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故事(六)钱镠建国(上)

来源: 龙剑 2012-01-27 16:01:4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944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龙剑 ] 在 2012-02-24 04:28:06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唐昭宗景福二年(893),钱镠任镇海军节度使,开始在杭州一带拥兵割据,乾宁三年兼镇东军节度使,天祐四年(907),进封为吴越王,定都杭州。吴越国一共经历了三代五王七十余年(907--978),如从钱镠割据算起,则钱氏家族经营杭州达八十五年。作为身兼浙江东、西两道节度使,在名义上钱镠应该有浙江西道的六州,再加上浙江东道的七州和临安的“衣锦军”,吴越国的疆土有十四州。所以当时大名鼎鼎的诗僧贯休称他“一剑霜寒十四州”。不过润州(今镇江)、常州本属于浙江西道,实际上却被实力更强的淮南割据者杨行密占据,钱氏一直没有办法弄回来。后来,钱镠之子钱元瓘为吴越王时,分苏州南部的嘉兴等县为秀州,钱镠之孙钱弘佐为吴越王时又得到福州,秀州、福州顶替了润州、常州,所以最后钱氏王国也算实际有了十四州。

        当时称杭州为西府或西都,州治在钱塘,辖钱塘、钱江、余杭、安国、于潜、唐山、富阳、新城八县。其中钱塘和钱江两县都在杭州城内,形成罕见的一城由两个县衙门分别管辖现象。宋初改钱江县为仁和,从此直到清末,杭州城市内一直都有两个县的建制,县名也沿用不变。吴越国国狭势弱,三面受敌。钱镠审时度势,采取“保境安民、善事中国”的基本国策,使两浙较为安定,人民稍享安乐,社会生活比较稳定,再加上钱氏家族的刻意经营,使得杭州发展成为全国经济繁荣和文化荟萃之地。欧阳修在《有美堂记》里对当时的杭州有这样描述:“钱塘自五代时,不被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乐。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海商贾,风帆浪泊,出入于烟涛杳霭之间,可谓盛矣!”

        钱氏家族对杭州能有今天,贡献良多,主要是修建钱氏捍海石塘,扩建杭城,保护西湖和留下大量佛教文化遗存。这里先讲修建海塘,辟通海上航道。

        钱塘江与南美亚马逊河、南亚恒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钱塘江潮是世界著名大潮之一,尤以农历八月十八日最壮观,涌潮的形成和地形关系密切。杭州湾是典型的嗽叭形河口,宽度自湾口向里急剧收缩,湾口宽达一百公里,至澉浦水面宽二十公里,在吴越国时期,至杭州仅比现在的一公里略宽一些。潮水上溯时,水体受到急剧约束,潮波能量高度集中,潮差显著增大,到澉浦潮差就已较较湾口大一倍。同时,钱塘江河口纵剖面性质独特,钱塘江怒潮时,海水倒灌,主要由长江挟带大量泥沙,经海水搬运淤积于河口段,杭州湾内河床平坦,从乍浦以上开始抬升,形成一庞大的沙坎隆起。体积巨大的沙坎使澉浦以上河床迅速抬高,潮波在传播过程中,因为河底逐渐变浅,潮峰传播速度远大于潮谷,最后形成涌潮。涌潮现在以海宁市附近最大,那时应在更上游的杭州附近,所以杭州海潮为患由来已久,农历八月又是台风集中季节,更为可怕。钱镠给梁太祖朱温奏章《筑塘疏》中说:“海飓大作,怒涛掀簸,堤岸冲啮迨尽。自秦望山东南十八堡,数千万亩田地,悉成江面,民不堪命。”可见海潮为患的厉害。所以,钱镠在他受封吴越王后的第三年,就着手沿江沿海的修堤工程,以保障城市的安全。  

        最初所采用的修堤手段是传统的版筑法,版筑法是殷商时期殷高宗武丁的大冢宰傅说发明的,两侧以木为版,中间为夯实的泥土筑坝方法。但“怒潮急湍,昼夜冲激,版筑不就。”于是就有钱王射潮的传说:“募强弩五百人,以射潮头,潮乃退钱塘,东趋西陵。”其实是钱镠总结了版筑不就的教训,采用了“运巨石盛以竹笼,植巨材捍之,城基始定”的新方法。从此“沙土渐积,塘岸益固”,筑塘以石,自吴越始,史称“钱氏捍海石塘”。这种以竹笼盛巨石,用木桩固定的办法,在海塘建筑史上称之为“石囤木桩法”,是一项了不起的技术创造,一直为后世所采用。钱氏捍海石塘南自六和塔,北迄艮山门,全长“三十三万八千五百九十三丈”,花费铜钱“十万九千四百四十缗”。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