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于凌罡现象的背后

(2022-12-15 01:24:57) 下一个

于凌罡现象的背后

                                        2004年12月15日

何必

几百个人联合起来,根据自己的意愿盖房子,还能节省40%的费用……(略。)

这已经是该节目连续第三天就此事进行追踪报道了。前两天的节目里,采访了这个创意的发起人于凌罡,他说到最不满意的是房地产当中底商收益,应该无条件属于业主。他的设想听起来有些异想天开,但积极响应者不在少数,目前在建房网站上,愿意义务帮忙的达到了上千人。这个项目寻求合作者分为志愿者、铁杆和排队者三类,志愿者属于义务帮忙,铁杆是推动整个项目的投资人,而排队则是持币观望者。而像潘石屹这样的房地产巨头则认为,目前最好的房地产公司利润只有百分之十几,绝大多数房地产公司利润只有百分之几,于凌罡还是对这个行业太不了解;由于房地产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面特别广,连他自己的公司今年都将定位改为涉及、盖楼、销售,而征地、拆迁、规划等上游工作都交给更专业的公司去做了。潘石屹说,房地产开发环节很多,要盖一个房子需要盖上几百个章,有些章一个外人很难盖得下来,按照我们以往的经验,跑政府的时间和盖房子的时间是一半一半。

该节目还别有用心地将观众对于于凌罡合资建房的节目反馈进行了整理和发布,几乎所有观众都对此消息很感兴趣,“希望有人来牵头操作”,其中57%认为“个人建房如果真能做到会改善一些人的住房条件”,21%认为“个人建房很难实现,建房涉及土地的地段、价格,特别是与开发商竞争招标实力不够”,而22%则认为“个人集资建房比买开发商的房子要便宜40%左右很实惠”。

而同样在该节目所在频道、同样收视率一路飙升的周播节目《财经联线》也在此前拿出两期节目的时间来说于凌罡“自己当开发商”这个话题,其中报刊舒可心之类的的房地产界知名人士悉数亮相,对于凌罡的所作所为说三道四。

而到网上看,于凌罡会算是个吸引了众多注意力的人,他这一想法一经问世,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各种议论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连全国各大媒体都纷纷跟进。如果说,于凌罡在岁末平地整出一个新闻事件来,绝不为过。

并且,从事情发展到现在的情况看,很多专业化的律师事务所、房地产设计-规划-建筑事务所,以及大量人们都众口一词,希望介入于凌罡集资建房的行列中来。除去其中想经由此出名炒作者外,如此广博人气还实属少见。

实在话,开始从《财经联线》看到这样的事情时非常不以为然,认为这种选题就不应该中标,是一种节目资源的浪费,拿着小孩子过家家的把戏放到公众视野当中滥竽充数鱼目混珠。按照本人从事管理与营销多年的经验与素养,对这种想法基本上是在最初就嗤之以鼻的。众所周知,房地产领域几乎是所有行业里最黑暗的,坊间有关凡是房地产开发商必定有黑社会背景的说法绝非空穴来风。而且,现代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其被当作现代经济学开篇之作《国富论》里的第一章第一节,就开宗明义地阐述有关分工。现代社会发展,分工已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普适原则,专业化是百战百胜的法宝,这几乎是稍微具有些经济学常识者都会认同的法则。

作为消费者,如果对什么产品或服务不满意,通常采取的方法是用脚投票一走了之,而决然不敢设想赤手空拳亲自上阵。设想一下,如果对汽车质量或服务不满意就自己造汽车、对手机不满意就自己做手机、对警察不满意就自己当警察、对医院不满意就自己给自己看病、对火葬场不满意就自己烧了自己……人们肯定对持这种想法者认为是疯子。就算房地产与汽车、手机等技术密集型行业不同,属于公开化(不涉及暗箱操作)进入门槛比较低的领域,但毕竟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如果不是腰缠万贯挥金如土者休想越雷池一步。

潘石屹在对于凌罡做法的评论当中,不经意间透露出,跑政府盖章与建房的时间是一半对一半,几百个章中有些是外人根本该不下来的,这倒是道破了该领域里权钱交易的本质。或者说,房地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原由就是政府对于该领域无处不在的挺身而出和全面控制。

抛开于凌罡设想最后是否能实现,只是看集资建房能得到如此广泛的社会认同,这就几乎是不可思议的民间意愿的集中反映。

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文中说,“大规模计划只能使建筑师们热血澎湃,使政客、房地产商们热血澎湃,而广大普通居民则总是成为牺牲品。”在瑞士达沃斯全球经济论坛上,《纽约时报》国际事务专栏作家弗里德曼说:“参加本次大会的某些人士说,变革将会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而出现。就我个人而言,我相信某一天,每个津巴布韦人都可以接触到费用低廉的掌上电脑。但是,实际问题是,‘每个津巴布韦人都可以接触到公正的审判吗?’”

如果把弗里德曼话里的津巴布韦人换成中国人,问题也同样存在,而且更加严重。

新华社11月30日消息,专家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全球最高。长期从事居民收入分配研究的顾严和杨宜勇两位专家向记者透露了他们的最新研究结论,“今年农民增收较快,但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势头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城镇居民高收入组的收入增长显著快于低收入组,最富有的10%家庭与最贫穷的10%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将超过8倍,有六成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不到平均水平,城乡整体的基尼系数将达到0.465。2005年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会进一步扩大,基尼系数将迅速逼近0.47。”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调查认为,如果包括非正常收入在内,1995年全国的基尼系数就已经达到0.517了。

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堪称世界最高。“一些垄断行业和权力部门把全民所有的财产转化为部门所有,再由部门所有转化为个人所有。”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赵人伟教授的分析直指问题要害,“有一批人是利用权钱交易因素暴富起来的”。

今年发布的胡润富豪榜上,房地产领域里的人占去了绝大部分。

最新官方数据表明,北京市偷漏税人群中,房地产领域是涉案大户。

建设部副部长两天前公开表示,房地产领域里腐败现象严重。

年终官方资料显示,北京房价平均同比上涨226元/平方米。

摩根斯坦利报告称,中国房地产领域里的泡沫几个月之内将破碎。而这种预言给全社会带来的恐慌不亚于大规模瘟疫,如果真的发生,将会是一场万劫不复的灾难,把消费者、银行等等通通拖入泥沼,使27年经济发展的成就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几代人的努力顷刻间荡然无存。中国政府方面自然不会坐视不理。建设部以政府少有的快速反应,发布官方报告,认为摩根斯坦利有关中国房地产泡沫之说纯属子虚乌有欺世盗名。人们都知道,建设部的报告与其说是对摩根斯坦利的科学平静分析与回应,还不如看作是对国内市场和社会的安抚。

光是今年,中国房地产领域就出现了多少让人目瞪口呆之事?831大限到现在成了众矢之的,限制土地供应量,给房地产商们提供了囤积居奇的条件,以及进一步权钱交易的空间;12月16日媒体透露,杭州市政府为了平抑房价采取措施,却导致杭州市房地产面临崩盘。

……

考虑到如此背景,再来看于凌罡的动作,虽然显得非常不专业,甚至到了颇有些孩子气,但却取得了众多的社会反响,而且还使得媒体关注度一时间聚焦于此,形成了万人空巷,其实只是说明,社会对于房地产黑幕的反感,以及权钱交易的痛恨。我倒坚持认为,于凌罡的设想不可行,而其意义更多地只是存在于揭开了民间对于权钱交易的集体性抗议,甚至为此不惜回到自产自销的小农经济乃至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时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