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游记

环球旅游的随记,北美,欧洲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老安游记《走马观花游列国》第三篇:西欧随团游(之一)意大利

(2022-01-03 15:10:52) 下一个

老安游记《走马观花游列国》第三篇:西欧随团游(之一)意大利

2002年,人在北美十几年了,对美加都已经很熟悉,于是产生了新的想法:去欧洲旅游。没有找到合适的开会机会,决定利用两周的有薪假期,自费去欧洲。但欧洲与北美不同:国家很小,数量很多,不讲英语(英国除外),很难驾车。所以决定采取“随团游”。

家住多伦多的儿子和儿媳,主动帮我们联系“大班旅行社”(TAIPAN Travel),建议选择(EUR14)项目,十四天的欧洲随团游。包括意大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瑞士,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和英国,两人4500美元。我们看了旅行细则,觉得合适就接受了。

2002年6月24日下午7点,我与我妻乘坐加航的班机(AC 876),从多伦多(YYZ)起飞,2002年6月25日上午8点,到达德国法兰克福(FRA),转机汉莎公司的航班(LH 3832),当天到达意大利的罗马机场(FCO)。罗马的地理位置,见图1中的第1点。

图1. 欧洲地图

意大利(Italy)在19世纪中叶以前,只是一个“地理名词”,罗马(Rome)才是真正的“政治实体”。意大利经过长期的分裂之后,终于在19世纪中叶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罗马(Rome)是现今意大利首都,是意大利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位于亚平宁半岛西海岸的中部,是意大利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欧洲国家人口第三多的城市,仅次于法国的巴黎和英国的伦敦。

罗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地中海文明的重要源头以及古罗马文明的发祥地。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5世纪,罗马分为三个时期:王政时期,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

相传公元前753年,母狼养大的双胞胎兄弟罗慕路斯(Romulus)和雷穆斯(Remus)共同创建了罗马城,开始了罗马的王政时期。下图中的纪念柱,标示着母狼在为孪生兄弟哺乳。

图2. 纪念碑上标示着母狼在为孪生兄弟哺乳

公元前509年,国王的独裁统治被推翻,建立了罗马共和国,由民选的“执政官”执政。共和国的后期,“前三雄”之一的恺撒,变成了独裁者,公元前44年被政敌所刺杀。随后,“后三雄”之一的屋大维,也变成了独裁者,罗马共和国名存实亡。

恺撒曾出任高卢总督,征服了高卢全境(现在法国)。跨越莱茵河袭击了日耳曼(现在德国)。渡过英吉利海峡占领了不列颠(现在英国)。曾经到过日斯巴尼亚(现在西班牙),以及非洲的法老王国(现在埃及)。使地中海成了罗马的“内海”。

公元前49年,恺撒率军返回罗马,他打败所有对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实行了独裁统治。公元前44年,被共和派元老院成员刺杀身亡。恺撒死后,其养子屋大维击败了反对者,开创了罗马帝国,正式结束了共和时期。下图是恺撒头戴月桂王冠的大理石雕像。

图3. 恺撒头戴月桂王冠的大理石雕像

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奥古斯都,建立罗马帝国,成为皇帝,死后帝位世袭。直到公元476年,罗马帝国被“蛮族”灭亡。此后,罗马被蛮族统治数百年。

公元800年12月25日,罗马教皇为法兰克国王查理曼(Charlemagne)加冕,开始了王权与神权的合作与斗争。世俗国王受到教皇加冕,才是名正言顺的君权神授。教皇依靠世俗国王在政治上军事上的支持,神权的宝座才能坐稳。两者的关系一直是剪不断理还乱。

从公元8世纪起,罗马成为教皇国的首都,持续到1870年,意大利王国(Kingdom of Italy)建立。意大利共和国(Republic of Italy)与教皇达成协议:梵蒂冈(Vatican)成了意大利的国中国,罗马市的城中城,教皇的居住地,全世界天主教的中枢。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绿色圆顶,是著名艺术家米开朗基罗所设计和建造的,拱形的圆顶居高临下,恢宏超群地俯视着巨大的圣彼得广场。绿色圆顶与湛蓝的天空,构成一种建筑学上的和谐,震撼着每位观赏者的心弦。

图4. 梵蒂冈城里的圣彼得大教堂

2002年5月25日下午5点,我们的旅行团来到梵蒂冈城,首先去参观圣彼得大教堂。当时游人很多排队很长,好不容易排到了,保安却不让我进,为什么?

由于地中海的夏天气候炎热,我在机场换上了一条制服短裤。这下可糟了,被保安拦住,说是太“性感”。我想从出口“溜”进去,但还是被抓了出来。长裤还在旅游大巴车里,大巴也不知开到哪里去了,根本无法换上长裤。

相机也被我妻带进了教堂,外景也照不成了,只好到礼品店里买了些邮票和明信片。换了些欧元,当天的兑换率是:1.00 美元 = 0.99 欧元。我妻在大教堂里请人拍了一张照片,不过看起来黑乎乎的,明显感光不足。下图是我妻在圣彼得大教堂里面的留影。

图5. 我妻在圣彼得大教堂里的留影

可是我连感光不足的照片也没拍上,实在感到此行有点遗憾。等到我妻从里面出来后,我们在外面照了一张以大教堂为背景的合影。不过请人帮忙照相质量很难保证,后面突然冒出一个“黄衫人”,有点煞风景,但是没办法呀!

图6. 我与我妻以圣彼得大教堂为背景的合影

2002年6月25日被阻在教堂外的经历,让我多年耿耿于怀。2016年6月28日,也就是14年零3天之后,我得到了机会,第二次来梵蒂冈。我第一时间就穿着“长裤”冲到前面,进入圣彼得大教堂里面去参观,总算弥补了当年的遗憾。

令我大吃一惊的是:在人群中身穿背带衫超短裙,露肩露膝的女孩比比皆是。大大方方,堂而皇之地走进教堂,保安人员视而不见。对于真正“性感”的人不说“性感”而放行,对于不是“性感”的人,却说“性感”不让进。婶儿(是)可忍叔(孰)不可忍?

说心里话,圣彼得大教堂的内部,也没啥好看的。与大多数的教堂一样,光线很暗人很多,照相效果不理想。我只是游客不是教徒,缺乏足够的虔诚。但是无辜地被阻在门外,实在心有不甘,不蒸馒头蒸(争)口气嘛!

好了不说了,从梵蒂冈城出来之后,我们开始了罗马市区游。导游首先带我们去参观罗马论坛(Roman Forum),实际上是一些古迹的遗址,建筑物早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看到君士坦丁凯旋门还算完整,据说是法国巴黎凯旋门的原型,我们就去照相留念。

图7. 我与我妻在罗马的君士坦丁凯旋门前照相留念

然后导游带领我们去参观罗马斗兽场(Colosseum),但是没有时间进去看,只在外面照了几张相,下图是我在罗马斗兽场门前的留影。

图8. 我在罗马斗兽场门前的留影

虽然没有进去看,但是可以想象,当年角斗士之间,或者角斗士与凶残野兽之间的残杀,是多么的惊心动魄。联想到以前看过的电影“角斗士”(Gladiator),对古罗马贵族的嗜血娱乐真是恨之入骨,难怪会出现斯巴达克领导的奴隶起义!

下一个景点是特拉维喷泉(Trevi Fountain),亦称许愿泉,据说如果你投入一枚硬币,就会许愿成真,下图是我在许愿泉前面的留影。

图9. 我在罗马许愿泉前面的留影

晚上8点,导游带我们到罗马的“龙凤酒家”吃晚餐。八人一桌十个菜,汤茶不限。旅游是力气活,人人饥肠咕噜,个个如狼似虎,刹那间风卷残云,酒足饭饱(以茶代酒)。晚饭之后,我们被安排住进罗马的“隐士芦酒店”(Hermitage Hotel)。

酒店的安排是双人标准间,游客多数是夫妻档,也有父子档,母女挡或朋友挡。如果是单人挡,要多付另一半的住宿费(可能半价)。我们的旅行团大多是夫妻档,只有一对母女挡。单人挡的情况非常少见,导游查理说,他过去曾经遇到过。

旅游大巴上的座位是这样安排的:第一天上车是随机入座,从第二天起,改为每天换一次。每排游客向后移动一排,最后那排游客,到前边坐第一排。如此一来,每天不必枪座位,对大家非常公平。这是旅游公司形成的惯例,多年来行之有效。

2002年6月26日清晨,全团乘坐大巴从罗马出发,开往意大利中部的名城比萨(Pisa)。比萨在诸侯林立的古代,是地中海的海上四强之一,与热那亚,威尼斯和阿马尔菲齐名。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控制着地中海的贸易和交通。比萨的地理位置,见图1中的第2点。

比萨是意大利著名的文教中心,比萨大学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我在2000年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一次学术会议上,就见过一位比萨大学的女教授。著名科学家伽利略(Galileo)即出生在这里,比萨斜塔与伽利略同样出名,因为自由落体圆球,就是从斜塔上抛下的。

实际上,比萨斜塔是比萨教堂旁边的“钟楼”。因为地基的问题,建成不久就发现倾斜,几经调整都无法弄正,最后阴差阳错地成了当地著名的观光景点。下图是我在比萨斜塔(左)和比萨教堂(右)前面的留影。

图10. 我在比萨斜塔(左)和比萨教堂(右)前面的留影·

再下图是我与我妻在比萨斜塔前面的合影,“塔斜人也斜”,前后呼应,相映成趣。当心,我妻倾斜角度太大,不抱她恐怕要摔倒,我右手的提包能够帮助平衡。

图11. 我与我妻在比萨斜塔前面的合影

下午3点,旅游大巴载着我们到达佛罗伦萨(Florence),民国时期著名诗人徐志摩,按照意大利语的发音译成翡冷翠(Firenze)。太中国化了没有被广泛采用,听起来好像是杭州西湖的某个亭台楼阁,不像是外国的一个城市名,其位置见图1中的第3点。

佛罗伦萨位于亚平宁半岛北部的一个三面环山的宽广盆地之中,阿诺河从中流过。由于地处群山环抱的山谷,夏天缺少盛行季风气温很高。冬天则多雨阴冷而且潮湿,不过冰雪却相当少见。佛罗伦萨的气候通常归类为地中海气候

公元1115年,佛罗伦萨开始成为一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特许的自治城市。从13世纪起,出现皇帝派和教皇派的纷争。公元1434年,政权落入美第奇家族(Medici Family)手中,该家族在佛罗伦萨的独裁统治持续近300年,还曾经出现过几任教皇。

美第奇家族是欧洲拥有强大势力的名门望族。该家族的财富势力源于经商,尤其是金融业。美第奇家族以此为基础,开始只是银行家,进而跻身于政治家教士和贵族的行列,逐步走上了佛罗伦萨,意大利乃至欧洲上流社会的巅峰。

科西莫-美第奇(Cosimo Medici,1389-1464),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领主和大商人,被尊称为佛罗伦萨的“国父”。下图是科西莫-美第奇的肖像。

图12. 科西莫-美第奇的肖像

佛罗伦萨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诞生地。许多文化名人诞生和活动于此,著名的有:诗人但丁画家达-芬奇,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科学家伽利略,政治理论家马基维利等。佛罗伦萨曾经是意大利统一后的首都(1865-1871)。

这里插入一段“意大利的统一运动”。19世纪以前的意大利,尚未形成一个统一国家,诸侯割据,邦国林立,互不从属,各自独立。少量邦国完全自治,但多数邦国依附列强。当时的“意大利”,只是单纯的“地理名词”。

意大利的统一运动,就是把意大利半岛内的这些邦国,组成一个统一的意大利。这个过程开始于1815年,拿破仑霸权结束和维也纳会议召开。结束于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法国战败,德国崛起,前后大约半个世纪。

1815年,拿破仑的霸权结束后,列强在维也纳召开了会议,重新画定欧洲大陆的版图。对于意大利,维也纳会议决定恢复拿破仑时代以前的各个邦国。不过,很多邦国内部都出现了统一的意念,使得早已在民间点燃了的民族主义火焰又重新燃烧了起来。

但是统一运动的各个团体尚不能达成共识。有的团体建议,在教皇的统治下建立邦联制,另外的团体则希望建立一个独立的共和国。最后,由撒丁王国的国王艾曼纽尔二世及其首相加富尔,成了意大利统一运动的领跑者。

在意大利统一运动的过程中,涌现出三个重要的人物:加富尔,马志尼和加里波第。历史学家称此三人为意大利统一运动的“建国三杰”。加富尔(Cavour,1810-1861),意大利统一运动中的领导人物,统一后意大利王国的第一任首相,建国三杰之一。

马志尼(Mazzini,1805-1872),生于意大利热那亚,是意大利统一运动重要人物,建国三杰之一。1831年,马志尼去法国马赛,创立了意大利青年党。基本信念是将意大利半岛上分散的邦统一成为共和国,建立一个真正自由民主共和的意大利。

加里波第(Garibaldi,1807-1882),出生于意大利的尼斯(今属法国),是意大利军人和爱国志士,意大利统一运动的军事领袖。他的前半生完全献身于意大利的统一运动,亲自指挥了许多军事战役,是意大利的建国三杰之一。下图是加里波第手持军刀的立像。

图13. 意大利统一运动的建国三杰之一,加里波第

好了,现在回来讲我们的旅游团。2002年6月26日的下午3点,我们到达佛罗伦萨,首先参观最重要的景点,圣母百花大教堂(Cathedral of Flower for St Maria),是一座哥特式风格的教堂,如今已经成为佛罗伦萨的地标,下图是圣母百花大教堂和乔瓦尼钟楼。

图14. 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八角形拱顶(右)和乔瓦尼钟楼(左)

教堂的正门号称是世界上最美的门,当地人叫它“天堂之门”,门上叙述旧约圣经上的题材,上面镶嵌了许多镀金浮雕。由于我们的行程太紧,没有足够的时间进去参观,所以没有通过“天堂之门”走进天堂。下图是圣母百花大教堂的侧面(左)和正门(右)。

图15. 圣母百花大教堂的侧面(左)和正门(右)

然后到我们步行到不远处的市政广场去参观,是佛罗伦萨的中心广场,地面呈“L”形,是该市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市政厅大楼及其塔楼是广场上的主要建筑。

佛罗伦萨共和国时期,这里就是市政机构的所在地。在科西莫-美第奇任托斯卡纳大公时,这里成为他的一座私人宫殿,从这里向佛罗伦萨和托斯卡纳发号施令。下图是市政广场上蓝天白云下的市政厅。

图16. 佛罗伦萨广场上的市政厅

在市政广场的喷泉上,有一座海神“波塞冬”(Poseidon)的大理石雕像。在市政厅门前,有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创作的“大卫”(David)雕像复制品,雕像的真品保存在佛罗伦萨的学院美术馆。下图是海神波塞冬(左)和大卫(右)的雕像。

图17. 市政广场喷泉上的海神波塞冬雕像(左)和市政厅门前的大卫雕像(右)

再下图是市政厅入口处的大理石雕像,内容取自古希腊的神话故事。

图18. 市政厅入口处的大理石雕像

最后旅游大巴带我们跨过阿诺河上的大桥,到达山顶上的米开朗基罗广场,从那里能俯瞰佛罗伦萨市区的全景。下图中远方中间偏右的褐色八角形拱顶是圣母百花大教堂,旁边的方形塔是乔瓦尼钟楼,远处左方的高塔是市政厅。

图19. 从米开朗基罗广场上俯瞰佛罗伦萨市区的全景

当天下午6点整,旅游大巴带我们到达佛罗伦萨的郊区小镇普拉托(Prato),在意大利餐馆就餐之后,我们被安排住进当地的王宫酒店(Palace Hotel)。

2002年6月27日上午,我们乘坐旅游大巴,开往意大利东北部水城威尼斯(Venice)。威尼斯是由运河切割出来的118个小岛所组成,小岛之间由桥梁相连接。威尼斯的地理位置见图1中第4点。

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共和国是主要的金融中心和海运力量,十字军东征时是军队的集结地。在9-12世纪期间,威尼斯发展为城邦,成为四个强大海洋共和国之一,其他的三个是热那亚,比萨和阿马尔菲。

威尼斯行政构架与罗马共和国相似,城市由议会管理,议会选出行政官总督(Doge),是城市的最高领导人。威尼斯在十四世纪达到强盛的最高峰。1797年拿破仑入侵,威尼斯共和国宣告灭亡。拿破仑失败和维也纳会议之后,威尼斯被奥地利帝国所吞并。

在意大利独立战争和国家统一之后的1866年,威尼斯举行了全民公投,一致通过成为意大利王国的一部分。后来意大利变成共和国,威尼斯也就成为意大利共和国的一部分。

威尼斯城的中心,是圣马可广场(St Mark Square)。广场的东面是威尼斯的“宗教中心”:圣马可大教堂(St Mark Cathedral),大教堂外面有高高的钟楼。圣马可大教堂的东边是威尼斯的“政治中心”:托卡雷王宫(Ducale Palace)。

下面是三张威尼斯的明信片:第一张是圣马可广场和高高的钟楼,第二张是圣马可广场东边的圣马可大教堂,第三张是再东边的托卡雷王宫,亦即从前的威尼斯总督府。

图20. 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和钟楼

图21. 威尼斯的圣马可大教堂

图22. 威尼斯的托卡雷王宫

2002年5月27日的中午时分,我们旅行团的大巴到达威尼斯,首先参观圣马可广场。我与我妻刚下车,就跑到广场上去照相。下图的左边是我以圣马可大教堂为背景的留影,右边的我妻以圣马可广场钟楼为背景的留影。

图23. 我与我妻在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上的留影

再下图是我与我妻在圣马可广场上的合影,背景是圣马可广场西边的行政大楼。

图24. 我与我妻在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上的合影

在圣马可广场上,一天到晚都有数不清的鸽子,你稍微有一点动作,它们就以为有吃的,纷纷凑了上来。下图是我妻“喂食”鸽子时所拍摄的照片。其实,她根本没有任何食品,只是装装样子来吸引鸽子。

图25. 我妻在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上“喂食”鸽子

下午1点,我们在当地的餐馆里就餐,意大利面条(Pasta)。午餐之后,我们参加威尼斯著名的船游“贡多拉”(Gondola),即坐在船上观赏两岸风光。

贡多拉的“船老大”可真有本事,一边划船,一边唱歌,一边介绍。唱歌时嗓音洪亮字正腔圆。介绍时偶尔说两句笑话,虽然英语不太地道,但他那滑稽的表情,还是逗得游客们非常开心。在贡多拉船上,我还即时应景地学会了一句意大利语(Grazie = Than You)。

游船在运河中划到一个石桥下,他介绍说这是“叹息桥”(Bridge of Sigh)。桥的一边是法院,另一边是监狱。犯人在法院判决后去监狱服刑,经过此桥时,总是 “叹息”一声,该石桥因此而得名。

图26. 威尼斯运河上的“叹息桥”

从船上回来之后,我在礼品店里买了一本中文书《威尼斯》,还有几张威尼斯风景的明信片,然后到邮局寄给孩子们和我自己。

下午4点半,我们的大巴离开威尼斯开往奥地利。行车3个多小时之后,到达意奥边境,边境上只有标志,没有海关,汽车连停都没停,就直接开进去了。

下午8点半,我们到达奥地利的边境小城克拉根福(Klagenfurt,Austria),克拉根福的地理位置,见前面图1中的第5点。

旅游大巴直接开到城中的中餐馆“中华园”去吃晚餐,再一次重复在罗马“龙凤酒家”的故事,这里就不多说了。晚餐之后,我们被安排住进当地的旅馆“若阔霍夫”(ROKOHOF)。一天下来很累,早早地上床休息了,准备明天到奥地利的音乐之乡萨尔茨堡去观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