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历史】

来源: 弓尒 2017-06-08 01:30:4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6041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弓尒 ] 在 2017-06-08 01:35:09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回答: 【鸿雁 - 再说】弓尒2017-06-08 00:52:29

 

 



            2009年春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呼勒斯太苏木。一场不期而遇,一次机缘巧合,乌拉特民歌《鸿雁》的来龙去脉豁然开朗。  

  原创的“鸿雁”
《鸿雁》最早的歌词只有两段,汉译意思是:
  洁白的天鹅吆,来到草原上。
  呼勒斯太湖面上,欢度时光。
  远方的客人吆,来到我们家。
  多住上几日吆,欢宴歌唱。
  皎白的天鹅吆,游在湖面上。
  湖光吆山色吆,心中荡漾。
  可敬的亲戚们,来到我们家。
  红火上整通宵,亮光照东方。
  熟悉蒙古语的人们知道,歌词中的“鸿嘎鲁”,不是鸿雁,实为“白天鹅”。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翻译词义的演变,把“白天鹅”译成了“鸿雁”,歌曲也由敬酒歌变成了思乡曲。这是后话。象《鸿雁》这首乌拉特敬酒歌曲,先描绘意境,然后直奔主题的歌在蒙古民歌里比较少见。这首歌对环境的描写突出两个意思,一是环境美、二是表示和平、安宁。既然天鹅候鸟都不着急,在湖面上游玩,今天来的客人更不用急着回去,多住些日子,畅谈交流相互的情感。歌中一个字“鸿“是后面四行开头押韵的第一个字母。这个“鸿”和“毫努塔”相呼应。据说,“鸿”这个词是“天鹅”的意思,是突厥语系的词汇。



    而呼勒斯太苏木汗乌拉嘎查83岁牧民歌手脑高乃唱的《鸿雁》,后两段歌词许多人从来不曾听过。大意是:
  金子般珍贵的,天鹅鸟呀嗨
  北面的湖面上,嬉戏飞翔。
  远方的客人们,来到我们家,
  多住些日子吆,欢宴歌唱
  枝叶繁茂的,大树上呀嗨。
  花白的喜鹊鸟,欢快的歌唱。
  兄弟哟姐妹们,来到我们家,
  多住些日子,欢宴歌唱。
  大多蒙古民歌有一个共性,爱情歌曲居多,颂歌其次。而《鸿雁》词曲,看不到一点情爱痕迹,听不到一点颂歌的夸张,一以贯之的是亲情。这是一首以酒和家宴为媒介的表达亲情的宴请歌。主题是亲情、友情。



    “鸿雁”的故乡
  民歌《鸿雁》发端于乌拉特草原,呼勒斯太苏木文化站站长那日苏提供了详细的传唱根脉、寻访及论证经过。其传承谱系是:
  1880——1935产生年代
  1935——1945努力金次仁图吉梅林斯日吉玛
  1945——1955赞德玛齐达林太查干朝鲁
  1955——1965脑高乃宝迪
  1965——1985孟和图雅图门格日乐
  1985——2008孟和珠拉图雅那庆图
  赞德玛老艺人75岁,她12岁时听她姑姑在宴会上唱这首歌。查干朝鲁(已故)的母亲斯日吉玛是乌拉特中公旗宫庭歌手。83岁的脑高乃老人从小学唱,凡乌拉特民歌没有不会唱的,姑姑曾是乌拉特中公旗宫廷歌手。73岁高龄的胡日乐巴特尔,岳父曾是乌拉特中公旗宫廷歌手。民间老艺人德力格尔苏,曾向旗民歌协会征集人员提供30多首乌拉特民歌。
  据内蒙古师大教授、社会学民俗学学者和长调研究会专家论证,《鸿雁》这首民歌是正宗的乌拉特民歌。(1)1979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乌•那仁巴图,达•仁庆主编的《内蒙古民歌》五百首里,乌拉特民歌单元的第一首歌就是《鸿雁》。(2)1985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内蒙古民歌一千首里《鸿雁》被汇编在乌拉特部单元里。(3)《中国民歌集》(内蒙古卷)明确表明《鸿雁》是乌拉特民歌。(4)呼勒斯太地区产生《鸿雁》这首民歌并不是偶然现象,是历史的必然和延续。呼勒斯太地区乌拉特蒙古族最集中。这个地区北靠二狼山脉、南临河套平原,土地肥沃、水草旺盛。一百年前,这里的芨芨草滩、红柳滩里骆驼群进去看不见驼峰,到了夏天,牧民们随水草放牧到呼勒斯太湖畔,到了冬天,依山而居。交通便利,是当年京——藏通道必经之路。位于呼勒斯太苏木境内的千里庙,是内蒙古二十四个大召寺的一员。


 
长调研究专家从音乐的构成、旋律、调型、调式、风格学上分析认为,《鸿雁》这首歌优雅深沉,这也是乌拉特蒙古人的心理特征。他们表现欢乐的方法是用深沉来表现。《鸿雁》音乐色彩丰富,表现手法完整,大调小调皆备,这些在其它民歌里找不到。

  《鸿雁》这首歌中唱到的呼勒斯太湖,在乌拉特中旗呼勒斯太苏木一带。指的是呼勒斯太河流入河套平原的连接处,过去有过一个天然湖泊。歌曲产生的年代里,黄河主河道离呼勒斯太并不远,呼勒斯太湖是黄河改道的产物,当时二狼山、前达门三峰山南麓是一片汪洋,湖面和湖畔全是芦苇。乌拉特人说芦苇叫呼勒斯,呼勒斯是水草,牧草的泛称。其它地区不这样叫。


《鸿雁》非活佛创作

  过去有人认为《鸿雁》词作者是莫日更庙活佛,产生年代是清乾隆年间。相关人士在内蒙古社科院图书馆查阅莫日更活佛81首律歌,没有找到《鸿雁》这首歌。研究莫日更庙活佛的学者证实《鸿雁》不是活佛创作。专家一致认为歌曲产生年代是1880—1935年间。
    当年乌拉特宫庭歌曲有两个敬酒歌。一个是《鸿雁》,一个是《上苍所赐的佳酿》。《上苍所赐的佳酿》是莫日更庙活佛所作,词意宗教色彩浓厚属于律歌类,曲调上缓慢,有一种正气感。这首酒歌只有穆纳山南北的人会唱,因为歌曲难度较大,可以说是“阳春白雪”。而《鸿雁》这首歌一出现就把老百姓的心理抓住了,曲调易学易唱,且没有宗教、政治色彩,实属“下里巴人”。
    有人说科尔沁民歌是三合一民歌,即:蒙、汉、满三种文化相融合的产物,鄂尔多斯民歌是二合一民歌,即蒙、汉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唯独乌拉特民歌还保留着来自克鲁伦河、贝加尔湖原生态文化的基因。主要原因是蒙古乌拉特部没有接收过农耕文化,虽然南面是鄂尔多斯、西面是阿拉善,东面是土默特,但互相少有文化往来。据说这是乌拉特蒙古人我行我素品性决定的。他们有一种傲气,认为自己的东西是最好的,不需要向别人学什么。
   《鸿雁》的故乡呼勒斯太盛产民歌,《蓝天白云》(色仁宝之歌)的作者是千里庙桑杰喇嘛。色仁宝的恋人呼毕丽其其格,以一匹配一套马鞍马具的走马为代价,让桑杰喇嘛创作一首思念恋人之歌。


 
   据相关人士的分析,目前传唱的《鸿雁》歌词是内蒙古直属乌兰牧骑作曲家祁达楞太在“文革”前改编而成,曲调基本保留了原貌。祁达楞太,1936年出生于呼勒斯太苏木,1983年去世。他是第一个向非乌拉特地区传播《鸿雁》的音乐人士。如今歌词则演变成:
  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
  江水长,秋草黄,草原上琴声忧伤。
  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
  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
  鸿雁,北归还,带上我的思念。
  歌声远,琴声颤,草原上春意暖。
  鸿雁,向苍天,天空有多遥远。
  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
  乌拉特中旗重视民歌的收集传唱,民歌协会从2005年成立伊始现有会员80多人,收集整理乌拉特民歌130多首,并于2009年整理出版800首乌拉特民歌集。从2007年开始,呼勒斯太苏木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命名为“鸿嘎鲁那达慕”,影响日益扩大。而将《鸿雁》唱响大江南北的是额尔古纳乐队。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