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国军精锐 对抗日本的 上海派遣军(摘录自 茅民的《复兴记》第4.3章)

来源: maominjm 2016-08-17 19:34:47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4697 bytes)

下面内容 摘录自茅民的《复兴记》第4.3章。

要看全章内容 请点击:

第4.3章 抗日战争爆发(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南京失陷,南京大屠杀,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抗战歌曲)

 

淞沪会战

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认为:在华北平原与日军作战,对中国军队不利,而对机械化程度高的日军有利,因此应引日军到中国东南部来,因为这里山川河流众多、日军的装备不易发挥作用,也就是 把日军的入侵方向 从由北向南 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同时也可以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因为英美的利益主要在中国东南部。中国统帅部 据此制订了具体部署:陆军先集中兵力 歼灭驻上海的三千名日军海军陆战队;海军准备堵塞江阴,全歼日军长江舰队(注:日军很快得悉了海军这个计划,并立即命令日本长江舰队 撤出长江口外)。秘密开到上海附近的中国陆军 是第87师(师长王敬久)、第88师(师长孙元良)。这两个师,原为国民政府的警卫部队,是德国顾问训练出的样板师,全制式德国武器装备,为国军精锐。这两个师现归张治中 统一指挥。张治中建议:除了这两个师,另外再抽调正规军 化装为保安队进驻上海(注:受限于1932年的《淞沪停战协定》,中国在上海不能驻扎正规陆军)。对此,何应钦有点担心,他拍着张治中的肩膀说:“文白,这是要闹出事来的啊!”但蒋介石同意了,于是军委会命令 驻扎在苏州的装备优良的第2师补充旅第2团 换上保安队服装 秘密进驻 虹桥机场等战略重点。深感责任重大的副旅长杨文瑔 为此事专程到南京 面见军政部长何应钦,请示具体做法。何应钦表示出 担心的意思,怕这会与日军发生冲突。

事有凑巧,1937年8月9日发生了虹桥事件。那一天,日军驻上海的海军陆战队 第一中队长大山勇夫,带着一等兵斋滕要藏,乘军车 强闯虹桥的中国军用机场,遭到机场卫兵的阻拦。他们随即开枪,打死一名机场卫兵。中方立即反击,当场击毙了这两名日军。日本以此为借口,命令日军舰队上的陆战队 在沿海登陆,并派飞机在沪宁、沪杭铁路线的上空侦察。13日,日军从上海日租界、黄埔江中的日本军舰 炮击上海的闸北地区(注:这儿是“华界”,不是租界)。第二天,国民党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告“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同日,中日双方开始交涉、谈判。日方代表蛮横提出:中方撤退上海保安部队,撤除所有防御工事。上海市长俞鸿钧 秉奉蒋介石之命,严辞拒绝。  

蒋介石本来就希望 把日军从华北引来华东,虹桥事件正好给了他一个借口。于是,他命令 将此时在京沪地区的部队 编为第9集团军,由张治中任总司令,下辖三个师和一个独立旅,负责反击在上海虹口、杨树浦的日军;将苏浙地区部队 编为第8集团军,由张发奎任总司令,守备杭州湾北岸,并打击上海浦东之日军;这两个集团军之上,设立第3战区,以冯玉祥为司令长官,以张治中为前敌总指挥。   8月13日,张治中指挥第9集团军,对上海市区之敌 发动全面进攻,同时出动空军,轰炸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汇山码头 以及海面舰艇。其攻击重点最初为虹口,后转向公大纱厂。当时,中国军队占了绝对优势,除两个精锐师外,还有两个装备德国火炮的重炮团,即炮兵第10团(装备100毫米加农炮)、炮兵第8团(装备150毫米榴弹炮),加上坦克、空军助战。日军当时在上海的部队,仅海军陆战队3000多人,另加紧急从日本商团中动员来的退役军人,合计也不过4000人,重武器也不足。日军依靠坚固工事,顽强抵抗。经数日苦战,虽然第87师占领沪江大学,第88师占领了五洲公墓、宝山桥、八字桥等各要点,但是 对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 这个核心阵地的攻击没有成功,而自身伤亡却很大:第88师第264旅旅长黄梅兴阵亡,其旅伤亡1000余人,连排军官 损失大半。除在地面战场短兵相接之外,双方在海上、空中也展开较量。海军奉命将一艘商船 沉于十六铺,封锁了黄浦江,以防止日舰溯江向上游进攻。中国飞机多次出动,轰炸日军目标,并与日机爆发激烈空战。第4驱逐机大队大队长高志航 率所部飞机 在杭州笕桥机场上空 击落敌机6架、击伤多架。8月17日,中国空军第5大队第25队 战斗机飞行员阎海文,奉命轰炸在上海虹口的 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时,被高射炮击中,被迫跳伞,结果降落在敌人的阵地上,被日军包围。敌人喊话 命他投降,阎海文击毙日军数人后,用最后一颗子弹 自尽殉国。   8月下旬,国军第36师(师长宋希濂)抵达战场,并迅速投入战斗。空军再次出动配合,轰炸地面及江上日军目标。中国仅有的装甲部队--南京装甲团配属第36师的两个连战车,也投入战斗,但因没有强大火力保护,又缺乏与步兵协同作战经验,终被日军舰炮 悉数摧毁,两连官兵全部壮烈殉国。   从8月20日晨至8月22日,第36、87、88、98师的进攻均受阻,自身伤亡严重。国军的四个精锐师,还是没能攻下四千日军固守的 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 这个核心阵地。战局陷入僵持。

上海市民热烈声援 在前线拼死打击日寇的英勇将士。连蒋介石夫人宋美龄,也亲自率领慰问团 奔赴前线,慰劳士兵。一天下午4时多,她在蒋介石外籍顾问端纳的陪同下,乘车去上海市郊 慰问伤兵。这时,空中出现几架日军飞机。司机一边开车,一边不时抬头望天空。一不小心,奔驰的汽车驶离公路,翻在路边,把宋美龄甩到了烂泥地里。端纳倒是安然无恙,他跳下了车,疾步奔向蒋夫人。宋美龄躺在沟渠里,满脸污泥,不省人事。端纳和副官 赶紧把宋美龄 抬到附近一户农民家里。那时的宋美龄 穿着普通人的衣装,看不出是一位贵夫人。端纳见到宋美龄尚有呼吸,竟然唱起歌来:“她轻松地飞向天空,秋千上那勇敢的少女……”他又对昏迷的蒋夫人说:“啊,夫人,醒醒!我希望你现在能看一看自己,你绝对是个美人!”宋美龄渐渐苏醒。端纳问宋美龄:“你还要去看望伤兵吗?你自己也成了伤兵了!”宋美龄答道:“去!”宋美龄一行去了几个营地 慰问士兵之后,回到了上海市区。经医生检查,发现她断了一根肋骨。她不得不卧床一个星期。端纳去看望她,宋美龄问:“我受伤的时候,你怎么还唱歌?”端纳笑道:“一个女人倒下来的时候,如果说她受了伤,也许她再也爬不起来。”

8月23日拂晓,日军实施第一波登陆行动:其第3、第11师团 在舰炮密集火力掩护下,在吴淞口铁路码头、狮子林、川沙口登陆。登陆之后,他们进而攻击宝山、月浦、罗店、蕰藻浜我军阵地。张治中派王敬久为淞沪前敌指挥官,指挥第9集团军所辖部队抗击登陆日军。与此同时,刚组建的第15集团军在罗卓英指挥下,向宝山、川沙口登陆之敌发起反击,第98师于8月24日击退攻占狮子林的日军,歼敌数千人。第11师冒着飞机猛烈轰炸,经艰苦战斗,收复罗店。日军调集坦克、飞机和重炮反扑,围绕罗店双方展开拉锯战。第11师,与原先防守在这里的第67师并肩战斗,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精神同日寇拼杀,战况惨烈,阵地几经易手,阵地前堆满尸体。第67师师长李树森身负重伤,第201旅旅长蔡炳炎 以及两个团长 阵亡,两个师的营连长 大半牺牲。血战至29日,罗店再陷敌手,刚刚从德国回国奔赴前线的黄维 率领第67师奋力突入,但旋即又被击退。

8月31日拂晓后,日军实施第二波登陆行动。这次,他们在吴淞、市轮渡码头 两地登陆。在吴淞,中国守军第61师的一个团,伤亡过半,不支后退;惟吴淞炮台,仍由上海保安总团 固守。张治中 将在刘行的第61师主力 调来吴淞,以阻击登陆之敌。当夜,第61师向吴淞攻击前进途中 与敌遭遇于杨行以北地区,发生激战。第61师损失惨重,被缩编为一个团,师长杨步飞被撤职,军政部命令其与独立第20旅合编,仍称第61师,钟松任师长。该师奉命在唐家宅、陈家行一线 沿蕰藻浜右岸阻击日军,与日军第9师团往返拼杀,战况惨烈,第361团团长李忠、第365团团长季韦佩 两名团长牺牲。   9月2日,日军向防守月浦、宝山的中国第98师(师长夏楚中)发动猛烈进攻,第98师一部与敌反复白刃搏斗,多数牺牲。第98师因伤亡过重,撤出阵地。   3日至4日,日军连续向三官堂一带进犯。国军第6师第18旅 奋勇阻击,歼敌不少,但该旅伤亡甚众,旅长翁国华、团长朱福星 负伤。5日晨,敌从吴淞、张华浜、沙龙口三个方向 夹击宝山至三官堂一线的中国阵地。第6师腹背受敌,各村落都被烧夷,火药局守兵全部牺牲,第17旅旅长丁友松以下伤亡过半,相持至午,该师退守泗塘河。日军越过泗塘河桥向西侵犯。由此,宝山城的中国守军 陷入重围。   5日,日军集中30余艘军舰,掩护陆军向宝山城发起猛攻,中国军队顽强抵抗。奉命坚守宝山的98师第第583团第3营500余人,在营长姚子青 率领下,抱与阵地共存亡之必死决心,一次又一次打退敌军疯狂进攻。日军施放硫磺弹,城中燃起冲天大火,所有建筑化为瓦砾堆。战至7日晨,日军以坦克为前导 突入城内,姚子青率全营官兵与敌巷战。至当日上午10时,除一人于前夜受命突围 向上级报告军情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 日军在占领宝山后,以一部沿宝罗公路向西攻击,吴淞方面日军也越过泗塘河西攻,日军又继续不断地 在各地点登陆,中国军队面临腹背受敌的态势。至9月中旬,日军援兵陆续开到,中国方面在抗击敌登陆、逐地争夺战中 损失惨重,部队疲惫至极,被迫转入防御。   9月9日,日军沿军工路、淞沪公路 以及月浦、罗店之线 向中国军队发动强大攻势,我军同敌展开殊死搏杀。9月11日,第15集团军右翼阵地被突破,部队减员严重,遂渐次退至罗店以南施相公庙、浏河一线的预筑阵地,第9集团军亦转移到北站、江湾、庙行、蕰藻浜右岸一线的预筑阵地,与日军形成对峙。

日军实施两波登陆行动 并取得成功之后,逐渐掌握了淞沪战场的主动权。日本最高层决定 将侵华的主要作战方向 由华北转移到上海,并决定 将华北方面军所属第9、第13、第101师团 转隶上海派遣军序列,此外,还从台湾调来了步兵旅团、重藤支队、第 1后备步兵团以及伪靖安军第1旅、伪李春山旅、伪于芷山旅等部队。加上原在上海的几个师团,日军在上海的兵力 到9月下旬 已达到五个师团,约20万人。   面对如此强敌,中国政府 迅速调派各省部队 至淞沪参战。蒋介石把当时的精兵良将 几乎全部派到了淞沪前线。集团军中,除了原有的第8、第9、第15集团军外,又增加了薛岳的第19集团军、刘建绪的第10集团军。这些部队编为左翼、中央、右翼三个兵团,陈诚、朱绍良(取代因病调任大本营管理部部长的张治中)、张发奎 分任总司令。加上不久后赶赴上海参战的第21集团军、川军刘湘部五个师,中国军队在淞沪的总兵力 已达75个师,共70余万人。

9月下旬,日军开始发动大规模进攻。22日,日军集中主力 猛攻固守罗店的中国左翼军团的阵地,防守这里的第18、66两军 拼死抵御。次日黎明至24日夜,日军以两个师团持续冲锋,国军坚守了十二个小时,但第159、160两师 损失殆尽。见此,中国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司令长官此时已有蒋介石兼任)命令左翼军团各部队 逐次转入第二道防线。   从10月1日开始,日分两路 发起新的攻击:南路集中第3、9、13、101共四个师团 强渡蕰藻浜,向大场、南翔进攻,企图切断大场至江湾地区守军与外界联系,使之成为孤军;北路以第11师团 指向广福、陈家行。10月5日至9日,国军第8、59、61、67、77、90师 以及税警总团等作战部队 因连日与敌浴血激战,牺牲重大。   10月15日,日军突破蕰藻浜。此时从广西调来的第21集团军(总司令廖磊)抵达淞沪前线。该集团军 是李宗仁、白崇禧桂系的王牌部队,以能打能拼 在地方军中享有威名。白崇禧这时向蒋介石献策,让该集团军 主动出击,实行积极防御的策略,得到蒋介石的同意。10月19日,中国守卫蕰藻浜南岸的部队,配合第21集团军 发动全线反击。当日,日军第9、101两个师团 以及第3师团一部,向蕰藻浜南岸发起猛攻。双方迎头相撞。日军施放烟雾,但初上战场的桂军 误以为这是毒气,队形自我混乱,在日军飞机、火炮、坦克和机枪密集火力之下,这两万桂军 一日之内即被打散,其敢死队员 大部战死,六名旅长阵亡,部队被迫撤退。   10月23日,日军渡过蕰藻浜后 攻向大场以西的塔河桥,我军第18、26、67三个师 经过艰苦抗击,阻住了日军攻势。在江湾的中国军队,形成一半圆形防守阵地。日军调集各种火炮、飞机 猛烈轰击中方阵地,方圆数里 几为焦土。日军接着又以四十余辆战车为前导,掩护步兵冲锋。守军在作出最大努力抵抗后 向南翼转移,大场失守。此战中国军队又蒙受惨重伤亡,第18师几乎全军覆没,师长朱耀华悲愤难当,当即拔枪自戕(未死)。

至此,中国军队已经作了两个多月的拼死搏斗,伤亡惨重。国军第98师,伤亡达4960人,占全师兵力的62%;阵亡的营级以下军官约200人。   第8师(师长陶峙岳)并非中央嫡系部队,进入淞沪前线时,其装备仍以汉阳造步枪为主,根本没有重型武器,参战后,全师从8000余人减员至700人。   曾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的冯玉祥说:“我们的部队,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投入战场,有的不到三个小时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持五个小时死了三分之二。这个战场就像大熔炉一般,填进去就熔化了!”   但国军的英勇官兵 仍拼死战斗。第18军第98师第292旅第583团第3营,共有500余名士兵,在营长姚子青率领下 担任宝山城防。吴淞口外的日军军舰 以宝山城为目标,不断轰击,飞机也不断前来轰炸,优势敌军猛攻宝山城。姚营凭城恶战,死伤惨重。营长姚子青对全营战士说:“我死了,连长接替我指挥,连长牺牲了,排长接替,排长死了,班长接替,班长死了,老兵接替。到时候不用请示报告,自动接替就行。” 日军坦克攻破东门城墙后,步兵潮水般涌进城来。姚子青和仅存的数十名官兵,与敌人展开了激烈巷战。几小时后,姚子青与剩余官兵全部壮烈殉国,姚子青身中数弹,死前仍然拼尽全力大喊:“弟兄们,杀身成仁,报效国家的时候到了!”

大场、宝山丢失后,全线撼动。中国第三战区司令部只得决定 放弃北站--江湾一线的阵地。至10月28日,中国军队退入第二线线的既设防御阵地,该防线长达35公里。在全军撤退之时,蒋介石想到 国联即将在11月初在日内瓦开会,届时将接受中国控诉。为获取国际舆论的同情,蒋介石认为 有必要留下少部兵力 坚守上海市区的苏州河以北的少数地区,直至国联会议召开。于是,他亲自下令:第88师第524团 团副谢晋元 率领该团一个营 400余人(注:对外号称800人,故后来这支部队被誉为“八百壮士”),据守苏州河北岸的闸北的四行仓库。四行仓库是一幢六层楼的钢筋水泥建筑,仓库的西面和北面地界 已被日军占领,东面和南面 是公共租界。日军顾忌误伤到租界,没有用重炮或飞机轰炸。谢晋元等将士 孤军奋战四天四夜,击退日军六次进攻,毙敌百余人。其间公共租界的华人民众 隔河摇旗、呐喊,甚至游水渡河 送去慰问品。至第五天,这支力战不屈的孤军,才奉命退入公共租界。

日本统帅部 对于日军经数次增兵后 依旧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极为恼怒,认为目前刻不容缓的 是迅速结束上海战役,于是下令:从华北和日本本土 抽调第6、18、114三个师团,第5师团第9旅团(又称国崎支队),野战重炮第6旅,独立山炮第2团,第1、第2后备步兵团等部队,共约12万人,组成第10军,由柳川平助中将担任司令官,预定在10月末或11月初在杭州湾北侧的金山卫附近地域登陆,然后兵分两路,一路 以快速突进方式 向黄浦江之线前进,攻占松江,切断沪杭铁路,另一路 向闵行渡河点前进,策应上海派遣军作战,然后在渡过黄浦江之后向上海西、南两个方向 攻击前进,与上海派遣军一起 消灭上海周边的所有中国军队。   同时,日本统帅部将在华北的第16师团 转隶上海派遣军序列。这样一来,在淞沪前线的日军兵力增至27万人,共有陆军9个师团 另2个旅团、海军第3和第4舰队主力 以及空军力量。  

在日军即将大兵压境之际,蒋介石听取了白崇禧、陈诚等人的建议,于10月31日决定放弃上海,全军退到上海外围既设之国防工事固守,抗击消耗日军。撤退命令下达的次日夜10时,蒋介石偕白崇禧、顾祝同等将领 乘火车 冒雨来到 淞沪前线总部驻地南翔(注:在上海市区的西北角),在一所小学里 召集师长以上将领 开紧急军事会议。会上,蒋介石说:九国公约会议 对我国的国家命运关系甚大,我要求你们做更大的努力,在上海战场再支持一个时期,至少10天到两个星期,以便在国际上获得有力的同情和支援。会后,他宣布撤销撤退命令,各部队坚守原先阵地!   这个新命令传到阵地上,部队一片哗然,已经卷好铺盖的士兵 只好返回阵地,秩序出现混乱。

11月5日拂晓,日本第10军 由舰队运送到 杭州湾金山卫附近的 漕泾镇、全公亭、金丝娘桥等处 突然登陆,包抄淞沪中国军队防线的南方。原来防守在这里的 张发奎第8集团军所属的四个师又一个旅 数万人的兵力,此前已被蒋介石 在淞沪北线战事趋于激烈、兵源枯竭之时,调走投入北线战场。到日军登陆时,在杭州湾北岸 几十公里长的海岸线上,仅有第62师的两个步兵连、炮兵第2旅第2团的一个连 以及少数地方武装防守,面对十万装备精良的日本生力军,立即被击溃。日军登陆成功后,上海派遣军与第10军合编 成立华中方面军,由松井石根统一指挥。其第6、18两个师团,立即分别向松江、沪杭铁路扑去。

中方的淞沪战场前敌总指挥陈诚,急令右翼军团的第67军(军长吴克仁)增援松江。这个军刚从豫北调来,在松江附近时 尚未集结完毕,即遭遇日军凶猛攻击,苦战三天三夜,艰苦抗击敌人的猛攻。至11月8日夜,日军从东、南、西三面突入松江城。吴克仁率残兵据守西门,死战不退,最后壮烈殉国,年仅43岁。第67军全军覆没。日军占领松江后,随即兵分两路,主力指向枫泾镇、嘉兴、平望,并很快切断了沪杭铁路及公路;另一路 沿太湖东岸,经浙江、安徽,直趋南京。

与此同时,日军第16师团 在江苏太仓境内的白茆口 登陆成功,前锋直指京沪铁路和公路。这支登陆部队,与在杭州湾北岸登陆的第10军一起,对中国军队形成合围之态势。上海市区苏州河北岸的日军六个师团 迅速向已登陆的两路日军靠拢。这三支生力军,使淞沪地区的中国70万大军陷于危险境地,再不撤退 将被日军一网打尽。   11月8日晚,蒋介石命令 所有部队全部撤出上海战斗,分两路退向南京、苏州--嘉兴以西地区。由于命令仓促,各级指挥失控,大撤退 成了全面大溃退,各部队完全没有章法,陷入极度紊乱,日军以飞机在天上轰炸扫射,地面部队则穷追不舍。   本来,中国军队计划撤到吴(苏州)福(山)线一带 依托几年前已修好了的国防工事,作持久抵抗。但当部队到达工事时,却找不到工事的看守或向导人员,也没有碉堡的钥匙,而且发现 修建的三百多个机枪掩体 有一半不可用、各个碉堡间无交通壕连接 等等问题。这样,中国军队 没有在吴福线上站稳脚,只得继续向锡(无锡)澄(澄山,即江阴县城)一线的既设阵地撤退。但也没有站住脚。结果,中国修建多年的吴福线、锡澄线上的国防工事,丝毫没有起到阻止敌人前进的作用。   日军向中国首都南京前进。

11月11日,上海市长俞鸿钧发表告市民书,沉痛宣告 上海沦陷。至此,中国军队以损失60%的精锐部队的代价 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宣言。   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伤亡甚巨,何应钦说,“我军消耗竟达八十五个师之众,伤亡官兵三十三万三千五百余人。”我军阵亡军长1人(吴克仁中将) 、师长、副师长4人 、团长28人 、营长44人,其中包括少将13名(黄梅兴,蔡炳炎,路景荣,杨杰,庞汉祯,秦霖,官惠民,刘启文,吴桐岗,邓玉琢,朱之荣,李伯蛟,吴继光)。约七十架飞机被击落,中央海军 全军覆灭。损失虽巨,精神千古。正如国民政府发表的《告全体上海同胞书》所说:“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日军战死约2万人,受伤约4万人。

 

上面内容 摘录自茅民的《复兴记》第4.3章。

要看全章内容 请点击:

第4.3章 抗日战争爆发(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南京失陷,南京大屠杀,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抗战歌曲)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