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2,原称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是美联储在去年夏天实行的一项利率政策,政策叫“Large-Scale Asset Purchase Programs ,大举资产收购计划”,方法是量化宽松,所以俗称QE2,具体由纽约联储分局执行,其过程俗称“POMO【注1】”。
美国经济背景
大家知道2007-2008美国触发了以房产泡沫引起,金融泡沫其次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波及全球,几乎把全世界带入大萧条,穷人也好,富人也好,所有人的都受到重大的打击,财富损失惨重。各种解释多如牛毛,我只想问一个问题,房产、金融泡沫后,美国的财富都到哪去了?难道只是纸上的空头财富,像泡沫那样破灭了吗?有钱人的财富大多在资产、股市上,这是对的,那么老百姓呢?
2003-2006年间,美国从2000-2001年的互联网经济萧条中恢复,经济不断改善,中国大量的廉价产品也大大提高了美国生活标准,但这期间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平均工资毫无起色,这对美国中产阶级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中产阶级生活要提高,一定要有收入,现在工资不长,怎么办呢?解决这一困境的办法是所谓的“美国经济金融化”,美国中产阶级从房产的(泡沫)价值中用房屋净值贷款(home equity loans)的法子提走了约六万亿美元的财富【注2】,花掉了。再说一遍,吃掉了 ,玩掉了,花掉了。
这方面的报道多了,没法一一列举,比如当时南加州人家里,不论再穷,没有不加游泳池的。现在大家可以攻击银行家的腐败、政府的无能,但是美国人民基本上是全民参加了这一空前的繁华,真是无日不醉狂。回顾起来,一个帝国的衰退,这跟罗马是太像了。
六万亿美元在美国全国的财富来看,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但是在美国中产阶级那里,那是要倾家荡产了。美国中产阶级债务【注3】这个问题至今没有解决,这是了解美国房产不可能回升、美国经济不可能步入正轨的关键。美国目前的技术创新和经济政策并没有改变这一局面。
QE2是什么?
联储给QE2,“Large-Scale Asset Purchase Programs”,定下的具体措施是收购六千亿的美国政府中、长期债券。这个过程很有意思,联储手上没有“现钱”,收购后,联储将六千亿美元现金还给债券的原主,看上去联储无中生有地“印了”钱。但是这个看法在实质上是不对的,下面再具体说说。
QE2的目标是什么?
用利率政策来调节经济,是联储的基本手段。如果说QE2的一个单一目标,那就是降低中、长期利率。为什么呢?因为联储收购债券,造成债券价格上升,价格升,利率降。但具体说来又有以下的几点。(1)降低长期利率,有利于房贷,让房价回升;(2)降低中、长期利率,让企业能够提价得到贷款,改善资金状况;(3)增加银行储备金,促使银行给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贷款。正常的计划是,一旦企业开始借钱扩张生产,就业机会将增加,带动销售、房产业回升。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QE2的目的是人为地引进通货膨胀,让资产重新增值(贬值的反方向动力)。只有资产增值,人们才会购买,产生经济效应。反之,大家就等着。一般来说,要是利率下降,人们会觉得“钱不值钱”,不如把它用来买东西,从而以资产交易来促进经济活动,比之上面的堂堂皇皇的目标,这才是QE2的本质。
QE2之际,美国长期利率约为2~3%,短期利率基本是0。短期利率没什么可调的了,所以联储针对的是长期利率。当时有人想了想,想出问题来了。 钱再不值钱,只要没有老鼠,不会发臭,还是那个钱,要是有的东西,如房子,比钱还不值钱,那大家还是不会买,还是没辙。有人又来了一个法子。办法是,要是有一大堆人存了一笔钱,那么一年后,由联储抽签,将其中的10%作废。这样,你的钱有10%的机会没了,所以实际上的利率是-10%【注4】。
从经济上来说,真正刺激(或逼着)人们去花钱的,不是低利率,而是负利率,这样,你要是不花,钱就没了,非花不可。否则,低利率是不足以抵消人们对风险的担忧的。只是这种政策像是馊主意,多半会引起革命,这才不了了之。
去年夏天,经济困难重重,人心惶惶,给联储QE2上马来了一个好时机。
QE2是印钱吗?
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印钱。根据美国现行的法律和财政运作制度,联储不能凭空制造货币,投放社会,实际的过程是由国会立法通过财政预算,财政部依法发行债券,之后联储认购(自动的,无须批准),将同等的数量转换成货币,发行到各个项目上去。真正有权“印钱”的是国会,不是联储,这是为什么政府过度的财政赤字会让美元、美债贬值的原因。大家要记住的关键是,国会不发债券,联储不能发行货币。
下面是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明QE2 不是印钱。你在银行里有$100,你想找个利息稍高、安全的地方,买了美国国债。现在美联储宣布将将你的国债券收购,还给你现金。你必须卖掉它【注5】。你得回$ 100(可能是多一点,因为美联储并不在乎多给你一点)。结果,$100元回到了你银行账号里,什么也没变。这是QE2的实质:QE2是资产兑换(asset swap),货币与美国国债兑换,不是直接无中生有地把货币投放到经济里。只有国会立法才能将钱无中生有地投放到经济里。
再从另一个角度说一遍。QE2中,国会没有立法发行新的债券,联储只是把已经发行了的债券(=已经印了的钱)重新转换成货币,这不是“印钱”。
照这么说,QE2有用吗?美债是被认为无风险的资产(不是说不会贬值,而是说不会“违约”,default),将美元和美债做资产兑换,是不可能产生经济效果的。想想看,如果联储不是做美元和美债之间的资产兑换,是做黄金和美债之间的资产兑换,把一大堆黄金运到银行的银库里,经济会因此而好吗?不但对经济没用,对资产增值也不会有用。这从反面说明为什么QE2是一个荒谬的政策。
QE2的目标都达到了吗?
在美国,经济活动的最主要的衡量是信贷(Credit,具体的形式是贷款),只要有钱赚,大家一定会借钱,没有信贷,一切都是假的。
QE2的第一个笑话是自从它实施以来,美国长期利率不降反升,光凭这,房价就无望翻身。这不,所有的数据,CoreLogic,Case-Shiller,FHA都无可置疑地证明房产已经二次探底。现在QE2马上又要结束了,长期利率应该升,但它却是不升反降,这只是反复说明QE2根本没法干预经济的运作。
关于企业贷款,大型企业自经济危机稳定以后基本不缺乏资金,大型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可以向发展中国家出口(托中国之福)赚钱,企业债券一直很容易发行。但是中、小企业的信贷则一直没有起色。原因是美国经济没有从实质上翻了身,消费者的核心债务问题没有解决,社会没有贷款的需求。相反,贷款的风险还是很高。QE2造成了银行储备金大增,利率稳定,但是它对贷款毫无帮助。在这背景下,就业状况难以有实质的改善。
这些核心目标没戏,那么“技术目标”通货膨胀呢?
到底美国有没有通货膨胀?到底QE2有没有给美国带来通货膨胀?
QE2 以来,原料商品(commodity)价格大幅上升,人们有的归因于中国的需求,有的说这是QE2引起的投机的缘故,也有的写论文论证QE2只会导致原料商品价格下跌(这自然是联储自己了)。
食品涨价了,汽油涨价了,衣服涨价了,你见得到一切东西都涨价了,就是物价指数没有长,原因很简单,你要是觉得物价高,只有一个可能性:你穷【注6】。我觉得你一家要是(税前)年收入少于二十五万,你基本上是个穷人。
美国物价指数,房屋费用占了一大部分,食品、交通占30%,但房价没跌完的时候,物价指数没法大长。另一方面,失业率居高不下,物价没法全面上升,因为大家付不起。中产阶级收入低,受打击最大。两星期前,AAA(American Automobile Association)做了一项调查,大家反映,今年夏天外出旅游访友,不会因为油价而减少,但是大家的对策是削减其他开支,如酒店、饮食、娱乐。换言之,总的开销不增。这是老百姓的普遍对策。这说明有的行业能维持利润,有的不能,总的打平,对整体经济不利。
原料商品价格大幅上升是QE2的致命伤。柏南奇意识到这虽然不是通货膨胀,却基本等价于强加在消费者头上的一项额外的税,把大家手里富裕的钱刨走了,对经济不利。这是他自己的苦果子。企业面对日益高涨的原料价格,消费者又承受不了长价,利润受挤,只好削减费用,通常的做法是裁人,至少是停招新人,上周的就业报告,就体现这点。
柏南奇说原料商品长价是过渡性的。非常可能,但问题是当原料商品价格回调时,不知道经济是否能撑得到那时。据研究,原料商品价格的上升已经把奥巴马去年年底所减的税全废掉了,叫你怎么刺激经济?
QE2在美国的效应是什么?
照上面的道理,QE2不会对资产增值有直接的作用,资产增值应当由QE2这一货币政策带动经济增长,再反过来带动资产增值,但实际情形完全不是如此。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这一政策对有钱人促动很大。他们看到联储逼着大家由安全的资产转到现金,问问为什么联储会这么做。他们在柏南奇在华盛顿邮报上刊登的一篇专栏评论【注7】里找到了答案。长篇大论中,柏南奇突然说:
And higher stock prices will boost consumer wealth and help increase confidence, which can also spur spending. Increased spending will lead to higher incomes and profits that, in a virtuous circle, will further support economic expansion.
这几句话比从中央几中全会公报里读出玄机还关键,大家相信柏南奇是给大家拍胸担保,他一定将股市顶上去【注8】。
去年九月,对冲基金高手铁婆(David Tepper)第一个站出来说:“哥们,大家赶快买股票,如果经济好,股票会长,如果经济不好,柏南奇会出来救市, 股票还会长,这是铁赚了。”这一叫,后来被大家叫做“道破天机”,你要是听了他的,赚大钱了。
铁婆说对吗?他对柏南奇意会的理解无疑是对的。他懂QE2吗?实际上不懂。但是当99.99%的人都这么想,我说“你们不懂我懂”,我不成了大傻冒了?
这就是QE2实际上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大家领会到柏南奇的意思,没有用资金去投资,扩大生产,提高就业机会,为社会做一些有价值的事,而是把资金投在风险极大的资产上(大家投机原料商品(commodity)比股票还要投入),制造资产泡沫。稍为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徒劳的,最终一切还是要跨下来,但这就是柏南奇的货币政策。
美国人民把这都唱成了顺口溜,叫做“BTFD”:
这一切以击毙本拉登,银价接近历史最高纪录而达到高潮。
CRB 原料商品(commodity)期货
借钱投机股票大幅增长
财富效应
上面说到柏南奇拐弯抹角说了一大堆话,终于说出了他最想说的,一语道破天机。他说经济的关键在于把股市搞上去,一旦大家觉得有钱了,花钱买东西,刺激经济,经济才会好。换句话说,只有造成了一个新的泡沫,才能救经济。这是所谓财富效应(wealth effects)【注9】。
之后有人问起QE2效果不怎么地,柏南奇回答说,你没看见股市长了吗,尤其是小盘股(Russell 2000)?之后大家把小盘股作为衡量QE2的一个标志(实际上是讽刺),亲切地把这叫做“联储的第三使命”【注10】。
这是曲线救国,遗憾的是泡沫救不了国,只能带来更多的灾难。一个国家的经济没有取巧的捷径。
QE2在理论上成立吗?
降低中、长期利率,帮助经济恢复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相信QE2能够单独地将经济改善、提高,那完全是幻觉,根本不可能的,最终造成的资产泡沫将给经济带来更致命的打击。除了近来我们见到的经济重新偏向疲弱外,理论上也有研究,做得比较多的是辜朝明【注11】。他基本上说明了QE2完全是徒劳的,给美国带来的只是灾难,最终变成另一个日本。辜朝明用下面的图表来证明QE2实际上对信贷(Credit)毫无帮助:
克鲁格曼也曾怀疑QE2的可行性【注12】。
销售(Retail Sales)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组经济数据来衡量经济是否已经真的改善了。因为涉及到财富效应,这是对QE2的一个考验。
自从QE2以来,一直到5月前,美国经济和就业报告不断改善,股市大幅回升,去年夏天时经济可能二次探底的忧虑一扫而光,大家信心从新建立了起来。一个例子是尽管房价还远远没有到底,叫唤买房子的人是多起来了。在这方面最有代表的是美国销售额(Retail Sales)。此图说明美国销售额已经反弹,重新超越2006-2007经济危机前的水平:
因为美国是一个消费为基础的国家 ,这是个关键的晴雨表。
尽管我一直不服,但铁的数据是不可以抵赖的,我当时只好承认奥巴马和柏南奇把我打败了,经济有回归正轨的可能,股市上长有道理。直到一个月前,这个假象才被打破。原来,美国销售额被其它数据掩盖了其真相,关键是通胀和人口增长德影响。
我跟矮道(Doug Short,www.DShort.com)切磋了一下,他给我寄来了下面的图表
![]() |
美国销售额增长是假象,真正水平还是在2004-2005年的程度。
总结一下。大家对QE2的认识有很多误解,实际上QE2不但不是“印钱”,还一点用都没有,现在你见到的一切,都是假象。到目前为止,不但QE2原定的目标一个个落空,而且它带来的投机风、副作用对经济远远是弊大于利,连在政府大幅赤字预算刺激下,经济也显得萎靡不振:
这说明了什么呢?两点。一是政府的财政刺激和联储的货币刺激都失效了,徒劳的;二是美国的经济危机远远大于人们的预料,现在还得睁大眼睛盯着。
【注1】POMO:联储的“Permanent Open Market Operation”,另一个相关词是“PPT(Plunge Protection Team)”。你要是知道这些缩写的意思,大家定会对你刮目相看。
【注2】这方面的权威文献是格林斯潘的文章, Greenspan and Kennedy,http://www.federalreserve.gov/pubs/feds/2007/200720/200720pap.pdf。
【注3】房屋净值贷款只是众多债务中的一个而已,但这是中产阶级当时主要的“外快”。
【注4】别以为这是我瞎蒙的,这是去年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方案。谁叫你不爱国花钱呢?
【注5】只是假设,但细节无关紧要。
【注6】我们都是穷人,http://bbs.wenxuecity.com/tzlc/310978.html 。
【注7】Ben Bernanke:What the Fed did and why: supporting the recovery and sustaining price stability,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10/11/03/AR2010110307372.html
【注8】The Bernanke Put。之前有Greenspan Put。
【注9】耶鲁大学教授Shiller(Case Shiller指数那个)论证了财富效应是胡诌。
【注10】联储的双重使命(dual mandate)是稳定物价(物价必须长,但又不能长的太快)和极大地创造就业机会(失业率4~5%)。以前说过了(联储的量化宽松(QE)政策能救美国(印钱?通胀?)吗? http://bbs.wenxuecity.com/tzlc/297841.html 。以前写了一小段,见大家没兴趣,也懒得写了。不过既然又有人提起,就胡乱再写几句—),这两个使命是互相矛盾的。
【注11】Richard Koo。看来由于台独的关系,本坛的人对辜朝明有看法。不过辜朝明对美国的经济政策,尤其是QE2,攻击得也不差。
【注12】克鲁格曼的经济政策,http://bbs.wenxuecity.com/tzlc/300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