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才新作《中国三行诗理论与技巧》技巧篇 ——— 十、化抽象为实像

来源: 徐英才 2024-05-16 16:30:5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1975 bytes)
十、化抽象为实像
 
  化抽象为实像,就是在三行诗创作中,当你所选择的叙述对象为抽象概念时,你先把这个抽象的概念转换成某种实际形象,然后具化它,也就是具体描写它,最后再升华它以完成你的创作意图。
 
  化抽象为实像,是中国三行诗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技法。中国三行诗,可以书写万事万物,可以写物,也可以写事;可以写实像,也可以写抽象。在遇到作品的叙述对象为抽象的概念时,因为诗是用形象来表述的,所以,你就需要把这个抽象的概念转换化为实像。
 
在创作中,我们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来进行这种转换,其中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借代,等等。
 
例1. 用明喻来化抽象为实像:
 
谎言
 
像光滑的气球
它一旦飞高了
便会不攻自破
(阿丁)
 
这首三行诗,选择了“谎言”作为自己的叙述对象,也就是说,它要叙述的是有关“谎言”的事。“谎言”,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为诗需要用具像进行表述,所以,就有必要首先把这个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实像。这首三行诗正是这样做的。它先用一个明喻把“谎言”这个抽象概念转换成具有形体的“气球”(谎言/像光滑的气球),使其具有虽然漂亮光洁但容易被“攻破”的特征,然后用一个假设(它一旦飞高)来做铺垫,最后再升华它为“便会不攻自破”,以达到
揭示谎言再美也会暴露无遗的主题思想。假如这首三行诗没有把抽象的叙述对象 “谎言”首先转换成“气球”这个实像,使其不具备被“不攻自破”的特征,那么,这首诗就不可能被升华成现在这首带有“谎言吹得越厉害越会被戳穿”的喻意。
 
例2. 用暗喻来化抽象为实像:
 
思念
 
是一枚
插在心房里的红豆枝
汲我脉动的血日夜生长
(徐英才)
 
这首三行诗,选择了“思念”作为自己的叙述对象。“思念”,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升华它前,作品首先对它进行实像化,用一个暗喻把它比作“(是)一枚/插在心房里的红豆枝”,从而把这个叙述对象从抽象的“思念”一词转换成具有吸收营养功能的实象“红豆枝”,为升华它成为“汲我的血日夜生长”做准备。
 
升华后,这个具有相思之情的植物,就与我脉动着相思之情的血液互相作用,反复递进,不断加深。想象一下,插在我心房里的红豆枝不断地汲取我的血液,有了血液,它又不断蔓长;我的血液,又因为相思植物的不断蔓长而越发汹涌;汹涌的血液又浇灌这棵相思植物......,如此反复不断,可谓相思至极。这一切,都有赖于作品在具体化它的叙述对象“思念”时对它进行的化抽象为实像的转换。没有这个转换,这个升华就是无根之树,无从谈起。
 
例3. 用借喻来化抽象为实像:
 
微诗
 
省略情节的疏枝上
意象之花举着隐喻 次第绽放
结成一枚枚思辨的果实
(沈竞雄)
 
这首三行诗,选择了“微诗”作为自己的叙述对象。“微诗”,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升华它前,作品首先对它进行具象化,用一个借喻把它转换成“省略情节的疏枝”。接着,作品直接用喻体做地点状语“(在)省略情节的疏枝上”,对它进行铺垫与升华,说“意象之花举着隐喻,次第绽放/结成一枚枚思辨的果实”,从而告诉我们,微诗就像一棵树上的枝条,上面长着“隐喻”之花,盛开着“思辨的果实”。如果这首诗没有采用这个化抽象为实像的创作手法,没有把“微诗”转换成“情节的疏枝”,那它一定是一个乏味的说教式论述,而不是诗。
 
例4. 用拟人来化抽象为实像:
 
时间
 
驮着你不停地跑
直到你被颠得喘不过气
从它身上摔下来
(徐英才)
 
这首三行诗,选择了“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作为自己的叙述对象。在升华它前,作品首先对它进行实像化,用一个拟人手法把它人物化:“驮着你不停地跑”,从而把这个叙述对象,从抽象的“时间”一词转换成具有不停奔跑的“人”这个实像,为升华它成为“从它身上摔下来”做准备。这首三行诗,通过化抽象为实像的创作手法,揭示了在时间的长河里,生命的有限性。人一旦寿终正寝,从时间的身上摔下来,人的时间就结束了。如果这首诗没有采用拟人手法进行化抽象为实像的转换,它就不可能带有生命力。
 
例5. 用借代来化抽象为实像:
 
 
老屋是父母身边的宠物
我每次归来 它都高兴地
将尾巴 摇成了炊烟
(刘和旭)
 
我们不仅可以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来化抽象为实像,我们还可以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来化抽象为实像。比如“南国烽烟正十年”里的“烽烟”就是一个借代,它其实指“战争”。“口罩三年乱人间”里的“口罩”也是一个借代,它其实代指“疫情”等等。这首三行诗里,“老屋是父母身边的宠物”里的“老屋”就是一个借代,用以指代父母对孩子的爱。作品开篇就把借体“老屋”比作一个“宠物”,为下面把它升华成“我每次归来,它都高兴地/将尾巴摇成了炊烟”做准备,从而揭示了父母对孩子百般疼爱的主题思想。
 
 
思考题:
 
阅读下列三行诗,指出诗内哪个部分采用了化抽象为实像的创作手法:
 
1. 人生
 
就像路旁的马啮苋
被光阴
反复咀嚼
(漫黎)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父爱
 
如海
荡起我人生之舟
越过险滩和激流。
(老厚)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坚强
 
是悬崖上的瀑布
一边流着眼泪
一边挺起胸膛
(饶蕾)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命运
 
人生万花筒
转出
陆离光怪
(冷慰怀)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思念
 
一把刀横在心口
被远方的人牢牢握住
稍有动静就隐隐作痛
(冷慰怀)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孤独
 
是座岛
睁开双眼
即拥有无垠的海
(饶蕾)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惆怅
 
曲折的小路
在我体内蜿蜒
却始终延伸不到我的远方
(沈竞雄)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