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个人资料
stonebench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书法的美与丑

(2023-09-10 04:48:26) 下一个

常常刷到演示书法,讲书法的视频。名家或者不名家们在视频中讲书法的奥妙与技巧。

这些讲解有一个共同特征:猛讲笔画,多讲形态,少讲气韵,不讲修养。

为啥少讲或者不讲?

因为不知道怎么讲。

为啥不知道怎么讲?

因为不知道这些东西。

这就是传统的末落原因所在。

气韵与修养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玄也不虚。只是与专注于形态规律的现代思维不同而已。

有名家说隶书唐代以来就走下坡路,因为点画拘泥。

呵呵。用点画形态来评价隶书,那么它就注定走下坡路,从产生的那一天就是走下坡路。因为好看的笔画形态必然是有限的。由秦至唐的所谓上坡,只不过把这些有限的形态开发出来的过程,根本算不上什么真正的上坡。

如果唐后是下坡,那么唐前就是下坡的开端。

如果唐前不是下坡,那么唐后也不是。

因为书法在写字之外的妙旨,不是笔画形态多美,而是在内外一如这条路上所达到的深度。

这就是气韵所在,也是修养所在。

所谓气韵,就是气的节奏规律。

气,听起来又玄了,用现代思维,可以把它理解为有形的看不到摸不着的属性。这种属性与形体之间并不是物理关系,比如构成砖墙的主要材料是砖,这是物理关系,可拆可见。而气与物的关系可以简单理解为意识对物的的某种属性的概括,并不一定有物理上的构成关系。比如木头有木气,土有土气,说的是这种东西的感知属性。把土分成最小生微粒,也不是土气。

字的气就是笔画形体给人的感觉。是字的整体给人的感觉,不是笔画形状。比如同样一笔横,形状一模一样,但有的感觉厚,有的感觉薄,有的感觉硬,有的感觉软,气就是用来概括这些特征的一种说法。

要把这个特征作为书法训练与品评的标准,就要了解这种气是怎么来的,什么样的是好的,要达到什么状态。

这种气就是书写者的身心状态的反映。如果充分放松(比如微熏的王羲之),那么笔画中的气就生动流畅。如果局部紧张,身心不能统一,就会滞塞。比如初学者写出带锯齿的笔画,就是手指过于紧张。

反过来,如果过于放松,心不在焉,那么笔画就会漫涣松散。

中间状态,不紧不松。这又让人困惑甚至恼火:不紧就是松,不松就得紧,怎么不紧不松? 简单地说,不紧是肢体不紧,不但手指不紧,手腕,肘,肩,腰乃至整个身体都不紧,放松;不松是精神与意识,要提起来,通达天地,统赅全体。

这样,一个字出现在心里,自然有它合适的位置,每个笔画,自然有它合适的形态。

这样写出来的字一定让人看起来感觉舒服。

这就是字的气韵所在,书写者的修养所在。

反之,几十年功夫,把各家字体写得精熟,拿起笔来点点戳戳、拖拖拉拉,也能写出形态上变化多端的样子,但感觉就是平庸乏味。

其病无它,不知身心气韵尔。

不是一人不知,而是最近几代人多不知。所以只会描摹点画,品评形态。把形态当成最高标准,只能以怪诞装疯为创新。

若知气韵与身心修养,随便一个字,一个笔画,都没有止境。写出字来不足观只是自己不行,哪里有勇气说什么书法下坡,末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wisdomlady 回复 悄悄话 师兄好文章,有灵气。但愿有更多的读者能与你产生共鸣!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