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言自语

人都需要一倾诉对象,但很多时候有些话是不需要听众的。自言自语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境界……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鲜花, 牛粪及其他

(2008-09-16 21:34:13) 下一个
一直搞不清‘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这句俗语的出处。

说他是俗语是因为这句话太过口语化,没有那些格言的那种装腔作势和气势汹汹。加之有一些没经琢磨的逻辑困惑,听起来好像很合理又有直观性,具有流行元素。从这句话的直白来考虑,一定是现代语言,又似乎出自于农村环境。鲜花加之牛粪,不像是生活在大城市的人能够联想在一起的。那是否农民的语言?也不像。‘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牛粪在农民心目中那可是好东西,绝对不会作为反面形象出现。由此看来,这句话很可能出自那些生活在城乡文化交际的小城人士或那些一天到晚见到牛粪又不把粪当成宝物的在农村吃国家供应的人。

用鲜花的美丽对比于牛粪的丑陋,以鲜花的馨香对比牛粪的恶臭,的确形象。因之人们用于引申于婚姻的不般配上,似乎十分贴切,大行其道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只是,比作牛粪的总是男性一方,不太公允。所以就有人说了,鲜花就是要插在牛粪上,那多有营养啊?!错了。

既是一朵鲜花,无论插那儿都是开不了几天的。但插花瓶里,放足了水或者再加上片阿司匹林啥的,不但好看,还能多开上几天。虽不是鲜花最好的命运,但也算上等的待遇了。如果插一摊牛粪上?不但不能登堂入室,恐怕很快就要蔫掉。要知道大粪虽然有养分,但那得是经过发酵分化以后才行。想把鲜花直接栽(更遑论插了)到一摊热腾腾的大粪上?小心我那插队时的老贫农王大爷不把你的腚揍烂了。

其实我不是想在这里做文字考证,我想说的是婚姻的不般配实在是一种再普遍不过的现象。

历史上最早的这种‘嫁错郎’故事要算宣姜的故事了。春秋时的齐国姜姓以出美女著名于诸侯各国。宣姜是齐僖公的女儿,十分美丽。卫国国君卫宣公派人为太子伋子说亲,这伋子风流俊秀很有雅誉,齐僖公和女儿都很满意,于是满心欢喜只待花轿了。这个卫宣公本是个荒淫无耻好色之徒,做公子时就与其父卫庄公的小妾夷姜私通,这太子就是他和夷姜私通的结晶。听说了未来儿媳的美貌怦然心动,于是在淇水之上建一别墅‘新台’,将太子支走齐国然后把宣姜据为己有纳做小妾。

《诗经•邶风•新台》记录了这段孽情,把卫宣公骂为癞蛤蟆:“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只求,得此戚施。”意思是说,张网求鱼,却来了个蛤蟆,本来想个夫妇和美,却嫁个癞蛤蟆般的驼子。可气可叹。到此这段故事还没结束,宣姜发现被掉了包当然十分不满,于是哭诉于齐僖公,但生米已成熟饭也只好认命。后来为卫宣公生了俩儿子。长子寿与公子伋子关系佳,次子朔却是阴险狡诈。为了争权夺利,朔串通母亲宣姜到宣公前讲公子伋子的坏话,让本来就有点心虚的宣公生下杀心。设计让公子伋子出使齐国,并打着白色的旌旗,同时买通一帮强盗见白旗杀之。公子寿得知消息后赶去告诉伋子,劝其不要去送死,可公子伋子十分忠孝,不愿违父命执意出行。公子寿以送行为名将 伋子灌醉然后取白旗代为赴死,为强盗所杀。公子伋子醒来后发现,急忙赶来,但为时已晚,伋子向强盗申明杀错了人,强盗又把伋子杀死并割头向公子朔复命。公子朔因此当了太子。卫宣公一下失去两个儿子,受到打击不久一命呜呼,太子朔继位号惠公。此事激怒了卫国的贵族,公子伋子和公子寿的门人联合左右公子起来造反,把卫惠公赶到齐国。此时的齐国为宣姜的哥哥齐襄公执政,这斯想了一个主意,让公子伋子的同母弟弟公子顽迎娶宣姜,缓和了矛盾,使卫惠公重回国执政。但从此宣姜也在后世有了个淫乱后宫的恶名。历史的颠倒黑白,实在让人唏嘘。

再一个例证是唐代的步非烟。步非烟是唐懿宗时洛阳的一位著名美女。不仅貌美体娇而且才华出众,琴棋书画无有不精。可惜在媒婆的哄骗之下嫁了个五大三粗的粗俗武官河南府功曹参军武公业。这武某虽对步非烟喜爱有加,一个粗人不通音律不识文墨实难满足步的情感需求。使步非烟一直生活在郁闷之中。武家隔壁也是一官宦人家,此家公子赵象二十岁,风流倜傥,此时正在家中准备科考。其吟诗作赋的声音常吸引隔墙的步非烟遐思。一天赵在舞剑时看到隔壁在花园赏花的非烟,顿时惊为天人一见倾情,害了相思病。于是买通了武家的门房做为线人,诗来诗往,干材烈火,做出那张生逾墙之事。私通经年,由于步非烟惩罚一个女仆引起这女仆的不满,将私情告诉了武公业。武某谎称值班,躲在暗处捉奸,看到赵象骑在墙上,上前就拽。扯下一个衣角被赵某逃走。于是全部的愤怒都撒到步的身上,将步非烟活活打死。步非烟在与赵象的书信中谈到自己的婚姻说:“中间为媒妁所欺,遂匹合於琐类”。这‘匹合於琐类’就有点儿鲜花和牛粪的意味。

其实在步非烟被打死之前还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生得相亲,死亦何恨?”。这就是爱的追求,有过了轰轰烈烈的爱,死了又有何憾呢?!比起这个步非烟,我们在爱情方面似乎有些苍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