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被改兩字,是首反滿詩,清廷未興文字獄,勇氣可嘉!

来源: 米台曰: 2009-01-30 08:04:47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074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米台曰: ] 在 2011-01-08 08:16:39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李白著名诗句曾被后人改写: 床前明月光原是"看月光"
(新加坡)新明日报 (2009-01-28)

  (综合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仙李白这首家传户晓的《静夜思》,在华人社会中广为流传,连3岁孩童也能琅琅上口。但一名日本华裔初中生相木将希,却有新的发现,原来这首“静夜思”是被后人改写的,真正的《静夜思》原装版本,与“冒牌”《静夜思》略有出入。

  3年前,在中国河北省出生的相木将希,前往日本留学。,他发现日本语文资料中的《静夜思》,和在华人社会中流行的版本不同,诗中的两个“明”字分别是“看”和“山”:“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中国版是明朝后人改写

  相木将希大惑不解,于是用互联网询问,甚至写信给中国学者求问,得出的答复是:日本版《静夜思》才是李白创作原文,中国版的《静夜思》是明朝后的文人,为普及诗词而改写。

  中国学者考证,日本版本的《静夜思》和中国现存最早的宋蜀本《李太白文集》相同,应该是李白原诗。现今华人社会通行的版本,最初见于明朝李攀龙的《唐诗选》,并出现在清朝乾隆年间的《唐诗三百首》,并流传至今。


《静夜思》非李白原句:原文“床前看月光”
2008年06月13日09:53   中国经济网

收藏家马未都将“床前明月光”一诗中的“床”解释为“马扎”,此说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大家各抒己见,难以统一。

省文物局一读者昨对记者说,这首目前耳熟能详的版本其实并非李白原诗,而是被明代后期人所改,他反问道,这是五言绝句,古人作诗,一字千金,怎会出现“明月”一词的重复!

明清两代对原诗做了修改

据了解,建国后,全国各家出版社共推出了几十个不同版本的《唐诗三百首》,多是以清乾隆年间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为蓝本,其中的《静夜思》就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版本。难道蘅塘退士进行了修改吗?

记者昨日来到西北大学图书馆查找了历史版本。

在清朝康熙皇帝钦定的权威刊本《全唐诗》中,《静夜思》的原文竟然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记者又查了康熙年间由沈德潜编选的《唐诗别裁》,诗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第一句有了变动。

明代初年“闽中十子”高棅编选的《唐诗品汇》,《静夜思》的内容又和《全唐诗》相同。《唐诗品汇》编于明洪武年间,编选者看到过不少现已失传的唐诗选本和别集,因此在校勘、考证上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是明代赵光等在万历刊本的《唐人万首绝句》中,又变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第三句又做了修改。据了解,宋刊本的《李太白文集》、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其中第一句均为“床前看月光”,第三句也均作“举头望山月”。宋人推崇唐诗,加之距唐年代相近,误传差错相对较少,应该是可靠准确的。看来这首诗的变化和分歧主要是出现在明、清两代。康熙皇帝钦定的权威刊本《全唐诗》中,也没有对原诗作任何修改。

直到乾隆年间,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里,才真正将第一、第三两句的变化完整放在了一起。

唐诗的魅力恰恰是带给我们无尽的想象

《静夜思》现收藏在小学一年级的课本中,记者采访了一些小学语文教师,他们此前并没有想到“床”的解释竟会是一个问题,在他们看来,床就是“卧床”。

据记者了解,其实在马未都之前,学界圈内也曾有过不同的考证和说法,截至目前,不外乎有睡床说、马扎说、井床说几种。让普通读者颇感意外的除了马扎说之外,就是“井床”说。《辞海》解释,“床”字有三义:“卧具也,古坐具亦曰床”;“井上围栏 ”;床形物。井床就是水井周围安置井栏的井台。在古人的心目中,“井”还有故乡的意思。古人相聚汲水,有物便卖,于是市井便成了最早的贸易场所,古人离家远游便称为“背井离乡”。“井”在人们当时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井床”说认为,诗人背井离乡,在冷落的深秋时分,对井望月,百感中来,不由得低头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岂不更加含蓄蕴藉吗?

但此说亦有不同意见,反对者认为“大凡井都打在开阔的地方,岂止‘床前’才有月光,它的前后左右哪处没有月光呢?”

持睡床说的认为,读诗不能像读学术论文一样,说“床”是卧床,不一定就意味着诗人在床上一动不动,也许他是坐在床沿,或者靠在床头,甚至是站在床前,看见皎洁的月光流泻进来,洒在床前的地上,如霜一般,诗人寻月而去,站在门前,遥望山月,俯仰之间,思乡之情自然而生,又有何不可呢?

有人甚至“怪”起了李白,谁让他当时没有把他用的床注明是什么床,才引出后世诸多争论。甚至还有人猜想,会不会原诗是“窗前看月光”呢?

看来,目前尚未有哪一种说法能让所有的人信服,其实,唐诗的魅力恰恰是带给了大家无尽的想象。能大胆猜想,或能自圆其说,未尝不能获得一种好的答案。因为争论的过程已带给了我们享受与收获。 

所有跟帖: 

国际间相关的新闻报导 -米台曰:- 给 米台曰: 发送悄悄话 (1620 bytes) () 01/30/2009 postreply 08:12:3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