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个人资料
stonebench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文明的势差:说说扩张

(2022-04-15 12:40:34) 下一个

本贴只从利益的角度来看。

扩张有两种:一种是吸收型;一种是膨胀型。

膨胀型扩张很好理解,就是主动寻求利益的扩张,比如希腊罗马蒙古大英大美。哪里有利益就往哪里去,能抢就抢,抢不了就要求贸易。

吸收型扩张就不好理解,就是被加入。比如有多少地区多少人向往美国,想成为美国的一部分。美国选择性地接受几个,地盘就大了。

(所以美国的情况比较复杂,两种扩张都有)

中国的历史当然也是两种扩张都有。但如果对比中国与大英或者蒙古就可以发现,中国的吸收型特征更明显,而大英蒙古的膨胀型特别更突出。

蒙古以及差不多所有的游牧民族的扩张都是以抢为主。

英国的扩张也是以抢为主,但它抢的层次更高了,除了直接抢钱,也重视抢资源,抢市场。

对比蒙古与英国的抢掠目标,就可以理解为啥中国的扩张属于吸收型。

蒙古不抢矿产不抢材料不抢资源,因为抢了没用。

英国抢是因为它的生产方式升级了,它抢了就能变成钱。

而古代中国不选择膨胀型扩张,不抢,是因为对古代中国来说,实在是没啥可抢的。对农业社会而言,中国的生产方式与组织形式差不多是最先进的,自己的啥都比周围的好,还抢啥?

军队去抢别人,抢回来的东西不如军人当农民得到的收益多,抢个啥劲?

所以,中国不喜欢抢。

凡是聪明一点儿的民族,一看到中原文明,就自动效仿了。朝鲜越南日本都这样。

满清更如此了。明朝一直也没有吞并满人土地的想法。只是名义上是宗主国,大事干涉一下,但也没有象西方国家殖民那样掠夺。

在这个意义上,今天东北的大片土地并不是汉人扩张得来的,而是满清入中国带来的嫁妆。

这就是吸收型的扩张。

中原周边地方,谁爱住谁住。这些地方学了中原也赶不上中原,所以也不值得中国去抢。所以,虽然很近,但是除了几个野心较大的帝王以外,对这些地方兴趣都不大。(当然,要捣乱就是另一回事了)

对比近代西方国家,以强凌弱,不死不休。这个差别还不够明显吗?

另一个例子是郑和下西洋。明初中国的航海水平世界第一,但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探险或者占领海外领土的野心。

这就是中国的扩张和西方扩张在本质上的不同。

中国古代是自我满足型,不思进取。西方则是贪婪无度,毫不节制。

中国人的思维如此,中国的利益也如此。跑到穷乡僻壤大沙漠去打仗,死人,花钱,最后啥也没得到。为啥要干这样的事?就好象马斯克可以卖电动车赚钱,无论如何也不会非要到农贸市场去摆摊不可。

西方则相反,自己碗里的总是不够,越多越想多。他有能力在穷僻的地方发现巨大的利益,所以,抢了再说。

当然,历史是怎样发展的绝不是一两个简单的因素决定的。比如生产方式及利益的产生与分配方式,人的思维,地理,技术等等,是以整体的形式发生作用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