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首位总理和党的主席最后一次握手道别】

来源: 弓尒 2016-01-10 16:51:0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0134 bytes)

 

 

 

1974年5月29日,周恩来又陪同马来西亚总理拉扎克会见毛泽东。

杜修贤决然没有想到这是周恩来在他的镜头中最后一次走进毛泽东的书房。

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也是毛泽东与周恩来最后一次共同会见外宾。

会见结束时,邓小平、乔冠华和主席告别后就走出书房的门,杜修贤正准备离开,

一扭头发现周恩来还站在门旁没有离开。

这怎么一回事?杜修贤一愣,总理今天的举动一反常态,平时总理在主席书房并不拘礼,

常常会谈一结束起身就走,害得他们都“捉”不着他的镜头,可这次……只见他一动不动站在那里,似乎期待着什么。

既然没有参加大家最后告别握手,为什么不走呢?杜修贤犹豫了一下,心里的感觉一时说不清楚。

他决定不急于离开,也站在靠门边的墙根默默等待着……

毛泽东送客走到门边,与站在门旁边的周恩来目光相遇。瞬间,毛泽东一脸的笑容飞逝而去,

立刻忧伤地垂下眼帘,这迅速变化的表情令杜修贤惊诧不已,

他第一个反应就是端起照相机,将镜头对准他们……

镜头里,毛泽东忧伤地耷拉着眼皮,头稍稍地低着,苍老的脸上布满愁容和病容。

花白稀疏的头发整齐地向后披去。他迎着高悬的摄影灯,脸上的肌肉明显松弛,但很光洁,

身穿浅灰色的中山装,显得淡泊庄重。

 

十分消瘦的周恩来用温馨睿智的双目凝视着毛泽东。摄影光从他后侧射来,

脑后和脊梁犹如披着一道光束,眉毛在逆光的面部依然黝黑浓密,充满着生气。

曾洋溢乐观笑影的“酒窝”虽已被岁月的刀斧凿成两道深深的沟纹,却依然显露出执着的善意。

但是,一丝伤感的凝重神色却在眉宇之间徘徊。

周恩来看着携手近半个世纪的毛泽东,慢慢地伸出了手,毛泽东也把手伸了过去。

两双操纵中国革命方向的巨手再次握在一起,组成了这神圣且又沉重的瞬间。

当杜修贤“咔嚓”一声按下快门时,

他没有想到他抓拍了共和国首位总理和党的主席最后一次握手道别的情景。

 

 

四届人大前,周恩来曾于1974年12月23日抱病离开医院乘专机飞往长沙会见毛泽东,

但没有带记者同往,也就再没有留下他们握手的照片。

记得 70年代末 / 80年代初 人民日报 似曾有文章报道:

1975年 周总理病重在305医院(中南海旁)住院期间,毛主席曾到病榻探望,戚戚长坐。

 

打开历史,毛泽东与周恩来第一次见面是在1925年的广州。

他们从1925年共事,到1976年相继谢世,并肩战斗了半个世纪之久。

 

=================

 

毛主席 最后一次乘坐飞机  1967-7-21

 

共和国领袖毛泽东、周恩来都曾多次乘坐空军专机,但他们的最后一次航行至今鲜有记述。

 

笔者长年在空军工作,对毛泽东、周恩来生前最后一次航行的专机组成员进行了采访。现根据采访记录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清晨,毛泽东专机紧急从武汉起飞   

1967年7月,武汉的两派群众组织“百万雄师”和“工总”之间的派别斗争愈演愈烈。

7月20日,局势已难以控制,武汉三镇涌动着全副武装的军民,各种口号声和枪声不绝于耳。   

周恩来得知武汉告急的消息后,担心少数坏人有可能利用狂热的群众冲击毛泽东的住地,危及毛泽东的安全。

因此,他力劝毛泽东暂时离开武汉。在周恩来及其他人的反复劝说下,毛泽东才同意前往上海,

并同意破例坐飞机(1959年后,为确保毛泽东的安全,中央决定,毛泽东出行不再坐飞机)。   

具体负责毛泽东安全的杨成武,紧急安排毛泽东的专机。经商量,最后确定使用潘景寅驾驶的232号飞机,

因为这架飞机有包间,包间里有床,便于毛泽东休息。   

1967年7月21日清晨,载着毛泽东的232号专机起飞了。

飞机离开地面不久,毛泽东独自走进驾驶舱,与机组打过招呼后便急切地询问机长:

“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呀?”   “一个多小时。”机长王进忠回答。   “现在飞多大速度?”   “每小时700多公里。”   

毛泽东点了点头后,没再问什么,也没有看一眼机外的景色,便回到他的包间。显然,毛泽东是急于了解到达上海的时间。   

王进忠很关心毛泽东的休息,飞机平飞一段时间后,他便轻轻走进客舱,从门缝中看到毛泽东与历次坐飞机不一样。

之前每次乘机时,毛泽东从不休息,有时找人谈工作,有时学英语,更多的时间则看书。

而眼前的毛泽东,脸冲着机舱舱壁,半躺在床上。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飞行,专机安全飞抵上海虹桥机场。

毛泽东受到前一天专程从北京赶来的张春桥的迎接。从武汉来到上海,毛泽东的心情好了很多,眉头舒展了。

下飞机后,他高兴地对接机人员说:“你们为什么不让我坐飞机?还是坐飞机好。”

1967年7月21日,这是毛泽东的最后一次航行。  

 

周总理 最后一次 乘坐飞机 1974-12-27

 

雨夜,周恩来带病从长沙回京   1974年12月22日深夜,北京航空兵某师师长杨扶真接到叶剑英元帅的电话:

“明天中午1点,周总理要坐三叉戟飞机去长沙,你挑选一架发动机好的飞机。”   

杨师长根据叶帅的指示,决定由自己亲自带队。在下达飞行任务时,机组成员一听是执行周总理的任务,

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欣喜。周总理又能坐飞机了,说明总理的病好了。   

翌日下午1点多钟,周恩来的专车径直开到了飞机旁边。以往,周总理都是在候机室大楼门口下车,

而后在候机室与送别人员作短暂的话别后再登机。这次周总理走出汽车后,没有与任何人交谈便向登机梯走去。

坐在驾驶舱里的汪云等人发现,总理步履艰难,需要人搀扶。他的脸上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不仅十分憔悴,

而且不少老年斑。在总理的身后,还跟着一群医务人员,带着各种急救器材。   

248号专机起飞后,空姐马艳萍见总理重病缠身,以为他会躺在床上休息,便给总理整理好了床铺。

谁知疾病虽然使总理的身体消瘦,但他仍忍着剧痛强打精神,和往常一样坐在沙发椅上与随行人员交谈。

他将杨师长叫到身边,了解部队的情况。他说:“我一年多没坐你们的飞机了,在医院里住了8个多月。”   

杨师长马上接道:“现在医疗技术很先进,总理的病一定能很快治好。”

周总理对杨师长的良好祝愿没有说什么,只是微微一笑。临行前,医务人员再次发现周总理便中潜血,需要马上进行检查治疗。

为此,医疗组的同志极力反对周总理的长沙之行,可是如果他不亲自飞往长沙见毛泽东,向毛泽东汇报四届人大的准备情况,

特别是人事安排,就很难挫败“四人帮”的“组阁”阴谋,国家政权就有落入“四人帮”之手的危险。   

当天下午3点多,周总理乘坐的248号专机,在长沙安全降落。   

4天之后,也就是12月27日晚,周总理结束了长沙之行,乘飞机返回北京。   

经过长时间飞行,周总理的专机顺利地降落在北京西郊机场。机组人员本以为身患重病的周总理,

在时间已经很晚的情况下,一定是径直下飞机离去。但周总理却用手扶着机舱的墙壁,艰难地向驾驶舱一步步地挪去。

他和往常一样,离机前要到前舱亲自看望机组的全体同志,向他们表示感谢。

当总理走进驾驶舱时,脸上有了汗珠,呼吸也有些急促。他站在通道里,稍微缓了口气后对机组说:

“你们飞得很好,很平稳,我以后还要坐你们驾驶的飞机,谢谢你们!”   

周总理和机组握别后,结束了他生前的最后一次航行。

 

 

(摘自《百年潮》)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