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间

《科大瞬间》与您分享中国科大校友和教师校园内外真实、亲切的回忆以及多视觉、多维度的人生感悟。
个人资料
正文

五十年校庆杂感

(2024-04-21 14:39:39) 下一个

五十年校庆杂感

王峥(8604)

母校从 1958 年在北京玉泉路建校,到今天风雨半个世 纪。中间经历了文革中惨烈的南迁,学校险遭解散;后来忍辱重建,偏居合肥一隅,一直梦想着有朝一日重回京城。现 在看来,此梦已不可实现。

科大当年因“两弹一星”的需要而建,为新中国的国防 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顶尖的人才。在此过程中,科大成长为与 北大、清华齐肩的一流院校,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风。文 革前流行的一句顺口溜也许描述得最为形象----“穷清华, 富北大,不要命的上科大。”这种学风的形成无疑得益于创 校时老一辈的科学大师们的治学严谨,现在来看看当时的校 系领导名单,心里就顿生无限的崇敬之意:

校长 郭沫若 (中国科学院院长兼任)

原子核物理和原子核工程系主任 赵忠尧

技术物理系主任 施汝为

化学物理系主任 郭永怀

物理热工系主任 吴仲华

无线电电子学系主任 顾德欢

自动化系主任 武汝扬

力学和力学工程系主任 钱学森

放射化学和辐射化学系主任 杨承宗

地球化学和稀有元素系主任 侯得封

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系主任 华寿俊

应用数学和计算技术系主任 华罗庚

生物物理系主任  贝时璋

应用地球物理系主任  赵九章

当然,这还不包括那些没有担任领导工作的大师们: 张宗燧、吴文俊、张素诚、关肇直、秦元勋、吴有训、严济慈、 钱临照、张文裕、陆元九,等等等等。

文革后,科大再一次因国家形势的需要而被重视从而获得了第二春,首建少年班,声名鹊起,高考收分一直高居全国第一,压过北大、清华十多年。后来又因在CUSPEA(中 美联合招收物理学博士生计划)上的超群表现,在十年中占据了录取人数的近半壁江山,而为美国的各大院校所认识和接受,为文革后毕业生近70%的出国比例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由于国家大形势的改变,科大的纯理科背景失去了过去的光环;又因地理上的不利因素,一度排名直线下降。这次回合肥参加科大 50 周年的校庆活动,这种感受颇深。和北大、清华校庆的豪华相比,科大的校庆只能用“清贫”来形容了。但是让我感到非常欣慰的是,校友们一如既往的热爱着这所母校,很多老一辈的校友当年是在玉泉路上的学,从来没有来过合肥,这次也追随母校来到了合肥。

科大的 50 年,见证了新中国科技和国防发展的光明和黯淡,也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而大起大伏,用自身的血肉之躯为新中国的教育史做了一个形象的背书,想来令人感慨万千。此番回去,却发现科大人并没有因这些起伏而改变自己对母校的热爱,对科学真理的追求,对教育的忠诚,和对治学的严谨要求。科大由新中国所建,亦为新中国所用。想想历来的中国知识分子何尝不是同样的命运。联想起做教师的父亲在我小时候对我说的两句诗词,出自他的同事之口,以“扇子”为题比喻自身,讲述了作为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平和心态:“如暑用之则勉,秋来弃之勿伤。”作为一个科大人,仅以这两句诗词与科大共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