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先生说:大觉醒时代

(2022-12-14 03:22:22) 下一个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同样一个事情,每个国家论述的角度都不一样,很难分辨其中的是非,但是世界各国的经典文化,在要义上都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比如说西方记载的大洪水,诺亚方舟的时代和我们的大禹治水那个时代是高度吻合的,并且在轴心时代出现的这些人物,年龄相差都不大。孔子老子和苏格拉底以及释迦牟尼,他们的年龄都是大差不差的。这是一个轴心时代,觉醒的人集中出现的这样一个时代。

我们读这些经典,你会发现,各家的理论最后都是“道通为一”,在理论的核心之处都是合而为一的,包括庄子文中对儒家理论的评价。在庄子33篇中,孔子总共44次出场,当然包括一笔带过的这种出场。比如说《盗跖》篇连续两次讲到孔子。孔子不见母。匡子不见父,以及“田成子游杀齐君,孔子受币”等等。

总共加起来44次出场。孔子的出场非常地频繁,我们乍读上去好像庄子在揶揄孔子,但是仔细读来会发现,庄子一路是在去伪存真,并且两次明确地承认,孔子晚年是个得道之人。孔子到了晚年他也能够去伪存真,随心所欲不欲矩,这就是一种逍遥,和庄子说的“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是一个意思。

那么庄子为什么又要选择孔子作为一种抛砖引玉的对象呢?因为只有大德之人,才能够承受的住这种正向的批判。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修齐治平,在修齐治平之前是诚意正心格物致知,最后还是要归于道。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只不过是殊途同归而已。

庄子见了鲁国的国君。鲁君说,我们国家遍地都是学儒学理论的人,少为先生方也,很少有人学你的理论。庄子说:不然!不是这样的。我知道戴着儒家圆帽子的人,都能够知道天文,穿着儒家方头鞋的人都能够通晓地理。凡是腰间佩戴着缺口玉佩的人,都能够决断人事。有其服者未必有其道。别看你们鲁国有这么多穿着儒家服装的人,但是真正精通儒家理论的人很少。鲁君说我们遍地都是穿儒服的人,怎么可以说,我们真正懂儒家理论的人很少呢?

庄子说“如果你不相信,你就号令于国中,凡是不能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的,就不准穿儒家的服装,否则按死罪论处。你来试一试。看看还有几个人?鲁君果然号令于国中五日,号令一下来,整个鲁国大街上看不到穿儒家服装的人了,然而唯有一男子立于城门。公召之,问以国事。千转万变而不穷。但是有一个男子,一身儒家打扮站在城门口。鲁君把他召进王宫,问他国事,天文地理,千转万变而不穷,无论怎么问都问不倒他。

庄子然后对鲁君说整个鲁国真正精通儒家的人,也就这一个人,你怎么可以说遍地都是儒家学者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庄子本质上并没有否定儒家的核心思想。大道是相通的,在那个顶点之处一定是相互通融的,可以互参的。只是孔子死后,儒分为八以及孔子早年的一些言论呗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起来了而已。世界上歌好总的经典理论都可以互参的。

也有人认为古人哪有那么厉害,他们都不知道地球是圆的,能有那么高的智慧吗?庄子说”未始有物也。至也,尽也,不可以加也”古人已经参悟到虚无的境界,并且早已指出这个世界本质上都是圆的。庄子讲的“环中”、“五者圆而几向方也”等等这些理论。都已经表达了我们站在一定的角度来看,万物都是圆的。

“野马也,尘埃也,万物以息相吹也”站在一定距离去看万物都是圆的,都是那个浑圆的气息而已,所以我们不要低估了古人的这种智慧。周、遍、咸、不二,其名相异,实指一焉,其实本身都是一个意思。

抄录郭伟胜先生视频全文2022年12月13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蓬荜生辉的友人 回复 悄悄话 刚才,脖子两侧,耳朵根儿处,穴位同时发热。。我上网找到翳风穴,
说是治疗淋巴各种炎症,有效去除感冒时的耳朵和嗓子的发痒症状。。今天跟着“发热”学了两个穴位。(地仓穴和翳风穴)(我用文里作者琢磨出的手势按,觉得疼,我就先用手指肚按按,也更方便一些),


找到网上一篇文章,有图片,但在留言里显示不出来图片来。网址在这里,感兴趣自己看一下图片。https://zhuanlan.zhihu.com/p/36396446




耳垂后面这个穴位通淋巴,炎症拜拜
颖迎
养生专家

我弟媳来自医学世家,她爸爸是老中医,妈妈是妇科大夫,大哥是脑外科医生,大嫂是护士长,二哥开药房。

几年前陪弟媳回娘家探亲,我喉咙发炎正严重,咽口水都疼得不得了。她爸爸知道后,站在我身后,一手扶着我的头,一手狠狠地帮我按耳垂后面的穴位,痛得我咬紧牙关。按了几分钟之后,我再咽口水,竟然就不痛了……我差点给跪了……

这个穴位叫翳风穴,在耳垂后面 (图1),就是耳根和颌骨交界处那个凹位。按摩这个穴位可以通淋巴,头部很多炎症都是因为淋巴受阻造成的。老中医说,垃圾都堵在那了,能不出问题吗?

从此我有事没事就按摩这个穴位,以前下颌老爱长痘,扁桃体老爱发炎,现在几乎绝迹。每当感觉到喉咙和耳朵发痒 (发炎前兆),我就赶紧按,炎症就起不来。

度娘说这个穴位主治: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齿痛、颊肿、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

第一次按会非常痛,痛则不通。一开始可以轻轻地按,然后慢慢加大力度。这个穴位要按到发酸才会起效果,所以手指的力度要足够大 (但请勿太狠,别按伤了),我琢磨出的手势 (图2) 很好使劲。

平时左右两边都可以按,我大约每边按100下,中指指关节压着穴位别移开,手腕稍微上下摆动,作用到穴位会有点“拨筋”的感觉。

熬过很痛的阶段之后,淋巴就通了。坚持时不时地按,可以保持淋巴畅通,这时候按就只会觉得酸爽。


发布于 2018-05-03 15:49
蓬荜生辉的友人 回复 悄悄话 这样学习起来趣味性十足,因为配合自身发热感应。再对穴位认可的基础上去学习相关穴位知识,轻松跟进之感。看来,这个能量群,能量十足。
蓬荜生辉的友人 回复 悄悄话 地,指地格。仓,藏谷处。古人面分三庭,鼻以上为上庭,鼻为中庭,鼻以下为下庭,合为天人地三格。穴在鼻下口吻旁(地格处),口以入谷,故谓仓。又脾主口(《难经·三十七难》),脾气通于口,脾胃属土,仓廪之官,故名地仓。《医经理解》:地仓,夹口吻旁四分,外如近下,微有动脉,口以入谷,故谓之仓;唇在面之下部,故谓地也。《谈谈穴位的命名》:仓,《说文》:“谷,藏也。”《内经》谓地气通于口,食五谷必经于口,故名地仓。


定位: 在面部,口角外侧,口角旁开0.4寸,上直对瞳孔。

功效: 舒筋活络,活血化瘀。
蓬荜生辉的友人 回复 悄悄话 今日,脸部,嘴角边两厘米左右处,网查,地仓穴发热。

地仓,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会维、胃维。属足阳明胃经。阳蹻、手足阳明之会。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的分支,深层为颊神经的末支,并有面动、静脉。主治口眼歪斜,流涎,眼睑瞤动,齿痛,颊肿,及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向颊车穴透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