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马太福音---第二章---1---23节, 耶稣出埃及

(2024-05-16 08:50:03) 下一个

1希律王的时候,耶稣生在犹太伯利恒

「希律王」即以东人后裔大希律,约在主前37年左右被罗马封为治理犹太地的王。他不是犹太人,因此他成为犹太人的王,从出身上并不名正言顺,但因他娶了两约时期马加比王朝的后裔为妻,在犹太人心中的王位继承权才算勉强合法。希律为人残暴,甚至杀害自己的妻儿,但他又是犹太历史上最著名的建设者,一面为自己修建希律堡和马萨达堡,一面为讨好犹太人扩修圣殿,一面为讨好罗马建设希腊化港口城市凯撒利亚,还在罗马帝国境内大手笔到处赞助城市建设,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重要赞助者和策划者。“伯利恒”意思是“粮食之家、面包之屋”,是距耶路撒冷东南约8公里的小镇,也是大卫王出生的地方(撒上十六18),被犹太人视为“大卫的城”(路二11)。

有几个博士从东方来到耶路撒冷,说: “那生下来做犹太人之王的在哪里?我们在东方看见他的星,特来拜他。” 希律王听见了,就心里不安,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也都不安。

这些“博士”(maji,三博士,翻译为术士更为合适,三个只是传统看法,具体人数不详,不过根据其他一些记载,三个领头的人的名字是美尔加思、卡斯珀、法迪沙达),可能是波斯、巴比伦或阿拉伯的星象家。他们应该是外邦人(当时犹太教在东方已有一定的影响力),不过,也有可能是散居在波斯、巴比伦一代的犹太人后裔,所以知道些关于大卫后裔的应许(但根据他们对旧约圣经不是很熟悉,他们是犹太人后裔的可能性不大)。神通过博士们的星象学知识来带领他们见证弥赛亚的降生。“在东方看见祂的星” ,一看到这句话,犹太读者应该会联想到在旧约摩西时代,神曾经借着巴兰预言“有星要出于雅各”(民二十四17),因为一般情况下,当某一个地方的上空新出现一颗星,就预兆着这个地方要出一个君王。尽管有学者质疑,认为这只是一颗彗星,或其他的自然现象,但这是一次超自然的现象,无疑是更好的解释,因为这颗星最终把Maji(三博士)从耶路撒冷带到了伯利恒,必是神的启示和指引。这里“在东方”指的是三博士的观测位置,他们从东方观察,那星必是在西方(伯利恒方向)闪现。

希律王的不安是怕将来真有一位这样的真正的大卫后裔和自己竞争王位,从而威胁自己和自己后裔的王位,因为他们从出身上,并不完全符合犹太的律法,犹太人并不真正的从心里服他。合城的人不安可能主要指的是犹太人的政治和宗教的领袖们,他们的地位和财富大都和希律有关,希律的地位不稳势必会影响到他们。

 他就召齐了祭司长和民间的文士,问他们说:“基督当生在何处?”

“祭司长”是复数,指较高级的祭司,负责在耶路撒冷圣殿敬拜神。那时的祭司因为贪恋政治和经济的权利,常常与罗马政权妥协,大都是接受希腊化的撒都该人。当时的大祭司不再是亚伦的后裔,而是从祭司长中选出,或被罗马政府任命。“民间的文士”是专门研究圣经、教导律法的人,大都属于虔诚的法利赛人团体。这两批人在福音书中担当了主要的反对耶稣的角色。弥迦书5:2--3 说 伯利恒以法他啊,你在犹大诸城中为小,将来必有一位从你那里出来,在以色列中为我做掌权的。他的根源从亘古,从太初就有。”  耶和华必将以色列人交付敌人,直等那生产的妇人生下子来。那时,掌权者其余的弟兄必归到以色列人那里。” 因此,此处经文早已有有关“弥赛亚出自伯利恒”的预言,看起来,希律只是表面上皈依了犹太教,并没有真正的熟悉旧约的圣经。

 他们回答说:“在犹太伯利恒。因为有先知记着说: 犹大地的伯利恒啊,你在犹大诸城中并不是最小的,因为将来有一位君王要从你那里出来,牧养我以色列民。’” 

如上所述,祭司长和文士引用的正是弥迦书5:2,可能也引用了撒母耳下5:2。伯利恒本来是一座小城(弥迦书说法),但因为主耶稣于此城出生,那么毫无疑问,它就绝不是最小的了(马太的说法)。因此,我们看到,当马太引用旧约经文的时候,并非逐字逐句的照搬过来,而是巧妙的加上了自己的理解和应用。

另外,米迦书的这段经文,也会让犹太人想起撒母耳记下5:2 神对大卫说过“ 你要牧养我的子民以色列,要作以色列的领袖。’” 很明显,这段经文也适用于将来的弥赛亚。

当下,希律暗暗地召了博士来,细问那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就差他们往伯利恒去,说:“你们去仔细寻访那小孩子,寻到了就来报信,我也好去拜他。” 

这显然是希律的诡计,他并非真的想去拜耶稣,而是想从三博士那里骗取基督的下落,然后除掉耶稣。

他们听见王的话就去了。在东方所看见的那星忽然在他们前头行,直行到小孩子的地方,就在上头停住了。 

那星忽然在他们前头行,然后停在耶稣所在的地方。”表明这不是行星会合、超新星或彗星,而是超自然现象。这星本来可以直接带领三博士到伯利恒,却先引导他们到耶路撒冷,因为神要特意惊动希律王、祭司长、文士和全城的人。但这些人除了希律想除掉耶稣之外,没有一个人关心这孩子是不是弥赛亚,好像弥赛亚的降生与他们毫无关系。

10 他们看见那星,就大大地欢喜。 11 进了房子,看见小孩子和他母亲马利亚,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开宝盒,拿黄金、乳香、没药为礼物献给他。 12 博士因为在梦中被主指示不要回去见希律,就从别的路回本地去了。

“进了房子”,表明三博士敬拜小耶稣的这个场景,应该不是主耶稣在马槽出生、牧羊人在现场见证到的时刻,而应该是在之后的某一个夜晚,可能在耶稣出生几个月之后。外邦的异教徒(假设他们不是犹太人的后裔)千里迢迢来敬拜这位宇宙的主,而耶稣的同胞、以色列人的领袖们却无视祂的降生,甚至在将来还敌对祂,这实在是个巨大的讽刺。

博士们礼物是送给国王的珍贵物件,并不一定有什么深刻的神学含义。乳香是一种松香料,没药也是一种香料,三样礼物可能就是传统认为有三个博士的依据。雅歌3:6 那从旷野上来,形状如烟柱,以没药和乳香并商人各样香粉熏的,是谁呢? 看哪,是所罗门的轿,四围有六十个勇士,都是以色列中的勇士。” 表明乳香和没药都是商人经营的香料。以赛亚书60章6节提到:“示巴的众人都必来到,要奉上黄金、乳香,又要传说耶和华的赞美。” 也表明,朝见耶和华的众民会携带贵重的黄金、乳香来(诗篇72:10-15也提到君王献类似的礼物给未来的弥赛亚)。

基督教传统,根据三博士献的礼物,推测他们的身份可能是君王,正如所罗门时期,那位示巴女王带着类似的礼物来朝见所罗门王一样。

13 他们去后,有主的使者向约瑟梦中显现,说:“起来!带着小孩子同他母亲逃往埃及,住在那里,等我吩咐你,因为希律必寻找小孩子,要除灭他。” 14 约瑟就起来,夜间带着小孩子和他母亲往埃及去, 15 住在那里,直到希律死了。这是要应验主借先知所说的话说:“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

当时在埃及有相当规模的犹太人社区,不在希律王的管辖范围之内,因此,天使命令约瑟一家逃往埃及,躲避希律王的追杀,那里是最稳妥的地方。

何西阿书11:1 说:“耶和华说:“以色列年幼时,我就爱他,视他为儿子,把他从埃及召出来。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这句话就引用于此,原是指神把以色列人从埃及召出来,马太引用这句话用来表明主耶稣是当年以色列历史的重演,耶稣是神的独生子,以色列也是神的儿子,当年以色列一家70口来到埃及一样,仿佛以色列的婴孩时期,如今婴孩时的主耶稣也来到了埃及;以色列人400年之后,被神从埃及带出来,耶稣也会被神从埃及带出来。

16 希律见自己被博士愚弄,就大大发怒,差人将伯利恒城里并四境所有的男孩,照着他向博士仔细查问的时候,凡两岁以里的都杀尽了。

心狠手辣的希律,可以杀死他认为威胁到他王位的妻子和两个儿子,他照样可以杀死这些无辜的婴孩,不过,古代伯利恒的人口不多,学者估计受害的婴孩也就20个左右,因此,在古代相关的历史记录中,未见这事的记载,也就在情理之中。

2岁和以下的,表明从耶稣出生到三博士来拜,其间可能超过1年。希律王死于主前4年,那么耶稣的出生时间,就应该大约在主前5或6年。古代日历的公元前后的分界线,即公元0年,称作耶稣出生的年份,就不很准确。他们没有参考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的记载,他关于耶稣出生的年日则相对准确一些。

这一段记载,也很容易使人想起古代的摩西,所以有人把耶稣视为第二个摩西。耶稣和摩西在很多地方,都有相似之处,特别是和来自犹太传统的一些圣经之外记载的关于摩西的传说,就更有相似性。

 17 这就应了先知耶利米的话说: 18 “在拉玛听见号啕大哭的声音,是拉结哭她儿女,不肯受安慰,因为他们都不在了。”

耶利米书31:15:” 耶和华如此说:“在拉玛听见号啕痛哭的声音,是拉结哭她儿女,不肯受安慰,因为他们都不在了。” 耶利米把在亡国时期,以色列的年轻人,被巴比伦人掳到巴比伦去,这些年轻人的母亲痛哭,比做当年以色列的妻子拉结,为她失去的儿女痛哭。马太也联想到伯利恒的母亲们,也必为她们被杀的婴孩而痛哭。

拉玛,位于耶路撒冷北面约8公里处。这个地方,是往伯利恒的路上,当年拉结被埋葬的地方,也是亡国后年轻的犹太人被掳去巴比伦出发的地方。耶利米书记载耶和华接着说:”他们必从敌国归回。“ 说明被掳的以色列人,将来必蒙神带回,神一直都会和祂的子民同在。

从何西阿的以色列人去埃及,到亡国被掳,这两处马太引用的经文,正是旧约圣经记载的以色列人历史的开始和结束,无论是开始,还是被掳之后,神都与以色列人同在。马太把旧约浓缩的以色列人历史,和耶稣的出生与逃到埃及联系起来,正应了以马内利,神与我们同在那句话。无论何种情况,神都与以色列人同在,神都与我们同在。

19 希律死了以后,有主的使者在埃及约瑟梦中显现,说: 20 “起来!带着小孩子和他母亲往以色列地去,因为要害小孩子性命的人已经死了。” 21 约瑟就起来,把小孩子和他母亲带到以色列地去。 22 只因听见亚基老接着他父亲希律做了犹太王,就怕往那里去。又在梦中被主指示,便往加利利境内去了,

四福音提到义人约瑟的地方不多,对他的描述,不是“起来”娶马利亚(一24),就是“起来”逃往埃及(14节),或者“起来”回以色列地(21节);不是“起来带”(13节),就是“夜间带”(14节),不是“带着”(20节),就是“带到”(21节)。约瑟就是一个顺服神的命令,极力保护主耶稣和玛丽亚的好丈夫、好父亲的样子!

大希律请罗马帝国把其辖地分给他的三个儿子统治:“亚基老”继承了犹太地和撒玛利亚地,但因他暴虐无道,在主后6年,犹太人专门组团去罗马控告他,导致他被罗马帝国废黜,此后,犹大地成为罗马的一个省,由罗马皇帝任命的巡抚进行管理;“加利利和Perea”是希律安提帕的辖区,加利利地素为犹太人所轻视(约七41,52);而加利利东面的底加波利等几个小地方(以色列之外的地区)则由腓力二世统治。

马太在这里用了以色列Israel和犹太(Judea)两个词,可能是暗示主耶稣这个弥赛亚,会把曾经分裂的以色列和犹大两个国家再次联合在一起,祂是整个犹太人的弥赛亚。

 23 到了一座城,名叫拿撒勒,就住在那里。这是要应验先知所说“他将称为拿撒勒人”的话了。

旧约里面从未提及“拿撒勒”,当时约有500人口的一个加利利的村庄,约瑟他们以前居住过这里(路加福音1:26)。本节的“先知”原文是复数,先知所说的“他将称为拿撒勒人” 显然在旧约圣经找不到直接的出处。马太有可能是概括了众先知所预言的弥赛亚在世时因出身低微而“被人藐视”(如诗二十二6;赛四十九7;赛五十三2-3所预言),正如后来加利利的“拿撒勒人”被当时的犹太人所藐视(约一46;约七52)。“拿撒勒人”希伯来文与“一条”(见赛十一1)相似,主耶稣就是从耶西残株上抽出的“一条”嫩芽。或者与另一个词“王子”相似(见创世纪49:26,申命记33:16)。

一个不太可能的看法是“拿撒勒”这个词(Nazarene),出自“拿细耳人”(Nazirite)民数记6:2,示师记13:5),因为这两个词的希伯来文辅音是完全不同的。

马太福音的第二章,仍然以“神与我们同在”为主题,耶稣的早期遭遇,正是旧约以色列人的一个相似的缩影,以色列人所期盼的弥赛亚,是神救赎计划的一部分,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况,神总是与我们同在!有人,把耶稣的救赎称为第二次出埃及,摩西是第一次,那么这个埃及,就不是指耶稣避难的埃及,而是整个罪恶世界的象征,来到拿撒勒,是神的计划,是耶稣要走十字架道路之前他成长的地方,是神与我们同在的地方!

备注:我的这些”圣经创世纪读经笔记“,很多地方参考了D.A.Carson NIV Zondervan study Bible,"圣经综合解读”,李思静博士的一些讲道内容、黄锡木编著的” 四福音与经外平行经文合参“ 以及其他一些参考书目。非常谢谢这些学者提供的一些见解。求圣灵继续带领,使我可以完成马太福音的读经笔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