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学洞观】

来源: 弓尒 2017-01-15 19:13:2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3754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弓尒 ] 在 2017-01-16 13:31:51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oracle 甲骨文
改写中国文化文明历史的 鍥刻在龟板牛胛骨上的符号文字
是100多年前 中国考古学 上最重大的发现
有此而生的 甲骨学 及其研究
是一重大事件
要说起来,甲骨四堂的贡献很大
农人从土地里 发现 拾起
被中药商人购得,美名 龙骨
遇到慧眼识珠的 几位文人, 包括 王-王-刘等,
使得本是不值钱的烂骨破甲 顿时身价百倍成了上上宝
 
明人  李时珍 在本草纲目书中 列有 龙骨
龙骨,实为古代多种哺乳动物例如 恐龙,象,犀牛,马,骆驼、羚羊等的骨胳化石。
 
上世纪80年代,根据中国甲骨学家最新的统计,海外有中国甲骨资料的国家共有12个,
流散到这些国家的甲骨约26700片,这些国家是:
日本12443片、加拿大7802片、英国3355片、美国1882片、西德715片、前苏联199片、
瑞典100片、瑞士99片、法国64片、新加坡28片、比利时7片、韩国6片。
 
收藏甲骨文片最多者:
明义士,  近6万片
罗振玉,  近3万片
西村博,和  三井源右卫门,3万片以上(??存疑,似应为3千片以上
现今已知的 出土的 甲骨文片总计 超过15万片
 
第一个脚踏 甲骨文发现地 安阳小屯的学者  是罗振玉 1915年 
第一个 在小屯实地经常收购甲骨文片的外国人 是 明义士 1914~1933年
明义士就住在安阳,近水楼台,人们熟悉他,给他好价钱(尽管也上过作假甲骨的当)
第二个 到小屯考察的外国人是 林泰辅 1918年
 
--------------------
 
 

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研究甲骨文的学者:

 

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

著名学者陈子展教授在评价早期的甲骨学家的时候写下

“甲骨四堂,郭董罗王” 的名句,这一概括已为学界所广泛接受。

唐兰曾评价他们的殷墟卜辞研究

“自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

 

世界上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都以藏有中国的甲骨文为荣耀。郭沫若有诗云:

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一片甲骨惊世界,蕞尔一邑震寰宇。

 

甲骨文的发现者们

人们普遍认为王懿荣是甲骨文的最早的发现者

著名的甲骨文收藏者学者加拿大传教士明义士,在《殷虚卜辞》中谈到王懿荣时说,

“今之所称甲骨卜辞,彼实发现之第一人也”。

 

Image result for 王国维

王国维

王国维也说,甲骨文

“初出土后,潍县估人得其数片,以售之福山王文敏(王懿荣谥号)。

文敏秘其事,一时所出,先后皆归之”。

王懿荣于1899年秋开始收购有字甲骨,但让人遗憾的是,他未及对这种文字展开深入研究,

即于翌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投井殉国。

 

Image result for 王襄

王襄(1876年-1965年),

字綸閣,天津人。甲骨文最早的研究者之一。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濰縣古董商范壽軒來王襄家,

提到河南湯陰(實是安陽)發現刻有文字的甲骨,孟定生認為可能是古代的簡策,

促范壽軒前往收購。翌年(1899年)秋,范壽軒買了一批甲骨帶到天津,

王襄和孟廣慧各自收購了一些。其餘的甲骨,范壽軒帶到北京,又賣給王懿榮

接著王襄陸續在北京、天津購買到四、五千片甲骨。1953年任天津文史研究館館長。

将所藏甲骨捐献给了国家。

Image result for 王襄

著有《簠室殷契類纂》,是最早的一部甲骨文字典,釋字873個,

1929年增訂再版,釋字957個。

另有《簠室殷契徵文》(1925年)、《古文流變臆說》(1964年)。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天津一些报刊发表文章提出王襄发现说。

 

 

刘鹗

刘 鹗

《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被认为是第一个确认甲骨文为商代文字并说出根据的人。

王懿荣殉难后,王家为了还债,把他所收藏的大部分甲骨转让给了他的好友刘鹗。

1903年,刘鹗从所藏甲骨中精选1058片,石印出版了中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铁云藏龟》

使甲骨文第一次从私家收藏变成了可供学者研究的公开资料,

胡适称赞这本书为研究甲骨文的“开路先锋”。

在《铁云藏龟》中,刘鹗第一次提出甲骨文是“殷人刀笔文字”的论断。

他认为“钟鼎之有象形者,世皆定为商器”,甲骨中象形之字很多,

而且其中的“祖乙”“祖辛”“母庚”等字样“以天干为名,实为殷物之确据也”。

甲骨文所属时代的发现使得甲骨文一跃而成为当时所知的中国最早的文字体系,

这样的地位一直保持至今。

 

Image result for 罗振玉

罗振玉

罗振玉第一次看到甲骨文,是在刘鹗家里。

他在震惊之下,深切感受到了历史赋予的重任:

今幸山川效灵,三千年而一泄其秘,且适当我之生,则所以谋流传而攸远之者,其我之责也夫。

当时,古董商为了垄断甲骨,谎称甲骨出土于河南汤阴、卫辉等地。

罗振玉经多方打听,终于在1908年从古董商口中探知甲骨实为安阳小屯所出。

1915年春,他亲赴安阳,成为来到小屯村实地考察的第一位中国学者

郭沫若高度评价罗振玉的作为:“这种热心,这种识见,可以说是从来的考古家所未有。”

安阳行之后,罗振玉确定小屯村就是《史记·项羽本纪》中提到的

“洹水南殷墟上”之“殷墟”,这直接导致了后来殷墟的发掘。

在研究之余,罗振玉还集甲骨文单字用毛笔写成楹联,

成为将甲骨文引入现代书法艺术领域的第一人。

 

Image result for 王懿荣
王懿荣(1845-1900年)
字正儒,一字廉生,原籍云南,山东省福山县(今烟台市福山区)古现村人。
中国近代金石学家,鉴藏家和书法家,为发现和收藏甲骨文第一人。
光绪六年进士,授翰林编修。三为国子监祭酒。
庚子年,义和团攻掠京津,授任京师团练大臣。
八国联军攻入京城,皇帝外逃,王懿荣遂偕夫人与儿媳投井殉节,谥号“文敏”。
王懿荣泛涉书史,嗜金石,撰有《汉石存目》、《古泉选》、《南北朝存石目》、
《福山金石志》等。与翁同龢徐郙潘祖荫吴大徵罗振玉刘鹗 等鉴藏家和学者交游密切。
 
就在中国学者发现并开始搜集甲骨档案后不久,
一些居在和旅居中国的外国传教士也开始注意甲骨并进行搜集。
1928年之前的30年,民间在安阳殷墟发掘的甲骨档案大部分被变卖,大量流散到国外。
此外,国外列强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同样掠夺了我国大量的甲骨档案,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在甲骨档案被发现后的第四年即1903年,
英国人萨缪尔-库林(Samuel Couling)库寿龄
和美国人弗兰克-查尔芳(Frank Chalfant)方法敛”。
美国驻山东潍县传教士方法敛和英国浸礼会驻青州传教士库寿龄
在潍县合伙购买了很多甲骨档案,
并把其中四百片转卖给了上海英国人所办的亚洲文会博物馆。
1904年冬天,小屯村地主朱坤掘得的数车甲骨一批批地从河南流至山东,
都为库、方二氏所购得。
1906年后,陆续转卖给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国卡内基博物院、
苏格兰皇家博物院、大英博物院、美国斐尔德博物院等机构。
$ M, {$ G' x  q# g$ T
1909年,德国人威尔茨在青岛买了甲骨711片,后来又转卖到德国柏林民俗博物院。
另一位德国人卫礼贤也曾从青岛买到72片甲骨,
后来转卖到了瑞士的巴赛尔人种志博物馆和德国的法兰克福中国学院。
“据估计,早期欧美人搜购的甲骨,至少在五千片以上。”
 
最早在中国开始购买甲骨的日本人是西村博。其次是三井源右卫门
罗振玉派人到安阳搜集甲骨之前,他就派专人到安阳收购甲骨,
他先后共搜购甲骨约在3000片以上。
 
日本东京文求堂主人田中救堂早在1905年也买到了100片甲骨,
当时在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的林泰辅见到后即买了10片。
此后,林泰辅又陆续买到600多片甲骨。
1917年,林泰辅把他所收藏的甲骨中比较重要的连同榷古斋所藏甲骨一起拓印成书,
编为《龟甲兽骨文字》一书,
1921年以石印方式出版。这是日本人所编著的第一本甲骨文著录书。
为了购买甲骨,林泰辅并于1918年亲自由日本到安阳小屯进行调查,
得到20片甲骨,回日本后曾将调查所得进行研究,写成《殷虚遗物研究》。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者利用在华北的特殊地位,大量盗运殷墟文物。
 
1937年,金祖同在日本搜拓甲骨,仅东京一地所见河井荃庐、中村不折、
堂野前种松、中岛叟、田中救堂、三井源右卫门等六家所藏甲骨,已多达三四千片。
此外,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有甲骨三千片,其他机构及私人亦有所藏,
估计总数当以万计,可惜多数不知下落,亦未见著录。
根据日本学者的统计,
日本先后购到甲骨的学术单位约有三十多个,私人收藏家也在三十个以上,
如以这些公私收藏情况为准,流散到日本去的甲骨总数至少在12000片以上。
 
----------------------------
 
涉足 甲骨文的故乡 安阳小屯的第一个外国人
并将 甲骨文 介绍给世界的第一个外国人
是 下图 这位传奇先生
 
明义士
- v8 e8 L6 J" L明义士- D5 }  f- |0 o
外国人中搜集到甲骨数量最大最多的要数加拿大人明义士
1910年他受教会派遣来到中国河南北部的武安(现属河北邯郸)
1914年春天,明义士被调到河南安阳长老会的任牧师,
教会和他的居所均在 彰德府(现安阳市)北门外的铸造街
此街为南北向
北去二里许即是洹水(安阳河)
他是个学者型人物,对中国文化兴趣浓厚
闲暇是 他常到河边散步
有时还骑着马沿河岸漫游
他在岸边土地里 发现了碎陶片和一些碎骨,还有锈铁铜器
此时他已经风闻中国发现了 “甲骨上刻字”的发现
但 出于商业保密,当时的古董商(主要是京城的)
不把真实甲骨所在地透露, 而谎说更南边的 汤阴等地
农人见明义士对碎骨头有意思就说
我们还有很多, 我们那儿地里多的是
明义士 一听大喜,说你拿来,我买,
果然  他捡到少许几片, 但收购大量龙骨(甲骨
(龙骨长久以来被视为中药材)
从他教堂住地到小屯村 也就5-6里地,不远
到了1917年,他已买得甲骨50000片左右,对于甲骨文也有了一定研究。
于是,他从买到的这些甲骨中选出2369片,编成《殷虚卜辞》一书,在上海出版。
此后,明义土又分别在1923年、1924年、1925年和1926年先后从小屯农民处买到几批甲骨,
并从这些甲骨中选拓了1000多片,编成《殷虚文字后编》一稿,后未出版。
明义士的甲骨片总收集量 近6万片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明义士曾将他所收藏的甲骨选出一部分寄存在加拿大使馆,
解放后转归南京博物院。另一部分存在齐鲁大学,解放后归山东文物管理委员会收藏,
现存山东博物馆。
明义士另有一部分甲骨已流散到加拿大,现存加拿大多伦多安大略博物馆,约有3000多片,
其中不少是极精美的甲骨藏品。流散到加拿大的甲骨,除了上述明义士所藏之外,
 
还有一批怀履光旧藏的甲骨及一些碎片,均藏安大略博物馆。
总之,流散到加拿大的甲骨总数仅次于流散到日本的,约在7000片以上。
 
明义士纂辑有《殷虚卜辞》,1917年3月上海别发洋行石印摹本,一册。
本书共著录甲骨二千三百六十九片,为欧美学者出版的第一部甲骨著录书。
此书所收甲骨由明义士所购藏并选摹,原物现藏南京博物院。明义士所藏甲骨,现大部分在我国,
除南京博物院外,也见于山东省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还有一部分现藏加拿大多伦多博物馆。

《明义士收藏甲骨》,加拿大籍华裔学者许进雄编辑,1972年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铜版影印,
二册,第一册为图版,第二册为释文。全书共收录甲骨三千一百七十六片,
先将甲骨分期,每期再分类编纂,所收甲骨以第一期武丁时期为多。
 
明义士 在安阳的故居 保留完好,此前曾为安阳地区医院所在地
80年代 归还基督教会
 
 
 

明义士派驻安阳之时,距王懿荣发现'龙骨'上的古文字已过去了十几年。

京津一带的好古之士千方百计地搜求,使甲骨的价格从最初的每斤6枚铜钱,蹿升至每个字2两白银。

古董商谎称甲骨文是在汤阴等地出土的,以垄断甲骨的来源,牟取暴利。

多年后,'安阳县西五里之小屯(殷墟遗址)'才被锁定为甲骨出土地。

明义士所在的教会设在彰德府老城以北的铸钟街,教会北边不远就是洹河,沿河向西走约2.5公里,就是小屯。

1914年春天,得知小屯出土甲骨消息的明义士,骑上一匹老白马,打算去碰碰运气。

 

1917年,明义士在第一本甲骨文著作《殷墟卜辞》序言里,

详细记录了自己在小童的指引下与甲骨文不期而遇的神奇经历。

多年后,他还作了一首七言诗《遇殷墟》,曰:

'柳树出芽骑白马,白马走时顺洹河。拾破陶器寻先古,小孩引到出古处。'

 

一来二去,小屯附近的村民和明义士熟络起来,挖到陶片、骨片会主动找他。

占尽地利,明义士很快就以低廉的价格收购了大量甲骨。

工作之余,他开始临摹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翻阅可以解疑的资料,

从这些神奇古文字中寻找中国古代文明的蛛丝马迹。

 

可没过多久,明义士收藏的甲骨居然发出刺鼻臭味,他拿出放大镜一探究竟。

当地人在鲜牛骨头上仿刻文字,埋在地下冒充龟甲卜骨。

发现自己上当的明义士又气又恨,痛下苦功,逐渐掌握了辨别真假的诀窍。

 

1917年初,明义士应召随'中国劳工团'赴法国前线服役,1921年春夏之交重回安阳。

1927年,为避北伐战争,明义士到北京华北联合语言学校任教。1928年9月,休假离开中国。

1930年秋,他再次回到安阳,恢复在战乱中停办的安阳斌英中学。

十余年间,明义士在安阳收集的甲骨自称有5万片之多,成为最大的甲骨收藏家。

1932年秋,明义士应邀到齐鲁大学任教。齐鲁大学是英、美、加三国基督教会创办的教会大学,

遗址就是如今的山东大学西校区。

1932年,明义士被齐鲁大学聘为国学研究所考古学教授。

他把自己在河南收藏的甲骨分装在几辆马车中全部运到济南,并在校园里自办了一个小型博物馆。

 

明义士一家五口居住的花园洋房,就在南新街56号,与老舍在济南的四合院相邻。

明义士与老舍既是同事,又是邻居。

在明义士书房的书架上,除铭器、古籍、外文洋装书外,

还在显眼位置摆放着一本老舍亲笔题赠的长篇小说《离婚》。

明义士平时寡言少语,他的夫人安妮(Mrs.Annie Menzies)性格却很开朗,

常操着一口河南话,与前来造访的学生开开玩笑。

 

齐鲁大学是加拿大长老会参与并合办的教会大学,明义士也仍是传教士,

但他从不向他的学生传教,

除授课答疑外,便潜心于甲骨文的研究,

因终日与甲骨为伴过于痴迷,也因此得了个'老骨头'的绰号。

他攻克了一个个甲骨文研究的难题,先后完成了《甲骨研究》、

《考古学通论》讲义的写作,并发表了《商代文化》、

《表校新旧版〈殷墟书契前编〉并记所得之新材料》、《中国商代之卜骨》、

《柏根氏旧藏之甲骨文字》等一系列研究甲骨文的论文,可谓啃下了'硬骨头',

齐鲁大学也跻身为甲骨学研究的重镇之一。

 

1936年6月他计划中的一次回国(加拿大)休假,却成为他与齐鲁大学、与中国的永别。

日本侵华后,中国战火纷飞,明义士只好到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远东部工作,继续他的研究。

1942年,他在多伦多大学完成博士论文《商戈》,获得考古学博士学位。

 
明义士 1936年回到加拿大,1957年病逝于斯

 

除了上述几批流散到国外去的甲骨之外,先后以各种方式流散到
法国、前苏联、比利时、瑞典、瑞士、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甲骨文资料也有相当数量。
 
 

1948年9月,在明义士不知情的情况下,他的部分藏品共6箱,

由尚在中国的教会人士从天津运抵多伦多。此时,靠退休金维持生活的明义士夫妇,

仍旧节衣缩食地坚持研究,从未想过要出卖手头的藏品。

他收藏甲骨有一个原则,即仅供个人收藏和研究,绝不转手买卖。

1957年,明义士因心脏病辞世,远在中国的甲骨梦终究未能得圆。

 

1961年,明义士夫人和儿子明明德将1948年运抵的4700件有文字的甲骨、

2812件没有发表过的甲骨文拓片,悉数捐赠给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记载中国商代历史档案的珍贵甲骨,故土难归,令人叹息,

但留存于中国大地上的另外3万余片甲骨则是明义士的无私馈赠。

 

1999年6月,明义士的儿子明明德来到济南,

将父亲生前收集的3箱有关中国考古学的研究资料和图书捐赠给山东大学,

为这些浸润明义士心血的金石拓片、照片、书籍、信件、日记、手稿等找到最佳归宿。

 
 
===============
 
 
青年时代的明明德(右一)与父亲(明义士)母亲(安妮)和妹妹 在一起
中国 河南
明明德(Arthur Menzies)1976~1980 任驻华大使
他1916年出生在安阳,说一口地道的带河南安阳味儿的普通话
 
Arthur Menzies  取名 “明明德”,来自《大学》第一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右前一 为 明明德,右二似  纪登奎, 他任驻华大使时
 
 
 
 
 
 
 
 
 
 
 
 
 
 
 

所有跟帖: 

【王襄 解甲骨文 - 关键一字,功莫大焉!】 -弓尒- 给 弓尒 发送悄悄话 弓尒 的博客首页 (28618 bytes) () 01/16/2017 postreply 14:17:2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