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故事—2016东非拍摄手记之(三)

来源: 2016-02-26 14:39:44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接上期)

  在这两年我带非洲摄影团的过程中,我有幸和国内的摄影师和海外华人以及外国摄影师共同拍摄过,我觉得各个地方的的摄影师的拍摄习惯,方式,注重点,技巧有很大的区别。作为野生动物摄影师,尤其是在非洲的拍摄,摄影师对场景的解读与构思和对作品故事性的发掘和是出片关键,所以我想就这两点谈一些我的体会。

1.场景的解读:我这次带的一个团日出到达位于马赛马拉的一个拍摄点时,我们看到的场景是这样的:

在约3公里长的地平线上有几百只羚羊在吃草。光色很美,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前景总是有太多的动物,而它们的位置是无秩序的,距离或远或近,方向或左或右。有些团员很兴奋,下车就拍,我马上叫他们给我看图,然后指出前景的杂乱使得片子的表现力大受影响,我建议团员们最后选择了一个最靠边缘的位置,羚羊较为稀少,然后用长焦镜头构图,尽量局部的选择一到两个羚羊和光色最浓的位置来简化构图,加强光影。这样大家都分别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构图,在日出时拍摄了类似这样一张片子:

构图干净简练,两只转角牛羚在东非大草原上迎接辉煌的日出,非常非洲。但是我还是不太满意。因为这样的片子很美,但也很常见。对于我来说这个点的拍摄最好的一张作品是下面这张“晨哺”:

这个季节是小羚羊特别多的时候,小羚羊会不时的吃奶,而在光色好的时刻捕捉到这一时刻,则除了形式上的美感以外,作品还具有了野生动物摄影的灵魂:故事性—它交待了动物的习性。

  当然拍摄这样的场景,还要基于摄影师的经验,对于动物习性的了解和对于场景及目标行为的预判。我在这之前,在和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黄昏老师一起拍摄的时候,已经拍过这样的场景:

我个人还是喜欢前一张,因为天空非常宁静祥和,更符合哺乳这个主题的气氛。但是另一个摄友则更喜欢后面这一张如火如荼的云景。所以我说,每个摄影师对于同一场景的喜好解读,拍摄目标,以及构图和背景的选择是不同的。所以作品表现的气氛和情绪也会大不一样。但是作为摄影师我们到达这个场景时,必须问自己:我想表现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想法去拍,但是一定要有想法和构思。有一种拍摄我非常不喜欢就是所谓的随拍,我理解的就是随随便便的拍摄,经常在一些论坛上看见这样的帖子:随拍两张,请大家给评评。你是随随便便的拍,人家凭什么要认认真真的评呢?所以最后跟帖往往成为插科打诨的灌水帖。

2. 故事性

在我去年国内外的十几场讲座里,和即将出版的我的书:“野生动物摄影手记(暂名)”我都反复强调故事性是野生动物摄影的灵魂。在非洲拍摄时,尤其是第一次来非洲的摄影师,在短短的十天时间里,仿佛永远不够时间来拍这么多的物种,我们往往看到一种以前没见过的动物,就极为兴奋,停车一拍,马上继续寻找下一个新奇的动物。经常的,我们拍到的是这样一张片子:

 

恭喜你,你拍到了一只地犀鸟,曝光对焦都很准确,形态细节很清晰,是对地犀鸟这个物种非常准确的描述,遗憾的是,它并不能真正的算是野生动物摄影。

于是我们等多几分钟,观察它:它在地上叨东西,向上一抛,吞下肚去,但是它在吃什么?看不清楚:

那么为什么看不清楚呢?答:因为我想把地犀鸟全身拍清楚,所以它的食物太小就不清楚了。那么我再问你,把它全身拍清楚真的这么重要吗?

换个长焦,盯着它的头部拍,抓住它抛起食物的一刹那,我们看清楚了,它在吃一只小蚂蚱,它的食物,它的吃法都详详细细的交代了,构图简单多了,长焦镜头的背虚效果使主体从背景中浮现出来,地犀鸟专注眼神也拍到了,这是一张野生动物摄影作品,你可以用它去参加任何一个野生动物摄影比赛,有极大的可能性入围。但是啊呀呀等一下,这张作品怎么只有一个局部,并没有把地犀鸟的全身拍下来,我们看清楚它在吃什么,怎样吃,但是我们看不到它的尾巴有多长,腿有多高,但是又怎样呢?尾巴有多长,腿有多高,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重要的是故事性。

再看一张:

小猎豹跳水塘时,没跳过去,身上湿了,有点不高兴,妈妈在水塘这边舔舔它的脸以示慰问,这个局部交代了小豹子满脸的不高兴和妈妈的温柔关切,故事性完全在它们的神态上,而舍弃了拍全两只豹子全身所有细节的方式,如果两只豹子拍全了,这个画面的比例就太小,故事性也相对减弱了,所以,不同的摄影作品的拍法是要看摄影师对于场景的解读:它的故事性在哪里?我应该怎样拍才能使得这个场景故事性得到最好的表述?

  有时故事性要求我们不但要把动物都拍全了,还要再加上环境:

这个场景的故事性在于:1,两只非洲水雉在交配。2,雌雄长的差不多,雄鸟比雌鸟小,瘦。3,它的脚爪很大,所以可以站在浮萍上面不沉下去。4,交配季节是在夏末秋初,浮萍开花的季节。

所以每张片子的故事性是不同的。

野生动物摄影作品的故事性是需要发掘的,即使是颜值不高的鬣狗:

拍摄这只鬣狗是在我们驾车寻找狮群的路上,看到几只鬣狗围在一起,我预感到有故事,于是我们掉头追着它们拍,同样的,光拍一只鬣狗站在某种动物的残骸面前,这个故事性和动物的形态美感远远不够:

而当它叼起残骸,落荒而逃时,故事性出来了:我们可以看清这是一只转角牛羚的头,很大很重,它勉强拖着走:

叼不动了,它就会不得不把它放下,这时,其他的鬣狗就会来抢,而想抢的鬣狗还没开始,就已经互相打的龇牙咧嘴,尘土四溅,叼着食物的这个则抓紧时间想逃走独霸美食:

这个场景肯定不是每个人都想拍的——因为鬣狗真的很丑,但是这张片子的故事性是很非常强的,国家地理杂志的文章里,经常有这样并不是很美的片子,因为它的真实性和故事的信息量大。

有时,有的场景很美,但是故事性较弱:

纳库鲁湖边的一只日出时逆光拍摄的火烈鸟,构图三分法,画面极简式,视觉上养眼舒服,但是缺乏了一些故事性。于是我耐心等了约7-8分钟,等待这个场景的出现:

“日出高歌”

这个几乎一定会出现的从静到动的瞬间动作使得画面的故事性增加了。

野生动物摄影的故事性是很丰富的,作为摄影师来说,对动物行为的了解,对场景的熟悉能够对事态的发展做出相对准确的预判,可以大大增加和优化拍摄到故事性强的作品的成功率。所以行前,做一些功课,多看看动物世界,了解要拍摄的动物,多看一些高手的作品,多一些构思,会在实际拍摄时起到帮助的作用。

(未完待续)

谢谢观赏!

杰夫

前贴链接:《非洲故事—2016东非拍摄手记之(一)》

                 《 非洲故事—2016东非拍摄手记之(二)》

 

 

我的网页:www.jeffreywuphotography.com

网页中文版: 说出大自然的故事-杰夫野生动物自然风光摄影

我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