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級校友自駕游美50天(轉載)(十八)着名學府(麻省理工)

来源: 華西車城 2014-09-28 08:09:2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50320 bytes)
我们先沿着查尔斯河向南,不远处查尔斯河拐了一个弯,折而向东,且河面明显变宽。在临近哈佛大桥的地方,我们转向,进入了理工科第一学府麻省理工学院(MIT)校园。
麻省理工学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缩写:MIT)是美国一所综合性私立大学,有“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的美名。麻省理工学院于1861年由一位毕业于老牌南方名校威廉玛丽学院的著名自然科学家威廉·巴顿·罗杰斯创立,他希望能够创建一个自由的学院来适应正快速发展的美国。麻省理工是当今世界上最富盛名的理工科大学,《纽约时报》辰之为“全美最有声望的学校”。它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候选世界纪录。今天MIT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全世界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培养了众多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士,是全球高科技和高等研究的先驱领导大学,也是世界理工科精英的所在地。据统计,至2009年,先后有78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或工作。
跨过马萨诸塞大道,我们进入了这栋被标记为马萨诸塞大道77号的大楼。目前入住这栋大楼的是麻省理工学院城市规划研究部和Rotch建筑规划图书馆。一进入高大、宽敞的大厅,就看见右边的墙上挂着的麻省理工学院的铜质校徽。校徽是一个圆形的图案。图案中间是一个台座,左边的铁砧旁边站着一个旁边的劳动者,右边是一个手拿书本的学者。他们象征着威廉·巴顿·罗杰斯和麻省理工学院其他创始人在1860年所写成的《理工学院的办学目标和方案》一文中所提出的教育哲学:“为了商业利益,为了文化本身,也为了大众教育,真正的文化教育应该和工业研究很好地结合”。台座下面是用拉丁语写成的校训“Mens et Manus”(既学会用脑,也学会动手)。台座上方三行字是“科学与技术”。他们都反映了麻省理工学院知识与实用科学相结合的观点。台座正面上的“1861”表示麻省理工学院在麻省州注册办学的年份。大厅三个方向各有一扇门,通向三条走廊,它们是麻省理工有名的“无尽长廊”的出入口。麻省理工把各种建筑以长廊相连,让学生和来访者轻易的来往与各建筑物之间,以免受冻与外面的寒冷天气。通过长廊可以通达招生办公室、城市规划研究部、MIT图书馆、工程图书馆、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大园顶礼堂、化学工程部、数学部、公共工程及环境工程部等建筑。无尽长廊虽说有点夸张,据说它有300米长。
我们由中间那扇门进入长廊,只见走廊内人来人往,匆匆而过;房间内有学生在忙碌,似乎在进行什么实验。大家都在奔向自己的目标,只有我们漫无目的的闲逛。不过内急的在此找到了厕所,放下了包袱,也算一项成绩。在长廊走了一段,我们来到一个很大的门厅,这就是麻省理工著名的大圆顶(Great Dome)礼堂的门厅。我们没有访问计划,也没有深入了解麻省理工的意图,决定离开长廊。从大圆顶礼堂出来,是一个广场,中央一片草坪,两边是葱郁的树木。广场向东南延伸,一直到达查尔斯河边的公路和绿地。这里可以望见查尔斯河对岸波士顿城区鳞次节比的楼群。回望大圆顶礼堂,十根大理石柱支撑的门廊,巨大的圆顶,显得气势不凡。难怪这个建筑会成为麻省理工的标志性建筑。看到这个建筑,就想起网上流传的麻省理工学生的恶作剧。把物件放上大圆顶是他们的保留节目。他们曾爬上 “大圆顶”,然后安上了灵魂歌王瑞克阿斯特雷的歌曲《never conna give you up》(从未放弃你)的五线乐谱。有一天,一辆消防车突然出现在标志性建筑“大圆顶”的顶部。正当警察不知如何把它移走时,发现一本说明书,告述了运走消防车的方法。冬天学生们则常把雪人堆上大圆顶。麻省理工学院是世界上顶尖的理工科高等学府之一,可它也有着诙谐的一面,一群高智商家伙谱写的一部部恶作剧历史。
告别麻省理工学院前往波士顿城区参观。在麻省理工学院的Kendall Station坐地铁红线,过查尔斯河上的哈佛大桥,在公园街下车。出站的一大片绿地树林是波士顿公共花园(Boston Public Gardens),它位于波士顿主城区的中央。拥有约10公顷花草灌木的波士顿公共花园 (64 Arlington St) 是美国第一个植物园。站在花园边上,向北望去,透过树林可以隐隐约约看见有着金色圆形屋顶的州议会大厦(The State House),它是波士顿著名的地标之一,建于1798年,由设计华盛顿特区国会大厦的着名建築师布尔分奇所设计的。前行了一小会儿,见园林边上立着一块牌子,上面有一幅城区步行旅游线路指示图。这就是有名的自由之路(The Freedom Trail) ,它最初是1958年当地记者威廉斯科菲尔德的设想,用一条步行道来连接这些地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访问波士顿,都喜欢走历史的脚步。其实波士顿整个城市佈局非常紧凑,因此适合步行游览。自由之路从波士顿花园开始,途径马萨诸塞州的州政府大厦、公园街教堂、老谷仓墓地、旧州政府、老南会议厅,走进老街角书店,再去热闹的昆西市场逛逛,参观法尼尔厅,经过爱尔兰饥荒雕塑,在旧北教堂的铜像前伫立,到科普山墓地缅怀先烈。最后到达查尔斯镇的海港口,宪章号静静地停靠在那里,然后向彭加山纪念碑走去,完成一整天的徒步。
顺华盛顿街向北,在一个路口的右边,高大的建筑中有一栋年代久远的三层红墙白窗的房子,这就是波士顿有名的老南会议厅(The Old South Meeting House),它建于1729年,独立战争时期所发生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就是由塞缪尔.亚当斯在此地发起的。三角屋顶中央是一幅人物画,估计应该是塞缪尔.亚当斯,两边各有一个金色的装饰物。嵌在三楼窗台下的横担上是一个金色圆球,一只展翅欲飞的金鹰站立其上。再往前可以看见现为波士顿历史博物馆的老州议会厅(The Old State House),它也是三层红墙白窗的房子,二楼有一个阳台,庄严的阳台门上方飘扬着美国国旗。顶部有一古老的时钟,两边各有一尊金色的雕塑。这里是首次宣读 「独立宣言」的地点,现今每年美国独立纪念日当天,都会在老州议会厅的阳台举行宣读「独立宣言」的活动,这座建于1713年的建築也是自由之路上历史最悠久的公共建築物。
继续北行,在洲政务中心东边是法尼尔大厅(Faneuil Hall),自从1742年由商人彼得法尼尔建造以来,这里就一直是公众讨论的会场。法尼尔大厅背后,是波士顿市区的购物逛街商业区,这里有三栋东西向的商业楼,昆西市场(Quincy Market)、南市场(South Market),还有一栋不知其名。昆西市场建于1824年,于1826年正式建成投入使用,据说是为了向当时的市长乔西亚·昆西(Mayor Josiah Quincy)表示敬意。在波士顿于1822年由两个殖民区正式合并成为一座大城市时,市中心法尼尔厅(Faneuil Hall)附近对于贸易的要求增长迅速。为了提供更多的贸易空间,昆西市场应运而生。这是一个有上百年历史的Market。 这个Market不是我们普通意义上的超市,而是一个“赶集”的地方,以前是赶集,现在就演变成为一个购物游玩的地方了。昆西市场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开发了波士顿充足的旅游市场。在昆西市场的众多顾客中,60%是游客。昆西市场现在已成为波士顿观光必去的景点之一。
市场区域最多的是美食,市场的中央建筑内有许多的美食摊位,炸海鲜、波士顿鸡、批萨、龙虾汤,应有尽有。然后是购物,与昆西市场相连的2栋是时装、装饰品、珠宝与礼品店扎堆的地方,小到特色小商品,达到名品专卖店。我们方大哥就在这里找到了儿媳所要的指定品牌、指定颜色、指定款式的名牌包包。昆西市场第三个特点就是街头表演多,特别是节日期间更多。与市场相邻的是很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例如立在Quincy Market 外的Samuel Adams雕像,Samuel Adams生于波士顿,长于波士顿,还是Harvard University 毕业出来的;他是自由之子的创建者之一和领导人,反对食糖条例、反对印花税条例 、策动波士顿倾茶事件,震惊全美。他还是两届大陆会议的代表,签署了《独立宣言》,参与起草邦联宪法。所以来昆西市场可谓游览、购物两不误。
昆西市场外的码头称为商业码头(Commercial Wharf),古老的海关大楼(Custom House)还矗立在原处,但码头已不见往日的繁华,没有了货运船舶往来,只有一些私人游艇、帆船停靠在这里。码头上一个小房标示着“Ferry Center”,说明渡船仍然在营运,但不知到它渡往何处?。原来的货场一部分变成停车场,一部分已打造成水景公园(Christopher Columbus Waterfront Park)。海关估计也不再办理潼关业务,因为已有星巴克等餐饮和旅游商品商店入住其中。码头上,靠海边摆放了一些休闲躺椅,来往的旅客在这里观光、休闲。这里已经被打造成波士顿的一个旅游点,但并没有吸引人们眼球的景观。读过波士顿历史的人,可以站在这里,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码头往日的辉煌。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