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太老

隔三差五谈点个人心得体会
正文

《客观评价习近平》客观吗?

(2022-03-08 16:29:15) 下一个

《客观评价习近平》客观吗?

 

余世贤

 

朋友发来“方舟与中国”的四万字文章《客观评价习近平》,特意嘱我认真看看,并谈点感想。于是耐心忍性,“嚼”完了这根长“蜡”。回复好友八个字:技止此耳,不值一哂。

首先不由想到著名的中国谜语“何处飞来一箭”?这里的谜底是一望而知的。作者既非“轮独运”,也非西方政客,而是中共内部的“倒习派”

“方文”显然知道那些“轮独运”媒体造谣成性,招人厌弃,于是便想到划清界限,特意自我标榜为“客观”,以最大限度争取读者。

但“方文”是否真的在秉持“客观”?

 

  • 习近平上台时“天下太平”客观吗?

 

在“方文”看来,中国原本天下无事,国泰民安。自从习近平上了台,国势一落千丈,招致天怒人怨。这个估价“客观”吗?

人所共知,习近平主政前,中国的贪官奸商肆无忌惮,巧取豪夺;中国的贫富差距不啻天壤,名冠全球。那些豪贪巨蠹直追当年四大家族。这个“客观”难道还有争议吗?

既如此,中共当初又何必抛头洒血推翻旧政权?千万先烈如果知道会落得这样一个社会,还能不能含笑走向刑场?

西方政客的估价也许更“客观”,“中国反腐要亡党,不反腐要亡国”。

习近平居然打破了这一魔咒。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以空前的勇气和魄力,壮士断腕,刮骨疗毒,毅然向病入膏肓的腐败开刀。“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难道不是有口皆碑的“客观”?。

至于反腐带来了社会的震撼和激荡,此言信然。国家肌体动了这么大的手术,焉能没有副作用?人做放疗、化疗,不是还会出现恶心、贫血和脱发吗?

 

  • 习近平招致党内“普遍反感”客观吗?

 

党内的确存在“反习”势力,“方文”就恰恰发出了这种“百舌之声”。

十八大以来,反腐锋芒所及,百万贪官落马;整顿市场秩序,四方奸商丧胆。要指望这些人及其家属、亲信全都发自内心拥护习近平新政,未免强人所难。

中国长期以来吏治废弛,卖官鬻爵风行,逆向淘汰为患,造就了批量的劣质官员。又无法像工厂对“问题产品”全部召回。我们宁愿相信其中大多数会廉顽立懦,跟上时代,但也明知有人如坐针毯,度日如年。每天担心“东窗事发”,甚至等着收回“买官成本”。他们消极躺平,虚与委蛇,熬清守淡,只盼着习近平时代早日结束。这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方文”更大的不“客观”,在于高估了利益集团的“众怒”,低估了普罗大众的民心。对于反腐、对于扶贫,老百姓无不日盼夜想,拍手称快,并由此对共产党和中国未来充满希望。广大党员和亿万群众才是习近平执政最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力量源泉。

还有一个必须点破的不“客观”,是打着捍卫“改革开放”的旗帜反习。别忘了邓小平可是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倡导改革的初衷是实现共同富裕。想当年正是邓公施行严打,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开除方励之、刘宾雁、王若望党籍、处理六四风波,哪次不是霹雳手段?不妨假设,如果邓公一朝归来,看到“改革开放”被这么多蠹国害民的蛀虫所歪曲和绑架,说不定出招比习近平更凌厉和果断。

 

  • 反对习近平“连任”的理由“客观”吗?

 

设想一下,如果习近平在二十大退下来,谁会最高兴,后果又如何?

毫无疑问,一众贪官奸商都会擦去冷汗,谢天谢地,:终于“噩梦醒来是早晨”了。

谁都知道治病需要一个疗程,尤其多年沉疴痼疾,绝非几剂猛药可以霍然而愈。当此国家病根方除,正待康复之际,却要急急驱走主治大夫,一任旧病复发,究竟意欲何为?果如是,反腐大业将半途而废,沦为“烂尾工程”。贪官奸商们早在等待时机东山再起和反攻倒算。

一代新人的茁壮成长,一路官场的汰劣留良,都需要假以时日。还有冰冻三尺的腐败存量(譬如徐州8孩母亲案)尚待春风消融。习近平在位无疑是最重要的政治生态环境。

我们提倡珍惜人才,绝不限于学者专家和明星新秀。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更珍稀的人才是领袖。值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五洲四海风高浪急之际,泱泱中国最需要一个压得住台的掌舵人。即使习近平自己萌生退意,恐怕共产党也不会批准,老百姓也不会通过。

其实习近平如果想谋取私利,傻子都知道,最好的选择是做贪官,而不是做领袖。没有以身许国、万死不辞的决心,没有“我将无我”、任劳任谤的境界,能在这样的非常时期,挺身挑起如此特殊的历史重担吗?

面对当今中国的“客观”现实,“倒习派”究竟属意何人上台呢?又有谁不自量力,能取习近平而代之呢?人眼是秤,相信群众心中自有清醒的权衡和计算。

还不妨环顾世界,俄国普京干了多少年?德国默克尔干了多少年?川普多大岁数了,拜登高寿几何了?习近平春秋正富,政绩斐然,壮志未酬,又是什么原因非下台不可?

能拿到桌面的唯一理由是,违反了“邓爷爷”当年的规定。

那么,“毛爷爷”的指示都不必“两个凡是”,“邓爷爷”的约法就必须“两个凡是”吗?由最高领袖“隔代钦定”、任期两届,科学依据又在哪里?古时候有“五日京兆”之讥,西方有“跛脚鸭”之叹,中国共产党的生命力在于实事求是,懂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活人怎会让尿憋死?国运兴衰,岂能画地为牢,作茧自缚,“务虚名得实祸”?

眼看二十大临近,“倒习派”拉开最后一搏的架势,和西方反华势力串通一气,其焦躁之情和觊觎之心已经毕现无遗。

 

  • 习近平“文化低”的评价“客观”吗?

 

“反习派”最津津乐道的话题,便是盯着习近平在某某场合读错了一个生僻字,然后如获至宝,百般嘲讽,似乎足以证明习近平“文化低”,不胜任国家元首。

一辈子从来不读错一个中国字的中国人是没有的。自然出错越少越好,这方面的模范大约是高中语文老师。对于一个领袖人物,最宝贵的素质究竟是什么?最重要的“水平”表现在哪里?

自古以来“韩信将兵”,“刘邦将将”,“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而建功百世,南唐后主一代词宗而身死国灭。远的不说了,就看身边周围,论读书学富五车,但管理不了一个班组科室,这样的“专家教授”还少吗。至于那些满腹经纶却一事无成的海外“民主导师”们,这里不提也罢。

由此可见,治国理政是人间第一流大智慧和大学问。与咬文嚼字、寻章摘句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和数量级。

献身国家的赤胆忠心,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丰富全面的政治经验,凝聚人心的声誉威望……以这些标准来考察领袖人物,也许才更高明和“客观”吧。

 

五,客观评价“方文”

 

不客气的说,“方文”作为政论文是不及格的,没有达到基本资质和标准。

仅举一例,“方文”谈及中国文化大革命这样至关重要的历史时期,竟然认为“毛泽东曾担任中央文革小组长”,愚妄无知到这种地步,还敢在公众面前摇唇弄舌,说古道今。这种“昼不见泰山,夜能查秋毫”的评论家能有公信力吗?

中国家喻户晓的“一带一路”,在“方文”笔下竟然变成了“一代一路”,接连出现14次。你尽可以咒骂一带一路,却连咒骂对象的名称都“拎不清”,所有的口诛笔伐岂不都成了无的放矢?不读书,不看报,不学习,哪里有丝毫的客观态度和研究精神?只凭着个人好恶信口开河、“倚马万言”,充分体现了“反习文人”们的学术水准。

竟然见到有人赞美“方文”的文采,诚实的说,即使“爱屋及乌”,谁会有耐心受用这四万言的“懒婆娘裹脚”?文气不畅,文风不谐,鸡毛蒜皮一大堆,胡子眉毛一把抓。作者显然想乔文假醋一番,剪贴几句俏皮话来提振文采,譬如“不停地给爱国愤青喂春药,但他们又没有性伴侣”之类。但这种生硬的、外在的“造句”,不能掩盖作者文字功底的浅薄。

这里再举一例,“差强人意”本是很普通的成语,连穷乡僻壤的中学生都会懂得,“方文”却完全不懂,适得其反,接连错用两次。不知他那些擅长给习近平挑错的伙伴会不会脸红,能对“方文”感到“差强人意”。

 

  • 结语

 

“方文”出笼,不过是几个穷措大舞文弄墨。也能在网上闹出一点动静,但毕竟影响有限。根本原因在于,国内“反习势力”尽管还有野心和能量,但无论如何“喂春药”,却没有几个“性伴侣”。况且广大群众已经懂得要“盯住极少数”,恐怕“颜色革命”今后在中国更加难成气候了。

至于“轮独运”和西方政客,自然是“看热闹不嫌事大”,他们虽然很想引风吹火,借题发挥,但毕竟是中国共产党的“家事”。他们的胃口大得多了,要的是整个彻底颠覆中国共产党的政权。

既然如此,“方文”炮制者及其吹鼓手是否还应该留一份基本的清醒,划一条最后的底线呢?

 

2022年2月16日

(转自“*****”https://www.*****.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34261)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