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民生工程大量官员被法办折射反腐败困境

(2023-01-27 01:14:10) 下一个

民生工程大量官员被法办折射反腐败困境

                      2008年1月6日

何必

2007年,沈阳市共有52人在“民生工程”中存在贪污、挪用专项资金等职务犯罪行为被查办……(略。)

每年到了这会儿,全国各地都会例行地干一件事,那就是召开本地的两会。什么人大啦,政协啦,这种会议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先基层,后省市,最后再弄那个每年都要折腾北京人一溜够的全国两会。

这当口,那些固定的议程,也就纷纷走过场。什么代表资格审议报告啦,财政预决算啦,政府工作报告啦,两院报告啦,等等,悉数粉墨登场,对着社会玩弄那些自欺欺人的老套路。

人家沈阳市,在这种距离国民越来越远、让人们越来越漠不关心的破烂会议上,还是风雨无阻地进行着。

单纯看这则消息,恐怕让老郎(咸平)很是快慰。为什么呢?老郎是一直主张中国要倡行“严刑峻法”的主儿,认为中国现如今“信托责任”严重缺失就是与违法成本过低密切相关。人家沈阳市,一年就批准逮捕那么多人,提起公诉了那么多人,可以看到,执法的力度在加大,检察院在代表国家权力进行公诉方面,介入得越来越及时。这应该是严刑峻法了吧?

不过,我一向认为,中国的问题并非严刑峻法的事情。如果拿中国的法律、特别是刑法与境外法律相对照,可以发现,我们的法律不可谓不严峻。别的不说,光是能够执行死刑的刑种,就有约20个。

而且,这还真不是闹着玩儿的,从罪刑相当的角度看,按照法理原则,如果没有杀人,就不应该被判处死刑。但是,中国法理当中,随便什么事都可以判处杀人。去年,郑筱萸就被“借项上人头一用”,上了断头台,留下遗言说,要做官千万别做大官。

我一直为郑筱萸的死刑鸣不平,认为这傻逼死的冤枉,比他贪污受贿数额多了去的,都保留了性命,他是在当局要作秀给国内外看的紧要关头,才被形式主义地杀了的;而这傻逼到死也没整明白,那不是他做了大官,而是因为他的官还不够大,真要是大到了比如政治局常委,就有豁免权啦。这厮一个副部级,那就像“柔软的下腹部”,是最危险的部位了。这年头,省部级官员收拾了多少?数不胜数啦。为了政治权力斗争的需要,政治局委员也不在话下,比如陈良宇。

虽然是无官不贪,按照大嘴周孝正的说法,如果说以往人们认为,凡是当官的,排成一行,全部枪毙会有冤枉的,隔一个枪毙一个就会有漏网的话,那么到后来就已经演变为,官员全部枪毙没有任何问题,把他们的家属排成一行,隔一个枪毙一个会有漏网的;再到后来,家属也都应该枪毙,变成了把官员的同事排成一行,隔一个枪毙一个会有漏网的;再到后来,同事全部枪毙,改成了官员的邻居排成一行,隔一个枪毙一个是不是会有漏网的问题……

全民腐败嘛。

如果真要是严刑峻法,恐怕中国官场就会变成刑场和火葬场了。从高层一直到哪怕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但凡与官有牵涉的,都得拉出去毙了。即便是看自行车的主儿,也会因为偷税漏税和向管界负责人行贿而收到法律制裁。

因此,表面上的严刑峻法,那只不过是猴皮筋,是权力斗争的道具,是要在政治化情势当中考量的。什么叫做可杀可不杀?这标准得根据政治斗争的需要。黄菊的大秘被揭露有短,那是因为什么?是因为黄菊死了。活着的,动一个试试?即使贪腐势力当道,咱们不还是得忍气吞声?最简单的就是,陈良宇之后的上海,强制性拆迁愈演愈烈,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所以嘛,问题根本就不纯粹出在陈良宇身上嘛。

有趣的是,沈阳市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之中,还提及“共有52人在‘民生工程’中存在贪污、挪用专项资金等职务犯罪行为被查办”。咱也不知道,这美其名曰“民生工程”的,到底是个什么货色。不过,名正言顺地按图索骥,应该是沈阳市委府为民办实事的劳什子机构。在好故弄玄虚的现在,把委府应该干的正事,说成是为民办的实事,拿出来鼓噪宣传,臭不要脸地往自己脸上涂脂抹粉,让纳税人无可奈何,这就是全部内涵了。

这“民生工程”里,一年就有52人有职务犯罪行为,也真是让人哈哈大笑了吧。咱也不知道,这“民生工程”里到底有多少人,反正,贪官污吏应该尽入其中。

如果按照这个速度法办的话,不知道用几年,这“民生工程”里就空无一人啦。

从制度上看,如果一个制度能够在一年之中就让那么多官员翻身落马锒铛入狱,这个制度本身就可以被当作是个无恶不作的陷阱了,专门把人往监狱甚至刑场里送。简言之,制度杀人。郑筱萸们就是被这种制度给害了。

其实,看看那些被法办的官员,如果从其穿开裆裤时看,也未必就是一副与生俱来的阶下囚模子,只不过是升官发财以后,到了雷区密布的官场,才惹祸上身。因此,看着那么多人们忙不迭地报考公务员,感觉就像是一群人争先恐后地打破脑袋往刑场上奔一样。有时候,我对那些考公务员失利的人安慰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许,远离官场,可以保全自己的脑袋,至少不至于在官场的高压下殚精竭虑,让自己多活几年。

多才多艺的北京理工大学胡星斗给我发来了他在这方面的相关成果。

胡星斗

2007年9月30日 17:21

Fwd: 在华中科技大学的演讲之一中国腐败的治理

胡星斗民生经济学、中国问题学网站: http://www.huxingdou.com.cn 。

在华中科技大学的演讲之一

中国腐败的治理

(何必注,略。)

嘻嘻。

胡星斗可算是射猎广泛。

这个演讲当中,有些内容是不全面的。

比如,北京有全国各地驻京办1万多个,他们丫的工作内容并不止是请客送礼,还有个重要内容,那就是截访,就是把各自地区到京上访人员劫持,遣送会原籍。这也是为什么各个驻京办都长年累月停放着警车的缘故。

比如,官员任命制度,这本身就是个非常狼心狗肺的制度。

现如今,咱们的父母官,哪个是咱们选出来的?安徽的郭金龙取代王岐山,到北京市来当市长,北京人谁知道他是干什么的?他对北京了解多少?官员任命制度,使得官员只向上级权力负责,而根本不对本地国民负责。想想看,当初王岐山因为非典孟学农去职、刘淇市委书记,而紧急从海南调任进京,对海南和北京纳税人能够负什么责任?现在,又蔫不出溜离任,换了个连模样都不清楚的安徽省委书记来取代,这种走马灯似的官员任命,能够让各地国民获得踏实的荣辱与共?能够指望地方父母官为本地人们的福利而鞠躬尽瘁?做梦去吧。

今天的媒体上,恬不知耻地为卫留成溜须拍马,可人家是从中海油董事长的职位上到海南省做官员的。国有企业领导人与委府领导人的互换,无论是对国有企业,还是对各地委府,都是个太大的祸害了吧。

薄熙来从商务部长的位子上,到重庆市任市委书记,对商务部和重庆市,意味着什么?

全世界有哪个地方能够像咱与时俱进的中国这样,地方官员不是地方居民选举出来,而是由最高行政权力当局任命的?基层选举花拳绣腿走过场,为什么?上行下效嘛。

虽然说,选举不是民主的全部要义,但是没有了选举,民主就是扯淡,这应该没有什么歧义吧?

所以嘛,什么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说说而已,不足信,逗你玩儿哪。

而胡星斗对于反腐败的梦想(他还有专题讨论过梦想,套用马丁路德金的路数,呼吁建立没有歧视的中国,我将另行讨论这个话题),那也只不过是秀才造反,坐而论道罢了。

胡星斗七七八八的建议书可是不少了。光是他发给我的,咱掰着手指头,不够用再加上脚趾头,数数也得超过30个了。也就是说,胡星斗可以算作建议书制造专业户了。可是,有哪个被采纳了?

现如今的衙门,哪儿是从善如流啊。人家陈希同在法庭上不是说了嘛,不反腐败亡国,而反腐败就必定亡党。

亡党与亡国,选择哪一个?

现实告诉咱们,权力部门选择了后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