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静流年(原创)

细品时光,轻捻岁月,慢煮光阴。
正文

为女儿学中文,美国母亲尽心尽力

(2018-04-03 20:27:29) 下一个

靠墙站立者,左二为薛芙纳

--

我在华盛顿育英公立特许学校任教时,结识了该校的创始人玛丽·薛芙纳(Mary Shaffner)女士。

四十多岁的薛芙纳,端庄素雅。她的天庭饱满,看上去光洁祥和。她眉眼之间的距离非常近,这让她笑的时候,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恬静。而最让人难忘的是,缱绻在她双眸中的自信和淡定。

薛芙纳出身于美国中产阶级家庭。获得乔治华盛顿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之后,薛芙纳首先在私营企业中从事过多年管理,然后,便转入教育行业。经过中小学校长磨练,从2007年开始,筹划创办华盛顿育英公立特许学校。这是大华府地区的第一所中文沉浸式学校。

薛芙纳曾在台湾修习中文,她坚信: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文将成为全球性的语言。但,在小女儿即将入学时,她却找不到理想的中文学校。于是,一种自家办学的意念油然而生。华盛顿育英学校便因此而诞生。

在美国各州,特许学校(charter school)的申请程序复杂而冗长,申请人要提供详细且经过论证的意向书,其中包括财政预算、办学目标、教学大纲以及校董事会委员的名单和委员的简历。经过几轮筛选、评估、面试、投票及州教委批准,总督签字,合同才会生效。2008年 9月,华盛顿育英公立特许学校正式成立。

2015年,习近平夫妇访美时,彭丽媛与育英学生们合影

学校诞生之后,生存下去是一个更加艰巨的难题。特许学校的不利之处在于:它既没有公立学校的固定政府拨款,又没有私立学校的家长付款,它的一切经济来源都是社会捐款。为此,薛芙纳绞尽脑汁,到处筹钱,终日埋头在育英学校的财政申请、估算和周转中。

基金的申请,是一件相当繁琐、细碎、操劳的工作。首先,薛芙纳要做的工作是,寻找社会赞助项目。在目下这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里,要想获得任何一种有利可靠的资源,都如同海底捞针。其次,申请基金,需要填写各种表格。每一种表格都有其特定的章法,在为何申请一栏中,字数有严格的限定。比如:“请用二百个字,叙述该校申请基金的目的。”哪怕是多一个字,也会被电脑系统自动取消了申请资格。所以,薛芙纳要把表达的内容,精心打磨,仔细雕刻,使写出来的文字言简意赅。

申请上交之后,并不等于可以等着拿钱了。任何一个基金项目都是僧多粥少,竞争惨烈。因此,一般地说,每项基金的申请,都有着两种可能性。若是基金未能如愿地拿到手时,薛芙纳总会把自己关在狭小的办公室内。等心情平静之后,她又会重新开始下一个项目的申请。无论如何,薛芙纳总是能为育英申请到足够的资金。

薛芙纳懂得媒体的功用,她不辞辛苦地打广告,作宣传。因此,到学校采访的记者不计其数,有关育英的报道一时间铺天盖地。这样做的结果是,不仅为财源的申请开拓了通路,同时也让华盛顿的居民更加了解了育英的办学宗旨,因此生源滚滚而来。

育英从2008年建校起,就一直租用他校的校舍,尽管一样的优美实用,但,却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拘谨。况且育英的教师和学生的人数,逐年而增,寻求属于自己的新校舍成为大事。而买一处校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在2011年初,校舍一事,有了眉目。2011年9月,全校师生如愿以偿地迁入了新校舍,从此,育英正式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育英学校的新校园

薛芙纳是一个宏观上的导航人,但在很多时候,人们仍旧可以体味到她那种无微不至的体贴。虽然她与教师之间没有直接的工作关系,但却永远有着一种温馨的情感维系。每年的春节之时,她一定在家举办“饺子会”,盛情款待所有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家人。众人聚集在薛芙纳家的厨房里一连串地忙活着,外加上谈笑风生,谈古论今,热闹非凡。而这时的薛芙纳,总是默默无闻地在厨房里,为大家煮饺子,做锅贴,烤甜点。

在我记忆的深处,安放着两件微不足道但又难以忘怀的事。一次,是在大雪纷飞的严冬时节,我带学生们去操场赏雪。我前脚步入了操场,薛芙纳后脚跟了出来,把她自己的一顶毛线帽子递给我,并说:“张老师,带上它,别把头发弄湿了。”当我把它戴在头上时,一股暖流缓缓地浸入心扉。另一次,也是一年的冬天,我突然高烧咳嗽,险些转成肺炎,不得不在家休息长达一周之久。一周内,薛芙纳在百忙中亲自给我打了两次电话,嘘寒问暖。等我病愈返校之日,她见到我说:“你工作得太辛苦了,积劳成疾。放松一些,多保重。”

薛芙纳对于中国文化,仍旧是一如既往的倾心。每年的春节,必要请人,为全校的孩子们舞狮耍龙。锣鼓喧天,雄狮飞舞。其中,总有一幕是,狮子吃了白菜叶,再反吐出来,据说菜叶吐到人身上,那人来年便会好运连连。薛芙纳总是兴高采烈地去做这件事,狮子反吐出来的菜叶,沿着她的发梢顺势而下,薛芙纳眉开眼笑,仿佛好运真的自天而降。育英第一年的舞狮会上,狮子在精疲力尽之时,突然卧地喘息,而此时只学了几个月中文的美国孩子,竟然用中文对着狮子齐声大叫:“站起来!站起来!”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在薛芙纳的耳中却化成了一曲办校成功的旋律。

每年春节,薛芙纳一定要参加的另一个活动,便是中国城的游行庆典。那是大华府地区的中国人,最欢欣的时刻。浩浩荡荡的游行大军,万众欢腾。在“育英”的醒目招牌之下,薛芙纳引领着一队欢声笑语的孩子们,缓步而行。

华府,庆新春游行

如今,华盛顿育英公立特许学校已经发展到高中部,并成为华府的一所家喻户晓的学校。反观来时路,薛芙纳在育英的创始阶段,确实是一个把育英从摇篮中唤醒的人,是一个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人,是一个在追梦的路上契而不舍的人。由此,育英学校的校史上,应该永久地铭刻着她的名字-玛丽·薛芙纳。

--

发表于:世界周刊   原题目:美国人办中文学校

发表于:中国论文联盟

欢迎光临:我的个人网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