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中国的人际关系之对比

来源: 羞花 2009-01-10 22:48:1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755 bytes)



今天看了一篇网络日记大学生就业难背后可怕的潜规则,不由得感慨万分即尔联想到我们在美国的一些求人的经历,与此文所提的人际关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比如,我们申请美国绿卡时就求了不少与我们毫不相关的人,而且第二次都是相关科学界名人。我们申请的是NIW (国家利益豁免) ,申请人要求能够证明自己的学术成就和对美国国家利益的贡献。证明这些要求就需要有足够的高质量的推荐信,推荐人包括老板,系主任,同事,和朋友。最后我们发现其实在美国自己的同胞却更难求。比如老公求一个他认识的来自大陆的华裔教授写推荐信,认为他一定比那些美国人好说话。但是没想到最后他却要求老公把他从推荐人中去除另找其人,相反那些所谓的美国朋友或同事反尔按照老公的要求写了两三页,甚至四五页纸的推荐信。这时老公刚来学校上班,跟这些人也不太熟。

 

其二就是在拿到I-140(绿卡申请资格) 之前移民局要求我们补充材料。补充材料要求老公交八封与第一次的六封不一样的推荐信,推荐人要求在相同或相近学术领域有杰出成就。比如要有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或重大发明与发现等。看了这些要求,我们觉得绿卡申请可能要面临么折了,到哪儿去找这么多人啊,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忙的事情,况且美国人之间的关系本来就淡漠,我们中国人来美后变得更淡漠。谁会给一个不的人些推荐信呢。但是,不管怎么样,还是死马当活马医吧,试试吧。于是老公便从相关学术期刊发表文章中寻找可能并且有名的推荐人。然后一个个的在网上收寻他们的联系方式。最后一个个给这些从未谋面或有一面之交的人打电话要求写推荐信。没想到十几个人之中竟然有九人同意帮忙。并且洋洋洒洒写了几页质量很高的推荐信。为了了解老公,他们就不得不去了解他的研究方向和阅读他的学术论文等等。推荐信递交不到两个月我们的I-140就批下来了。在这十几个人中,其中一个美国人本来也答应给写,但是最后放弃的原因却是一个他的中国同事,那个中国同事认为给一个不认识的人写推荐信是不安全的,因为写这种推荐信是需要承担一定法律责任的,比如对申请人的评价必须属实。我找工作时也遇到了和老公相似的经历,在求人写推荐信时也挺顺利的。

 

而在大学生就业难背后可怕的潜规则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到的与某位大学生之间的交流确实值得我们反省深思。文中这位学生认为要想找分满意的工作就必须是有最牛的关系而不是你是否毕业于名校或你多有本事,要么你就得是有钱的次牛人,用足够的钱去打通关系,只有那些普通家庭的孩子才真正靠的是实力。其实除了这些,就算是你有能力,在国内有哪些不靠关系呢。比如,老公在国内时拿到一个课题常常不是因为他的项目建议书写得多好,而是需要跟管项目的人能够建立很好的私人关系,这就免不了送礼,请客吃饭和喝酒了,这样一来而去的,不只是人的身体搞垮了,有时一个课题拿下来也没很好完成。

 

令人感叹的是中国的裙带关系何时了啊?在美国如果没有真正的能力,就算是你拿钱求人也不会有人为你效力的。美国人真的不靠关系办事吗? 靠啊,但是美国的关系大部分是用在有用的人才上的。

 

 现有大学生有如此畸形的人才价值观是谁的错? 本人认为还是不合理的人才市场结构和人才市场竞争所致。而为了实现人才市场机构合理化与人才竞争公平化,裙带关系必须淘汰。有了公平的人才竞争才会促使社会的快速发展。

     

 写这个关系的对比就是希望国内各用人单位和其他企业能够借鉴学习发达国家的优点,摈弃裙带关系,把用人关系用真正有能力的人才上和有价值的项目上。这样人才价值才能得以实现,社会才能更快的发展。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