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军中马前卒

中国历史时事和国际政治评论
个人资料
正文

关于作家木心、流沙河扭曲和过度解读名著;虚华浮丽的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2023-08-31 11:21:10) 下一个

木心、流沙河二人,被许多人捧的过高了。他们的确有一些才学,但是仍然相对浅薄,错漏很多,且喜欢故作惊人之语、扭曲解读名著。

 

例如木心谈《道德经》,将老子说成激进主义者。老子虽没庄子那样完全洒脱出世,但是仍然是主张无为。木心说老子是过激所以绝望,并非完全无的放矢,但论证不足、重枝轻干。

 

流沙河讲《易经》,把里边的卦辞全都说成男女之事,还编排的绘声绘色。然而他所说的那些内容,原作者主要还是讲的易理,他非要说成色情内容,颇为牵强。说的轻是故作惊人,说的重就是为老不尊、思想猥琐龌龊。当然人都有龌龊心思,但是不应该堂而皇之的当成正经话,还对着青年男女学生讲出来。

 

我承认没有细看二人绝大多数作品,只偶尔看了几页。但是就这两瞥,就能看出来他们水平有限。另外就是二人一边过度解读经典,但又沉浸拘泥经典,而无真正的独立创新,更无出世和经世致用。

 

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被许多人热捧,但其实它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都很差,演绎成分过多、主观色彩过浓,评议多基于附会而非事实。

 

对一个学者来说,或者你写历史,或者写评论/小说/文学,最忌讳的是把历史和小说混写,在真实历史中增加明显的虚构情节,以及以非史学的文学化情感评论史实。况且黄仁宇也不是司马迁。这种不伦不类的作品,追捧者往往也是半瓶子。

 

当然,写正规史书也是可以有感情的。《左传》、《春秋》、《汉书》、《资治通鉴》……这些作品各种细节都能看出作者的情感和道义。但是这些情感和道义,应该放在真实的历史史实叙述及正经评议中,而非造假、扭曲、变造历史,加无中生有的东西,基于虚假的各种感慨。

 

这二者完全不是一回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