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之夜

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个人资料
正文

“三年使徒行传”第四十一课:十架神学(10:34-43)

(2017-03-10 20:36:43) 下一个

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阿门。今天的证道经文是使徒行传10:34-43:“34 彼得就开口说,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 35原来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 36 神借着耶稣基督(他是万有的主)传和平的福音,将这道赐给以色列人。37 这话在约翰宣传洗礼以后,从加利利起,传遍了犹太。38 神怎样以圣灵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稣,这都是你们知道的。他周流四方行善事,医好凡被魔鬼压制的人。因为神与他同在。39 他在犹太人之地,并耶路撒冷,所行的一切事,有我们作见证。他们竟把他挂在木头上杀了。 40 第三日神叫他复活,显现出来, 41 不是显现给众人看,乃是显现给神预先所拣选为他作见证的人看,就是我们这些在他从死里复活以后,和他同吃同喝的人。42 他吩咐我们传道给众人,证明他是神所立定的,要作审判活人死人的主。43 众先知也为他作见证,说,凡信他的人,必因他的名,得蒙赦罪”。感谢神的话语。

这是使徒彼得第三场讲道。一方面,神是借着祂的话语开天辟地、介入历史和建立教会的;另一方面,神教会证道的中心就是基督并祂钉十字架。使徒行传记载了彼得三次“正式讲道”,或采取较宽的标准,则共有四次:五旬节讲道(2:14-36)、所罗门廊下讲道(3:11-26)、犹太公会中讲道(4:8-12)、哥尼流家中讲道(10:34-43)。这四场讲道的重点不同,依次是:这是基督拯救的时候、拯救就是医治、只有基督是救主、祂的救恩临到普天下的人。而这一切的真理,都围绕基督钉十字架展开:你们钉死耶稣,神要祂复活,反过来救赎你们。彼得证道的主旨与“保罗神学”是完全一致的:“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哥林多前书2:2)。我们借着今天的证道经文,来进一步认识这个十字架神学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基督钉十字架和我们的关系。使徒行传10:34-43也呈现出一个清楚的交叉结构:34-37与42-43首尾呼应,告诉我们福音的对象,人。基督的救恩赐给普天下的人(外邦人和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和外邦人),其中42-43也可以从“使徒”和“先知”的两个角度分别加以领受,使徒和先知指向以传讲圣经为中心的教会。38-41讲福音的中心内容,神,基督并祂钉十字架(道成肉身、十架受死、死而复活)。这个交叉结构本身也告诉我们,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是历史和国度的中心,让一切相信的人与神和好,向神复活。阿门。

一、人类:外邦人和以色列人(34-37

34 彼得就开口说,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 35原来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 36 神借着耶稣基督(他是万有的主)传和平的福音,将这道赐给以色列人。37 这话在约翰宣传洗礼以后,从加利利起,传遍了犹太。

1、各国的人(34-35)

34 彼得就开口说,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 35原来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

首先我们来研讨“传道神学”。首先是传道人,彼得,这个蒙恩的罪人我们已经讨论很多了,传道的人就是这样的彼得,“我也是人”。但彼得不能仗着蒙恩、或罪人胡作非为。传道有三个基本的要求。第一、“开口”(?νο?γω,马太福音5:2,13:36;路加福音1:68;使徒行传8:32,18:14)这个动作强调,这是一场非常正式的讲道,受圣灵差遣,有准备地传讲基督或天国的道理。在之后证道之前,神对彼得的预备和差遣我们是知道的。这也告诉我们,一个传道人当你站在讲道台上讲道的时候,要真正而深刻地经历你所传讲的,讲道必须是有准备之战。又懒惰而诡诈的传道人乱引这样的经文:马太福音 10:19,“你们被交的时候,不要思虑怎样说话或说什么话。到那时候,必赐给你们当说的话”;路加福音 12:12,“因为正在那时候,圣灵要指教你们当说的话”。然后他们理直气壮地轻率上台,借着圣灵的即时感动,现场直播地信口开河。然而主的这些教导有特定的语境,在被逼迫和审判的时候不要怕,因为有主的同在。这些经文根本不是指向讲道的。所以彼得才说:“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得前书3:15)。

其次,我真。传道人讲道要讲真话,要讲真理;你要讲你自己真的相信的真理。这个介词短语?π ?ληθε?ας,Of a truth,在路加福音中出现过三次:4:25,耶稣在会堂中对犹太人说:“我对你们说实话”;20:21,犹太人承认耶稣是“诚诚实实传神的道”;22:59,有人指控彼得“实在是同那人一伙的”。这个词组在使徒行传中还出现在4:27,译为“果然”。无论如何,讲道要追求在神面前和人面前的诚实。求主怜悯。

第三、看出。你所宣讲的,一定是你自己领受的,而不是抄袭的;并且更应该是你自己研究明白的。动词καταλαμβ?νω的基本含义就是领受、接受、抓住、看出等(马可福音9:18;约翰福音1:5,8:3-4,12:35等;使徒行传4:13,25:25彼得用这个动词很可能是强调他现在完全领受了那个空中飞布的异象。这个异象连同眼前的场面,在于显示:神不偏待人。神不仅是人的神,而且是不偏待人的神,并是唯一以公义对待人的。如果你研究圣经,什么也看不出来,或许已经证明,神已经不在你身上工作了,你成了扫罗。

现在我们来看彼得讲道的内容:神爱世人。首先是重建神与人的关系。彼得所阐述的神与人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神不偏待人,这是否定人与人之间的偏待关系。这是一种全新的关系。因为这个缘故,救恩不仅是赐给以色列人的,而且也是赐给普天下的人的(歌罗西书1:23;约翰一书2:2)。προσωπολ?μπτης(偏待)这个字。这是一个合成名词,由πρ?σωπον (the face)和 λαμβ?νω(to take)构成。这个字在新约圣经只出现这一次。不过雅各书2:1有类似的用法:“我的弟兄们,你们信奉我们荣耀的主耶稣基督,便不可按着外貌待人”。所以这个字的基本含义就是以貌取人,看人看脸,看人表面,看人的面子……这个真理在旧约中有诸多阐述。如申命记10:17,“因为耶和华你们的神他是万神之神,万主之主,至大的神,大有能力,大而可畏,不以貌取人,也不受贿赂”;利未记19:15,“你们施行审判,不可行不义,不可偏护穷人,也不可重看有势力的人,只要按着公义审判你的邻舍”;玛拉基书2:9,“所以我使你们被众人藐视,看为下贱,因你们不守我的道,竟在律法上瞻徇情面”。另外也可以参考马太福音22:16,马可福音12:14,路加福音20:21,加拉太书2:6等。正因为神不偏待人,所以教会必须接纳任何人;正因为神不偏待人,所以凡以神偏待自己为诉求的祷告,神不会垂听。彼得这个信息也是在告诉哥尼流所代表的外邦人,信仰基督不要追求世界里的特权,这是一个信仰启蒙的功课。但遗憾的是,恰恰是在吃奶的阶段,成功神学将狼奶取代了灵奶——很多人是为了追求偏爱,追求不当得利甚至不劳而获进入教会的。脱离偏待迷信,是信仰的第一步。

第二、主悦纳敬畏主行义的人;神接待人,这是肯定的关系。普遍救恩论并不是普救论——所有人都得救,不是的。罪人得救乃是因着信。因信称义是全人类通往天国的唯一道路。“35原来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λλ?是一个表示强烈转折的连词,可惜和合本没有翻出来——虽然神不偏待人,不以外貌取人,但神看人内心,看人的信心——只有信主的人才能得救,这是基督教的“宇宙真理”或“普世价值”。?ν παντ? ?θνει,in every nation。没有哪一个民族或国家可以例外。圣经在原罪和救恩上根本不承认什么“特殊国情”。这里表示信心的是一个词组:? φοβο?μενος α?τ?ν κα? ?ργαζ?μενος δικαιοσ?νην,that feareth him, and worketh righteousness,即“敬畏且行义的人”。值得强调的是,动词敬畏和行(义)用的都是现在持续式。所以一方面,我们要放弃那种普救论——历史上所有不认识基督的“好人”都可以得救;另一方面,只有从现在开始、持续敬畏上帝并顺服圣道的人,才能得救。这个“从现在开始”的思想,保罗也多次加以阐述,如罗马书3:21-26中连续的“如今”、“好在今时”;以及使徒行传14:15-17中的“从前”等。教会不要回头看,而是应该忘记过去,努力前面的,正如主说,让死人埋藏死人,我们跟随主;我们不要在死人中找活人,而是在世人面前见证基督的复活。彼得这里说的敬畏和行义显然是指哥尼流说的,而哥尼流是已经间接听基督信福音的人;他看见了穿着光明的衣服的人子。

都为主所悦纳,δεκτ?ς α?τ? ?στιν,is accepted with him。神在基督里接受罪人,这应该指向人靠基督与神和好,以至于得救。δεκτ?ς是形容词,accepted, acceptable(路加福音4:19,4:24;哥林多后书6:2;腓立比书4:18)。这个悦纳的真理至少有两个方面的伟大祝福。第一、无人接纳的我们被神接纳了。人类发明了无数形容词用来谄媚或踩踏人,目的是追求人的接受。因为罪人是不能接纳罪人的,所以我们在地上无家可归,四处移民。我们所经过的一切地方,相继成为不接纳我们的伤心之地;我们唯有以不接纳反击这个世界。罪人不被罪人接纳,也不接纳罪人。信仰的目的可以用这一个词加以形容:一个曾经被神弃绝的人,在基督里成为神可以接受的人。人接受不接受都没有关系,至少神接受了,你的一切都被更新了(哥林多后书6:2)。不仅如此,如今接纳我们的神,乃是我们不接纳并钉死的神(约翰福音1:11;路加福音4:24)。因此如今在基督里,我们应该接纳一切祂接纳的人。第二、神接纳我们不再根据我们的外貌(财富、地位、肉体、智慧、能力),而是根据我们的信心——只要我们听道信道,我们就被祂接纳了。这歇了我们一切靠成为人上人而求接纳的劳苦重担。这是保罗的见证:“26弟兄们哪,可见你们蒙召的,按着肉体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27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28神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29使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30但你们得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神,神又使他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 31如经上所记,夸口的当指着主夸口”。

2、以色列人(36-37)

36神借着耶稣基督(他是万有的主)传和平的福音,将这道赐给以色列人。37 这话在约翰宣传洗礼以后,从加利利起,传遍了犹太。

那么神怎样完成他不偏待人又带领人与祂和好呢?就是传福音给普天下的人。神的话语或圣道这是基督教存在的方式。我们所信的救世主拯救世人的方式,不是靠着武力和诡计,而是靠着公开而明白的话语。请注意这两节经文提到“福音”、“这道”和“这话”。在原文中,这两节经文是按平行结构的方式,分别由τ?ν λ?γον(the Word,这道)和τ? ??μα(the word,这话)引导的。我个人领受的是,前者可以主要用来指向圣经的启示,后者主要表示传道人个人领受和传讲的信息。

我们先看第一个方面,“这道”。36节重点可以放在“道”的内容上。一方面,这道确实是先赐给以色列人的。但传福音是在空间和时间里面陆续展开的,因为所有的人都在时空之内。所以,福音只能从一个地方启程,这个出发地点就是以色列人。所以彼得这里从外邦人向回追溯,告诉哥尼流等人,福音是怎样从“迦南美地”(从加利利到犹太)启程的。那以色列人是什么人呢?是高人一等的优秀种族吗?το?ς υ?ο?ς ?σρα?λ,the children of Israel。以色列人的儿女,雅各的后裔——雅各并非什么世俗道德标准的义人,他们先领受福音,完全不是因为他们的义,而是出于恩典。但是,另一方面,彼得强调的是福音的中心是耶稣基督。第一、耶稣是谁。他是万有的主。ο?τ?ς ?στιν π?ντων κ?ριος,He is Lord of all;耶稣是所有人的主,是万主之主。这个启示也是排他的,普天之下,除了耶稣,没有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如果说向外邦人进行福音启蒙的第一步是带领他们从偏待的迷信中认罪悔改,第二步就是返回第一条诫命:“除了我以外你不可以有别的神”。这个工作,就是带领人以排他的方式唯独认耶稣是主。第二,耶稣何为,他是和平的君,这主要指向耶稣的工作,也在于解释“基督教为什么这样霸道”。ε?αγγελιζ?μενος ε?ρ?νην δι? ?ησο? Χριστο?,preaching peace by Jesus Christ,神借着耶稣基督传和平的福音。动词分词ε?αγγελιζ?μενος(preaching ,传福音)应该是用来修饰上文的主动词“赐给”的。一方面,唯独耶稣。上帝借着并只借着耶稣基督赐给以色列人和全人类和平的福音。路德说过这样的话:“真正基督教的神学不探索上帝的本性,乃是要探索上帝在基督裡的目的和旨意”。唯独基督,卸去了纷纭复杂的神学重担和好奇心领导的瞎耽误工夫。另一方面,耶稣赐给人类的是和平。和平或平安即与神和好,这只有靠(δι?)基督并祂钉十字架。福音的目的不是在地上进行战争与和平,而是建立罪人与上帝的和平。

信仰就是为了追求属天的和平或上好的福分。这一点,也将基督教和异教区别出来。先知以赛亚说耶稣是和平的君,目的也在这里。对基督教的颠覆在于,用世界的好处取代耶稣的平安。所以我们值得反反复复强调ε?ρ?νη这个字的原初含义(马太福音10:34)。peace by Jesus Christ,而不是借着任何人成就的和平。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字路加和保罗使用的最多。

37节重点可以放在“话”的传讲上。借着耶稣得平安,这伟大的福音是赐给全人类的,这个福音传向地极的过程是从约旦河启程的。“37 这话,在约翰宣传洗礼以后,从加利利起,传遍了犹太;这都是你们知道的”。在原文中,和合本38节的“这都是你们知道的”在37节。?με?ς ο?δατε τ? γεν?μενον ??μα,直译:你们已经知道这话都成就了。这个短句也告诉我们,彼得并不是第一个传福音给哥尼流的人,而他们的信道也是从听道来的。

福音在巴勒斯坦地区,在耶稣地上工作期间,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约旦河阶段,即耶稣的先锋施洗约翰时期。彼得这里向外邦人提到了施洗约翰。我想也不排除这样的隐喻:新人类的诞生是从洗礼池开始的。虽然约翰的洗礼不等于耶稣的洗礼。τ? β?πτισμα ? ?κ?ρυξεν ?ω?ννης,约翰所传的洗礼。约翰的洗礼首先关乎认罪悔改。这是福音的“预工”。而约翰自己为世人作了一个悔改的经典样式:“他必兴旺,我必衰微”(约翰福音3:30)。我不再是神,让神成为我神。向人成为什么人,特别是成为别人的神,是魔鬼利用人性的狂妄或愚蠢完成统治的法宝。但从施洗约翰开始,人在基督里解放了。我不再那么重要了,让基督作我的主,这也是走向天国自由的第一步。对一些罪人而言“我是谁”,实际上是人最大的重担,这也是十字架神学和荣耀神学的区别。后者为了 “向人作人”苦不堪言;而保罗说,那个“我”已经和基督一同钉在十字架上了,同时审判和捆绑我的世界也一同被钉在十字架上(罗马书6:6;加拉太书2:20,5:24,6:14;马太福音27:38)。在这个意义上,基督徒应该和世人相忘于江湖,或挥手于约旦。再见,法老!第二个阶段,在加利利,这是耶稣在地上的故乡。耶稣首先在加利利传福音,首先被家乡人弃绝。第三个阶段,在南方犹大,在那里是犹太教的堡垒,耶稣和律法主义的人类精英发生尖锐冲突,并在那里被钉在十字架上。就这样,从加利利到犹大,耶稣成了人民和领袖的公敌,从故乡到远方,从亲人到异域。但这不是全部,神同时在这个敌基督的世界里,掳掠了仇敌,带出了第一批基督的门徒,成为天国的种子。

二、救主:基督并祂钉十字架

38 神怎样以圣灵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稣。他周流四方行善事,医好凡被魔鬼压制的人。因为神与他同在。39 他在犹太人之地,并耶路撒冷,所行的一切事,有我们作见证。他们竟把他挂在木头上杀了。 40 第三日神叫他复活,显现出来。41 不是显现给众人看,乃是显现给神预先所拣选为他作见证的人看,就是我们这些在他从死里复活以后,和他同吃同喝的人。

1、道成肉身(38)

38 神以圣灵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稣。他周流四方行善事,医好凡被魔鬼压制的人。因为神与他同在(更正版)。

使徒行传10:38-41这4节经文,极为精深的概述了主耶稣一生的工作,我们因此也能看见圣灵充满的彼得,拥有了怎样的见证能力。38节重点是十字架之前的耶稣;39节讲祂钉十字架,40-41节讲祂的死而复活。我们先看第一阶段的耶稣。38节经文可以视为一个交叉结构:“神怎样以圣灵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稣”,与“因为神与他同在”,前后呼应。这两句话实际上在阐述三位一体上帝的真理:父神、圣子和圣灵;前面重点是三位,后面重点是一体。实际上这也包括两个名字,耶稣和以马内利(马太福音1:20-23)。“圣灵”一词同时指向童女怀孕和耶稣洗礼、受试探、传道等重要事件。而三位一体上帝启示和工作的中心,是“以圣灵膏拿撒勒人耶稣”。?ησο?ν τ?ν ?π? Ναζαρ?τ ?ς ?χρισεν α?τ?ν ? θε?ς πνε?ματι ?γ??,这个句子直译:拿撒勒耶稣是神借着圣灵所膏立的;意义就是,拿撒勒的耶稣就是神借着圣灵所立的基督。“基督”是希腊词,出自希伯来字“膏立”(χρ?ω)一词。所以彼得证道的中心信息首先就是返回他最早的认信(马太福音16:18):耶稣是基督!
诸位可能注意到了,我把“圣灵”归入这个句子中,而将“能力”放到下文:κα? δυν?μει ?ς δι?λθεν ε?εργετ?ν κα? ??μενος π?ντας το?ς καταδυναστευομ?νους ?π? το? διαβ?λου,with power He went about doing good, and healing all that were oppressed of the devil。这个句子直译应该是:他靠着能力出去行义,医好凡被魔鬼压制的人。δι?ρχομαι的基本含义是行走到各处去;耶稣第一阶段的工作,是从拿撒勒到巴勒斯坦四方,道成肉身进入世界。动词分词ε?εργετ?ω(行善事)是修饰δι?ρχομαι的。这词在新约圣经中也只出现这一次,应该是从名词ε?εργ?της变化而来。而名词ε?εργ?της在圣经中是这样使用的:“25耶稣说,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那掌权管他们的称为恩主。26但你们不可这样。你们里头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为首领的,倒要像服事人的”(马太福音22:25-26)。所以彼得用这个词不是指世俗意义上的善人,而是在讲,耶稣在地上的一切工作,证明祂是人类的恩主和救主;而这位救主的特点是,祂谦卑自己,反作了众人的奴仆。而接下来这句话在于进一步解释,为什么说耶稣是救世主,因为“医好凡被魔鬼压制的人”——这句话可以和马太福音1:21b互相解释:“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这里至少有两个真理是特别重要的。第一、圣经中一切医治(??ομαι)的神迹,都应该在这个原则下解释;我们因此也明白为什么耶稣将“罪人”和“病人”相提并论。作为救恩的对象——罪人就是病人,医治就是救赎。第二、病人真正的问题是被魔鬼压制(καταδυναστε?ω,雅各书2:6)。而魔鬼的压制手段充分体现在创世记第四章和马太福音第四章的“蛇说”和“鬼说”之中。换言之,凡落入魔鬼三大试探中的人(以食为天、以人为神、以地为家),就是被魔鬼压制的人,就是瞎眼的、瘫痪的人,甚至就是死人。也许这类概念对犹太人来说是常识,但面对哥尼流等希腊罗马的人,彼得直接了当地向外邦人阐明了“医治神迹”的基本真理。而正因为也许要将普遍沦陷于魔鬼或世界之王之下的人解放出来,祂才可能被称为救世主。如果耶稣仅仅医治生理上残疾或绝症之人,那么他只能是极少数人的救主,而这种恩主的名称,李时珍可能比拿撒勒人更配得。

不仅如此,靠权势压制别人,这就是魔鬼的道理,与十字架的道理针锋相对。一方面是力求压制,一方面是甘心受难。压制的核心词是δ?ναμαι,即作别人的王——凡以此为理想的人,都是需要医治的病人,都是被魔鬼附着的人。魔鬼往往使用人或它的差役对我们的压制,把我们训练成它的孩子——反抗压迫,翻身做主。十字架一方面显示了魔鬼的道理:人类用权势杀害他们讨厌的人,他们的父本是魔鬼;另一方面,十字架显示上帝的道理:在被压制中顺服至死,反而胜过魔鬼,拯救魔鬼权势下的罪人。

2、钉十字架(39)

39 他在犹太人之地,并耶路撒冷,所行的一切事,有我们作见证。他们竟把他挂在木头上杀了。

最后的问题是,这位恩主怎样拯救我们:祂死在十字架上。彼得等使徒见证耶稣在地上特别是耶路撒冷的工作,就是钉十字架。耶稣完成在北方加利利的传道工作之后,转向南方,开始了十字架之旅。耶稣的十字架道路是从路加福音9:51开始的,目的地是“犹太人之地,并耶路撒冷”。十字架事件是四福音书共同的重点叙事。39节开篇处首先谈到“有我们作见证”,κα? ?με?ς ?σμεν μ?ρτυρες π?ντων ?ν ?πο?ησεν,And we are witnesses of all things which he did……。这句话也有这样的含义:使徒写了相关的书卷,就是福音书,其中心就是耶稣在犹太和耶路撒冷的受死与复活。这节经文的重点在“唯独圣经”和“唯独基督”和“唯独十字架”。不仅如此,彼得特别谈到他们是耶稣在犹太地和耶路撒冷工作的见证,乃是因为这段时间,使徒和耶稣一直在一起,因此,这个见证必然是真实可信的。实际上,十字架事件既然是我们信仰的中心,也必然成为世界和魔鬼攻击的中心。“非基”的基本战略不仅是否认童女怀孕,更是否认死而复活。所以彼得这里向外邦人宣布:耶稣钉十字架并且复活,乃是他和其他使徒的切身经历。彼得这里用的主语是?με?ς,we;这不是一个人的见证,而多人的见证才具有合法性。

耶稣在犹太之地和耶路撒冷到底经历了什么呢?重点或中心事件是“他们竟把他挂在木头上杀了”。这个定语从句由代词?ς引导,用以说明,这一切事的总结就是十字架。?ν ?νε?λον κρεμ?σαντες ?π? ξ?λου。KJV的这个译法看来不够准确:whom they slew and hanged on a tree。两个动词并不是并列关系,若按KJV的译法,就变成了:他们杀了祂,再把祂挂在木头上。然而第二个动词κρεμ?ννυμι(挂)在这里用作动词分词,是用来修饰主动词?ναιρ?ω(杀)的——他们通过钉祂十字架将祂杀了。?ναιρ?ω这个动词本意是在地上竖起来,在使徒行传中出现了18次,都转意为“杀死”。κρεμ?ννυμι在新约圣经中共出现七次(马太福音18:6,22:40;路加福音23:39;使徒行传5:30,28:4;加拉太书3:13)。“挂”这个动词的轻佻与“杀死”的严肃形成一种神学张力——人类残害了上帝的儿子,如同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如同一场恶作剧。我们看见彼得已经是第二次用“挂在木头上”来谈论耶稣钉十字架了(使徒行传5:30)。无独有偶,另外一位使徒保罗也用同样的方式谈过同一件事:“基督既为我们受了咒诅,(受原文作成)就赎出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因为经上记着,凡挂在木头上都是被咒诅的”(加拉太书3:13)。这是一个犹太人的说法,旧约背景是申命记21:22-23,“22人若犯该死的罪,被治死了,你将他挂在木头上,23他的尸首不可留在木头上过夜,必要当日将他葬埋,免得玷污了耶和华你神所赐你为业之地。因为被挂的人是在神面前受咒诅的”。也可以上溯到创世记2:17,“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以及创世记3:17-19——人因罪被咒诅,从此死就作了王(创世记5;罗马书5:14;哥林多前书15:22)。所以彼得是以这些信息为背景,简要地向外邦人宣讲十字架的真理:一方面,耶稣为我们的罪受了咒诅,替我们死了;另一方面,祂复活是让一切相信的称义。

3、死里复活(40-42)

40 第三日神叫他复活,显现出来。41 不是显现给众人看,乃是显现给神预先所拣选为他作见证的人看,就是我们这些在他从死里复活以后,和他同吃同喝的人。

“我们”见证的内容不仅指向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受难,更指向耶稣的复活。彼得在40节重点讲耶稣的复活。彼得的复活信息可以包括 两个基本方面。

第一、第三日神叫他复活

το?τον ? θε?ς ?γειρεν,Him God raised up。首先,复活的主体是神。这是我们理解复活真理的关键。凡质疑复活信仰的人,实际上都假设是“人”复活了耶稣,因此有无穷无尽的无聊纷争和自以为是。但彼得这里非常清楚地告诉世人,是上帝自己复活了耶稣;而上帝的方式,一定不是人的方式。在这个问题上任何小聪明只能是胡说八道和自取其辱。起初复活真理传到希腊罗马世界的时候,常常引起嘲笑。原因之一就是,希腊罗马文明要求一个理性主义的重复或演示。但圣经的启示正相反,如此重大的事件,仅仅用非常简洁明白的字句表达了。这种间接和理性如同创世纪第一章——神说有,就有。凡理解何为神的人,就完全能理解“复活在神”的真正含义。神就是个灵,神复活了耶稣,乃是一个基本的常识。动词?γε?ρω的本意是举起来,复活是意译。不过我们也看见神的“幽默”;人类将祂儿子举起在十字架上,作为对神极端的凌辱和巴别的图腾;但神“顺势”高举了耶稣,在万有之上;反而叫一切仇敌成了基督的脚蹬。此外,彼得强调第三天,也是耶稣自己和其他使徒反复强调的。一方面,这告诉我们复活是一个历史事实;另一方面,这告诉我们耶稣的死而复活,完全在上帝的计划和掌控之内(哥林多前书15:4)。路加福音中,有6次强调第三日复活。耶稣说的一切话,以及神借着众先知之口的一切预言,都要应验,没有任何势力和阴谋可以阻挡。

第二、向门徒公开显现

如果第一个问题的解释让人有“灵意”或“幻影”的疑虑的话,那么这句说明,则将耶稣的复活带进了现实世界,这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理解、并且当时已经有很多人肉眼看见的事实。“同吃同喝”一方面告诉我们“身体复活”的真理;另一方面,进一步论证使徒见证的真实性。这可以参考保罗的见证:“3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4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 5并且显给矶法看。然后显给十二使徒看。6后来一时显给五百多弟兄看,其中一大半到如今还在,却也有已经睡了的。7以后显给雅各看。再显给众使徒看。8末了也显给我看。我如同未到产期而生的人一般”(哥林多前书15:3-8)。当然,同吃同喝也预表天国的筵席或羔羊的筵席,这是复活的最终目的。

?μφαν? γεν?σθαι这个句子的用法还可以参考罗马书10:20,“我向他们显现”;神自己向人启示他的存在和救恩。?δωκεν α?τ?ν ?μφαν? γεν?σθαι,直译:gave him disclosed becoming。这个句子的中译也许可以这样:(神)赐给他公开的(复活)显现。在彼得的这篇十字架证道中,我们看见他一直在高扬神的主权。在这篇讲道中,彼得用了一个七重奏的方式排比如次:神膏立耶稣、神与他同在、神叫他复活、神赐他显现、神拣选见证人、神吩咐我们、神所立定的……不是我们要证明神的存在,而是神向我们证明祂的存在。证道只是重复神的证明,而不是再发明新的、科学理性的证明方法。这个显现不仅否定了希腊的逻辑学,而且, 否定了希腊的悲剧。对外邦人来说,十字架事件最容易被解读为一场经典的希腊悲剧。希腊悲剧的中心是展示人与命运之间没有最终结局的冲突,特别是,人往往以失败和死亡的方式抗议这样的宿命。这种希腊姿态导致感伤主义、顾影自怜以及逼人仰望自己的悲剧。在某种意义上,希腊悲剧是人性变态或人有病(有罪)的生动见证。一方面悲剧得泪流满面;一方面精神胜利。希腊人愿以剧炫耀于人:我们有悲剧,你们有么?希腊悲剧的观众可能崇拜悲剧英雄,但没有一个人乐意真的像悲剧英雄那样生活——悲剧的的确确显示了悲剧的无意义;除非你像流氓一样说:无意义就是意义。实际上十字架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教会和世界处理成希腊悲剧了,耶稣之死被类比为苏格拉底之死。《耶稣蒙难记》就带着这种希腊情绪。但耶稣之死和苏格拉底之死实在有天壤之别。一方面,耶稣上十字架是一场悲剧,需要我们感恩。但另一方面,整个悲剧的实质是喜剧——上帝从始至终在各各他掌权,复活是受死最终的目的。这是福音和悲剧真正的区别,福音因此称为福音。这一点耶稣自己先对犹太人说得清清楚楚(约翰福音10:17-18);后对外邦大使彼拉多说得清清楚楚(19:10-11)。

三、教会:使徒和先知的见证(42-43

42 他吩咐我们传道给众人,证明他是神所立定的,要作审判活人死人的主。43 众先知也为他作见证,说,凡信他的人,必因他的名,得蒙赦罪。

1、使徒的见证

42 他吩咐我们传道给众人,证明他是神所立定的,要作审判活人死人的主。

使徒行传10:42-43首先谈到了复活的福音怎样临到以色列人,即以色列人中的使徒;然后又借着这些使徒,即复活的第一目击者和见证人,将救主复活的信息临到外邦人或“众人”(42)。然后借着众先知的口,说明这福音也是给全人类的,,叫一切相信的人都能得救(43;参考罗马书3:22)。在交叉结构中,我们也能看见“信心”或“因信称义”这个主题的前后呼应。不过我们也可以将这两节经文分成这样两部分。第一、42讲使徒关于复活的见证;而43节讲先知关于基督和祂复活的见证。而使徒和先知的并置,常常传递两个基本信息。首先是教会,建造在使徒与先知的根基上(以弗所书2:10-22);其次是圣经,使徒和先知的教训都是神所默示的,这就是圣经(以弗所书3:5)。我们先看使徒的见证。

首先,耶稣复活向使徒显现。目的是拣选他们作传道人;而这些见证耶稣死而复活的人,承担了将基督和祂复活的福音从耶路撒冷传遍天下的大使命(路加福音24:46-49;使徒行传1:8)。“他吩咐我们传道给众人”。这里的他当然是指死而复活的耶稣。四福音书的结尾和使徒行传第一章,都相应记述了死而复活的耶稣怎样吩咐门徒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马太福音28:18-20,“18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 19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或作给他们施洗归于父子圣灵的名)20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马可福音17:15-18,“15他又对他们说,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万民原文作凡受造的) 16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17信的人必有神迹随着他们,就是奉我的名赶鬼。说新方言。18手能拿蛇。若喝了什么毒物,也必不受害。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路加福音24:45-49,“45于是耶稣开他们的心窍,使他们能明白圣经。46又对他们说,照经上所写的,基督必受害,第三日从死里复活。47并且人要奉他的名传悔改赦罪的道,从耶路撒冷起直传到万邦。48你们就是这些事的见证。49我要将我父所应许的降在你们身上。你们要在城里等候,直到你们领受从上头来的能力”。使徒行传1:7-8,“7耶稣对他们说,父凭着自己的权柄,所定的时候日期,不是你们可以知道的。8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而约翰福音19:15-23是耶稣三次坚固彼得牧养教会。也可以这样说,马太福音强调拯救罪人和洗礼;马可福音强调胜过魔鬼;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强调圣灵和圣道;而约翰福音着眼于牧者和教会。

那么教会证道信息的中心,就是“证明他是神所立定的,要作审判活人死人的主”。彼得的基督中心论在这里呈现出末世论的特点,这是需要强调的。当然,这在这篇讲道中也存在内部的逻辑关联:讲完了道成肉身和死而复活,就该讲耶稣的再来和末世审判。需要强调的是,彼得向哥尼流等外邦人传讲基督,或者讲信基督的两个基本必要性。第一,耶稣是神所立定的——耶稣是救世主。换句话说,耶稣是基督,是救世主,祂为我们的罪而死,为我们的义而复活。第二、要作审判活人死人的主——耶稣是审判主。这是从否定的意义上,讲信耶稣的必要性。一方面,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另一方面,在耶稣里面的人就不被定罪了,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这里的几个动词需要特别强调。διαμαρτ?ρομαι(证明)在路加福音中就有了这种末世论的含义。路加福音16:28,“因为我还有五个弟兄。他可以对他们作见证,免得他们也来到这痛苦的地方”。?ρ?ζω,to ordain,立定。这个字不仅回应耶稣是受膏者或基督,也指向祂是受难的义仆。这个动词在路加福音22 :22是这样使用的:“人子固然要照所预定的去世。但卖人子的人有祸了”。神“立定”耶稣作救主,却是以受难的方式(以赛亚书53:10)。

审判是针对全人类的。κριτ?ς ζ?ντων κα? νεκρ?ν,the Judge of quick and dead.,活人和死人的审判官。κριτ?ς,审判官(马太福音5:25等)。这个名词的动词形式是κρ?νω,基本含义是分开(马太福音5:40;7:1-2;19:28等)。神的审判在于将罪与义、生与死分别出来。有趣的是,这里表示活人的词是动词分词ζ?ντων,基本含义是有生命的;而表示死人的词是形容词νεκρ?ν,基本含义是没有气息的——气息和圣灵有时候通用。一个已经讨论过的问题可以再唠叨一次,很多人宣称他们不怕死,所以不需要基督。根本原因是,他们不明白死亡是什么意思。一方面,他们按无神论、印度教或进化论的方式理解死亡;他们有理由不怕。另一方面,他们不知道圣经说的死人也要面临审判。这个伟大的真理实在是天国的真理,因为如没有这样的启示,人间早就成了地狱。

2、先知的见证

43 众先知也为他作见证,说,凡信他的人,必因他的名,得蒙赦罪。

最后彼得又返回圣经。像耶稣一样,彼得和保罗都用众先知来代表整卷旧约,而整卷旧约的读法,基督教和犹太教如此不同——整卷圣经都是在为耶稣作证,都在讲耶稣的道成肉身、死而复活、再来审判(约翰福音5:39等);以及——这是彼得在这里所强调的——整卷旧约都在讲“因信称义”,这里的说法是因信得赦。这种旧约神学一直为人所忽视,实在是一个巨大的遗憾。这种忽视最大的悲剧是造成了阅读旧约普遍的障碍:那些悲剧和灾难怎么办?旧约的历史就是人、特别是选民想靠自己行律法而不得的历史。按着彼得的说法,众先知所讲的一切道理,无非在提醒我们:所有靠行为讨神喜悦的人,最终都是被咒诅的人。这一点正如保罗说的:“6 正如,亚伯拉罕信神,这就算为他的义。7 所以你们要知道那以信为本的人,就是亚伯拉罕的子孙。8并且圣经既然预先看明,神要叫外邦人因信称义,就早已传福音给亚伯拉罕,说,万国都必因你得福。可见那以信为本的人,和有信心的亚伯拉罕一同得福。10凡以行律法为本的,都是被咒诅的。因为经上记着,凡不常照律法书上所记一切之事去行的,就被咒诅。11没有一个人靠着律法在神面前称义,这是明显的。因为经上说,义人必因信得生”(加拉太书3:6-11)。请大家在遭遇旧约阅读任何难题的时候,回到彼得:整卷旧约都在讲因信称义;而人类总体上误入邪教,靠行为称义者,都倒毙在旷野之中了。“因为不知道神的义,想要立自己的义,就不服神的义了”(罗马书10:3)。只有因信称义才能穿越“基路伯和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才是通往生命树的平安之路(创世记3:25;罗马书3:17)。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必因他的名”。彼得具体引用的是哪一位先知的话,或者说是他自己对众先知信息的总结,我们先不做讨论。需要关注的问题是,“他的名”(?ν?ματος α?το?)是什么意思。旧约中的众先知多次多方地这样谈到了神的名:耶和华是我的名。这名首先是雅各即以色列的祝福(创世记32:29,参考创世记 48:16)。神向摩西显现,告诉他“耶和华是我的名”,而以色列人要将这名传遍天下(出埃及记 3:15,9:16,33:19)。于是众先知不断重复这个真理,特别是当以色列人忘记这名的时候(以赛亚书 42:8,51:15,52:6;耶利米书16:21;撒迦利亚10:12,13:9;玛拉基书1:11等)。我们可以这样来领受:所谓因信称义,因信得赦,就是否定自己的是,顺服神的是:不要让自己作神,而让神成为我的神。这就是信心得救的基本含义了。自己扮演上帝必然犯罪,至于失去救恩;而让上帝成为我的主,必然蒙福,而且永生。“名人”可以和大洪水之前的“伟人”、大洪水之后的“英雄”并列为第三大人类愚妄,可以将“名教”称为巴别塔现象(创世记11:4)。每一个名人或人名就是一座巴别塔,不过要拿砖当石头拿石漆当灰泥(应该是用土坯作砖石用烂泥作水泥)建造自己,结果纷纷倒塌。我用了四十年的时间才开始摆脱名教邪教,才灵魂苏醒于福音书作者不属灵的属天智慧。我的名,还是他的名,这是一个问题。

应用:十字架神学

我们再一次看见使徒和先知的见证,是以基督并祂钉十字架为中心的。十字架神学被称为真正的神学,一般认为,这条路线就是从保罗到路德的路线。路德特别提出了十字架神学(theologia crucis)这个概念,这是在1518年《海德堡辩论》中开始的。路德的十字架神学主要是为了驳斥罗马天主教的荣耀神学(theologia gloriae)。汉语神学对路德十字架神学有一些零星的介绍,不过相当一部分文字或译评出于改革宗教会。这里面有两个缺陷。第一、改革宗的限定救恩论或“双重我定论”从始至终“限定”了十字架的智慧和大能。路德从始至终的观点是,耶稣在十字架上受死赎罪,不仅是为信徒,也是为普天下人的罪。但改革宗在解释十字架神学的时候,完全将这个道理放置一边,使十字架神学成为郁金香的一部分;又拖入到名实思辨的哲学泥沼之中(阿奎那与奥卡姆)。第二、过度吹捧路德十字架神学的博大精深和凿空突破。事实上,路德的十字架神学只是画了一张草图,是一个没有完成的作品。不仅如此,任何一种神学见证都不是圣经本身,一定带着人的局限。路德十字架神学最大的局限是,他建立这个神学概念所引证的经文过于偏僻(如出埃及记33:18和罗马书1:20);包括他只是重视保罗的十字架神学,而对彼得的十字架神学几乎完全回避了。新约圣经还有更充分的相关信息没有解读,而这些信息可以突破路德的十字架神学。我们今天应该进一步返回圣经,借着新约圣经所有十字架的经文,来学习十字架到底是什么意思。当然,我们的看见也是有局限的,求神怜悯。十字架神学应该包括两个基本的论题:基督的十字架和基督徒的十字架;神是十字架上的神,人是十字架下的人。

一、基督的十字架

我们先从福音书谈起。福音书中基督的十字架信息可以分为三大类:预言、事件、反思。

1、前瞻十字架——苦难与平安

一方面,耶稣钉十字架之前所传的道和所行的神迹, 都指向祂的十字架。我们在谈登山宝训与十字架的关系的时候,以及谈四福音书的十字架叙事的重心的时候,都分享过这个看见。另一方面,耶稣多次多方地预告自己要被钉上十字架,并且三日后复活。这些预言是渐进的,存在逻辑上内部关联。

马太福音20:19,“又交给外邦人,将他戏弄,鞭打,钉在十字架上。第三日他要复活”;这节经文强调钉死基督的是整个人类,就是犹太人和外邦人的亲密合作。十字架显示人与上帝处于战争状态。马太福音26:2,“你们知道过两天是逾越节,人子将要被交给人,钉在十字架上”。这里强调十字架的救赎和解放意义,耶稣是逾越节的羔羊,借着祂的献祭,有一场新出埃及的天路运动。与流行的看法可能相反,十字架虽然是一场极端的苦难,而且是一切苦难的高峰和总结;但十字架从来不是突如其来的灾变。耶稣的十字架预言本身显示了上帝在十字架事件上的绝对主权,可能再没有这个预言本身更能赐给我们平安的了——无论十字架怎样总结了生命的悲剧,但我们的天父上帝始终掌权。这也是亚伯拉罕献以撒所预表的信心:可能过程极度痛苦,但结局是出人意料的平安。神的平安乃是经过苦难的平安。

2、经历十字架——罪与爱

这个过程与其说强调的是耶稣的受苦,不如说同时强调的更是耶稣的受辱:作为罪犯、赤身裸体、各种嘲笑。如果说十字架的预言彰显了神的主权;那么借着耶稣的受难和受辱,彰显了神对罪人的爱——上帝在基督的苦难和屈辱中,告诉我们何为神的爱,就是忍耐和饶恕正在残害和杀戮祂的人;同时,更借着耶稣的死,救赎和赦免人一切的罪。神的爱就是忍耐和赦罪的爱。

首先,人类的本质——我杀故我在,而且是杀神。十字架前彼拉多和犹太人的对话与人的罪性。马太福音27:22-23,“22彼拉多说,这样,那称为基督的耶稣,我怎么办他呢?他们都说,把他钉十字架。23 巡抚说,为什么呢?他作了什么恶事呢?他们便极力地喊着说,把他钉十字架”。人的罪一方面表现在彼拉多的无知,没有人认识十字架的真理;约翰福音在彼拉多和耶稣的对话中特别告诉我们人对真理的无知(约翰福音 19:10)。另一方面表现为犹太人的邪恶。路加福音 23:23,“他们大声催逼彼拉多,求他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他们的声音就得了胜”。

其次,人类的自由。 耶稣和巴拉巴之间的“自由选择”,如同伊甸园里两棵树的选择,非此即彼。自由选择的本质顺服择劣机制,见证人性的完全败坏。马太福音27:26,“于是彼拉多释放巴拉巴给他们,把耶稣鞭打了,交给人钉十字架”。不过马可福音15:15又让我们看见人的精明与伪善:“彼拉多要叫众人喜悦,就释放巴拉巴给他们,将耶稣鞭打了,交给人钉十字架”。犹太人同样很精明。约翰福音 19:15,“他们喊着说,除掉他,除掉他,钉他在十字架上。彼拉多说,我可以把你们的王钉十字架吗?祭司长回答说,除了该撒,我们没有王”。 自由选择是很聪明的选择,趋利避害,但与“义”无关。

第三, 人类的幸福。人追求游戏,这场游戏人生的本质是以恶为善——我们非常欣赏自己的犯罪。人不仅自由选择作恶,而且以作恶为乐。这特别表现在对耶稣的戏弄上。这就是髑髅地、坟场、鞭打、讥诮、袍子、荆棘的冠冕、醋、抓阄瓜分衣服和挂牌游街、枪扎肋骨并打断腿等鞭尸事件(马太福音27:3,27:35,27:40,27:42;约翰福音19:19-20;约翰福音19:41)。人类的幸福总是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而且人追求这种幸福。一方面极端到鞭尸或身后泼污,连死人都不放过;另一方面,残忍扩大化,殃及慈母。人对耶稣的凌辱特别残忍地表现在约翰福音19:25 ,“站在耶稣十字架旁边的,有他母亲,与他母亲的姊妹,并革罗吧的妻子马利亚,和抹大拉的马利亚”——在你至亲的人面前羞辱和杀害你,将伤害深入你的骨髓的同时,殃及你所爱的人,在纵横两个方向上加强杀伤力。

第四,人类的公义。仅仅戏乐尚不能给人平安,于是“道德”起来用以善为恶的策略为罪恶辩护。十字架将义人定义为罪犯,好让人类心安理得。必须把受害者妖魔化,这是罪人的内脏反应。一方面,让祂与古利奈人西门同负十字架,而古利奈人属于被咒诅的迦南后裔。马太福音27:32,“他们出来的时候,遇见一个古利奈人,名叫西门,就勉强他同去,好背着耶稣的十字架”。这显然是精心选择的。马可福音 15:21的叙述更充分:“有一个古利奈人西门,就是亚力山大和鲁孚的父亲,从乡下来,经过那地方。他们就勉强他同去,好背着耶稣的十字架”。而路加福音告诉我们,这个勉强乃是“抓捕”:路加福音23:26,“带耶稣去的时候,有一个古利奈人西门,从乡下来。他们就抓住他,把十字架搁在他身上,叫他背着跟随耶稣”。另一方面,让祂和两个强盗同列。马太福音 27:38,“当时,有两个强盗,和他同钉十字架,一个在右边,一个在左边”;路加福音23:33,“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髑髅地,就在那里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又钉了两个犯人,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

第五、人类的内战。犹太人羞辱耶稣,彼拉多羞辱犹太人。即使在十字架下,在人类联合起来侮辱上帝的时候,人类也没有忘记互相踩踏——每个人都是别人的十字架,倒过来却追求钉别人的十字架;除了耶稣,没有人愿意自己上十字架。所有人都愿意凌辱别人,并对遭遇的凌辱不共戴天。约翰福音19:22,“19彼拉多又用牌子写了一个名号,安在十字架上。写的是犹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稣。  20有许多犹太人念这名号。因为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与城相近,并且是用希伯来,罗马,希利尼,三样文字写的。21犹太人的祭司长,就对彼拉多说,不要写犹太人的王。要写他自己说我是犹太人的王。22彼拉多说,我所写的,我已经写上了。 有许多犹太人念这名号。因为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与城相近,并且是用希伯来,罗马,希利尼,三样文字写的”。这场内战再现了马槽的意义,牲口食槽,这就是人类世界。

第六、人类的同情。人类以同情心、良心残留着被造的形象;而圣经也教导基督徒,与哀哭的一起哀哭。但这些道理不适合十字架。耶稣在各各他山上并没有哀哭,没有为自己哀哭。他在地上曾经为耶路撒冷哀哭,为拉撒路之死哀哭。不仅如此,在十字架之路上,耶稣也阻止别人为祂哀哭。“耶稣转身对她们说,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为我哭,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路加福音23:28)。人类的同情使人不认识十字架上的上帝,也不认识自己的罪。同情和真理往往是对立的,因为人在同情心中会自以为神。神不要你可怜祂,因为祂是因为我们太可怜才上的十字架。一个罪犯没有权利像无关的人那样表演自己对替身的怜悯;一个蒙恩的罪人更没有资格表演像神一样为别人的罪哭泣以至于忘记了自己是谁。十字架拒绝“忘我和无关的同情”,这实在是愚昧中的愚昧,残忍中的残忍。十字架不是悲剧文学,而是在基督的受难中显示我们自身的福音或悲剧,你自己选择。信耶稣为我死,我们就脱离最后的审判。不信的,罪已经定了,直到最后在神的审判台前哀哭切齿。

3、回望十字架——死与生

这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福音书中的复活事件。马太福音 28:5,“天使对妇女说,不要害怕,我知道你们是寻找那钉十字架的耶稣”。马太福音在复活节的黎明强调天使的见证。马可福音16:6 ,“那少年人对她们说,不要惊恐。你们寻找那钉十字架的拿撒勒人耶稣。他已经复活了,不在这里。请看安放他的地方”。马可福音强调(少年)人的见证。死是为了活,不死就不能活。人进入永生,乃是在基督的复活中胜过死亡,分享基督的复活。复活是基督十字架的总结,与十字架的预言前后呼应——神掌权,直到最终复活的结局。路加福音 24:7 特别回应了起初的预言:“说,人子必须被交在罪人手里,钉在十字架上,第三日复活”。复活和人类(妇女、你们)有关,复活使我们的信仰成为真正的福音,复活是福音的真正意义。

其次,是十字架之后使徒们的反思。这可以分为彼得的十字架神学和保罗的十字架神学。彼得的十字架神学首先表现在使徒行传的四场讲道中,主题是基督的十字架;然后表现在彼得两封书信中,主题是基督徒的十字架。彼得这四次证道讲论基督钉十字架,主要有四个重要的主题:神的预定、人的罪恶、基督复活和人的更新。第一、十字架预言:神借着众先知预言了耶稣之死和复活,这与主自己的讲论是一致的。第二、人是杀神者。“你们就借着无法之人的手把他钉在十字架上杀了”(你们借刀杀人),“你们杀了那生命的主”(你们杀的是上帝的儿子),“你们所钉十字架的耶稣基督”“他们竟把他挂在木头上杀了”(你们用最残忍的方式杀害了上帝的儿子)。第三、神让耶稣复活,作人类的救主和审判主。第四、所以你们要悔改信耶稣,从洗礼开始全新的生活,顺服圣灵——神在耶稣身上计划了一场十字架苦难,为成就一场复活;所有在基督里的人,也将这样死而复活。

保罗的十字架神学主要包括四个主题,启示、赦罪(代罪羔羊)、称义(复活叫我们称义)、成圣(基督徒的十字架)。路德重点阐述的是保罗的十字架神学,特别是启示那一部分,在与荣耀神学的对立中,诸多洞见别开生面,振聋发聩。这是迄今为止最优秀的启示。保罗的十字架的启示信息主要记在哥林多前书1:17-2:16,这一点路德的领受无疑是对的——神借着十字架上的基督启示了祂自己,颠覆了人类关于荣耀、能力和智慧的流俗定见:“在荣耀与威严中认识上帝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够的,也没什么益处,除非他在十字架的谦卑和羞辱中去认识上帝”(参考以赛亚书45:15,约翰福音14:7-8)。十字架是一切普世价值的仇敌,因为人是十字架的仇敌。十字架上的上帝首先否定了人的强吻,结束了人道德同伴的妄想和纠缠,如同耶稣逃离人的纠缠,直至逃到十字架上,那个人和人都厌弃的地方。但只有十字架上的上帝才是上帝。哥林多后书13:4,“他因软弱被钉在十字架上,却因神的大能,仍然活着。我们也是这样同他软弱,但因神向你们所显的大能,也必与他同活”。这个软弱变刚强的大翻转可以参考腓立比书2:6-11。这是真上帝和假上帝、非上帝的区别。其次,十字架的上帝肯定了自己。不是至高无上的上帝,而是软如无助的上帝;但软弱无助的上帝才是至高无上的上帝。不是大能荣耀智慧的上帝,而是无能屈辱愚拙的上帝,而无能屈辱愚拙的上帝,才是大能荣耀智慧的上帝。十字架上的上帝让一切人震惊并指控为谎言,因此十字架的上帝才是胜过魔鬼和世界的上帝。十字架成功躲开了撒旦和人,反过来将信徒保守在翅膀之下,展翅上腾。

不过十字架不仅启示了上帝是谁,不仅是上帝的自我启示;也是对世界的启示。十字架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钉死基督的世界,一方面被救赎,一方面等候审判。因此保罗的十字架神学更是赦罪称义的神学:基督钉十字架不仅是上帝的自我启示,更是对人的启示——神是活人的神,上帝的儿子受死是为了让人分享祂 的死和复活。罗马书4:25可以说是十字架神学的精髓:“耶稣被交给人,是为我们的过犯,复活是为叫我们称义”。称义的另外一个角度称为“和好”。十字架神学因此也是和平的福音,目的在神与人之间重建和平。以弗所书2:16,“既在十字架上灭了冤仇,便借这十字架,使两下归为一体,与神和好了”;歌罗西书1:20,“既然借着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借着他叫万有,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与自己和好了”。称义强调的是上帝单方面的赦罪和施恩;“和好”才是强调上帝主动带领人与自己“化敌为友”。

二、门徒的十字架

实际上,马太福音首先谈到的不是耶稣的十字架,而是门徒的十字架。马太福音10:38,“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马太福音 16:24,“于是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路加福音9:23加强了这个信息:“耶稣又对众人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天天”背十字架,这指向了我们日常的生活。十字架不仅在壮烈的殉道现场,更在我们的春夏和晨昏。那么,什么是基督徒的十字架呢?

首先,基督徒是蒙恩的罪人,我们因罪继续被圣灵责备、被神管教、肉体和圣灵相争,这不配称为我们的十字架。正如基督的十字架和罪犯的十字架不同,基督徒的十字架和外邦人的十字架也不同。这世界因我自己的罪钉死在十字架上,甚至因为自己的异教信仰在刑场“英勇就义”的人很多。但基督的十字架是独一无二的,基督徒的十字架也是。不过我们的十字架乃是指我们为主殉道。耶稣说“我走过的路,你们也要走”;彼得为主倒钉十字架,这就是基督徒的十字架。基督徒的十字架和基督的十字架至少有两大区别:我的十字架只有见证意义,没有救赎意义;耶稣是无罪被钉,我们是因信被钉。十字架是一种刑具,而且是残忍和羞辱的惩罚,包含着魔鬼和世人的控告、定罪和孽杀。我们的十字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魔鬼指着我们被赦免的罪控告杀害我们,让基督的十字架徒然无功,夺去我们的救恩,使我们重新成为它的奴仆和产业。这是纵向的那根木头。第二,用百般的刑罚和羞辱,逼迫我们在众人面前否认我们的信仰,否认基督,并放弃传道的见证。这是彼得火堆边的选择:否认基督可以向人活着;在人面前认基督并传讲基督,只能一同被处死,但却向神活着。为罪受苦不是我们的十字架,为义受苦才是我们的十字架。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十字架?

1、持定基督十字架的救恩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2:2宣告:“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这个钉十字架用的是σταυρ?ω的动词分词,完成时态、被动语态:他已经被钉了十字架。更可以说,他已经为我和你被钉了十字架。一切的罪,已经因此被赦免了。从此我们不在律法的控告之下,只在恩典之下((约翰福音1:17,8:11b;罗马书6:6,8:32-39;加拉太书3:1,20-21,5:24)。因这十字架,魔鬼控告无效(罗西书2:13-15)。一方面,世界一定要钉我们的十字架,世界恨我们,想方设法将我们挂在木头上,他们称之为耻辱柱(马太福音 23:34)。另一方面,面对控告的气急败坏根源于还贪爱世界,但十字架已经彻底解除了我们和世界的陈腐关系。加拉太书6:14,“ 但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因这十字架,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已经互相钉死的双方没有道理再互相捆绑。你这个钉死基督的世界,对我这个已经和基督同钉的人,有什么相干呢?世界如何“看”我,毫无意义。

2、不要钉任何人的十字架

钉人还是被钉,基督徒还是邪教徒,假师傅还是真仆人,假先知还是传道人,魔鬼的儿子还是神的儿女,十字架一案泾渭分明。有人说,读过约翰福音第八章那个被人捉拿又被主释放的行淫妇人的故事之后,再不敢拿石头打击任何肉身的人。但我们今天更可以说,耶稣被钉十字架之后,我们就不要再钉任何人的十字架。十字架让我们看见我们行刑者的丑恶面目,为的是让我们避免这些罪恶和丑行。这世界上最撒旦的形象,就是罪人钉罪人的十字架,所谓“连撒但也装作光明的天使”(哥林多后书11:14)。十字架时时刻刻提醒我们,你不要装作光明的天使。

3、背自己的十字架跟随主

彼得的两封书信是真正的十架书信,重点在讨论基督徒的十字架——那时候,彼得即将为主倒钉在十字架上。基督徒十字架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教会生活和家庭生活,实际上,彼得前书存在一个交叉结构:教会(彼得前书1-2)-家庭(彼得前书3)-教会(彼得前书4-5);而教会更是属灵的天家。这种为主聚会才是我们的火窑。魔鬼和世界痛恨我们不仅仅是我们个人和上帝纵向的关系与爱情,还有就是我们为主的缘故彼此相爱,这尤其表现在聚会生活和主日崇拜中。我们都知道,他们并不恨我们个人信仰基督,他们恨我们以“组织”(教会)的方式公开地信仰基督。他们不会拆毁你,但会拆毁教堂。而人性、魔鬼和世界就用十字架拆毁我们的聚会生活。而彼得书信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在大逼迫、大患难面前,你是否还能用“主日崇拜”等公开的方式,坚守和见证你的信仰。不要教会和家庭的隐修神学,本质就是恐惧、精明而不要十字架。用教会和家庭中的苦难夺去我们的信仰,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十字架。使徒书信中的十字架信息,无一不指向教会生活的十字架,特别指向坚持聚会(加拉太书5:11,6:12;腓立比书3:18;希伯来书6:6)。没有教会生活的人根本不配谈十字架,因为你根本就没有经历过圣经所说的十字架,而且这些人将十字架扔在路上,逃亡山林和舞台,或窜堂成瘾,丢十字架成癖。结果也必然是,他们从未经历过十字架的复活。这一点正如主说的:“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马太福音10:32)。除了教会崇拜和聚会,还有什么外在形式能经常而明显地证明我们在人前认基督呢?使徒书信所处理的一切纷争和患难,不都是教会内部和世界加给教会的吗?我们的神学对话系列,主旨之一是劝勉离开教会十字架的人,而这是一切敬虔主义神学和自由主义神学的本质。基督徒的十字架不仅仅是“舍己”(不靠自己,不为自己;更重要的是不看自己——保罗算什么呢);更在于“跟随”——如妻子跟随丈夫。哪一种异教不教导“舍己”呢?但只有耶稣教导我们跟随祂。然而除了教会,怎样跟随呢?若没有舍己怎样坚持教会生活呢?

新娘要誓死忠心。只有两个十字架,新郎的十字架,和新娘的十字架,基督和祂的教会。那么亲爱的弟兄姐妹,我们怎样才能持守教会的十字架。没有别的道路,只有靠教会生活,靠圣道和圣礼。我们再以彼得为例。首先,圣灵借着圣道本身赐给彼得胜过十字架的信心。彼得的结局,主早就预言给他了(约翰福音21:18-19)。主也对所有门徒说,“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翰福音1:3b)。主预言了十字架的苦难,也预言了十字架的得胜。我们的十字架苦难在主的掌握之中,为成就更大的美意:“可以得着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为你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彼得前书1:4);“叫你们的信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彼得前书1:7);“倒要欢喜。因为你们是与基督一同受苦,使你们在他荣耀显现的时候,也可以欢喜快乐”(彼得前书4:13)。其次,彼得用圣道在教会反复教导门徒,预备经历十字架。彼得后书的一个基本主题就是,靠圣灵借着主的道(“经上所有的预言”、“真道”、“义道”、“圣命”、“圣先知预先所说的话和主救主的命令”,“他一切的信”),坚固我们走十字架道路的信心。而一切圣道的中心,圣灵带领我们仰望的中心,乃是基督并祂钉十字架。门徒只有仰望主的十字架,才能背负自己的十字架(希伯来书12:2)。最后,不要停止聚会,乃是因为要天天面对十字架。十字架事件被预告为没完没了反复发生,因此,我们的信心只能在不断应战中被建立。借着教会中传讲的圣道和聚会生活本身我们经历“百般的试炼” (彼得前书1:6)和“火炼的试验”(彼得前书4:12);借着施恩之具所造就的信心,我们在十字架路上展翅上腾。不要被十字架特别是天天十字架吓倒,反要因信得胜。“胜过世界的是谁呢?不是那信耶稣是神儿子的吗?”(约翰一书 5:5)阿门!

任不寐,2014年8月10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