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耳的古城

人生感悟,美国观察,用心写出好文章
正文

冯小刚的苦衷

(2021-05-29 05:39:00) 下一个
注:本文是我的一篇读书笔记 -《互联网时代,传统阅读重要吗?》- 读朱小棣先生的《闲读闲记》的节选。想看全文的朋友,可以在下面给我留言,谢谢!
 
朱先生的闲读笔记是个知识宝库。有的篇章他在引用原文和阐述自己见解之后,仍然推荐读者去读原文,那样会有更多的收获;而有的文章,朱先生已经把原作中最精华的部分萃取出来,让我觉得不必去看原文了。作为读者,站在了朱先生的肩膀上,我必须要感谢。
 
朱先生关于冯小刚的《不省心的老炮》,正是这样的一篇。
 
我看过冯小刚导演和主演的大部分电影,对他的熟悉程度应该算是高的。在我的认知里,冯导和朔爷是我喜爱的现代京味幽默的鼻祖之一。但也许正是爱之深,责之切,近年来我对冯导的批评不少。
 
冯氏的招牌是喜剧,对冯氏幽默高峰之作的《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和《大腕》等片,大部分台词我都可以背下来。我沉痛地认为,冯氏喜剧终结于《大腕》。从《天下无贼》开始,不仅故事的荒诞性不成立了,连句像样的搞笑台词都拿不出来了。《非诚勿扰》演员阵容强大,演技精湛,场景也做得精致了许多,但失去了喜剧的灵魂,给我买椟还珠的感觉。到了《私人订制》,我对冯导心生怜悯:拾人牙慧无趣,拾自己的牙慧,不知冯导心里是何滋味?
 
至于晚饭,这种和凯歌导演的圆环套圆环、老谋子的满城晃爆黄金甲去比烂的东东,我都没兴趣评论。
 
冯导后来对现实题材的探索,我心生敬意。《集结号》是好片子,《1942》和《唐山大地震》,不叫好也不叫座,但我对他的敬意在增加,感叹创作者在艺术探索和市场压力之间寻找平衡的不易。但在拍这些电影时,冯导的暴脾气却在给他减分,我隐约能感到他经受着巨大的压力,但是常常爆粗咒骂观众,让我会略皱眉头:再失控也不需要这么着对观众发泄呀。
 

 
《老炮儿》我看了大半部好片,但被结局给恶心坏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如前面说的,就是我对他的批评很多的原因。
 
好了,说起冯导我打不住了。这么多的笔墨,能证明我对冯导不算生疏了吧?我们回到朱先生的文章,他摘抄了冯导《不省心》一书的如下内容:
 
“我这么让人不省心一主儿,也能全须全尾,平平安安活到现在,老天爷真是厚道了。”
 
“我曾经说了两句实话,代价很大。先是媳妇不让睡觉,苦口婆心央求:看在我和孩子的份上少说两句实话行吗?”
 
好友陈道明曾声色俱厉地质问他:“你不说实话能死吗?”他还说:“你得多大的好跟我没关系,你倒多大的霉跟我有关系!”说这话的是陈道明,陈道明!
 
冯小刚于是写道:”说两句真话竟让家人朋友如此不安。我认栽。收声。往后我要嘴里没实话,大家包容。“
 
”面临危机,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有人说这种品质干不成大事,我不同意。邓小平大人要不是能忍一时之辱,又怎么会等来‘春天的故事’。“
 
朱先生自谦他在”抄书“,正是这些精心”抄“下来的内容,切中了冯导身上的矛盾,一语点醒了梦中的我:看来我之前对冯导的有些批评,是太过苛责了!
 
朱先生的这篇文章还给了我另一个启示:了解和体谅对方的处境,阅读也许会多点温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紧衣卫 回复 悄悄话 也就是个狗炮儿.
伍歌 回复 悄悄话 完全同意,只有曾经受到压迫的人,才能明白苟活的涵义
火耳 回复 悄悄话 欢迎关注微信公号“火耳的古城”。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