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之夜

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个人资料
正文

“三年使徒行传”第四十六课:人间天使(12:6-19a)

(2017-03-10 20:39:42) 下一个

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阿门。今天的证道经文是使徒行传12:6-19a:

6 希律将要提他出来的前一夜,彼得被两条铁链锁着,睡在两个兵丁当中。看守的人也在门外看守。

7忽然有主的一个使者,站在旁边,屋里有光照耀。天使拍彼得的肋旁,拍醒了他,说,快快起来。那铁链就从他手上脱落下来。8 天使对他说,束上带子。穿上鞋。他就那样作。天使又说,披上外衣跟着我来。 9 彼得就出来跟着他,不知道天使所作是真的,只当见了异象。 10过了第一层,第二层监牢,就来到临街的铁门。那门自己开了。他们出来,走过一条街,天使便离开他去了。

11 彼得醒悟过来,说,我现在真知道主差遣他的使者,救我脱离希律的手,和犹太百姓一切所盼望的。

12 想了一想,就往那称呼马可的约翰他母亲马利亚家去。在那里有好些人聚集祷告。 13彼得敲外门,有一个使女,名叫罗大出来探听。 14 听得是彼得的声音,就欢喜得顾不得开门,跑进去告诉众人说,彼得站在门外。 15 他们说,你是疯了。使女极力地说,真是他。他们说,必是他的天使。 16 彼得不住地敲门。他们开了门,看见他,就甚惊奇。 17 彼得摆手,不要他们作声,就告诉他们主怎样领他出监。又说,你们把这事告诉雅各,和众弟兄。于是出去往别处去了。

18 到了天亮,兵丁扰乱得很,不知道彼得往哪里去了。19a希律找他,找不着,就审问看守的人,吩咐把他们拉去杀了。

感谢神的话语。今天的证道经文虽然较长,但我们可以通过结构分析理清基本脉络。在这个交叉结构中,首尾呼应的6与18-19a描述的是逼迫和监禁彼得的世界,以及我们应该脱离的世界——这是黑暗的世界,魔鬼和死亡掌权的世界。而7-10和12-17呼应,分别讲论神国的事,一方面是天使,一方面是圣徒——神的国度就是由三位一体的上帝、天使天军与教会组成的。而最中间的一节经文,进一步告诉我们,神的意思,就是拯救我们脱落世界的王及其人民,带领我们进入神的国。这一点正如歌罗西书1:13所说的,“他救了我们脱离黑暗的权势,把我们迁到他爱子的国里”。阿门。

一、彼得与世界(6,18-19a)

6 希律将要提他出来的前一夜,彼得被两条铁链锁着,睡在两个兵丁当中。看守的人也在门外看守。……18 到了天亮,兵丁扰乱得很,不知道彼得往哪里去了。19a希律找他,找不着,就审问看守的人,吩咐把他们拉去杀了。

1、罪恶

为了方便行文,我们可以将首尾呼应的两部分经文放在一起来学习,并借此认识世界及其终局。这是一个渊面黑暗、空虚混沌的世界,这是圣灵要运行其上,从泥土中创造新人的世界;这是钉死基督却要被耶稣救赎的世界。这世界包括两部分罪人:国王希律和他的兵丁或狱卒,或者说,世界之王和它的差役,他们作恶的背景是暗夜,手段是铁链,方式是抓捕、审问和杀害。

第6节也可以视为交叉结构,希律和他的狱卒首尾呼应,而彼得在中间被囚。 “希律将要提他出来的前一夜”。这句话告诉我们彼得出狱的具体时间,这是一个夜晚,而且是希律要公开践踏彼得,在世人面前羞辱我们信仰的前夜,也是在希律讨好犹太人的权术即将成就之前,神的手就临到了。神在最恰当的时间里,废弃了撒旦的诡计,并带领祂的仆人脱离黑暗的权势。我们的神就是这样在最恰当的时刻行神迹的神。夜晚是黑暗的时刻,也是神拯救人脱离黑暗的时刻。出埃及记12:42说:“这夜是耶和华的夜,因耶和华领他们出了埃及地,所以当向耶和华谨守,是以色列众人世世代代该谨守的”。然而世界真正的黑暗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人心灵的黑暗。马太福音6:23,“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里头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希律王是内在黑暗的代表,是真正的黑暗之子。原文中有一个希腊动词需要强调。μ?λλω,这个动词的基本含义就是心里谋算;而且用作imperfect——希律一直在心里设计陷害彼得,“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创世记6:5)。

其次,人内在的邪恶表现出来就是残害别人,特别是神的仆人和教会。罪人伤害别人的主要工具是锁链。?λυσις,这是犹太人常用来捆绑精神病人或魔鬼附体之人的器具(马可福音5:3-4;路加福音8:29)。捆绑一个人,先在属灵上、道德上、律法上彻底搞臭、妖魔化。这一套,中国人民很精熟。不过要全面锁链一个人,还需要一些走卒来实施。首先需要打手或兵丁(στρατι?της)。我们愿意利用别人捆绑自己的仇敌;然后是他们自愿担当看守或狱卒(φ?λαξ)。人生命普遍的败坏分成两部分,第一步就是将自己变成希律的兵丁,成为撒旦的差役,据说这样做只是为了生存。越是不信的人,越是追求为王前驱,人为财死。第二步则是沦落为看守别人的人,吃人的人。于是你的生命被看人所扭曲。通过这两场堕落,人就变成了撒旦之子,前者是走狗,后者是苍蝇。神要将我们从这可怜的生命中拯救出来,就是让基督作我们的元帅,我们只作基督的精兵;同时,让我们不再瞩目看任何人,不再用手和眼目捆绑任何人,而是单单仰望上帝的儿子。

最后我们来看看四个士兵之间沉睡的彼得。“彼得被两条铁链锁着,睡在两个兵丁当中”。雅各已经被杀了,他的命运前途未卜,他竟然可以安然入睡。这是信心,还是没心没肺?有人传讲狱卒中间安睡的彼得,说这是伟大的见证:“惟有耶和华所亲爱的,必叫他安然睡觉”(诗篇127:2)。我不排除这种可能性,而我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婴儿睡”中,彼得像一个孩子,一副天国里小孩子的模样。天塌下来,有上帝顶着:“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为他顾念你们”(彼得前书5:7)。和彼得比起来,四个看守实在是可怜人——被人看而不在意的人有福了,天天看着别人的人有祸了。基督徒应该学习彼得——在别人为罪劳苦的时候,我们应该好好休息。系动词?ν用的也是imperfect——在希律废寝忘食地琢磨害人的时候,在狱卒夜以继日地看守的时候,彼得一直在蒙头大睡。但也不排斥另外一种解释。路加福音22:45用的就是同一个“睡”字:“因为忧愁都睡着了”。而后文告诉我们,彼得对天使的解救完全没有心理准备。所以彼得的酣睡也可能是像约拿一样,“下到底舱,躺卧沉睡”(约拿书1:5)。不应该像敬虔主义神学那样神化任何一个人——彼得若是安睡,这也出于神;彼得若是沉睡,就证明祂更需要神来苏醒灵魂。彼得不过是人。

2、死亡

现在我们转向彼得越狱成功之后,给这黑暗的世界带来的震动。这是一个伟大的黎明。Γενομ?νης δ? ?μ?ρας,bue the day begun;但新的一天开始了。这对所有的人来说都应该是全新的一天,不仅对彼得是,对希律和狱卒都应该是。动词γ?νομαι的原意是become,也可以翻译为开始出现。在这里这个动词的用法是Middle Deponent ;这个用法总是包含了两种意义,自然现象和属灵的旨意。?μ?ρας只这一天,或白天。这个新的一天的开端,对每一个人真的意味着:“一日之计在于晨”。让我们特别震惊的是,越狱神迹丝毫没有促使希律及其走卒灵魂苏醒,认罪悔改。相反,他们因此反而进一步犯罪。一方面是走卒的混乱,另一方面是希律嫁祸于人,在恼羞成怒中杀死了这些看守。实际上,他们错过了人生中重要的一次日出,更看不见借着这个神迹的黎明。神同样爱他们,愿万人得救;神本是借着彼得的出走,借着监狱的失败和锁链的悲剧,要让世人认识神。但是,无论我们经历多少悲剧,却从来没有悲剧感。事实上在每一次王朝更替的时刻,当每一次巴士底狱被拆毁,神都赐给人类一次信仰的黎明。然而,我们看见的只是政治的里面,在那个早上,只是“兵丁扰乱得很”——有枪阶级在惊慌失措中建立镇压体制,加倍重复以前的罪恶。

这是黎明的震荡,一场经典的迷惘。一方面,“兵丁扰乱得很”,另一方面,“不知道彼得往哪里去了”。首先,扰乱。是在士兵中有一场不小的扰乱:?ν τ?ραχος ο?κ ?λ?γος ?ν το?ς στρατι?ταις,there was no small stir among the soldiers。表示“小“的这个形容词?λ?γος,在新约圣经中最早出现在马太福音7:14,“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这些人似乎也被彼得带到了小路和窄门。τ?ραχος在圣经这只出现两次,另外一次是使徒行传19:23,“那时,因为这道起的扰乱不小”。这场扰乱是因为彼得的突然消失。其次,无知。τ? ?ρα ? Π?τρος ?γ?νετο,what was become of Peter(KJV)。世人不知道谁救了彼得,不知道彼得去了哪里。外邦人不能理解他们捆绑的一个人怎样走向了自由。战士和狱卒靠自己不能明白他们“看守“的失败。因此需要反省的是,如果你一直在拆毁一个牧者和一间教会,却见神不断领他出监;并突然看见,当着你的面,恰恰在你“预言”这人和这教会要完蛋了的那个日子,神偏偏为他摆设筵席的时候,你若真有圣灵的感动,就该立即住手了。狱卒和士兵应该将咒诅变成祝福,免得自己陷入更大的咒诅之中。这种警告,已经是非常非常客气了,充满了神的忍耐和怜悯。

罪的工价就是死。政治犯的成功脱逃,惊动了中央,但中央绝不悔改。“19a希律找他,找不着,就审问看守的人,吩咐把他们拉去杀了”。世界之王继续犯罪,这里有三个动词,显示希律在神面前是该死的。第一、追捕。?πιζητ?ω在这里用作过去式,已经挖地三尺地追剿了。这个动词也常用作比喻。如马太福音6:32,“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追求”。希律追求彼得,他“爱”上彼得了,不弄死你决不罢休。神的仆人全部被世界之王通缉了。第二、拷问。拷问不了彼得,就拷问看守——总之要审问,要控告。?νακρ?νω,审问,详细考察(路加福音23:14,使徒行传4:9等)。这种仔细足以确证这是神迹。第三、杀人。这本是希律悔改得生命的时候,他却挥刀夺去了别人的生命。“吩咐把他们拉去杀了”,?κ?λευσεν ?παχθ?ναι,commanded that they should be put to death;下令他们被处死。罪对世界的统治包括这三个方面:罪人像神一样在寻找人,罪人像神一样审问人,罪人像神一样杀害人。这是无权者或假冒者的三大暴政。

二、彼得与天使(7-10

7忽然有主的一个使者,站在旁边,屋里有光照耀。天使拍彼得的肋旁,拍醒了他,说,快快起来。那铁链就从他手上脱落下来。8 天使对他说,束上带子。穿上鞋。他就那样作。天使又说,披上外衣跟着我来。 9 彼得就出来跟着他,不知道天使所作是真的,只当见了异象。 10过了第一层,第二层监牢,就来到临街的铁门。那门自己开了。他们出来,走过一条街,天使便离开他去了。

1、天使

激动人心的时刻开始了。令人振奋的不仅是彼得越狱成功,而且为他提供帮助的是天使,是上帝的使者。我们首先看天使出场的特点。“忽然有主的一个使者,站在旁边,屋里有光照耀”。第一、忽然。?δο?,Behold!看哪!天使的出现是不合逻辑和没有道理的。如果有天使出现在你的生活中,出现在你的困境中,他的出现和帮助不是按人的常识和预期能测度的。你会感到你受到了完全意想不到的帮助。这也是我牧会四年有时候经历的——我预期的帮助没有发生,但天使总是不期而遇。Behold也是圣灵对圣徒的呼喊,让我们有一颗敏感的心,好接待天使。第二、天使是从神而来的奴仆。?γγελος κυρ?ου,the angel of the Lord。关于天使,我们会在应用部分详细讨论。无论如何,基督徒的世界是一个有天使的世界。第三、“站在旁边”,?π?στη,to place at,基本含义是出现,在场(路加福音2:9)。虽然不期而遇,忽然而至;但却是千真万确的,天使就出现在我们身边。这是和你有关的天使,是专门为你而来。往往在你最黑暗、最孤独的时候,神差遣天使临到。神的儿女不会真正的孤独。第四、“屋里有光照耀”。φ?ς ?λαμψεν ?ν τ? ο?κ?ματι,a light shined in the prison。ο?κημα,居所,也专指囚室或牢房(圣经只此一处)。因天使的出现,你在监狱和锁链的困境中,你在监牢一样的境遇中看见了光明,看见了希望(马太福音4:16;5:14;路加福音2:32;约翰福音1:4)。“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创世记1:3);“两个天使,穿着白衣”(约翰福音20:12)。

2、话语

我们看天使通过话语打开锁链,并让彼得穿上衣服,起来出监。这里有三次天使说(天使说、天使对他说,天使又说),与耶稣三次用话语坚固彼得形成对照。首先,“天使拍彼得的肋旁,拍醒了他,说,快快起来。那铁链就从他手上脱落下来”。“灵魂苏醒”的彼得,才能听懂天使的话语。仰望和领受神的话语,你需要一次生活中的撞击或风暴——那是天使的拍击。πατ?σσω既可以指轻轻拍打,也可以指重击,甚至是砍杀或杀死(“基督呼召我们,首先吩咐我们去死”;参考马太福音26:31,26:51;使徒行传7:24,12:23;启示录11:6,19:15)。?γειρεν α?τ?ν,raised him up,让他起来。在这场撞击中,有话语临到彼得:“快快起来”。一方面,神的使者仍然是藉着话语工作,没有神的话语,就没有彼得的信心和行动。另一方面,福音的基本内容就是“快快起来”——快快(无酵饼)行动,离开死地,走向自由。最后,因信称义。在彼得苏醒起来并听信使者话语的同时,“那铁链就从他手上脱落下来”。撒旦的差役没有能力捆绑已经信道并被称义之人。

后面两次话语可以连在一起。“8 天使对他说,束上带子。穿上鞋。他就那样作。天使又说,披上外衣跟着我来”。这是穿戴军装的工作。一方面,天使继续藉着话语“装备”彼得。另一方面,装备的工作包括三个内容:束上带子、穿上鞋、披上外衣。显然,彼得睡得很放纵,根本没有想到半夜起来逃走;一个罪人在得救的时候,绝对不可能自己决志已经完全准备好了。实际上这场救援和风波一样,都是突如其来的,你衣衫不整,几乎半梦半醒之间被带出了埃及。不过若要明白这些动作的属灵含义,可以参考马可福音6:9,约翰福音21:18,以及罗马书13:4,加拉太书3:27,以弗所书6:13-17。一方面是披戴耶稣的义袍,因信称义;另一方面,则是真理的装备。值得一提的是,在“穿上鞋”和“披上外衣”之间,插了一句“天使又说”;很有可能,刚穿上鞋的彼得就想往外跑,连外衣都没有穿好,这符合彼得的性格。这显出很多基督徒没有装备好就要猪飞在天的狂热,我们从他身上看见了平信徒广传福音的那种普世缺陷。最后,“跟着我来”。要继续跟随主,才能顺利出监。装备好了,更要顺服神。你不是耶稣的弟弟,你不是教皇,你只是神的仆人。跟随主就是自由。

3、行动

我们来看天使一路带领。“9 彼得就出来跟着他,不知道天使所作是真的,只当见了异象。 10过了第一层,第二层监牢,就来到临街的铁门。那门自己开了。他们出来,走过一条街,天使便离开他去了”。第一、跟随。天路历程是一个被动过程,彼得顺服天使的吩咐,出来并跟随他。κα? ?ξελθ?ν ?κολο?θει α?τ?,he went out, and followed him。出来之后,要继续跟随天使。“重生”之后,你继续需要带领,需要外在的福,需要教会生活,需要神的仆人讲道(Externum Verbum,AC. v)。但整个过程,彼得很被动,甚至常在恍惚之间,“不知道天使所作是真的,只当见了异象”。你可能不全明白,但你要跟着走——越走越明白。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信心和得救都是神所赐的。正如一个孩子从中国移民加拿大,他是被一双大手牵着踉踉跄跄地过来的,他没有时间和能力评估整个过程。在这方面,让我们进一步告别那些陷害人的假见证——将自己重生过程说得头头是道、活灵活现的人,基本都不是真的。

第二、天路。出狱要经过三道拦阻,或多重阻挡。最后才能到“街上”,到宽阔之地。而使命完成,天使离开了。天使陪伴彼得走了一条街,然后离开。天使不会一直陪伴你,为叫你自己经历神。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总结,基督徒的天路历程要经过两重监牢,一座铁门,然后离开天使,自己跟随主。这一切当然不能完全按数字来理解,但总体上,这些道理是成立的。值得强调的是,天使解救罗得与解救彼得的情况很相似。创世记19:15-17,“15 天明了,天使催逼罗得说,起来,带着你的妻子和你在这里的两个女儿出去,免得你因这城里的罪恶同被剿灭。16但罗得迟延不走。二人因为耶和华怜恤罗得,就拉着他的手和他妻子的手,并他两个女儿的手,把他们领出来,安置在城外。17领他们出来以后,就说,逃命吧。不可回头看,也不可在平原站住。要往山上逃跑,免得你被剿灭”。建议诸位自己一一查考,这两段经文之间的关联。比如,耶路撒冷即将成为所多玛(主后70年),而彼得从中逃出;罗得出来进入山洞,和女儿乱伦;而彼得要去马可的家;罗得的妻子没有一直跟随天使,就中途变成了盐柱——这个十字架的道路,有可能让人半途而废。

三、彼得与上帝(11

11 彼得醒悟过来,说,我现在真知道主差遣他的使者,救我脱离希律的手,和犹太百姓一切所盼望的。

1、知道

天使是服役的灵,带领我们离开黑暗的世界,将我们交给神的教会。这是神的意思。现在我们到了这个福音的中心。一直到了宽阔之地,彼得才开始灵魂苏醒。圣经所说的灵魂苏醒,原文基本含义则是“回到你自己”。γεν?μενος ?ν ?αυτ?,he was come to himself(路加福音15:17;哥林多前书15:34;提摩太后书2:26)。诗篇49:20中也提到醒悟,“人在尊贵中,而不醒悟,就如死亡的畜类一样”。这里的“醒悟”一词用的是?????,在旧约圣经中出现诸多,基本含义就是“知道”,“真知道神”。所以下文的“真知道主”乃是对“醒悟”的进一步解释——一个不知道神的人,在神眼里就如同死亡的畜类。在人醒悟之前,我们“假知道”。

亚当夏娃吃了“知道善恶树”(创世记2:9,2:17,??????),从此,“知道”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颠覆。一方面,鬼知道和人知道取代神知道(创世记3:5,?????),创世记3-4章中,人用7次知道取代了神的1次知道。另一方面,人知道神变成了人知道人,人成了人的上帝(创世记3:5,?????)——而人对人的知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知道或论断别人的善恶(创世记3:5,3:7,3:22,4:9);另一方面,男人知道女人(创世记4:1,4:17,4:25)。在创世记3-4章七个“人知道”中,知道别人善恶4次,知道男女关系3次——罪人的全部知识大约是以这样的4:3 的比例构成的。这就是罪人基本的“知识结构”——除了别人是好是歹和男女那点破事儿,人不知道什么。这就是死亡的畜类,就是马槽边的居民。一直到主来,让人醒悟,从假知道变成真知道。真知道包括两个伟大的发现:第一、看见自己在神面前是个罪人,取代看别人赤身裸体。第二、看见神的救恩,并接受基督的救恩;用基督和教会的爱情,取代亚当知道夏娃那点儿破事儿。救赎就是要用“真知道”取代假知道。假知道正如哥林多后书 4:4所说的:“此等不信之人,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荣耀福音的光照着他们。基督本是神的像”。

彼得是这样醒悟的:Ν?ν ο?δα ?ληθ?ς,,Now I know of a surely。知道的本质是“被知道”——若非主自己差遣使者找到我们,我们不可能知道。ε?δω的本意是看见,也引申为知道。这是瞎子得见的时刻。彼得在这里承认他原来不过也是阿炳,二泉映月中的心灵无论如何不知道自己的罪,只知道抱怨和抗议命运。但这是奇异恩典取代二泉映月的时刻。副词?ληθ?ς的基本含义是“出于真理的”,往往与基督真理相关的。如马太福音14:33,“在船上的人都拜他说,你真是神的儿子了”;又如马太福音27:54,“百夫长和一同看守耶稣的人,看见地震,并所经历的事,就极其害怕,说,这真是神的儿子了”。不过外邦人则用这种“求真”精神用来看人和控告人:“过了不多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人前来,对彼得说,你真是他们一党的。你的口音把你露出来了”(马太福音26:73)。然而彼得靠着圣灵,将“真知”的对象瞩目为主和差遣的使者(约翰福音16:13,17:8)。我们所信的神,是差遣使者来找我们的神;真知道的对象,是客观的真理。

2、救恩

神太丰富了,我们不可能对无所不知的神无所不知(申命记29:29);神让我们知道的只是救恩的真理。路加福音1:77,“叫他的百姓因罪得赦,就知道救恩”;约翰福音20:30-31,“30耶稣在门徒面前,另外行了许多神迹,没有记在这书上。31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一方面,人只能知道神希望我们知道的救恩真理;另一方面,神的救恩是人完全可以知道的,就是“傻子“也可以知道的。所以 罗马书1:19-20也说,“19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20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

神差遣使者的目的是为了拯救,主因此称为救主。那么救恩到底是什么意思呢??ξαιρ?ω的基本含义就是拣选并带出来使得救,然后差遣。一方面是带出,另一方面是差遣;一方面是你们来,另一方面是你们去。这个动词可以英译如下:to pluck out, draw out, i.e. root out;to choose out (for one's self), select, one person from many;to rescue, deliver(马太福音5:29)。我们可以简单查考一下这个字的用法。在LXX中,出埃及记3:8用的就是这个动词(使徒行传7:9-10重复使用):“8我下来是要救他们脱离埃及人的手,领他们出了那地,到美好,宽阔,流奶与蜜之地,就是到迦南人,赫人,亚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之地”。这个字也出现在使徒行传26:17-18,“17我也要救你脱离百姓和外邦人的手。18我差你到他们那里去,要叫他们的眼睛得开,从黑暗中归向光明,从撒但权下归向神。又因信我,得蒙赦罪,和一切成圣的人同得基业”(参考撒母耳记下22:1)。传道之人多传讲“带出来”,但对“你们去”说的不多;然而,人的重生不仅是带出来,而是在“去”的过程中逐渐完成的。摩西的意思是“把他从水里拉出来”;然而这是不够的,摩西要在两次的旷野生活中,在侍奉和使命中成为天国的产业。

那么我们被从哪里带出来,又要被差遣往哪里去?加拉太书1:4,“基督照我们父神的旨意为我们的罪舍己,要救我们脱离这罪恶的世代”。这“罪恶的世代”就是由“人的手”构成的。人手构成两条捆绑彼得的锁链。首先,我们是希律的囚徒,捆绑我们的是希律的手。这就是希律的酵,包括政治逼迫和政治试探。从广义上说,就是为了追求世界的荣华,为了像希律一样,或者为了打倒希律再成为希律,我们成了这种政治理想的奴仆。其次,犹太人的全部盼望——犹太人追求杀害使徒,消灭教会。世人恨我们,这种无缘无故不可遏制的普遍仇恨,形成我们的监狱。προσδοκ?α是名词,意思是热切的期待,可以是好意,也可以是恶意(路加福音21:26)。人民常常满怀热忱地期待着你倒霉,这种人民意志和公共意见,形成人的地狱。这两个方面的捆绑,根据使徒行传26:17,也可以区分为外邦人和教会,外部的逼迫和内部的攻击。这两方面的苦害都是要有的,都是神要救我们脱离的监狱,又差遣我们带领别人要逃离的监狱。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希律和犹太人不仅是别人,更是我们自己——神要拯救我们脱离自己的罪。

四、彼得与教会(12-17

12 想了一想,就往那称呼马可的约翰他母亲马利亚家去。在那里有好些人聚集祷告。 13彼得敲外门,有一个使女,名叫罗大出来探听。 14 听得是彼得的声音,就欢喜得顾不得开门,跑进去告诉众人说,彼得站在门外。 15 他们说,你是疯了。使女极力地说,真是他。他们说,必是他的天使。 16 彼得不住地敲门。他们开了门,看见他,就甚惊奇。 17 彼得摆手,不要他们作声,就告诉他们主怎样领他出监。又说,你们把这事告诉雅各,和众弟兄。于是出去往别处去了。

1、返回教会

出监之后,彼得去哪里,这是一个问题。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在圣灵之外,人类从来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危机之后,你要去哪里?无论是逼上梁山或归隐山林,无论是经商下海还是不断移民,实际上只是从一座监狱转向另外一座监狱。然而神带领我们越狱,更为我们准备了一个全新的国度,使你刚刚获得的自由成为真实可能的,又可以避免重蹈覆辙,避免被希律找到,避免被法老追回。这个国度就是教会。与“醒悟”平行,这里说彼得“想了一想”。συνορ?ω的意思是自己思量(哥林多前书4)。彼得首先要思想自己所经历的神迹,然后要考虑往哪里去。一方面,彼得要去教会,用自己的经历坚固教会。另一方面,他要考虑去一个相对安全的教会,不至于因为他的出现给教会带来麻烦。

彼得决定去马可的家,这位马可就是马可福音的作者马可。“就往那称呼马可的约翰他母亲马利亚家去”。初代教会基本上都是家庭教会,而马可的家很可能是耶路撒冷教会聚集地之一,而彼得和他们的关系应该非常亲密。不过这个句子的中心字不是马可,而是他的母亲马利亚。?λθεν ?π? τ?ν ο?κ?αν Μαρ?ας τ?ς μητρ?ς ?ω?ννου το? ?πικαλουμ?νου Μ?ρκου,he came to the house of Mary the mother of John, whose surname was Mark。彼得到了马利亚的家;这位马利亚不是主耶稣的母亲马利亚,而是约翰的母亲;这位约翰不是使徒约翰,而是名叫马可的约翰。这是整卷圣经中第一次提到马可。不过一般认为,马可福音中那个狼狈的少年人就是马可(马可福音14:51)。少年马可开始成长,和母亲在如此白色恐怖的环境中坚持聚会。当然,这个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使徒行传15:38)。马可是巴拿巴的表弟,显然母亲和哥哥的信仰也影响了马可。后来马可成了彼得和保罗的同工(歌罗西书 4:10;提摩太后书;腓利门书;彼得前书5:13)。这位马利亚有可能是一位寡妇,因为圣经从未提到马可的父亲。圣经提到五位或六位或七位马利亚。所有马利亚都是信心的象征,这位在白色恐怖中开放家庭的马利亚同样是一位大有信心的妇人。而且她有儿子,但她知道什么对儿子是最好的福分。今天在耶路撒冷有马可楼,被视为是彼得现在所要去的地方的遗址;新约圣经记载的一些重要事件发生在此,并被认为是第一间教会诞生地。实际上彼得返回了教会出发的地方;在危机之中,这是进一步坚固根基的工作。

“在那里有好些人聚集祷告”。教会不仅是有母亲和儿子——母亲和儿子应该得到坚固——还有很多人。?καν?ς,sufficient,足够的(马太福音3:11,8:8,28:18;马可福音10:46;路加福音7:11等)。所以这个形容词是在告诉我们马可家的聚会盛况——不是一部分人在聚会,而是所有教会的信徒,或非常多的人,都在这里聚会。由于是逾越节期间,更是盛况空前。这是一幕特别令人感动的场面——屠刀之下,基督徒不仅坚持聚会,而且更为火热。教会的基本特点就是“聚集祷告”。有个问题值得特别强调。第一、系动词?ν这里用作imperfect,教会的会众一直在不断地聚会祷告。或者,在彼得进入的过程中,还有更多的人闻讯而来。真正的基督徒或主内弟兄姐妹,不会主动和“敏感人物”切割。第二、聚集祷告是两个并列的动词分词:συνηθροισμ?νοι κα? προσευχ?μενοι,即,聚集并祷告。换言之,不是说教会聚会就是为了祷告,而是说,在聚会中同时有祷告;当然还有圣道和圣礼。不仅如此,聚会这个动词在这里是被动语态,这个聚会是被召集的聚会,是圣灵感动之下的聚会(路加福音24:33)。这个祷告也是继续上个主日那个祷告主题——“教会却为他祷告神”。这些祷告的人将会大得安慰,神是听祷告的神。实际上,这一天应该是教会的节日。

2、教会圣徒

13彼得敲外门,有一个使女,名叫罗大出来探听。 14 听得是彼得的声音,就欢喜得顾不得开门,跑进去告诉众人说,彼得站在门外。 15 他们说,你是疯了。使女极力地说,真是他。他们说,必是他的天使。 16 彼得不住地敲门。他们开了门,看见他,就甚惊奇。

与天使呼应,这里我们看圣徒。彼得敲门。你可以想象自己在房间内,突然响起了敲门声(κρο?ω,马太福音7:7),那一刻一定非常紧张,充满期待或恐惧。τ?ν θ?ραν το? πυλ?νος(πυλ?ν),the door of the gate,大门的门。请注意教会的“门”与监狱的门(π?λη,12:10,马太福音16:18)之间的对比。出来一位使女。παιδ?σκη,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小女孩儿;这里指女仆(路加福音12:45)。彼得曾经遭遇过恶女仆,“大祭司的一个使女”(马可福音14:66-69)——那位使女身上真的带着奴隶的性情:最卑贱的人可能更为恶毒,因为灵魂深处没有自由。但今天这位使女完全不同了。她不是起来控告或揭发,而是前来?πακο?ω,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倾听,顺服(马太福音87;马可福音1:27;路加福音17:6;歌罗西书3:20)。这是一位美丽的天使。罗大,??δη的意思是rose,玫瑰。
有理由相信马可一家比较有钱或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使女”罗大显然是马可家的佣人。然而让我特别感动的不是这个“大户人家”归信了主——像哥尼流一样,他们不可能是为了钱财或社会地位信主的,因为这一切他们已经有了——而是这位使女本身也是基督徒。“听得是彼得的声音,就欢喜得顾不得开门”。彼得应该常常在这里讲道,罗大一定非常熟悉彼得的声音。而且由于主内的彼此相爱,罗大由衷地为彼得出狱高兴。这孩子因为太高兴了,竟然忘记了开门;而且是跑进去(ε?στρ?χω)告诉众人这个喜讯。使女在古代社会意味着什么呢?中文称为奴婢。奴隶是最低贱的,女奴是低贱中更为低贱者。但在马可家中,当罗大洗礼成为基督徒之后,她和她的主人们成为主内的弟兄姐妹。这个伟大的社会解放运动,这个伟大的自由事业,远远超过任何政治革命。彼得从监狱中出来,首先进入教会——因为教会首先就是自由的国度。以色列人领受一个使命:在遍地宣告自由;而神的家,基督的教会,首先必须是自由之家。

特别有戏剧性的是,众人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不是教会第一次小信了。这可以返回路加福音24:10-11,“10那告诉使徒的,就是抹大拉的马利亚,和约亚拿,并雅各的母亲马利亚,还有与她们在一处的妇女。11她们这些话,使徒以为是胡言,就不相信”。首先,众人宣布“你是疯了”(μα?νομαι,约翰福音10:20);在使女进一步坚持的时候,他们又说:“必是他的天使”。这似乎很反讽——众人一直在祷告,神垂听了我们的祷告,我们却不敢相信。“彼得不住地敲门”。这四节经文因此可以看为交叉结构——“敲门”这个动作首尾呼应地支配了教会里面发生的一切。“他们开了门,看见他,就甚惊奇”。?ξ?στημι,在使徒行传中,这个字已经出现7次了(使徒行传2:7,2:12,8:9,8:11,8:13,9:21,10:45);这是第8次,也是最后一次。不过这个字也可以指癫狂,如哥林多后书5:13,“我们若果颠狂,是为神。若果谨守,是为你们”。或神很幽默——众人刚指责罗大疯了,现在轮到他们自己疯了。无论如何,基督徒虽然被称为圣徒,只是说我们因基督的宝血成圣;但绝不是说我们惊为天人。正相反,无论在生命还是真理上,我们继续是有限的人,是时刻需要圣灵借着圣道和圣礼更新坚固的蒙恩罪人。

3、彼得证道

17 彼得摆手,不要他们作声,就告诉他们主怎样领他出监。又说,你们把这事告诉雅各,和众弟兄。于是出去往别处去了。

“半疯状态”的弟兄姐妹需要听道。κατασε?σας δ? α?το?ς τ? χειρ? σιγ?ν,But he, beckoning unto them with the hand to hold their peace,但是彼得摇手让他们保持安静。摇手(κατασε?ω)这个动作常常是正式发言之前的手势(使徒行传13:16,19:33,21:40)。教会这时候需要安静和秩序。教会不是一个被“疯癫”搞得乱糟糟的地方。σιγ?ω,to keep silence,使之安静。放弃吵闹和争辩也表明会众尊重彼得的权柄(路加福音9:36,20:26;使徒行传15:12-13)。保罗指着哥林多教会的乱象教导会众在教会要安静,三次用的都是这个字(哥林多前书14:28,30,34);目的是:“凡事都要规规矩矩的按着次序行”(哥林多前书14:40)。而且,保罗这里特别劝勉姐妹,尤其“以为自己是先知或是属灵的”在教会聚会中保持安静:“32先知的灵,原是顺服先知的。33因为神不是叫人混乱,乃是叫人安静。34妇女在会中要闭口不言,像在圣徒的众教会一样。因为不准她们说话。她们总要顺服,正如律法所说的。35她们若要学什么,可以在家里问自己的丈夫。因为妇女在会中说话原是可耻的。36神的道理,岂是从你们出来吗?岂是单临到你们吗?37若有人以为自己是先知或是属灵的,就该知道,我所写给你们的是主的命令。38若有不知道的,就由他不知道吧”(哥林多前书14:32-38)。

现在我们看彼得的“证道”。动词διηγ?ομαι中译为“告诉”,但本意是从头至尾地讲述(路加福音8:39,9:10;使徒行传8:33,9:27)。彼得这次“证道”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救恩与爱。首先是救恩,其主要内容是“告诉他们主怎样领他出监”。这不是我们已经审丑疲劳的那种个人见证,因为彼得的信息中心是主的解救,而不是我自己如何。π?ς ? κ?ριος α?τ?ν ?ξ?γαγεν ?κ τ?ς φυλακ?ς,how the Lord had brought him out of the prison。这个句子的主语是“主”,不是“我”。而主的主要作为是“领他出监”。主的作为是带领我们走出监狱,而不是让我们功成名就。彼得的见证或讲道与成功神学关心的话题无关。其次,就是爱。彼得“又说,你们把这事告诉雅各,和众弟兄”。显然,雅各和其他弟兄不在这里聚会。当时耶路撒冷应该有很多教会。这里说的雅各应该是耶稣的兄弟雅各(加拉太书1:19),可能是雅各书的作者;据说是耶路撒冷教会的第一任主教。无论雅各和众位弟兄在哪里,无论他们是谁,但主内相通,彼此相爱,互相牵念——因此彼得吩咐弟兄姐妹将他出狱的好消息告诉关怀他的人。这一点正如哥林多前书12:26,“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哥林多后书1:7,“我们为你们所存的盼望是确定的。因为知道你们既是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希伯来书 13:3,“你们要记念被捆绑的人,好像与他们同受捆绑,也要记念遭苦害的人,想到自己也在肉身之内”。这就是神的教会,充满真理和爱。

这是使徒行传中彼得最后一次出场了。“于是出去往别处去了”,望着彼得的背影,我们可以思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彼得没有在耶路撒冷将革命进行到底,甚至与希律展开游击战。教会不需要陷入血气之争。反要顺服主的使命:“有人在这城里逼迫你们,就逃到那城里去。我实在告诉你们,以色列的城邑,你们还没有走遍,人子就到了”(马太福音10:23)。主耶稣和他的门徒就这样胜过了魔鬼的试探:宁愿在政治逼迫中逃亡,甚至上十字架,也不愿意带领罪人在地上建立天国。

第二、我们曾经讨论过这个问题——使徒行传不是任何人的传记,所以彼得终局如何,对世俗文学来说是一个重要主题,但对圣经来说,这不是我们应该特别关心的。圣经的主角是基督,使徒行传的主题是圣灵行传。如果我们将人、任何属灵伟人变成福音的中心,我们就偏离了圣经的基本道理。

第三、主必与彼得同在。彼得有主同在,比与我们任何人同在更加美好。我们应该“放过”他,将我们的“手”从他身上松开;他属于神,他将有生之年继续侍奉神。教会不要用彼得传记、什么属灵名人传记去制造一个假彼得,因为他的名字在生命册上,神对他拥有排他的“传记权力”。所以像“宋尚节传”之类的作品,不过是迦南风俗的流毒而已。人都是说谎的。我们可以在彼得的两封书信中看见彼得后来的见证,而保罗也这样告诉我们彼得的一些情况:“难道我们没有权柄娶信主的姊妹为妻,带着一同往来,仿佛其余的使徒,和主的弟兄,并矶法一样吗?”(哥林多前书9:5)。彼得和妻子一同侍奉主,这是彼得的福气。

第四、“想一想”,出了那道铁门,你进入天国的门。彼得的告别或挥手之间,实在令人赞叹不已。一个人,一个教会名人,一个自以为在教会或公共领域的名人,怎么可能愿意和容许自己在人间蒸发呢,何况经历过千辛万苦,何况经历过牢狱铁锁,何况是“耶稣身边的人”。我深知那些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而经历牢狱之灾的人,何等朝思暮想等候有一天出狱,指着自己的伤口乞讨人类的荣耀,又梦想流芳百世。这些可怜虫苦苦捉住人的手,连子孙后代也不放过,放在自己身上。他们不能容忍被罪人忽视,被罪人遗忘;他们要求罪人为他们买单。但这些人类英雄不过是偶像崇拜者,不过是一些自以为聪明自以为有信仰的笨愚妄人。对真正的神的仆人而言,牢狱苦难以及狱后荣耀都是粪土。不跟他们人类废一句话,不求他们人类一点荣耀;惟愿他们人类也信基督,唯信天上冠冕为我存留。所谓真自由,果然真潇洒。再见了,我的彼得。

应用:天使在人间

今天我们需要花一点时间来讨论一下天使。从创世记到启示录,我们看见一个存在天使的世界,天使更在彼得和保罗属灵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这是一个危险的话题,因为稍不小心,我就有可能在谈论我根本不知道的事。求神怜悯我,让我和大家分享的,限于圣经清清楚楚的启示。首先要清楚的是,希伯来文????????(创世记16:7)和希腊文?γγελος(马太福音1:20)都是messenger(信使)之意(旧约108次,新约 165次)。在这方面,天使和神的使者,神所差遣为使者的人,可以通用(玛拉基书2:7,3:1;马太福音11:10;约翰福音3:17,3:34,6:40;加拉太书4:4-6)。但我们这里专指示狭义上的天使,与人相对的。路德宗的一些神学家有“论天使”的专论(Angelology;De Angelis),可以参考。我根据圣经的相关经文,看见天使的如下特征。

1、被造之灵

天使和人都是被造的。首先,天使是真实存在的(创世记2:1;尼希米记9:6;诗篇148:1-5;歌罗西书1:16-17)。在这一点上,基督徒不是撒都该人(使徒行传23:8 )。天使按本相应该是看不见的(路加福音24:37-39)。其次,天使是被造物,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好天使或蒙拣选的天使(提摩太前书5:21)。希伯来书 1:14说:“天使岂不都是服役的灵,奉差遣为那将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吗?” 天使和人一样,也是敬拜上帝的受造物。天使伺候基督(马太福音 4:11)。另一部分是邪恶天使,圣经说有三分之一的天使堕落为撒旦的差役(启示录12:4;马太福音25:41;路加福音11:15;以弗所书6:12)。魔鬼及其使者背叛神,嫉恨基督,仇恨教会:控告、撒谎、试探,杀人。基督徒应该靠主警惕和胜过魔鬼及其差役(创世记3:15;约翰福音12:31;哥林多后书11:3;以弗所书6:12;彼得前书5:8)。堕落天使将被审判(彼得后书2:4;犹大书 1:6)。

2、重要使者

圣天使是神的使者,受差遣向特定的人宣告神的旨意;在赐下律法、道成肉身、十字架、复活和升天等重大事件中,都有天使和人一同见证(使徒行传7:38,7:53;希伯来书2:2;马太福音1:20,2:13;28:5;路加福音1:13-19,1:26-38,2:10-21,22:43、24:23;约翰福音20:12-13;提摩太前书3:16)。而在末世审判中,他们成了大能的使者或执行者(马太福音13:39,13:49,25:31,26:53;马可福音8:38,13:27;路加福音9:26,16:22;帖撒罗尼迦前书4:16;启示录5:2等)。天使总是在关键时刻出现,代表神审判罪人,拯救义人(创世记19:15-17,22:12;但以理书7:10;创世记21:17-20;列王记上19:6)。圣经中有一些特殊的天使,如基路伯(创世记3:24)、撒拉弗(以赛亚书6:2)等,承担特殊的使命,他们常有翅膀。另外有天使长米迦勒(但以理书 10:13;犹大书1:9)和加百列(但以理书9:21;路加福音1:19,26)。

3、人与天使

天使是不死的(路加福音20:36)。他们也不结婚嫁娶(马太福音22:30);因此将创世记6:2-4中“神的儿子们”解释为天使是不符合圣经的。但神不救拔堕落的天使,只救赎罪人。这些天使真正犯有亵渎圣灵的罪,因为他们本知道耶稣是谁,甚至比人更有智慧(希伯来书2:16;马太福音8:29,12:31;撒母耳记下14:20;以弗所书3:10;创世记3:1-5;马太福音4:1-11)。天使比人有能力(诗篇91:11-13,103:20;帖撒罗尼迦后书1:7),但地位并不比人高;因为所有天使都在神的权柄之下,也在基督的权柄之下。圣徒将来可以审判天使,并管理新天新地(哥林多前书6:3;希伯来书2:5-7)。圣经禁止人敬拜天使(歌罗西书2:18),我们只敬拜基督;因为基督的名更尊贵,就远超过天使(希伯来书1:4-14)。

4、天使显现

根据神的需要,天使也可以以人的形象,或人能认知的方式出现在人的面前,和人交通(使徒行传6:15,7:30,10:4-7,10:22,11:13,12:7-10)。创世记18-19章向亚伯拉罕和罗得显现的天使无疑是以人的形象出现的。但是天使不会一直以一个特定的人的形象一直出现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所以希伯来书13:2说:“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 天使多数以男性的形象出现(马可福音16:5dg );但在撒迦利亚书中,先知说:“我又举目观看,见有两个妇人出来,在她们翅膀中有风,飞得甚快。翅膀如同鹳鸟的翅膀。她们将量器抬起来,悬在天地中间”(撒迦利亚书5:9)。大多例子中,天使总是在光辉中显现。圣经中的天使从未以小孩子的样式出现。天使不是无所不在的,尽管可以不占空间地与人同在;邪恶天使捆绑人(被鬼附着),而圣天使以人形显现。

5、保护天使

似乎每一位神的儿女,都有一位“保护天使”;而且天使在看着我们。马太福音18:10,“你们要小心,不可轻看这小子里的一个。我告诉你们,他们的使者在天上,常见我天父的面”。使徒行传12:15 ,“他们说,你是疯了。使女极力地说,真是他。他们说,必是他的天使”。哥林多前书4:9和彼得前书1:12都谈到,特别在福音事工中,天使在观看。而每间教会有自己的天使(启示录1:20等)。天使关切罪人的悔改:“我告诉你们,一个罪人悔改,在神的使者面前,也是这样为他欢喜”(路加福音15:10)。也可能正因为如此,在神的殿中,有千万的天使:“你们乃是来到锡安山,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那里有千万的天使”(希伯来书12:22参考启示录5:11)。也可能正因为如此,哥林多前书11:10才说:“因此,女人为天使的缘故,应当在头上有服权柄的记号”——天使在教会中。

6、一个难题

不过哥林多前书 11:10一直是一个释经的难题。我们需要先将原文列出来。δι? το?το ?φε?λει ? γυν? ?ξουσ?αν ?χειν ?π? τ?ς κεφαλ?ς δι? το?ς ?γγ?λους。?ξουσ?αν 是单数,一个或一种顺服权柄的记号(这也证明蒙头的具体样式是可选择的)。“女人”在这里是单数,“天使”在这里是复数;应该译为“众天使”——启示录7:11说,“众天使都站在宝座和众长老并四活物的周围,在宝座前,面伏于地,敬拜神”。圣经从未用“天使”代指“邪恶天使”,所以这里的天使应该与魔鬼及其差役无关。这里的天使应该指敬拜神的天使。事实上哥林多前书10-11章有一个交叉结构,前后都在讨论圣餐聚会,中间这部分讨论圣餐聚会中女人的顺服问题。和加尔文的解释不同,天使在这里不是在监督崇拜,而是也在崇拜。

那么,δι? το?ς ?γγ?λους到底怎样解释呢?这个句子也是一个交叉结构,前后有两个介词短语,都是由介词δι?引导的。一方面,因为这个缘故“δι? το?το”(参考哥林多前书 11:8-9);另一方面,因为这些天使的缘故(δι? το?ς ?γγ?λους)。也许这句话该这样翻译:根据圣经(创世记2:21-23),根据众天使(在崇拜),女人在头上应该有一种顺服权柄的标志。进一步解释:根据圣道,根据圣礼,女人在聚会崇拜中应该顺服。所以这节经文重点在强调教会崇拜中的天使和女人。δι? το?ς ?γγ?λους应该是一种“提喻”的说法,如同用“白宫”代表美国政府;而“众天使”可以代指主日崇拜,特别是包含圣餐礼的主日程序。保罗强调的不是一般场合下女人的顺服,而是强调在主的筵席上女人的安静和顺服。加尔文的解释应该是不对的——天使在圣殿中不是敬拜神,而是在监督或“看人”;一会看的兴高采烈,一会看得气冲斗牛,这是不可能的。加尔文及其跟随者看不见Divne Service。

女人如天使之美,美在顺服。一方面,天使的本意,就是顺服的使者(彼得前书3:22、彼得后书2:11、犹大书 1:6以及犹大书1:9)。????????的本意即顺服你神的权柄。魔鬼性或罪性即以骄傲为荣。神从女人或母亲身上,开始重造新人类,恢复神儿子的形象,就是顺服。马利亚在加百列面前,这是两种美丽的顺服。耶洗别和马利亚相对立,一如瓦实提与以斯帖的对立。为了夺走人的灵魂,魔鬼首先就是要败坏女人或母亲,这也是它先接近夏娃的原因之一。夏娃是万国的母,生下一些根本有病的儿女,就是该隐。圣经说人是在罪孽里生的,罪人就是“生而骄傲”的人。骄傲产生嫉妒和不顺服,于是杀害兄弟,背叛上帝,于是沦为囚徒,或流放于野。神召聚圣会,从圣道和圣礼开始,重建人的顺服,如同重新造男造女。

7、你的天使

所有的囚徒都在等候他的天使。但神是否差遣天使去救拔那因自己的罪而陷入困境的人,我不知道。但我们知道的是,神差遣天使解救彼得,而彼得乃是为福音的缘故成了希律的囚徒。所以我盼望所有等候天使的人,应该先作彼得;未必一定是牧者,至少应该是一个悔改重生的基督徒;或者,预定将成为基督徒的人(如旷野中的牧羊人)。在整卷圣经中,圣天使好像很少向外邦人显现;而总是与神的儿女同在。天使出现在外邦人面前,只是为了刑罚。

这个等候绝不是徒然的。那差遣天使解救彼得的神,也是我们的神;也必然差遣天使进入你的囚室或牢房。

结合今天的经文,我有这样一份感动与大家分享。你的天使在哪里?在我们的生命中,在我们人生每一次囚徒绝境中,每一位神的儿女,都有一位天使,按神的旨意保护和帮助你。你的保护天使会陪同你走过你一生最艰难的日子。神允许苦难和孤独临到我们,让我们经历天使。没有苦难和孤独的人不会经历天使。但我们藉着这服役的灵,去认识和归信差遣天使的上帝。天使有时候的确以人的形象出现,但不意味着某个人总是你的天使;而是说,但有一个人,有时候,在你的生命里是你的天使。父母愿意将儿女比作小天使,在某些时候这可能是真的;尽管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不要忘记他们是小罪人。在14年前,在首都机场,我的女儿是天使:“爸爸,你能不能和我们一起,能不能不离开我们……”这是天使的话语,这是我生命中不能熄灭的灯火,这是岁月的河畔在晨风中摇曳的芦苇……天使让我一生守候她们。为这天使的缘故,我可以面对那样匪夷所思惨不忍睹的人生,我可以忍耐真的很难很难很难的生活,我可以最终超越自己“肉身的自由”……儿女是耶和华的产业,是这天使之音的带领,我过了第一层监牢,我过了第二层监牢,我过了临街的铁门,如今,我到了宽阔之地( 诗篇118:5;历代志上 4:40)。而这个守候中,神在守候和保守我,至于今日。神在我的守护中守护我。

惟愿我们也都效法彼得,从牢房出来的时候,和天使分手之后,越过一条一条街道,驶过40号高速公路,来到教会。那一天,“他们开了门,看见他”。今天,2014年9月21日,我们开了门,欢欢喜喜地看见你,阿门。

任不寐,2014年9月21日

 

 

第四十七课:假神之死(12:19b-23

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阿门。今天的证道经文是使徒行传12:19b-23,“19b后来希律离开犹太,下该撒利亚去,住在那里。20 希律恼怒推罗西顿的人。他们那一带地方,是从王的地土得粮,因此就托了王的内侍臣伯拉斯都的情,一心来求和。21希律在所定的日子,穿上朝服,坐在位上,对他们讲论一番。 22百姓喊着说,这是神的声音,不是人的声音。23希律不归荣耀给神,所以主的使者立刻罚他。他被虫所咬,气就绝了”。感谢神的话语。在今天主日证道开始之前,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话题——传道人应该怎样谈论希律或政治话题。首先,如果圣经明明涉及“掌权者”以及来自政治的逼迫,刻意回避又自以为属灵的人,就是说谎的,而且是以神为说谎的。事实上,这种回避本身才是一种政治姿态;无论是狡猾胆怯,还是属灵表演。其次,圣经所记载的政治事件,并不是为政治服务的,而是服务于福音目的——一方面认识人的罪,另一方面,认识基督的救恩。福音没有敏感话题。今天的证道经文可以分成这样三部分。第一、罪的蔓延,希律戴罪和推罗西顿发生冲突(19b-20);第二、罪的巅峰:希律演上帝,人民谄媚喝彩,假基督诞生(21-22);第三、罪的工价:神借着天使和虫子消灭了假基督,为福音开辟道路(23)。在这一切事件的背后,我们看见法老和他的军队葬身红海,以色列人继续前进。愿我们把所有的希律以及推罗西顿都抛在身后,高唱摩西之歌:“1我要向耶和华歌唱,因他大大战胜,将马和骑马的投在海中。……17 你要将他们领进去,栽于你产业的山上。耶和华阿,就是你为自己所造的住处,主阿,就是你手所建立的圣所。18耶和华必作王,直到永永远远”(出埃及记15:1,17-18)阿门。

一、真罪人

19b后来希律离开犹太,下该撒利亚去,住在那里。20 希律恼怒推罗西顿的人。他们那一带地方,是从王的地土得粮,因此就托了王的内侍臣伯拉斯都的情,一心来求和。

1、躲入密林

历史学家告诉我们,希律很喜欢居住在耶路撒冷(尽管“皇宫”设在凯撒利亚),这次出走绝对是一个意外事件。彼得越狱在耶路撒冷和在希律心中都是一个重要的事件,这应该是希律移驾的真正原因。我们看见的不是彼得在希律面前逃走了,实际上是希律在神面前逃走了。希律的政客计划或残害教会讨好人民的阴谋受挫,于是恼羞成怒杀人泄愤,转移愤怒,也转移视线。希律杀害狱卒也是一种政治谋算——彼得逃走不是出于神,而是出于看守的渎职。可怜的士兵就这样成了政治炮灰,成了希律的无花果树的叶子。希律愿意在犹太人的宗教圣地表演敬虔。但彼得越狱几乎粉碎了他的计划,因为上帝根本不在他那边。彼得成功越狱是希律的政治灾难。尽管圣经没有告诉我们希律离开耶路撒冷打道回府的心境,但可想而知,希律是折羽而归。原文中并没有“后来”一词,使徒行传19节前后两部分内容之间,只有一个连词κα?,即在“希律找他,找不着,就审问看守的人,吩咐把他们拉去杀了”,和“希律离开犹太,下该撒利亚去,住在那里”之间。所以两件事是紧密联系的。换句话说,希律杀了看守之后,就离开了耶路撒冷,下到该撒利亚。

这让我们想起杀了兄弟的该隐:“于是该隐离开耶和华的面,去住在伊甸东边挪得之地”(创世记4:16)。希律的“离开”和该隐的“离开”(?????)无论是背景还是动作都是一样的。罪被挫败,但罪人不会悔改,只是自我流放,然后换一个地方积蓄力量,重新犯罪。希律不认识神:“7我往那里去躲避你的灵。我往那里逃躲避你的面。8我若升到天上,你在那里。我若在阴间下榻,你也在那里”(诗篇139:7-8)。如果说四个士兵是希律无花果树的叶子(创世记3:7);那么,凯撒利亚就是希律藏身的树林:“那人和他妻子听见神的声音,就藏在园里的树木中,躲避耶和华神的面”(创世记3:8)。凯撒利亚是一座大城,而且是希腊-罗马文化的中心。犯罪的希律远遁异教,离神越来越远。“下到”,κατ?ρχομαι ,to come down, go down。犹太是山地,位置较高,而凯撒利亚位于海边,位置较低。当然,你可以看见属灵意义上的“堕落”。 διατρ?βω,住,连续居住(imperfect)——希律已经不能回头。διατρ?βω 也有“在困境中持续下去”的意思,它是一个中性词,可以指为真理坚持到底,也可以指为罪硬着颈项,偏行己路。这个动词显示希律在凯撒利亚的日子并不好过,大不如前。但我们可以有两个方面的看见。第一、艰苦的环境也是神呼召我们悔改的见证,但只有属灵的人才能明白这属灵的事。第二、一个罪人陷入困境,如果不能悔改归主,一定会陷入大大生气并迁怒于人的咒诅之中。换言之,垂头丧气和内心暴躁的希律,一定会和周边的环境,周围的人发生冲突。这是我们理解接下来他和推罗西顿人陷入冲突的重要背景。

2、迁怒于人

果不其然,“希律恼怒推罗西顿的人”。犯罪而不悔改的人,都会加倍生气,而且没有能力处理里面的极度不安。所以希律只能迁怒于人。?ν δ? ? ?ρ?δης θυμομαχ?ν,And Herod was highly displeased,希律非常非常不高兴……系动词?ν这里用作imperfect,一直很生气,越想越生气。θυμομαχ?ω,这个合成词是由θυμ?ς (愤怒、憎恨)和 μ?χομαι(争战)组成的,表示“怒发冲冠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的心理状态,或者激烈的争吵。这个动词在新约圣经中只出现这一次——希律之怒几乎是无与伦比的。希律迁怒的对象是推罗西顿。人,成为生命中最重要的关系,因为希律苛求人能成为转移罪恶感的出口。迁怒于人就是离弃上帝,与人苟合。如果我们返回创世记4:16-24,我们就可以更清楚地理解希律的心境。一方面,希律和推罗西顿的人同房,如同该隐和妻子同房;逃犯需要找个女人。另一方面,拉麦诗篇应该就是希律重要讲话的基本内容。这场苟合生出假基督及其人民。我们已经知道了推罗西顿乃是腓尼基的主要城市,并且已经讨论了这两座城市在旧约中的方方面面。此时腓尼基是罗马叙利亚行省的一部分。这场外交冲突也成为福音事业的一种拦阻,魔鬼借此可以转移世人对新生教会的关切。不过这里根本没有提推罗西顿的罪,只是说“希律恼怒推罗西顿的人”。从世俗的角度说,希律是无缘无故发怒,或者是因为粮食或贸易争端。推罗西顿的问题可能早就存在,但希律选择此时此刻发作,只是因为“这些日子心情不太好谁敢惹我”。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希律听说彼得从推罗西顿逃走的,从那里进入安提阿等地。从希律的表情中我们也可以接近一种真理:凡事无故发怒的人,一定犯了什么大罪或没有成功犯罪,却又不愿意到神面前认罪。这时候他一定翻来覆去找碴子,谁碰到谁倒霉;他要先发制人。

3、外交活动

当时罗马的“走狗”希律在巴勒斯坦权势炙天。希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所以推罗西顿的人大大害怕。一般来说,无私无畏,但推罗西顿的人之所以害怕,乃是因为自己的贪欲:“他们那一带地方,是从王的地土得粮”。民以食为天,而希律控制着他们的经济命脉。历代统治者都精通这种权术:通过控制粮食来控制人民。推罗西顿主要产业是商贸和贪婪,所以只能依赖于其他产粮地区。τρ?φω,to nourish, support,to give suck;如同婴孩吃奶一样靠人喂养。马太福音6:26-27中“养活”一词,用的就是这个希腊字:“25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26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马太福音6:26-27;参考马太福音25:37)这个动词在这里是被动语态,显示推罗西顿人在粮食上对希律完全的依附状态。这也是人普遍的生存困境,我们没有信心依靠神的供应,也没有责任依靠自己的劳动;于是只能去依赖和消费别人,并成为别人的奴仆。这也是“蚂蟥文化”产生的背景。“饥饿恐惧”(罗马书16:18;腓立比书3:19)笼罩下的推罗西顿人不会祈求上帝,他们要靠外交手段解决危机。

接下来发生的外交斡旋我们中国人一定非常熟悉和老练:“因此就托了王的内侍臣伯拉斯都的情,一心来求和”。首先,他们一同前来,更可能是组成了一个代表团。?μοθυμαδ?ν δ? παρ?σαν πρ?ς α?τ?ν,they came with one accord to him,他们同心合意地来到他面前。π?ρειμι是imperfect,意思是前往,有所图谋地到来(马太福音26:50)。而且推罗西顿人不断地,反复地前来求情。人为面包可以这样低三下四和坚韧不拔,但不会这样为真理摆上。?μοθυμαδ?ν已经出现在使徒行传1:14,2:1,2:46,4:24,5:12,7:57,8:6;还将出现在使徒行传15:25,18:12,19:29以及罗马书15:6。基督徒可以同心合意地信主服侍教会;外邦人可以同心合意地以食为天——没有一个人认识神。然后就拉关系,找门路。希律的大内总管叫“伯拉斯都”。κοιτ?ν,内侍臣,主要是照顾希律起居的人。Βλ?στος,意思是发芽或“萌芽状态”,他是领导身边工作的人,是希律宫廷的破口。“托”,πε?θω,persuade,说服(马太福音27:20)。这个说服过程一般来说是贿赂的过程。贿赂的目的是?το?ντο ε?ρ?νην,求和。这个求和不仅用与人和好取代与神和好(马太福音5:24,哥林多后书5:20),而且实际上就是一种苟合。希律大发淫威,推罗西顿人被逼良为娼,或者顺势买淫。苟合的目的是吃饭。在国王和人民围绕食物展开的普世淫乱中,福音对这样的领袖和这样的人民毫无意义。他们根本打不起精神去教会。正如彼拉多同志的重要讲话:“真理是什么呢?”以希律宫廷为中心的世俗社会,每一天发生的主要事件基本上就是人民和权力的金钱交易,凯撒利亚一片马槽盛世的光景,“客栈里没有地方”,朝野都日理万机。

二、假基督

21希律在所定的日子,穿上朝服,坐在位上,对他们讲论一番。 22百姓喊着说,这是神的声音,不是人的声音。

1、重要讲话

推罗西顿人的外交活动很成功,经过“有关部门”周密细致的安排,最后希律亲切接见了他们;双方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特别是希律感兴趣的问题,坦率地交换了意见。这是一场公开而典型的政治淫乱,目的是生产假基督。推罗西顿人的外交活动给了希律一个发泄怒火的机会,更是转怒为喜、反败为胜的精神胜利——在耶路撒冷落荒而逃的希律,要在凯撒利亚演上帝。首先,这场“记者招待会”或“外交活动”是精心准备的,在一个预备好的日子举行。τακτ? δ? ?μ?ρ?,And upon a set day;“在所定的日子”。τακτ?ς。ordered, arranged, fixed, stated,已经正式确定的;这个字只出现这一次。希律公演是独一无二。这也是希律王“最后一次公开露面”,只是齐奥塞斯库自己还不知道。希律高度重视这场政治演出,于是进行装备。他可能先染了头发,吃了特供的食品,打了强心针。然后“穿上朝服”。?νδυσ?μενος ?σθ?τα βασιλικ?ν,arrayed in royal apparel,穿上国王的服装,很贵,特别制作的。?σθ?ς主要指外袍;另外一位希律曾用这样的衣服戏弄过耶稣(路加福音23:11)。最后“坐在位上”,upon his throne。β?μα主要指审判者的座位(马太福音27:19;约翰福音19:13);也可能是戏院的贵宾座席(尼希米记8:4)。希律“坐堂”在演审判主。演上帝的主要方式是用希律说取代神说,用人的讲话、思想取代圣道。?δημηγ?ρει πρ?ς α?το?ς,made an oration unto them,对他们讲论一番。δημηγορ?ω,to address a public assembly, make a speech to the people,公开而正式的讲话,常有很多听众。这个动词用作imperfect,说明这是长篇大论。这个动词在新约中也只出现这一次,又英语作者用a bombastical harangue来形容“希律同志的重要讲话”。把一个人的讲话和罪人的观点,奉为圣明,视若天宪,这种谎言公然以行。由此就知道人何等邪恶和虚谎。我们明明知道他说得不过是屁话或呀呀学语鹦鹉学舌,但每个人都一本正经地拿着小本子记录,然后回去要组织学习,或在课堂上煞有其事地兜售贩卖。那坐在天上的正在嗤笑我们(诗篇2:4)。

2、人民呼声

不知道希律在讲什么。但无论领导讲什么,会场都是雷鸣般的掌声。“22百姓喊着说,这是神的声音,不是人的声音”。δ?μος,the people, the mass of people assembled in a public place。“百姓”这个译法可能有局限性,这里是指现场的听众,应该包括推罗西顿的“代表团”(参考使徒行传17:5;19:30,193)。这个代表团的主要成员是以诺、以拿、米户雅利、玛土撒利、拉麦——拉麦的妇人亚大和洗拉也参加的会见——雅八、犹八、土八该隐和拿玛(创世记4:17-24)。然后我们看这些牧养牲畜之人、弹琴吹箫之人和打造各样铜铁利器的人,怎样对待希律这头畜生,怎样对他弹琴吹箫,怎样将泥土塑造成铜铁,怎样将希律变成投向神国的利器。?πιφων?ω,to call out to, shout,喊着说(路加福音23:21;22:24)。与希律重要讲话的Imperfect呼应,众人的呼喊也是Imperfect——某某某同志的讲话,无数次被暴风雨般的掌声打断。喊口号也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政治竞争,小苹果在看着,不举手的后果严重。所以这个Imperfect实在生动,同时喊,不断地喊。人民呼喊什么呢?Θεο? φων? κα? ο?κ ?νθρ?που,It is the voice of a god, and not of a man;“这是神的声音,不是人的声音”。古往今来,这个弥天大谎是最经典的,巴别塔工程重现在地上。把一个人说成是神,再没有这样的谄媚更被神咒诅了。那一直把人说成神的民族一直在上帝的咒诅之中。诸位可以回放一下**现场录像,你就基本上可以身临其境了;再往前翻到天人合一,愿你毛骨悚然。千万不要错解人民的呼声。第一不要低估人民的谄媚能力;第二,不要低估人民的无耻;第三不要低估人民的精明——他们并非真的热爱希律,他们完全知道希律是谁:希律不是神,希律渴望成为神。人民只是故意撒谎;人民关心的是“粮食问题”,即怎样将石头变成面包。而希律控制着资源。这就是人民:“这些人是私下议论,常发怨言的,随从自己的情欲而行,口中说夸大的话,为得便宜谄媚人”(犹大书 1:16);“因为他们的口中没有诚实。他们的心里满有邪恶。他们的喉咙,是敞开的坟墓。他们用舌头谄媚人”(诗篇5:9)。

3、假神诞生

希律和人民顺利苟合,凯撒利亚的属灵淫乱是经典的一场魔鬼盛筵。认出这一点,应该参考帖撒罗尼迦后书 2:1-12。凯撒利亚的政治产房中生出“大罪人,就是沉沦之子”。这背后乃是魔鬼的工作。推罗西顿的试探乃是魔鬼的试探,其目的是用假神阻挡基督(诗篇2:1-2)。一方面,先知以赛亚和以西结都明说他们是魔鬼的化身;另一方面,推罗西顿的人对希律的谄媚,与蛇对亚当夏娃的试探如出一辙。首先,蛇破墙进入伊甸园或第一家庭;推罗西顿的人借着内侍臣伯拉斯都进入希律宫廷。其次,魔鬼指着亚当夏娃的口福(“树上的果子”)启动试探,而激动推罗西顿人起来谄媚的动机,不过也是食物问题。第三、蛇试探的主要战略就是谄媚人,基本教义就是“你们便如神”;推罗西顿的人继承大统,恭维希律就是一位神。第四、魔鬼试探亚当夏娃的结果就是让他们背叛神,从而进入罪和死亡;希律的结局正是死亡。所以众使徒秉承众先知的传统,教导教会要警惕“推罗西顿人”。首先是警告教会领袖(提摩太前书3:6)。其次是警告整个教会,让我们认识到魔鬼之所以成功,乃是因为我们贪爱世界(雅各书4:1-7)。最后,使徒要我们用信心抵挡魔鬼,特别是用信心胜过生存焦虑或饥饿恐惧以及逼迫的恐惧;因为忧虑乃是撒旦的入口(彼得前书5: 7-9)。不过虽然推罗西顿是撒旦的工具,但生活中的推罗西顿人仍然是救赎的对象。首先,我们要认识这些罪人。以赛亚书23:8说:“推罗本是赐冠冕的。他的商家是王子,他的买卖人,是世上的尊贵人。”其次,我们要记得,主耶稣仍然到推罗西顿传讲福音,将他们从魔鬼的权势下拯救出来(马可福音3:8-12)。马可福音7:24更提到,“耶稣从那里起身,往推罗西顿的境内去。进了一家,不愿意人知道,却隐藏不住”。耶稣在推罗西顿境内,为一位母亲医治了她的小女儿,而她的小女儿“被污鬼附着”。那里有一场关于“狗”的对话,非常扎心,但真正具有医治的能力。只是过了不久, 希律面前的这些人狗性不改,正如彼得所说的:“俗语说得真不错,狗所吐的,它转过来又吃。猪洗净了,又回到泥里去滚。这话在他们身上正合式”(彼得后书2:22)。

三、必定死

23希律不归荣耀给神,所以主的使者立刻罚他。他被虫所咬,气就绝了。

1、神的愤怒

在原文中,23节是一个交叉结构,天使和小虫首尾呼应,处死了抢夺上帝荣耀的希律。耶稣是上帝的独生子,只有耶稣是基督。道成肉身之后,神最憎恶的就是罪人起来扮演上帝和祂的独生子,因为这不仅与前三条诫命公然对立,而且让耶稣徒然死在十字架上。所以23节第一句话在原文中就是“主的使者立刻罚他”,然后才讲原因:“希律不归荣耀给神”。首先,立刻,παραχρ?μα,immediately。希律立即遭遇惩罚,这也是为后世希律的镜鉴。在使徒时代,神一刻工夫也没有容忍希律这样的掌权者起来扮演基督。在世界地理中心这场事件,也可以给所有后世的假基督作镜鉴。“圣诞”以来,无数假基督粉墨登场,支配了2000年的人类历史。希律是始作俑者,而希律之死也是所有假基督命运的预表。你可以简单回顾一下这2000年的历史,看看有哪一位自以为神的统治者逃脱了希律的下场。其次,动手的是天使,?γγελος κυρ?ου,the angel of the Lord;动手的不是朋霍费尔。一方面,这事出于神,审判出于神。另一方面,基督徒不应该成为激进或杀王的政治分子。最后,被惩罚的是希律,不是现场每一位人民;神的惩罚往往是擒贼擒王。这在彰显神的公义 的同时,也彰显了神的怜悯——“29以色列家还说,主的道不公平。以色列家阿,我的道岂不公平吗?你们的道岂不是不公平吗?30所以主耶和华说,以色列家阿,我必按你们各人所行的审判你们。你们当回头离开所犯的一切罪过。这样,罪孽必不使你们败亡。31你们要将所犯的一切罪过尽行抛弃,自作一个新心和新灵。以色列家阿,你们何必死亡呢?32主耶和华说,我不喜悦那死人之死,所以你们当回头而存活”(以西结书18:29-32)。此外,值得强调的是,所谓“罚”他,这个动词就是上文天使拍打彼得的那个动词πατ?σσω;我们说过,这个动作也表示击杀——上帝轻轻一拍,假神就去见谁谁谁了。

2、真假立判

圣灵告诉我们希律被罚的原因是“希律不归荣耀给神”。?νθ ?ν ο?κ ?δωκεν τ?ν δ?ξαν τ? θε?,because he gave not God the glory。介词?ντ?被翻译成“因为”;不过它本是“替代”之意,指因为什么事件而付出代价。希律自以为神,最清楚的表现就是,当百姓称他为神的时候,他没有反驳,而是欣然接受。希律完全接受了“万岁”的谄媚,尽管他明明知道这是假的。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几乎和路加完全一致地记录了希律这场“垂死表演”,不过他将这场灾难定时在一个节日,希律演讲的基本内容是“安定”,鼓吹凯撒是人民的保护神。希律重要讲话的基本精神的的确确和拉麦诗篇惊人的一致。约瑟夫也记录了人民谄媚希律的一些细节:his flatterers cried out, one from one place and another from another, though not for his good, that he was a god……Be thou merciful to us, for although we have thitherto reverenced thee only as a man, yet shall we henceforth own thee as superior to mortal nature(他的马屁大军此起彼伏地呼喊着——当然不是为了希律的利益——他是神……求你怜悯我们,虽然迄今为止我们一直仅仅把你当做常人敬仰,但是从今以后,我们将承认你高于常人)。谁能抵挡这样的人民呢?高祖斩白蛇起义,高祖谦虚地默认了。面对人民呼喊希律万岁;希律投桃送李:人民万岁。这是两种谄媚的合作。一方面,“淫妇用许多巧言诱他随从,用谄媚的嘴逼他同行”(箴言7:21)。另一方面,“必有一个卑鄙的人兴起接续为王,人未曾将国的尊荣给他,他却趁人坦然无备的时候,用谄媚的话得国”(但以理书11:21)。

希律自神的道理有两个,首先是自以为神;其次是顺应和利用人民的呼声,人的荣耀。换句话说,希律要借着人所制造的荣耀自以为神。群众支持、群众基础、人民呼声或山呼万岁是假基督的合法性(“顺应民意”),也是假基督的试探。古往今来,只有耶稣基督胜过了这个试探:“8 魔鬼又带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将世上的万国,与万国的荣华,都指给他看, 9对他说,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这一切都赐给你。10耶稣说,撒但退去吧。(撒但就是抵挡的意思,乃魔鬼的别名)因为经上记着说,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事奉他”(马太福音4-10)。面对人山人海的拥戴,只有耶稣做出了这样的选择:“23 当耶稣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时候,有许多人看见他所行的神迹,就信了他的名。 24耶稣却不将自己交托他们,因为他知道万人。25也用不着谁见证人怎样。因他知道人心里所存的”(约翰福音2:23-25)。也可以这样说,面对罪人的支持,假基督一定民心可用;但真基督绝不将自己交给他们。于是真假立判。而且我们要小心——“福音大会”正是这样一种试探:你是否归荣耀给神。人的拥戴出于人的罪性,而迎合这种拥戴不过是野心家为满足自己的罪性。自以为神的罪人必须死,这个道理首先可以上溯到创世记2: 17和创世记3:22——像神的人永远活着,只能制造更大的罪恶;因为他不可能是神,扮演神的结果就一定沦为魔鬼。其次, 可以参考十诫——耶和华是忌邪的神(出埃及记20:5)。

3、壮烈殉虫

希律的死法很特别:“他被虫所咬,气就绝了”。γεν?μενος σκωληκ?βρωτος ?ξ?ψυξεν,he was eaten of worms, and gave up the ghost。在原文中,“虫咬”(γεν?μενος σκωληκ?βρωτος)是动词分词;主动词是断气(γεν?μενος)。换句话说,希律是在虫咬的过程中逐渐断气的。σκωληκ?βρωτος是形容词,意思是eaten of worms,被虫吃的。这个合成词由σκ?ληξ (虫)和βιβρ?σκω(吃)组成;当然也只出现这一次。这是约瑟夫的描写:“a severe pain arose in his belly, and began in a most violent manner”(他腹部剧痛,开始抓狂)。路加医生描述的可能是肠胃溃烂。希律被虫咬死这一幕,至少给我四点印象。第一、这是一个慢慢死亡的过程,似乎专门为了让人看清的戏剧,好叫后来的人真的从中得到教训(约拿书4:7)。一代一代假基督死了,政治史就是慢慢虫刑的过程。第二、虫刑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死刑,是专门用来对付伟人或假神的。我们看见一个被小虫凌辱的吞噬的假神,于是一切吹嘘和膨胀都成了谎言——希律的能力和生命不如蛆虫(以赛亚书51:8;马太福音6:19;雅各书5:2)。诸位可以自己想象“神”和“虫”之间的天壤之别;然后神告诉我们,一些假神不过都是蛆虫的手下败将。第三、虫刑也有预言的目的。所有假神都追求不朽,因此都是尸体崇拜者。但所有精心保存的的尸体,最终的命运都是腐烂成虫,成为虫子的食物。甚至与假神生前想象的相反,不会流芳百世,只有遗臭万年(出埃及记16:24;申命记28:39;约伯记7:5; 21:26;24:20)。身后食虫,也可以引申为身后被人消费,被罪人任意褒贬。任何一个罪人都可以在死人身上咬一口,然后将他的领受献祭给舌尖上的霾国。第四、这位假上帝将一直被审判,沦入地狱。这是极重的刑罚。马可福音9:48谈到σκ?ληξ(虫)的意义:“在那里虫是不死的,火是不灭的”。希律的罪也可以视为“亵渎圣灵的罪”——他明明知道自己不是基督,却默认或推动这个造神运动。在这方面,希律与彼得和保罗“我也是人”的激烈反应,形成强烈对比。彼得和保罗告诉我们,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

应用:封神演义与中国教会

在虫子大战希律的硝烟中,教会继续前进。因为主说:“然而福音必须先传给万民”(马可福音13:10)。所以亲爱的弟兄姐妹,我们经历了希律和希律之死,更当刚强壮胆。因为即使这样残酷的试探和捆绑,神的道路仍然得胜。在福音从犹太教出来迈向地极的关键时刻,魔鬼在巴勒斯坦设置了三道防线,但都被粉碎了。第一道是一场大饥荒;撒旦的军队要抄后路,拆毁教会的后方,已经被爱胜过。这一点正如彼得说的,“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彼得前书4:8;参考箴言10:12)。第二道就是希律的屠刀和监狱,这一切拦阻也轰然倒地了,复活胜过屠刀,自由胜过监狱。第三道拦阻就是希律和人民淫乱制造假神,以便用假基督取代真基督——如果希律成功了,人类就不再需要耶稣作救主,他们可以不断生产大救星,免得让人因信基督得救。在凯撒利亚事件中,上帝同时破碎了“君王”和“人民”两尊假神,让教会下海走干地,不偏左右。

而在第三场拦阻中,“霾国”是魔鬼最有力的防线。整个民族已经被魔鬼捆绑了,人不过是各种姿态和不同颜色的小上帝或假基督或希律;而这种民族文化深刻弯曲了教会。贵国精神文化的实质,就是罪人演上帝。从天子到先锋,从修齐治平到万法归心,从君王到百姓,从加尔文的唯独荣耀神到敬虔主义和生命神学,万变不离其中:你们便如神。这个传统首先是从希律离开耶路撒冷,从霾国先民离开士拿平原就奠定了——宁录要在神面前靠自己建立天国。此后,外来文化从三个方向加强了人神观念。首先,印度起源的宗教精神鼓励东方人相信这个谄媚:每个人里面都有神的灵或宇宙精神,因此人人可以内圣外王。其次,草原的游牧文化与黄河流域的灾民理性,使霾人变成最著名的择地消费和搭便车的蚂蟥族类。霾人迁徙的路线,正是希律离开犹太进入凯撒利亚的路线:负罪出走,所到之处因食斗气。移民真正的目的是,这个地方演不成上帝,就换一个地方。最后,西方和希腊神话与启蒙精神虚构的邪神和假人,借着坚船利炮鼓励实用主义的人更不相信上帝。霾国文化对基督信仰的致命弯曲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无神论传统

魔鬼试探人演上帝,其目的是弃绝真上帝,让人不再相信基督的救恩,转而相信假神或自己。我是神,所以我不需要神,这是无神论的基本逻辑。无神论者的神学本质绝非没有神,而是我是神;因此,“除我以外我不可以有别的神”。多年前,北大教授和他几个人渣门徒就这样批评基督教:我不能容忍在我上面还有一个上帝。这些鲁迅先生们言外之意不过是:因为我就是上帝。

2、控告者传统

耶稣证明祂是神,就上十字架并复活。罪人证明自己是神,就钉别人十字架;别人在肉身和道德上死了,可以“证明”我是神。这个否定性的证明使人成为妖,即吃人之怪物,及控告者撒旦的差役。人妖吃人是罪人演上帝唯一的方式和唯一的工程。我也指着夏娃提醒姐妹格外小心,因为“希律汇演”的模仿秀常常是妇女(提摩太后书3:6-7)。另一方面,假神一定吃人,但假神一定被吃。希律的结局是所有假神的共同镜鉴。在这里,各行各业每年每月不断生产伟人,各领风骚两三年;同时,这些伟人不断被打翻在地交给虫子们分吃。这就是霾国历史。首先,演上帝的人一定被神咒诅,神是忌邪的神。其次,像神一样审判别人的人,一定被神审判。而其中逼迫神仆人的人必被神报复(申命记32:43,路加福音18:7)。最后,道德吃人的人一定被人吃,而吃他的人同样是道德吃人的人。你不过是罪人,你的上帝秀总有演砸的时候。那时候被你看为虫子的人民群众就会起来,报复并快乐地将你吃光。其中特别无耻的虫子还会长出翅膀,这些苍蝇要在你的肉身和肠胃中扮演天使天军。每个霾人都在演神,这个演艺圈充满残酷的竞争,绝对你死我活。因此,别人任何一点点罪恶都会被广大虫子见猎心喜,围观如堵而喜闻乐见。人演上帝的国度没有忏悔和诚实,没有真正的同情、没有真正的饶恕,没有神的爱。只有这种东方风俗:你吃了吗?

3、反教会传统

假神不需要教会,因为我已经重生了,我已经很神了;我不再需要神。也不需要神借着牧者、弟兄姐妹,借着圣道圣礼来帮助和更新。正是人演上帝这种传统,使我们能明看中国教会的反教会传统的来龙去脉。而一旦这种人勉强进入教会,他们一定是牧者杀手、属灵寡妇和church shopper。魔鬼就是借着这些教会里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拆毁和败坏我们的教会。可以这样说,假神不死,教难不已。

4、假教会传统

人演上帝并且将基督教信仰变成心性之学、巫医幻术、道德选秀、政改方略和谋食之道,这五个方面的本色化(Indigenization)运动,代表了中国教会对圣经的黄色化弯曲,以及对使徒传统和传统教会的致命偏转。所谓心性之学,就是把基督教会信仰变成不要施恩之具或外部启示(Externum Verbum)的个人内在灵修活动、心灵体操与自由表演或肢体语言;“信则有不信则无”,“我的感动”决定神的存在与义。我心即神(L’état, c’est moi),这个“我神”是东方之神,其危害超越希律和人民两大偶像,在中国实施“绝对君主专制”。所谓巫医幻术,就是把我们的信仰变成追逐神迹奇事以及不吃药就治病的邪教活动;他们完全不理解圣经的神迹在于证明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以及,所谓医治在于将罪人从撒旦的权势下拯救出来(约翰福音2:11;使徒行传10:38;使徒行传8:13);他们把神学变成戏法或医学,而且是医学中最不堪的巫医。所谓道德选秀,就是要把基督信仰变成一项道德工程,他们实际上靠行为称义,好仗着自己是义人藐视别人(路加福音18:9)。所谓政改方略,在于将基督教变成革命或改革的意识形态以及政治哲学。所谓谋食之道,就是利用信仰追求属世好处和生活特权,他们将上帝变成专门包庇和支持不劳而获和不当得利之贼的魔鬼,他们的见证总是:自从信了主,不花钱就可以吃鱼(不努力也可以成功)。贪爱世界的“基督徒”愿意将祈祷失败夸耀为忍耐,将因此产生的不信夸耀为在主面前的诚实。“他们教会”用尘世利害或成败取代属灵生死或罪与义,于是“很灵”成为崇拜中心;不灵就跌倒一片。五大乱象见证中国教会是典型的外邦人教会(马太福音6:32)。正是根据这五大假教会传统,我们看见一种整体上的沦陷,教会被掳在巴比伦以远的东方。

各位弟兄姐妹,最后让我们思想,在教会正式从叙利亚转向外邦,从犹太转向地极的历史时刻,神允许小虫消灭希律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外邦人都是靠希律统治的,无论是希腊罗马,还是印度中国,以及埃及非洲。那里的统治者都是希律,都以假基督的名义在施行统治。福音要传道那里,必须在真理上消灭这些假基督。希律是代表他们应声倒地的;而且让我们看见,这些假基督不过是虫子的食物。另一方面,特别是在东方,基督教信仰对东方人最大的试探是,他们可以利用基督教制造更疯狂的假基督,从而在消灭教会后方的同时,黄色教会的前线。事实上。这些年来,我们与中国教会主流文化的冲突,归根结底是十架神学与封神文化的冲突。我们一直指着圣经反复说明:旧约以色列人,新约教会;旧约的所有先知,新约的所有使徒——都在不断向我们证明这样一个基本真理:无论是什么人,无论是选民还是主爱的门徒,人都不过是罪人;因此人,每一个人,实在需要基督,需要教会。然而这个希律文化或封神传统非常强大,这是我们的基本处境,我承认我们处境危险。有时候,人家都“顶天立地”、“惊为天人”的时候,“我儆醒不睡,我像房顶上孤单的麻雀”(诗篇102:7)。但“神叫孤独的有家,使被囚的出来享福。惟有悖逆的住在干燥之地”(诗篇 68:6)。蒙特利尔华人基督教会就是我们的家。一方面,求神怜悯我们,让我们永远不演上帝。不演上帝的罪魁,虫子就无从下口。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教会,可以靠着施恩之具持续更新。当中国教会整体上已经成了化装舞会和吃人筵席的时候,他们演他们的;主啊,“我仍要仰望你的圣殿”(约拿书2:4)。阿门。

任不寐,2014年9月28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