中尉,战前收入是94日元,大约能买282斤大米。一个日军大尉,战前月薪更是只有158日元,能买474斤大米。而到了开战以后,一个中国占领区的最低级二等兵,收入就可以买400斤大米!战时一个二等兵的收入就高于战前的中尉,和大尉相仿了!

而这样算起来,日军中尉大尉这样的低级军官,在战时驻外的话,工资也至少是翻番的。再加上占领区军票的强制物价,一个中尉至少能拿到200日元军票,能买到4000斤大米,一个大尉至少每月300日元,能买到6000斤大米!这个月收入,已经相当于250-375银元了,妥妥的小富豪了!

而这些侵略军除了基本薪水、驻外补贴、被服津贴、战功褒奖金等合法收入之外,还有各路汉奸的主动孝敬、敲诈占领区的额外摊派,还有扫荡根据地时抢来的各种财物!而除了高收入和物质享受之外,就算是生理需求,也有慰安所和下乡扫荡时候的“中国花姑娘”可以解决。

可以说,只要日本军票被大量使用和接受,那么一个侵华日军的生活还是不错的。作为占领军,除了有被抗日武装打死的风险以外,甚至可以说还是过得非常滋润的。

这些实打实的东西,才是日军侵华很积极、士气很高的根本原因!而侵华日军的战斗力,根本就是架构在这个看来不起眼的“军票十钱买米二斤”之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伟人诚不欺我!

 

所有跟帖: 

不光是军用票的问题。日军在占领区通过维持会征粮食,没听说过付钱的。 -borisg- 给 borisg 发送悄悄话 boris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9/2021 postreply 06:50:09

当时日本在中国掠夺中国资产,怎么可能付钱。 -海云之南- 给 海云之南 发送悄悄话 海云之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9/2021 postreply 07:20:2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