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ox

两眼通红,口吐白沫之猥琐老疯牛!
正文

我心若飞 (三)

(2019-03-26 17:46:08) 下一个

当年的县中位于县城东部,四四方方的一大块,南邻大河,北接县城东西向主街(直到我入学后那年秋季才铺上沥青)。东侧北半边外是一家小小的街道性质豆制品加工厂,南半边与县体育馆和农田隔河相望;西边南侧,即近大河一侧也有河与县看守所隔开,再向北直到东西向主干道与县城最大的菜市场相邻。校园有南北两个大门,北门开向主干道是正门。出校园自行车向东五分钟基本上就出县城范围到一家纺织厂了,整个县城满打满算东西向自行车横穿不会超过30分钟, 南北向也许略久 - 当年的县城就是这样的规模。

虽说南邻大河,但你站在县中的南大门是看不到水的。它实际上开在一条不算宽的小马路北侧,名字倒是很大气:大众路。路的两侧从最东边靠纺织厂一端(四班一位同学当年的家就在那里)开始就是连续的民宅,既无规划也无安排,高高低低新新旧旧杂乱无章,只是临街的两边保持了基本平齐一致,留给大众路大致够两辆车对开的宽度。路面不是水泥更无沥青,只是碎砖石夯土,晴天坑洼不平,雨天一脚水一脚泥。

那么大河在哪儿呢,不是说县中南邻大河吗?其实大众路南一侧民房的背后就是大河了。尽管我并不太清楚县城的历史沿革,但我猜想这条当年已经陈旧窄小的大众路才是此地发展初期的主街,早已陈旧的南门才是县中以前的正门。当时的南门朴素简单,两边水泥门墙中间两扇对开大铁门,社会也安宁无事,这两扇大门从日出开到日落,学生、教职员工、家长乃至卖零食小吃的小贩进进出出百无禁忌,从来没有出过事,学生进出骑自行车的呼啸而过也没有上下车的要求,煞是方便。

进了南门,两边是东西相对的两排厢房,各分为两间还是三间。西厢的最北一间用作初中三年的音乐教室,其它东西厢各间我就从来没见它们打开过!也许以前南门作正门时其中有一间是传达室,但到了我们入学的时候,这些老旧的房舍只能用作储藏室,放些一年不知道能不能拿岀来一两次的陈年旧物了。

再走进几步迎面是一堵照壁,上书四句五言诗: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这首诗还谱了曲,我们初一还学唱过。直到现在此时此刻我还记得那个简单直白,很配得上此诗之意的旋律 - 实在说不上婉转动听,但杀伐有力,铿锵虬劲!

这是叶剑英的诗。叶帅为人儒雅风流,一生身居高位谨慎持重,又每能于千钧一发之际力挽狂澜于既倒,实我邦国之定海神针;不过他的这首诗既不押韵,也不炼字,没有多少文气反而充满了丘八之气,令人颇感意外。我后来又见过叶帅的其它一些诗作,可见为大事者不拘小节,作诗岂可为音律用字等雕虫小技所限,其英雄气概直透于诗外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madox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过客手笺' 的评论 :

哎呀,这句就看不懂了,不管怎样,谢谢光临!
过客手笺 回复 悄悄话 这部小说很好看,请继续写下去呀!那天在一叔那里和你开玩笑,不敢开得厉害,还是在这里回复你那句吧——
pathetic is as pathetic does...:))
madox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落英如雪' 的评论 :

小姑凉也背过这首诗?腻害!
落英如雪 回复 悄悄话 叶帅的这首诗我小时候也背过啊。很励志的。
madox 回复 悄悄话 两朵沙发花!
简泥 回复 悄悄话 沙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