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在美国,中国制造被取代

(2023-10-13 00:22:50) 下一个

在美国,我都能感觉到中国经济面临的压力

有外媒做了个试验,在美国,能不能只用中国产品过一天。试验是想看看,中国产品是不是已经“接管”美国了,当然,这只是个噱头,试验结果也证明,中国制造远没有那么夸张。

但这是个有趣的尝试,沿着它的思路,我也梳理了下日常生活中,中国制造在美国的使用情况,或许对你理解中国经济有所帮助。

饮食

首先看吃的。以这里市民常去的Wegmans超市为例,水果、蔬菜和主食基本都是美国产。农产品贸易保护向来严格,中国产品要打进来就难上加难了。生鲜肉类、海鲜也基本都是美国、加拿大、欧洲产。此前双汇收购了美国最大的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所以,超市很多猪肉、火腿、香肠来自这家公司的品牌,但产地还是在本地。

牛肉、羊肉、鸡肉产地也多如此,也有少量来自澳洲、欧洲的,譬如德国、意大利的肉类、火腿,香肠等。还有德国北欧的奶酪,面食。

美国人超爱奶酪,超市有巨大的一个区域是各种各样的奶酪,这基本就是欧洲和美国货的天下。这一方面有食品安全和贸易保护的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消费习惯,欧美人在吃的方面和东亚差距还是很大。

服装

以前我们常自嘲跑到欧美,不小心就买了Made In China的服装,这种情况在减少,很多服装、鞋子、家纺用品来自越南、泰国、印尼、巴基斯坦等国家。倒是玩具、书包、文具有很多还是中国的。

家用电器

电视、洗衣机、冰箱,空调,除了美国本地品牌,进口货以日、韩为主。如三星、索尼、惠而浦、LG、通用等,中国主要的产品在这里也能发现,如TCL、海尔等,但还不是主流。有一次在沃尔玛,看到一家人推着海尔的冰箱,让我兴奋了老半天。

汽车

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绝大部分美国人,没有车的话,相当于没有腿。所以,小汽车是最重要的一个市场。很遗憾,中国车在这里相当于空白,路上跑的,基本上是一半美国车,一半日本车,销量前十的品牌,都是美日系。不过,韩国车也多起来了,现代索纳塔、起亚也有些人在开。

电子产品

电脑,苹果、戴尔、联想(Thinkpad)、惠普、华硕、三星等,比较分散。手机,苹果和三星占据绝对优势,见过有人用华为,但多数还是华人在用,当然,手机、电脑的绝大部分配件都是在中国生产,无论是苹果还是三星,都算是Made In China。

 

服务业

 

电影院几乎就没见过美国之外的电影,偶尔有印度或者欧洲的。这大半年没见过国产片,一些国内很火的片子,可能在少数院线上映,但像好莱坞大片这样所有院线铺开的很罕见。此前,万达购买美国院线和制作公司,引起轰动,有媒体猜测,以后在美国,有可能坐在中国影院,看中国的电影,但目前还没影。

 

第三产业

 

我曾经在一个波多黎各的同学手机上发现了微信,但是她的三星手机自带的,没用过。倒是一个教语言的老师装了微信,因为她很多学生是华人。

 

最近还发现,在赫芬顿邮报APP上出现一个中国游戏的推广很让我诧异,因为标题是中文的。不知道是不是精确推荐给我的。互联网产业应该是被寄予厚望的产业,希望有所突破。

 

 

 

(图片来源:pixabay)

 

总体看,中国产品多数还是低价值消费品,这些产品在美国真的是极其廉价,廉价到让人觉得心疼。但即使是这一块市场,现在也有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也加入了竞争。

 

稍微高端一点的,电子产品、家电,绝大部分是打着Made In China的洋品牌。没有形成像日本、韩国一样的占有市场优势的自有品牌。

 

高价值的工业产品就几乎是空白,汽车、民航客机、芯片、数控机床、精密仪器、医疗器械,发动机,军火、战斗机……这些都还没敲开门。显然,这是最赚钱的,也包括电影、音乐、艺术产品,以及互联网、金融、法律、教育等。

 

从中国制造在美国的地位,也能看到目前国内经济转型的压力。做低端产品不挣钱,卖再多到美国也不值得,还污染国内环境,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穷兄弟在抢生意。

 

 

 

(图片来源:pixabay)

 

中端产品没有形成世界性的品牌,还没有一家中国企业能突出重围,像当年的日本企业一样横扫美国市场。高端产品和服务,面临创新不足的窘境,除了华为和高铁等少数产品,难有拿得出手的拳头产品。

 

而想要美国学生大量跑到中国留学、看病、装上中国的软件和网络,看中国电影,那就更难了。经济增长压力可想而知。

 

写这个文章时,我在CNN上看到一条视频,世界上第一个可以载人的无人机,这款神奇的无人机这几天刷爆了美国的科技圈,是中国的亿航制造的。虽然只是个概念机,但还是能看到国内创新的活力,希望有越来越多这样的神奇产品。

 

 

 

(图片来源:pixabay)

 

有图有真相

中国制造正从美国市场里消失

 

女儿进入发育期,身高长得很快,加上她打篮球运动服装磨损很快,于是趁这个周末去帮她买些新的。来到美国著名的体育用品专卖连锁店Dick’s Sporting Goods,耐克、阿迪达斯、North Face、Under Armor等各种品牌应有尽有,我们很快选了五件上衣两条裤子。

 

回到家,见女儿在翻商标,我打趣地说,“虽说都是什么名牌,可保不住都是中国制造的”。不想女儿回答,“妈妈我记得你以前曾说过中国制造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在减少,还真是呢,七件衣服中只有一条耐克裤子是中国制造的。”

 

我翻来看看,果然。

 

这件耐克运动上衣产自越南

 

 

(图片来源:作者实拍)

 

这件耐克防风服产自印度尼西亚

 

 

(图片来源:作者实拍)

 

这件耐克套头衫产自埃及

 

 

(图片来源:作者实拍)

 

这两件阿迪达斯衣裤分别产自孟加拉国和泰国

 

 

(图片来源:作者实拍)

 

还有一条耐克篮球短裤产自泰国,

只有这条热身的耐克sweatpants产自中国

 

 

(图片来源:作者实拍)

 

曾几何时,美国商场里的这些体育名牌服装和用品上贴着的几乎都是“中国制造”的商标,而现如今却已落到了这样寥寥可数的程度,说明这些品牌已经完成了从中国的“大撤退”,在其他国家成功地“安营扎厂”了。

 

这种现象与今年夏天美国波士顿顾问公司(BCG)发表的《全球制造业的经济大挪移》报告的结果十分吻合。该报告指出,若以全球出口总额排名前25的经济体作比较,并以美国的制造成本为基准指数100,中国的制造成本指数高达96。也就是说,同样一件产品若在美国制造的成本是1美元的话,在中国则需要0.96美元,显示两者的差距已大幅缩小。报告认为中国的制造成本大幅提高有三个原因,

 

一是薪资大幅提高,中国的时薪从2004年到2014年十年间的涨幅达187%;

 

二是汇率,2004年至2014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攀升了35%;

 

三是能源成本,中国工业用电成本从2004年每千瓦小时7美元涨到2014年的11美元,天然气成本更从2004年每单位5.8美元涨到13.7美元,能源成本高的原因是税费太多,例如每升汽油价格中有四成以上是向政府缴纳的税费。

 

与中国生产成本暴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按生产力调整过的制造业工资从2004年至今的增长幅度不到30%,虽时薪依旧高于中国,但比中国工人多出来的工资成本被美国更低的天然气价格、价格低廉的棉花原料、以及当地的税收优惠和补贴所抵消。

 

因此一些行业已经出现了产业链逆转,不久前纽约时报中文网就曾报道过,中国的纺纱业成本已经比美国高出30%,导致大陆纱厂反而前往美国设厂。

 

而更多生产商则转移到生产成本更低的孟加拉国、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处,耐克、阿迪达斯显然已在其中,另据公开报道,松下、日本大金、夏普、TDK均在推进制造基地回迁日本本土,富士康、歌乐、三星等世界知名企业也加快了撤离中国的步伐。

 

显然,“中国制造”正在经历一场空前的危机,由此引发的制造业倒闭潮已不可避免,这里既有技术赶不上时代、前期投入过多造成资金链断裂的企业,也有无法忍受人力成本急剧上升出现歇业关门的企业,更有试图转型升级但是却没有成功的企业。

 

中国制造产业发展了这么多年,大部分却仍然停留在产业链的最低端,利润微薄不说,产品技术也跟不上市场的发展。

 

中国政府显然已经认识到了危机所在,今年年中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就是根据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和中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的政策调整,旨在倡导突出创新驱动,以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但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制造业的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也愈加严峻,显然要想化解目前危机的话出路只有一条,不能只当别人的“血汗工厂”或简单模仿山寨,全面提升“中国制造”的内涵品牌和创新才是唯一的出路。

 

编辑于 2018-01-12 06:03
 
 
写下你的评论...
 
 
7 条评论
 
默认
最新
日月海
用工环节多的都会从中国转移工厂这是事实,房地产快速发展高房价,人工成本越来越高,中国制造失去价值,刚刚加入wto的时候普通工人工资1000多元,现在多少?国家社会发展历程都一样,只不过我们不像日本的八九十年代的崛起,他们是以制造业科技核心技术为基础,产出的产品性价比高,靠的不是以廉价劳动力成本为基础赚取的利润,而且是赚取全球的利润,我们是廉价劳动力百姓赚取了很多年的利润都被地产一次性收割了,中国百姓爱储蓄会造成资本的不流通,不能拉动消费内需,地产是人类发展历程必经之路,大部分都是贷款买房,压力山大!工业制造业又不够发达,产出的产品性价比和国际品牌没有竞争力,看看全球路上跑的汽车,还是工程机械,医疗器械,基本都是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生产的!我的起点就晚,很多方面落后也很正常,落后不可怕,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创新,关键是制度漏洞需要法律法规来约束权力,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公开,就像考取清华北大的分数线,还有地域差异,中央领导的孩子都是直通车,为什么高端人才和很多有钱人都会移民国外?得从自身找原因!谁愿意背井离乡去国外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才才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教育也不是洗脑灌输羊群思维,正视历史,正视人性弱点,优胜劣汰,遵循自然的法则。教育是国之根基,法是用来约束人性弱点的,法大于权才能越来越好!
2021-03-25
抓狂抓到平静如水
没有谁完全依赖着谁,人与人,国与国,都如此 。和睦相处,互惠互利;明枪暗箭的话就看谁江湖更深。
2019-11-08
皋亭居士
工业电费你算错了
2019-06-29
狂浪
好文章
2019-06-25
安乐
既然美国很少用中国的产品,那贸易逆差从何而来?是美国纯粹为遏制中国发展杜撰出来的吧?
2019-06-24
ssy1997
这恰恰说明贸易战对中国的影响没有想像那么大啊,对美出口的比例没有以前那么多。低端商品在美数量的减少不是坏事,越发达的国家生产的低端商品越少。你怕不是没了解过经济吧.....
2019-06-17
lightee robert
为了自己的利益,故意放大某些问题,不认可你的观点
2019-05-27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