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前的陆军整编:杂牌军成炮灰zt

来源: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2017-07-01 03:49:17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3774 bytes)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日军的战斗力堪称亚洲各国之最,而中国军队则因连年战乱、派系繁杂,始终没有得到过统一的整编。在武器装备上,日军制式统一补给体系完善,而中国军队的装备堪称“万国武装”,虽有精良者,但更多的都是陈旧配备,有的部队甚至还在使用清末的淘汰兵器。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奇妙现象,即中国军队虽然兵员众多,部队多达100多个师,但大多战力较弱,一旦与日军开战,10个师都未必能打败日军一个师团。

那么究竟该怎么办呢?在重工业全无的情况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只能先从调整陆军建制着手,逐步追赶日军。考虑到中国军队在当时以“师”作为战略单位,因此战前陆军的整编,也主要以师为主。可在军阀林立的情况下,要想统一陆军编制谈何容易?整编的结果自然就出现了不同派系的不同“特色”。

 

1938 年,头戴德式M35盔,穿戴整齐的黄埔军校学生,他们毕业后将走上抗日战场

 

中央军的整编

抗战全面爆发前,中央军的待遇和装备相对较好,但也存在着编制不一的情况。以师为例,有的是三旅九团制、有的是两旅六团制、有的是五团制、有的则是三团制。

在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榆关事变陆续发生后,蒋介石预感中日迟早会正式开战。因此从1934年12月起,蒋介石陆续在“确立国防领导体系”“确定和建设战略后方”“发展交通系统”“推行征兵制和实施民众军训”“整编陆军和建设特种兵”“加强海、空军并进行战备演习”“整备要塞和修筑国防工事”“调整、扩大兵工生产”,以及“制订国防作战计划”这九个方面着手对日作战准备。

在德国军事顾问建议下,蒋介石决定利用进口武装从1935年开始陆续编练60个调整师(俗称德械师)和60个整理师,这两类师皆统一为两旅四团制,主要区别在于师直属部队的编制和步兵团属的火力配备上。其中调整师为甲种编制用作对日作战,整理师为乙种编制用作后方绥靖之用。1935年3月1日,军事委员会在武昌行营设立陆军整理处,由陈诚全权负责军队的整编工作。1936年3月,陆军整理处归并于军政部,此后军队的整编工作便改由何应钦接管。与此同时,蒋介石还计划成立60个师管区,作为调整师的定向补充兵单位。9月8日,国民政府正式颁布征兵令,内言“在此非常时期,凡属兵役适龄之男子,均有应征入营服行兵役之义务”。

相对其他派系来说,中央军的整编相对容易。但是当军政部于1936年7月和9月先后完成第一批10个和第二批10个调整师的编练后(其中有两个是杂牌师),两广事变和西安事变先后发生,迫使调整师编练暂时停止。等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第三批10个调整师开始编练后不久,抗日战争就全面爆发,此时中央军的陆军师计有37个师(内17个调整师,19个整理师、1个骑兵师)、5个独立旅(内1个级别等同于调整师的补充旅)、1个骑兵旅和2个炮兵旅。蒋介石所寄以希望的调整师,在编练1/4都没有完成的前提下,不得不提早投入作战,并在1938年就全部消耗殆尽了。

 

1935 年,陈济棠(左)在广州举行阅兵,桂系首脑李宗仁(中)也应邀参加典礼

 

桂军用民团保存实力

中南地区的军队主要分为粤军、桂军和湘军。

从蒋介石取得北伐胜利开始,两广军队就一直是他的心头之患,尤其是1936年6月爆发的两广事变,更使蒋介石下定了解决两广问题的决心。在蒋介石的“银弹攻势”下,粤军最先瓦解,总司令陈济棠被迫下野,部队统由余汉谋率领接受南京当局的收编。在失去盟友之后,李宗仁的桂军势单力孤,也就只能勉强接受南京当局的收编。不过粤军的整编和桂军的整编在实际执行上有很大差别。

两广事变时的粤军计有15个师、2个旅。接受改编后,粤军在余汉谋的不断争取下,先是被缩编为10个两旅六团制师和2个独立旅。1937年6月又根据军政部的命令调整为10个两旅四团制整理师和2个独立旅。粤军经此整编实力大损。究其主因,是由于原首领陈济棠下台后,继任者余汉谋听命中央并准许中央势力进入广东所致。相比起来,桂军的整编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桂军在两广事变时计有20个师。起初对于南京当局的整编命令拒不执行,但在蒋介石放缓对待李宗仁、白崇禧的态度之后,桂军终于在1937年3月同意把部队整编为7个两旅四团制整理师。从表面上来看,桂军执行了中央的命令,但实际上桂军有自成一系的民团存在。桂军实施整编后,将编余部队全部转入民团系统。当时广西计有11个民团区,每个民团区辖1到2个联队(团级),这为抗战全面爆发后桂军的迅速扩军,并为今后与蒋介石在政治上的逐鹿奠定了基础。

湘军原本自成一系,但蒋介石借“围剿”红军之名将湘军首领何键架空,从而将湘军的指挥权收归中央。不过考虑到湘军内部派系繁杂,军政部对湘军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酌情整编。比如那些离开湖南依附中央的湘军,按照整理师编制调整,原属何键嫡系的部队仍然维持三旅六团制。因此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湘军虽有13个师,但真正按照中央规定调整的部队只有7个师。

 

刘湘

 

刘湘借整编削弱其他川军派系

西南地区的军队主要分为川军、滇军、黔军。

从民国成立开始,四川内部就军阀林立征战不断,其中大大小小的军阀数不胜数。1935年之前的川军各路军阀经过吞并与被吞并后,大致可分为刘湘、刘文辉、邓锡侯、杨森、孙震、李家钰六路。这六路部队建制不一,有称军、师者;有称路、统领者。据统计,1935年川军整编前多达340个团。小小一省竟有如此众多的部队,堪称民国一绝。

蒋介石借“围剿”红军之名进入四川后,首先争取到刘湘的配合。此后蒋介石即扶持刘湘,授刘以四川最高军事统帅,并许其统一改编川军。

川军的整编在派系繁杂的情况下,十分缓慢,且经过两次整编才在名义上完成了南京当局交付的任务。比如川军原本账面上的340个团,经过整编,还剩余166个团,可谓超前完成任务。但实际上川军在整编中为了保存实力,搞出了不少花样。比如有的步兵团本就不满员,干脆乘整编的机会缩编为独立营或独立大队;又如刘湘以兼任四川全省保安司令的身份,在部队整编之际,将编余下来的步兵团改称保安团,整编也就只是改换了名头。倒是那些与刘湘敌对的川军实力派中,除了杨森因直接向中央靠拢而没有折损实力外,其余各路都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此后再也无力抗衡刘湘了。

不管如何,川军的整编至少是在账面上实现了蒋介石的“希望”,截止全面抗战爆发前,川军计有27个师、7个独立旅。限于川军内部编制、装备、人员的复杂性,这些部队中只有6个师按照整理师的模式进行了调整。1937年8月,川军又根据军政部的命令进行了一次整编。在这次整编中,川军各师在编制上皆向整理师(即两旅四团制)看齐,因此一些三旅制的师变成了两旅制,多余的一个旅改为独立旅,有的不足两旅的,编足两旅。在这次整编中,川军有4个师的番号被裁撤(分别给桂军和湘军使用),实力改为23个师、10个独立旅。

滇军由于奉命整编的时间较晚,加上西安事变的爆发,其实并没有正式开始整编。因此在全面抗战爆发前,滇军仍然维持着6个步兵旅的实力。不过在龙云统治云南时期,他自编了4个补充大队(团级),以及18个独立营。这些部队使龙云在抗战全面爆发之后不仅能将原有正规军改编为1个军开赴前线参战外,还能在后方迅速成立起1个军和7个步兵旅,为1943年的新一轮扩军奠定基础。

至于黔军,在1936年之前已经被蒋介石借“围剿”红军之名予以彻底改编,其独立派系被彻底瓦解,原本部队也根据整理师的编制统一整编为5个师,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央军旁系部队。不过其内部人事、经费仍然相对独立,在广义上说,还能称为黔军。

 

1934 年,四川刘文辉的川康边防军在行进途中

 

阎锡山借整编实施扩军

西北军其实在1930年中原大战冯玉祥下野之后已经瓦解,但因这些部队仍然能够维持内部相对独立的人事,因此直到1949年仍然把这些部队习惯性地称作西北军。在1937年之前的西北军可分为两类,一类拥有独立地盘,能够自给自足的部队,比如韩复榘的第3路军、宋哲元的第29军;另一类是依附于中央军的部队,人事虽然仍能维持独立,但在经费补给上得由南京当局统一拨补,这类比如梁冠英的第25路军、孙连仲的第26路军。

在1935年开始的陆军师整编中,依附于中央军的西北军对于整编十分顺从,孙连仲甚至还争取到所属1个师按照调整师的编制来整编。但对于韩复榘和宋哲元的部队来说,就无法推行了。河北、山东皆处于抗日的最前线,因此南京当局在经过再三考虑后,决定暂缓对这些部队的整编。因此,西北军的整编很不统一,有的可说是脱胎换骨,有的则仍维持原状。

截止到1937年6月为止,西北军仍有16个师(其中1个调整师、5个整理师、2个骑兵师)11个独立旅。

东北军自从西安事变之后即告瓦解。蒋介石对东北军的官兵素质和装备都赞赏有加,因此对于如何使用东北军成了他在1937年2月到5月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经过不断考虑,蒋介石决定把东北军(不含已经在1935年整编完的3个骑兵师)整编为10个调整师,用作今后的对日作战。这个方案在1937年6月正式实行,但仅仅过了一个月全面抗战就爆发了。东北军的整编在仅仅完成编制上的调整外,其余各项都没有时间再作调整。抗战初期,东北军在华东和华北战场遭到日军重创,此后便一蹶不振。

晋绥军的整编堪称民国整军的“代表作”。之所以要称之为“代表作”,主要是因为晋绥军首领阎锡山能在“整编”时反其道地实施扩军,不仅“完成”了军政部的任务,还为1942年的新一轮扩军打下了基础。

 

阎锡山

 

那么阎锡山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晋绥军除了3个骑兵师外,其余师都是三旅六团制。在1936年6月开始整编时,阎锡山先调整编制,从账面上完成8个整理师的事实存在。接着,他开始以旅为单位重新变更建制。比如从甲师和乙师各调1个旅合编为新的甲师和丙师,然后将甲师和乙师各自多出的2个旅改为由省财政维持的独立旅。至于乙师,仍然向军政部报告是一支两旅四团制师,但仅仅是一个空番号,下面并无部队,但在军政部的备案中,该师官兵名册一应俱全。此外,阎锡山以红军进入山西需要增编地方保安部队为名,迅速增编了多达12个的“防共保卫团”(后改称新编第1—12团)。

阎锡山通过上述这些方法,竟然将整编前的11个师(内3个骑兵师)、3个独立旅,变成11个师(内3个骑兵师,1个空师番号)、12个独立旅,兵员不减反增。全面抗战爆发后,阎锡山将12个新编团又迅速改编旅,从而使他在1942年成功扩编出10个师,其偷梁换柱的本事堪称一绝。

除了前述几个相对较大的军系外,还有若干数量繁杂的小军系。比如陕军(主要分为杨虎城、邓宝珊、高桂滋三派),杨虎城所部在西安事变后按照整理师编制整编为4个师、3个旅,其余陕军则因情况特殊未作调整。又如马家军(主要分为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三派)也因情况特殊未作调整。其他如新疆驻军,更因盛世才的原因连番号都维持省军番号。

综上所述,蒋介石在全面抗战爆发前的整编,主要还是以中央军为主,其他派系为辅。从其整军思路和政后待遇上来看,蒋介石对各路军头并不信任,还是以建设中央军为主。至于其余各路部队,则仅仅是用作消耗日军的炮灰而已。

所有跟帖: 

这是一次团结的整编,胜利的整编,成功的整编。目的是应对中日大战,针对的是日军,不是杂牌军。 -明白仁儿- 给 明白仁儿 发送悄悄话 (1576 bytes) () 07/01/2017 postreply 12:47:17

是的,经过八年抗战,除了桂系和西北马系,地方军阀实力都被消耗殆尽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给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01/2017 postreply 17:25:28

抗战胜利后,傅作义崛起,阎锡山壮大,孙连仲,刘汝明,冯治安,孙蔚如,杨森,黄伯韬高升。 -明白仁儿- 给 明白仁儿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01/2017 postreply 21:00:27

傅并非诸侯早就归顺老蒋,投诚后还私藏军火和蒋安通款曲,阎老西抗战元气大伤,上当战役主力损失三分之一,老蒋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给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发送悄悄话 (86 bytes) () 07/02/2017 postreply 01:07:4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