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读且八卦-季羡林的《另一种回忆录》

来源: 红袖添香老板娘 2014-06-24 10:41:0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468 bytes)
我一向不读人物传记,主要是还没发现哪个名人对我重要到需要去详读他/她的一生。我是个不喜欢偶像的人。
人常说读读传记可以励志,想来想去以我如此愚钝的天资,只怕学谁都学不好,弄到最后成了四不像,连自己都找不到了,且不是更残?故而我很少或者根本就没有去读过谁的传记。

季羡林我是不熟悉的,偶尔在报刊杂志是看到这个名字,知道他是个名人,但因何著名我却一无所知,我一度以为他是个说相声的。当然,我一再安慰自己我没有义务去了解那么多和我无关的人。
读《另一种回忆录》的心情就是我没有那么虔诚和敬畏这位我不知道的名人。

季羡林是个性格温和而又极端压抑的读书人文化人。
他是中国比较传统而典型的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他清贫的童年因为过继给叔父而改变,他脱离了赤贫的家境也远离了至爱的生母。那时他尚小,他没有选择人生的权利。
清华毕业之后,他把青壮年时代的黄金11年交付给了二战中的德意志。
同样是身处战火,但身在其中和身在其外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尽管他也挨饿他也受苦。但与陪着祖国陪着亲人受的苦不一样。他乡的战火能摧毁的是环境,而故乡的战火会摧毁的是心境。季羡林逃过此劫。
我在想,其实,如果他真的想回国,他应该是有机会的,但他没有。看来他心里想的就是自己一介书生,只管读书即可。打仗是战士们的事情,政局是官员们的事情,而读书人把书读好就是本分吧。

他在德国11年扎扎实实地读了11年的书。做了11年的学问,直到战争结束才回到中国。
他赶上了读书人的好时代,他赶上了大师辈出的好时代,他平平稳稳地过渡到了新中国。
他声名鹊起,奠定了自己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他又赶上了读书人的坏时代,他赶上了中国大师被大量灭绝的时代,他也平平稳稳地度过了那些年。
两耳不闻窗外事是他学问大成的原因,也是他能平安活到耄耋之年的原因。

他温和到温顺了的地步。从他的字里行间,把所有的亲历的历史都写得隐晦而淡然,只写悲喜不写过程,只写果不写因。和章诒和《伶人往事》的真实性和清晰度比起来。他的故事发生的时段,只有经历过或听说过的人才知道他在说什么。他仿佛打的是出版的擦边球,他不题名道姓评判任何人和事。他只是淡淡地写有个人经历了有段时间,然后就失去了笑的能力。
而那个人是谁?那段时间是指什么?多年之后,如果没有注解,后来的读者只怕是费解了。

温和而淡然,是中国真正的读书人性格,而季羡林是个不折不扣的书生。
书生也挺好,起码是为人类的知识做了贡献的。
以后有空,当找几本他的书来看。尤其是《罗摩衍那》。

把手边的书换上《我当道士那些年》,突然觉得心情大好,人生就该神神鬼鬼的,咋咋惊惊的,哭笑无常的。。。。。。。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