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岁末农民工工资又被大面积清偿

(2022-12-16 01:04:08) 下一个

岁末农民工工资又被大面积清偿

                            2004年12月26日

何必

今年,黑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联合省内相关部门开展了以签订劳动合同为突破口,以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为重点的“百日攻坚”活动……(略。)

临近岁末,全国各地有关整治清欠农民工工资的消息屡屡见报,被当作是各地政府为民办的又一件特大好事来宣扬。从黑龙江的做法上看,所谓的“百日攻坚”活动会是个什么样子?快到年底了,抽出三个多月的时间、1千多人的人力,专门为了清偿农民工工资而紧锣密鼓马不停蹄工作,无形中由于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存在而又多出了1千多人的就业岗位、256个工作小组连带着每个小组1个组长也许3到5名副组长,带着尚方宝剑四处威风凛凛,突击检查农民工密集工作面上的工资发放情况,还是热衷于新中国成立后被习惯了的运动员式的活动,一阵凤似的闹得昏天黑地民不聊生,其中因人设事设岗的情况也在所难免。一阵风过去后,一切又归于风平浪静。

从11月份开始,全国性和地方性媒体就不断接到指令,要求配发有关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的报导。比如什么地方经过领导重视工作积极,已经有多少数量的工资被清偿,什么地方农民工工资兑付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几,什么地方去年和今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已经得到全部解决剩下的就是要针对去年以前的问题进行追查处理,等等,一派歌舞升平形势大好的赞颂溢美之辞无处不在。

如果想想,其中还是有些让人困惑之处。

去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为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到各地考察,遇到了四川农民工妻子熊德明拉住总理的手诉说自己丈夫工资遭到拖欠的遭遇,引起了总理的关注,最终熊德明丈夫的遭遇被当作是非常严重的事件加以对待,总理随行的四川省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忙不迭地将此事作为头等大事处理,不久就将工资如数发放。

从中可以解读出几点。其一,农民工工资并不是什么老大难问题,只要地方政府切实有着保护农民工权益的观念、机制、措施与动作,解决起来并不会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四川解决起熊德明丈夫被拖欠工资之事的迅捷,应对反映出这种问题的实际难度;其二,正是因为有了熊德明的“不知深浅”胆敢拉住国家总理的手的诉说,才使得农民工工资问题具象化典型化案例化,现在难以追踪总理到地方考察时当地随行人员对于熊氏越俎代庖无知于行政级别以及管辖范围直接向国家政府最高领导人面陈遭遇当时以及此后心底里对她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心态(是仇恨是愤怒是无奈……),但正是熊氏的无所畏惧才使得该问题以发聋振聩的程度浮出水面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成为媒体追逐的题材,(熊氏去年被央视评为年度经济人物,到北京风光了一把,也算是媒体作秀的极致;而前不久熊氏又被媒体拉到温州进行维权最终悻悻而归,也折射出媒体为了自身炒作拿类似熊氏的生活与权利当作儿戏的态度。)成为社会上具有代表性的章节;其三,如果熊氏幸运拉住的不是总理的手,而是四川省什么领导人的手,那么问题很可能不会迎刃而解,换句话说,总理的权力与地位对于解决熊氏问题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问题的另一方面则是,总理无暇顾及的全国上亿人次的农民工工资问题,解决起来就不会那么迅捷;其四,不管怎么说,国务院总理亲临农户家中表示对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关注,还是给了各地政府杀一儆百的效力,使得各地在对待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现象时不敢造次而必须小心翼翼唯恐因此而遭遇到自己官场生涯里的滑铁卢丢了乌纱帽,换言之,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全面而迅速的解决,并不是各地政府把施政目标向着社会上弱势群体倾斜,而只是向最高行政权力所表示的敬畏与效忠。

从表面上的目前情况看,全国性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了比较令人满意的解决。可还是给人留下了思索的空间:为什么自从农民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出现以来十几年其工资问题会成为全社会的老大难问题?为什么十几年的问题到现在才得以被关注、面对与缓解?等价交换付出劳动得到报酬这种天经地义的事情怎么到了现在却需要非国务院总理出马不得解决的境地?在去年温家宝解决熊氏丈夫工资问题以后,今年为什么还会出现如此巨额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例并需要像黑龙江省不得不抽调上千人组成256个检查小组搞成突击队般的政治运动才能部分解决被拖欠工资问题?仅黑龙江一省就有将近10亿的拖欠工资,到消息披露时官方透露尚有800多万被拖欠款项,如此类推,全国将有多少涉案款项以及尚有多少还处于被拖欠的金额?这对于一个号称要走向法治社会来完成向市场经济迈进的社会究竟意味着什么?从上到下发布了有关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文件林林总总五花八门,各种考核指标也被当作地方政府政绩内容赫然在目,但这种依靠行政手段强制性解决问题的途径,管得了去年今年,到明年后年还得如法炮制?到什么时候,按劳取酬公平交换才能在这个社会中货真价实?市场经济的自愿平等有偿原则作为法律规定也不是短暂的空泛条文,那么这种把现行规则当成戏弄对象而必须依靠类似国务院总理亲自出面搞定的人治色彩浓重的行政现象还要延续到胡底?

不知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