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 与 夏】

来源: 弓尒 2019-03-08 11:24:1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897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弓尒 ] 在 2019-03-08 12:31:58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史记·夏本纪》记载: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禹境称“夏邑”或“夏国”,亦称“虞国”。舜时期,禹在此受封为夏伯。禹的儿子启又于此创建了第一 个奴隶制王朝,并大飨诸侯于钧台。《水经注》载:“河南阳翟县有夏亭城,夏禹始封于此,为夏国”。《竹书纪年》载:“夏禹之子夏启,即位夏邑,大享诸侯于钧台,诸侯从之”。后夏迁都山西安邑。帝相失国后,少康中兴,也由夏众灭浞,奉少康归于夏邑,诸侯始闻之,立为天子,建都于少康城(禹州市顺店镇康城村)。故在史籍中,早期多称禹州为夏邑。[【 商朝置历国仍为夏邑,商汤曾将夏禹的后裔封于此。西周以此地为历邑,周武王时,封武王之弟于康(禹州市顺店镇康城村)。禹州在春秋时,为郑国别都栎邑。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6年),北方翟人(亦称狄人)入据栎地,因其地在嵩山之阳,改称阳翟(音狄)。周威烈王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韩景侯虔将韩国国都自平阳迁至阳翟。韩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韩灭掉郑,遂迁都郑(今新郑市)。五年之后,在周烈王六年(公元前370年),韩懿侯将国都复迁阳翟。【 禹在尧时被封为夏伯,因此又称其 伯禹、夏禹。大禹封国于禹州,夏朝建都于此,夏启即位于斯,禹州因大禹而得名。 启,是中国夏朝第二任君主。治水英雄的禹的儿子,母亲是涂山氏族的女子。儿子至少有五人,其中有太康及中康。据《竹书纪年》,启在位39年,78岁驾崩。【 禹州市被誉为华夏第一都,以钧瓷文化、大禹文化、中医药文化著称。历史上,这里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都地。 =====

 

禹山位于河南省邓州市西南部,禹山上有禹王庙,[1]本以祷雨得名,得名雨山,后讹为禹。

山东的禹城本为祝阿县,唐朝贞观元年(627年)源阳县并入祝阿县。天宝元年(742年)更名禹城县[1],治所在今山东省禹城市西南, 】】禹息故城。据旧志载:“具丘山一卷石耳,而志乃特书之曰:‘禹具何哉?谓禹者治水尝登之,以望水势,而八年于外,地平焉,天成焉。以故县号禹城邑,’ ”旧志又载:“禹息故城寰宇记载,故城祝阿县南三十里,有废禹息故城。”所谓禹息故城,是指埋藏宝土息壤的故城。《淮南子·地形训》中指出:“禹以息土填洪水;以为名山,掘昆仑虚以地下,中有增城九重。……息土人美。”

 

大禹陵是大禹的纪念陵墓,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东南8公里禹陵乡禹陵村,墓在会稽山下,坐东朝西。前为禹池,面对亭山。墓建有碑亭,内立“大禹陵”三字石碑。附近有禹庙,分午门、祭厅、正殿三进。内立岣嵝碑,碑文77字,但由于碑上的字体奇特形如蝌蚪,完全有别于禹时代黄河文明所普遍采用的甲骨文或钟鼎文,故而也有一些学者对此一结论提出质疑,认为此碑并非禹王之碑,真正的禹陵也应当地处于长江甚至淮河之北的黄河流域尤其是黄河中下游河段的某一处经常性泛滥的水域,而非远在长江文明地带的今浙江绍兴市内。禹庙东有窆石亭,内立圆锥状窆石一块,高2米,上有圆孔。

《史记》: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皇览》:禹冢在山阴县会稽山上。会稽山本名苗山,在县南,去县七里。《越传》:禹到大越,上苗山,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因而更名苗山曰会稽。《吕氏春秋》:禹葬会稽,不烦人徒。《墨子》:禹葬会稽,衣裘三领,铜棺三寸。《地理志》:会稽山上有禹井、禹祠。《括地志》:禹陵在越州会稽县南十三里,庙在县东南十一里。《史记·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 ------- 大禹大会万国之处以及禹陵应当在山东的会稽山。

所有跟帖: 

【古帝王舜尧家系】 -弓尒- 给 弓尒 发送悄悄话 弓尒 的博客首页 (28279 bytes) () 03/08/2019 postreply 12:52:0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