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论人生

数论是一门学科,也是我的人生。有人把酒论英雄,我用数字描天下。
正文

我的数学竞赛经历

(2022-09-01 20:57:16) 下一个

我第一次参加数学竞赛是在1976年刚上高一的时候。那时候,老毛死了,中国刚刚结束十年文革,恢复高考了。说实在的,在此之前的初中三年、高小一年根本就没有读书,整天都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尽管我的家庭就是中农,自己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要上山去砍柴、下午放学后还得去放牛。恢复高考了,农家子弟多条出路了。我的数学老师—一个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的高材生、被下放到我所在的乡村中学,鼓励我们说,只要考上大学,今后的生活就有保障了。可要想考上大学,又谈何容易!

幸亏我在那四年里没有少看反动书籍—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加上有个高水平的数学老师,我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跟另外两个同学—潘良君、颜祥生一起被选中去参加区里(现在叫镇上)的数学竞赛。赛前一天,由物理老师开着一台手扶拖拉机,到了十几里山路之外的区中学所在地,找了个旅馆住下,费用学校出。我的竞赛成绩不错,区中学的老师希望我到那里去上学;可惜实在是太远了,我选择了留在公社中学。遗憾的是,79年的高考我落榜了;还是到区中学去复读了一年,这才考上了湖南师范学院

在这家“腐烂稀饭血院”,我够用功。在第二年时,数学系举行了高数竞赛,我得了个头等奖,奖品是一个洗脸盆。第三年时,参加了全省非英语专业的英语竞赛,得了个三等奖,奖品是一本英文读物。当时全学院仅有三个人得了三等奖(没有人得一、二等奖)。去领奖时,还有幸搭乘了副院长的小汽车。真不容易啊,我是从大一才开始学字母ABC的,中学里就没有学英语,因为高考不记分,只作参考。现在呢,中国又不记英语分了,真是风水轮流转啊!

现在,很多数学天才都在吹嘘自己在国际奥赛中得了金牌、某某竞赛又得了第一名,可我在上大学之前都没有走出过“区里”,连汽车都没有坐过,国际在哪里呢?如果我能有机会接触到那些数学难题,可能也会得个名次什么的,因为我的脑袋长得就比同龄人大。现在我也不知道自己的IQ是多少,没有办法跟爱因斯坦比较了。

至此,我是没有机会参加数学竞赛了,只能辅导数学竞赛了。从湖南师范学院毕业后,我考取了山东曲阜师范学院数论专业的硕士。三年下来,成绩也不错,毕业论文还得到了陈景润先生的夸奖。曲师院数学系想让我留校任教,专门辅导中学生的数学竞赛;可是就此打住学业,未免有些哀伤,我又去考了王元先生的博士生,还考上了。读博期间,有幸结识了中科大的单尊、余红兵,他们是全中国中学数学竞赛的总辅导;我领会了余红兵的“初等数学也真有味道”。

博士毕业后,我到了北京邮电学院去工作,搞起了大学生的数学竞赛辅导。每年的成绩都不错,总有个一等奖几个二等奖多个三等奖;自己也得了个什么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的称号,还得了霍英东教育奖。在北邮工作期间,我还在华罗庚学校兼职给小学生上课,也给首钢的大学生辅导过数学建模竞赛,让他们得到了特等奖。然后,揣着霍英东先生给的那1000美元,移民了。不知道霍先生当年在数学所作报告时的承诺还算不算数:谁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他就会给谁一大笔奖金!

现在,是否参加竞赛对我来说不重要了,辅导竞赛也颇有心得了,只专注于出它几道惊世的竞赛题,让数学天才也解决不了,便可笑傲江湖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areYOUsure 回复 悄悄话 应该是1977年下半年才有数学竟赛吧?江苏77年初中毕业是县区范围内的统考,但是也只是形式,高中入学也没能完全按统考成绩。
欧洲联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eyjunesnow' 的评论 : 应该叫作“炫耀”。我反感那些没有做出什么研究成果,却拿竞赛得奖当作人生目标的人。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好文章!王元先生的博士生,了不起。曲阜师范学院的数学教学质量非常好,我有一个博士后就是那里培养出来的,功底很扎实。周末愉快!
井观天 回复 悄悄话 刚想说曲阜师范学院往北京考研的多,你怎么反而去曲阜师范学院读研,结果发现你是拿曲阜师范学院做跳板,也考北京。
heyjunesnow 回复 悄悄话 “现在,很多数学天才都在吹嘘自己在国际奥赛中得了金牌、某某竞赛又得了第一名” -- 为什么用“吹嘘”这个词呢?因为自己没得到过,别人的都成了吹嘘?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