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浮光掠影土耳其(15) 探访格雷梅国家公园

(2023-01-06 05:38:05) 下一个

卡帕多奇亚(Cappadocia),并不是一座城市的名称,它是亚洲历史上的一个地区名,位于土耳其中部的安纳托利亚高原,这里历来是亚欧一些强悍民族的争逐之地。早在公元前20世纪,赫梯人就在这里建立强大的王国,后来,又有亚述人在这里建立贸易据点。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占领并统辖这一地区。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到这里,其部将塞琉古一世在这里确立希腊人的统治。公元前190年后,罗马人在今天开塞利(Kayseri)建立了行省首都凯撤利亚(Caesarea)。公元4世纪初,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为巩固帝国的统治,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卡帕多奇亚成为了传播基督教的中心。到公元9世纪,随着阿拉伯人的入侵,大批基督徒逃离,这里又成为了他们的避难所。几百年后,信奉伊斯兰教的实厥人来这里建立奥斯曼帝国,基督教在这一地区的影响渐趋消弭。

相比较起这里跌岩起伏的历史,卡帕多奇亚更吸引人的,当属其如外星球般的岩石地貌。数万年前火山喷发留下的凝灰岩层,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琢下,形成了今天所看到的千姿百态的岩石。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一片片的石柱冲天而立。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曾称这里是十大地球美景之一,来此仿佛置身于外星球。

格雷梅国家公园(Goreme Historical National Park)处在内夫谢希尔(Nevsehir)、阿瓦诺斯(Avanos)、于尔居普(Urgup)三座城镇之中的一片三角形地带,卡帕多奇亚的主要景观都集中在这个公园内,包括仙人烟囱、鸽子谷、乌奇萨要塞、洞穴教堂等,其中大面积的类月球地貌,被誉为土耳其天然景致的王牌,是土耳其人引以为傲的观光资源。因为到格雷梅的第1天幸运的乘飞了热气球,今天余下的时间就是参观国家公园。

我们第一站是去格雷梅露天博物馆(Goreme Open Air Museum)。世界上很多城市都有博物馆,小的有普通城镇的博物馆,大到像卢浮宫、大英帝国和纽约大都会等世界级博物馆。众所周知,这些博物馆是建在室内,而像格雷梅这样的露天博物馆我还是第一次见过。虽然不过是一座座山岩上的石窟,算不上精美甚至有点粗糙的壁画, 但在了解了卡帕多奇亚的历史、自然、宗教之后,便感到这座博物馆的厚重的内涵。

格雷梅露天博物馆,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露天博物馆之一,它是在卡帕多奇亚自然地貌基础上修建的建筑群,汇聚了30多个石窟教堂。虽然,在整个卡帕多奇亚地区现有150余座修建在山岩及地下的教堂、修道院,但格雷梅的洞穴教堂更为集中、规整、维护得更好。格雷梅露天博物馆浓缩了卡帕多奇亚的自然、历史、人文,它于1985年被评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格雷梅的意思是“让你看不到”,能让阿拉伯人看不到躲在洞穴小区的基督徒,靠的是在巨石中挖出包括教堂、住居和牲畜豢养地的洞穴小区,形成共居、共同生活的文化。

这些洞穴的开凿要追溯到公元前20世纪赫梯人,在赫梯帝国与古埃及的常年征战中,这里成了赫梯人的避难场所。人们以为赫梯人躲避战乱是暂时的,然而他们未能躲过难关续写辉煌,这个民族最终在世上永远的消失了。他们开凿留下的洞穴,后来成了一批批逃难基督徒的庇护所。

谁曾想到,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成了基督教一段重要历史的演绎舞台。公元1世纪,为了躲避罗马帝国的残酷镇压,早期基督徒从耶路撒冷迁徙到卡帕多奇亚,建立小亚细亚第一个基督教区。

公元4世纪初,君士坦丁大帝及其继任人迪奥多西皇帝意识到,基督教是可用来巩固帝国统治的一种新兴力量。因此,他们改变政策,先是宣布宗教信仰自由,继而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基督徒们继续在这里开凿洞穴,将大批教堂、修道院建在山岩洞中,当时,格雷梅的石窟教堂超过600座,这里成为了传播和研究基督教的中心。

公元8、9世纪,也就是拜占庭帝国时期,兴起了“圣像破坏运动”,又一波宗教迫害,使地处偏远的卡帕多奇亚再次成为一些基督教教士和教徒的避难所。公元9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入侵,大批基督教徒再次逃离,来到卡帕多奇亚避难。这个时期也是卡帕多奇亚地区教堂文化继续繁荣的阶段。直到突厥人建立奥斯曼帝国,作为小亚细亚基督教中心之一的卡帕多奇亚逐渐被世人遗忘,那个曾经执著、虔诚的时代消失得无声无息。

直到 1907年,一位法国神父发现了这些隐藏在山岩和石柱上的教堂和修道院,发现了岩壁上大量的宗教壁画。他在出版的书中写道:基督教从这里的山岩中和石柱上消失了,但基督教建筑却在这里大量遗留下来。

大批基督徒为了接近上帝的追求,在洞穴中过着几近与世隔绝的苦行僧生活。基督徒将虔诚的信仰画在教堂洞壁上,我们如今在洞穴教堂所见的色彩斑斓的图案,就是那时基督徒留下的宝贵艺术财富,其中大部分内容来自《圣经》中的故事和人物。

格雷梅的洞穴教堂大都建于公元9世纪,分布在小镇周围的山谷中。

从博物馆入口进来,迎面一座小山崖,高达30米,山体上凿有数十个洞窟,层层往上,大约有7、8层。据介绍,这是一座修道院,可居住800人。

洞穴教堂一般建在锥形山岩上,四面临空的山体也许更容易开凿洞窟。

也有形成于成片的山崖中。

每座教堂都有????名字,圣巴塞尔教堂St.Basil Church 、苹果教堂Apple(Elmali) Church、圣巴巴拉礼拜堂 Sr.Barbara Church、黑暗教堂Dark Church(KaranlikvKilise)、蛇形教堂 Snake (Yilanli) Church、拖鞋教堂Carikli(Sandals)Church、托卡利教堂Buckle (Tokali) church等。为了方便参观,这些教堂都编了号,如13号是圣巴巴拉礼拜堂,它是由拜占庭的军人开凿的,是为了纪念他们的保护神。

18号为蛇教堂,也称圣欧诺菲力乌斯教堂。这座教堂建于11世纪,洞内壁画描绘的是圣乔治击退蛇的场景。

44号是拖鞋教堂,可能因为壁画上的人物都穿着拖鞋而得名。

黑暗教堂是露天博物馆最著名的教堂之一,建于公元13世纪。因为教堂内部窗户很少,光线暗淡,故名之。正因如此,教堂内的壁画才保存得比较完美。这个教堂是需要另外收费,从山顶到洞底要费不少时间,

大部分洞穴教堂内壁上都画有精美的图案,但教堂内不允许拍照,只能看看。为了便于观赏,在博物馆入口处有壁画的影印图片介绍。

随着人流,这个洞进那个洞出。

教堂虽然位于洞穴之中,但其内部结构与传统教堂相一致,即十字平面+穹窿顶。

洞窟石壁也因炊烟留下漆黑斑驳的痕迹。

这个洞窟算得上大“食堂”了,长长的石桌两边围了一圈长石椅,足可容纳数十人同时就餐。

在卡帕多奇亚的几个景点,都能看到蓝眼睛树和瓦罐树,已经成了卡帕多奇亚的地标之一。蓝眼睛是土耳其人最喜爱的护身符和吉祥物,在许多旅游纪念品上都会看到各种带有蓝眼睛的标志。蓝眼睛是“美杜莎之眼”,这位希腊神话中的女妖,传说能将任何直视她眼睛的人变成石头。土耳其人相信,美杜莎之眼就是照妖镜,能抵挡邪恶,带来好运。

 

我们第二站是乌奇沙堡垒也叫乌奇沙要塞(Uchisar Castle)。乌奇沙是第三个堡垒的意思, 还有两个是于尔古普(Urgup)及欧塔希沙(Ortahisar), 相比之下,乌奇萨最为险峻。,它也是格雷梅的制高点,从山顶上可以俯瞰卡帕多奇亚优美的风景。

乌奇沙要塞是一块裸露在山坡上、高60多米的巨大岩石。早期定居者为防御外敌入侵,将山岩挖空建成相互连通的要塞,当敌进攻时就躲进洞穴,平时储存在洞内的水和粮可供使用数月。

要塞的四周山坡上围了一圈尖尖的石笋,像是建于外围的碉堡,使这座城堡固若金汤。

几乎所有石笋都开凿了洞穴,就在格雷梅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洞穴社区。

乌奇沙要塞不失为现代主义的艺术品,巨岩上大大小小的石窟洞密密麻麻足有数百个,层层叠叠数十层,确实是人类一大奇观。说它千疮百孔,那都是岁月留下的沧桑与历史馈赠的奇观。

乌奇萨城堡正前方是一片广袤的开阔地,从山坡上极目远眺,山峦在无边无际的荒原上延伸。

坡底谷地就是格雷梅镇与周围神奇的类月球地貌。乘着热气球和山地越野也是在这个地方进行的。

离乌奇沙不远的鸽子谷(Pigeon Valley)也是一个自然奇景,顾名思义,就是栖息着很多鸽子的山谷,这条山谷不是很深很长,站在腰间就能一眼望穿。

山谷内布满嶙峋的怪石和形如圆锥的尖石塔,在这些怪石上有着数不清的石洞。

洞穴有大有小,有高有低,一些是自然形成的,有些则是早期卡帕多奇亚人挖凿用来居住的。这些天然石洞和废弃的洞穴后来成了鸽子的安乐窝;不过我们十月份去时鲜有见到鸽子。

在洞穴社区内或附近,可以看到鸽子洞,但像鸽子谷这样规模的鸽子洞却是卡帕多奇亚绝无仅有的。当地人用采集的鸽子粪作为天然肥料,使这里成了天然的环保地区。

鸽子谷中那些圆锥形山岩的千姿百态与山坡上的石屋、洞穴交错相融,构成了一幅幅世间神奇画面。

 

我们今天的最后一站是帕夏贝(Pasabag Fairy Chimneys) ,它是是卡帕多奇亚人气最旺的景点之一。我曾见过不少石林景观,包括昆明的石林,都非常壮观,但看到帕夏贝这些奇峰异石时,心中不禁又一次震撼。这是一片令人瞠目结舌的石林,在巨大的台地和山谷中,布满了粗细各异、高低不同的石柱,其造型奇特古怪,令人匪夷所思。

这些石林都是自然形成的。远离古时期的火山喷发后,熔岩在高原上层层堆积,经长期挤压,一部分形成一种灰白色的软岩体,称为石灰华,另一部分覆盖在上面的熔岩硬化成黑紫色的玄武岩。经风霜雪雨漫长的侵蚀,大部分松软的石灰华被侵蚀消失了,而坚硬部分残存下来就成了石柱,最上层的玄武岩像是起了保护作用,形成卡帕多奇亚独特的奇异地貌。

大自然就像神奇的艺术家,雕刻出叹为观止的惊世之作。这些由玄武岩构成的仙人烟囱头有单头的,多头的和尖帽式的形态,非常特别,奇妙无比。

漫步于这片奇石林,彷佛是穿越在金色童话的世界里。一根根拨地而起的石柱,像古怪的精灵,演绎着大自然的神奇传说。当地人们认为,这是仙人留下的烟囱,里面住着可爱的小精灵,遂称这些石柱为“仙人烟囱”或者“精灵烟囱”。

仙人烟囱又像座座城堡,一路寻觅,指不定哪个烟囱里就住着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让人沉浸在充满童心的幻想中。

不得不再一次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这片火山熔岩凿刻成千姿百态的模样,给人以美丽的想象。

这三根石柱顶天立地,紧紧依偎在一起,像是三位勇士歃血结盟,对天发誓。

这座石岩由数根烟囱相连成片,像一座城堡,扼守要冲之地。

当然,还有许多的烟囱说它们像什么,就凭大家的想象了。

让人好奇的是,在一座高耸入云的仙人烟囱蘑菇头下,石柱垂直崖壁上凿满了洞穴,这些洞穴是一座教堂。在卡帕多奇亚成为基督教传播中心时期,大批教堂、修道院和其他宗教设施就在山洞穴中修建,同时,不少为接近上帝而追求苦行生活的修士也来到这里。这座教堂就是公元5世纪时隐士圣西蒙(St Simeon)的隐修地,教堂至今保留完整。

圣西蒙是一位历史上著名的基督教高柱修士,叙利亚人,隐居在阿勒坡北郊西蒙山,在一根石柱上苦修,开创了石柱顶端修行的先例。他认为这样能远离尘世喧嚣,追求绝对宁静,有更多时间与上帝在一起。帕夏贝这座圣西蒙石柱教堂,如今成了教徒和游客慕名到访之地。

帕夏贝仙人烟囱,一个精灵出没,开启童心,纯大自然造就的童话世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