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不是政客,但他身为诺贝尔奖得主(水平自然是有的),说话大家还是不得不听的,他在纽约时报有一专栏(http://krugman.blogs.nytimes.com/,The Conscience of a Liberal ),读者很多,国进民退的人尤其将其奉若神明。(国进民退在中国被人大骂,在美国,我们要爱国,自然要相信这是好事。)不过我相信无论在美国还是欧洲,骂克鲁格曼的人比吹他的人多。
有人认为克鲁格曼与伯南克(Ben Bernanke)想法相近(同为普林斯顿大学经济教授),实际上不尽如此。西方经济学家有两种:为银行、政府干事的和在学院做学问的。(克鲁格曼属于既做学问又有志报国那种。)银行和政府经济学家大多给伯南克拍马屁,做学问的经济学家有不反对伯南克的,也有发对伯南克的,但大多认为伯南克的量化宽松政策对经济是没什么用的(大家似乎对细节没什么兴趣,就不多说了)。克鲁格曼也不太相信伯南克的办法有用。
克鲁格曼说,伯南克要让他的办法有用,必须给大家造成一种新的泡沫马上就起来的“幻觉”,这样大家就拼命得把手上的纸币换成资产(股票、资源、房产等),这样,上一轮的资产贬值(deflation)就终止了,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将从新开始。这“幻觉”与经济是否恢复基本无关,只要大家相信就行。克鲁格曼觉得大家不都是傻子(...this would only work if the higher target is credible...,见【注1】第20页),这难以实现【注2】。
克鲁格曼认为真正的办法是政府(国会,或“fiscal”,不是联储,或“monetary”)以赤字大规模刺激经济,这是大家熟悉的凯恩斯的办法。想法很简单:没有赤字消费行不通一说,加了赤字,经济还没好,不是此招不灵,而是赤字不够大。再接再厉,迟早会行。债务在历史的长河里是一粒泥沙,微不足道,有志者事竟成(...because the macroeconomic effects of a deleveraging shock are inherently temporary...,见【注1】第25页)【注3】。大家如有兴趣,可以读读克鲁格曼用现代经济学论证此招的大作:
Eggertsson & Krugman: Debt, Deleveraging, and the Liquidity Trap【注1】
克鲁格曼是什么意思呢?用我们大家听得懂的话来说,他是说: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精髓就是造完一个泡沫又再来一个,没完没了的进行下去
真的么?真的。早在2002年,当时美国经济在互联网泡沫和“9.11”灾难的双重打击下进入萧条,克鲁格曼倡议说,要让美国经济回到正轨,一定要把房市吹成泡沫,参见
Krugman's Intellectual Waterloo, http://mises.org/daily/3530
之后,美国上上下下一心一意,终于把房市吹成了泡沫。
【注1】Eggertsson & Krugman, Debt, Deleveraging, and the Liquidity Trap
http://www.newyorkfed.org/research/economists/eggertsson/EggertssonKrugmanWP[1].pdf
【注2】实际上,现在大家吹股市不亦乐乎,成果斐然。当然,我要是说这是泡沫,大家可能不高兴,不说了。
【注3】政府赤字预算刺激经济和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基本区别在哪呢?最主要的是政府赤字能直接制造就业机会。赤字增加债务,政府干预经济效率差,但如果你相信“一粒泥沙”的论证,这不算什么。(如此,指责中国政府的相同做法就难以成立了。)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没法直接制造就业机会,完全是用货币政策的“引导”来制造资产泡沫。量化宽松一个直接的效果是银行的储备基金大增,造成了通胀的前提。但现实上美国的信贷基本没有增加,而“资产泡沫”到了房产处如泥牛入海,行之不通,理论上显得窘迫。不过联储是项庄舞剑意在别处,就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