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的“地下市长”

来源: 龄龄妈妈 2015-02-22 08:02:5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582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龄龄妈妈 ] 在 2015-02-22 16:10:26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我介绍的是一位前几年从台湾红到大陆的作家,他叫舒国治。他不是很正统的那类作家,是个性情中人,所以,他会在三十一岁的时候跑去美国,开着车,“游手好闲”流浪了七年。一九九零年,他才回到台北,开始常住,写一些关于旅游,小吃,甚至闲逛的文章,竟也成集,以《理想的下午》为台湾的文艺青年熟读,然后是好几本,《流浪集》《台北小吃札记》等在国内陆续出版。在台北的文化人,给了他一个“地下市长”的桂冠,因他在城市里行走,在城市里寻觅,在城市里领悟。一个人,无为地晃荡了大半生后,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又以他极简的文字与生活方式活出自己,真是让我愿意都读几遍他的书。
他回国的理由很简单“几乎想说,若不是因为烧饼及其他三两样东西,我是可以住在外国的。”直白地不加一丝掩饰。
“气氛,有时不是感受于当时,而是渗露于久远的日后。”这倒让我想起旧词句“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所渲染的此时与彼时的语境。
随便一篇“在途中”是一九九九年在国内乘普通火车所见,"当他们人手一罐热茶,我不禁心生羡慕。”“江南之初冬备显清冷沁人。”“当他们在清冷日光灯下的月台提着行李步行,火车缓缓移动,渐渐远去,如此看过去,竟是莫名的依依。”我不知好在哪里,只是文字上的妥帖,只是似曾相识的场景因此重现。
另一篇“十全老人”,他信笔写来“家中碗盘粗净,出自地方窑坊可也,白瓷青瓷酱色瓷皆得用之。从未用过免洗筷,亦不甚有机会用塑胶筷象牙筷。”“必居於有四时之地。冬日瑟缩,倚炉火慢度长夜;夏日挥汗,炎炎午后正好瞌睡连连。”他的见解岂不是当今世俗人眼里的另类,却是拾起曾经的简朴文化精髓。
与我们传统的人生不一样,我不能像他那样独自潇洒,但不妨跟着他的文字去美国的高速公路驰骋,去京都的寺院门外汉般地张望,去台北的大街小巷觅食,如他随书赠的书签所写“世道再难,也要呼吸顺畅。”
在冬天的下午,读一本喜欢的书,真的可以感觉古诗句“日长如小年”般的平静。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