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之夜

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个人资料
正文

“三年使徒行传”第三十六课:造男造女(9:31-43)

(2017-03-10 20:32:24) 下一个

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阿门。今天的证道经文是使徒行传9:31-43,

31 那时犹太,加利利,撒玛利亚,各处的教会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圣灵的安慰,人数就增多了。

32 彼得周流四方的时候,也到了居住吕大的圣徒那里。33 遇见一个人,名叫以尼雅,得了瘫痪,在褥子上躺卧八年。34 彼得对他说,以尼雅,耶稣基督医好你了。起来收拾你的褥子。他就立刻起来了。 35 凡住吕大和沙仑的人都看见了他,就归服主。

36 在约帕有一个女徒,名叫大比大,翻希利尼话,就是多加。(多加就是羚羊的意思)她广行善事,多施周济。37当时,她患病而死。有人把她洗了。停在楼上。 38吕大原与约帕相近。门徒听见彼得在那里,就打发两个人去见他,央求他说,快到我们那里去,不要耽延。39彼得就起身和他们同去。到了,便有人领他上楼。众寡妇都站在彼得旁边哭,拿多加与她们同在时,所做的里衣外衣给他看。40彼得叫她们都出去,就跪下祷告,转身对着死人说,大比大,起来,她就睁开眼睛,见了彼得,便坐起来。41彼得伸手扶她起来,叫众圣徒和寡妇进去,把多加活活地交给他们。42这事传遍了约帕,就有许多人信了主。

43此后彼得在约帕一个硝皮匠西门的家里,住了多日。

感谢神的话语。从使徒行传9:31开始,一直到使徒行传12:25,叙事中心从扫罗转回彼得。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彼得所行的两个神迹。第一是在吕大,拯救一个瘫痪的男人;第二是在约帕,复活了一个女人——我们因此可以看见圣灵怎样在基督里重新造男造女。今天的经文我们可以这样来安排。首先,31节是总论(当然也是此前经文的总结);而接下来以三个人物为中心,让我们依次认识教会到底是怎样成长的——教会就是不断通过医治和接纳以尼雅、大比大以及西门扩张神的国度的。这三个人物都非常有代表性,他们都活在我们自己的身上,我们都在生命中经历过他们。神正是这样借着教会寻找和重建新人,惟愿神在基督里重新建造我们,惟愿我们都成为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阿门。

一、教会成长(31

31 那时犹太,加利利,撒玛利亚,各处的教会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圣灵的安慰,人数就增多了。

1、真的……教会……

首先请允许我用一点时间重申圣经和福音的特质。阻拦福音最大障碍就是:这是真的吗,神岂是真说。μ?ν,truly……在这节经文的开篇处,原文中有一个小品词μ?ν并没有翻译出来,这个字的基本含义是truly, certainly, surely, indeed;这一切都是真的。这与蛇的“岂是真说”形成对比。如同创世记1:1,圣经只是宣告,并不辩论——辩论是从罪开始,是从谎言开始的必要性,是从罪开始的罪。只有神是就说是,不需要你的“逻辑进程”。蛇是因为自己就是撒谎者,骗子及其后裔愿意真理愈辩愈明,一个根本原因是他们自己撒谎,因此不相信任何真话; 对圣经任何主张都先假定是可质疑的,然后根据他那可怜的头脑和知识与神辩论,以此来寻找最后令他满意的真理。这不是福音的方法;福音的方法是:直言宣告,圣灵印证。这个字也有“尽管如此但是”之意(马太福音3:11)——虽然教会遭遇逼迫,尽管扫罗也遭遇追杀,但教会仍然兴旺。Α?… …?κκλησ?αι…… 这节经文所表达的教会成长的信息,在使徒行传中以类似的方式反复出现,告诉我们使徒行传是教会成长的传记,教会(?κκλησ?αι)才是圣灵关注的中心,教会才是基督的新娘;而教会一直在更新增长之中。这个新娘是怎样 长大的呢?这节经文至少让我们回到两个背景之中,第一是使徒行传1:8,我们看见主耶稣的应许正在逐一应验,神是历史的主权者和教会的主——神的应许、保守和同在是教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第二是使徒行传1-9章中耶路撒冷教会和使徒保罗怎样被世界逼迫,教会是在逼迫中成长的,教会是一场胜利。教会诞生在血中,你是看见亚当的肋骨怎样变成了夏娃。基督的新娘也是这样出生的。然后是表示时间的小品词ο?ν,教会和基督徒个人的诞生和成长都有一个时间,需要我们忍耐和守望。

2、起初神创造天地

我们曾经说过,神迹中任何一个时间或叙事,几乎都可以返回创世纪1:1-3:时间,空间,神的创造生命,将光明破碎黑暗,建造乐园。31节也是按这个意思展开的,然后让我们进一步“欣赏”那三个新造的人。ο?ν…… καθ? ?λης τ?ς ?ουδα?ας κα? Γαλιλα?ας κα? Σαμαρε?ας,Then had the churches rest throughout all Judaea and Galilee and Samaria。首先是时间,ο?ν,then,那时。神在时间中救赎我们,首先是救赎我们脱离时间的压迫,归入永恒。神对人的救赎、对教会的复兴也有祂自己的时间,因此你必须学习忍耐和守望。其次是空间,这里讲了三个地方,除了回应使徒行传1:8以外,也告诉我们,神遍地在寻找我们,从耶路撒冷直到蒙特利尔。正如诗人所说的:“我往那里去躲避你的灵。我往那里逃躲避你的面”(诗篇139:7)。认识“起初”和“天地”之后,我们来学习“创造”,学习神的“动词”。这节经文是一个并列结构,有两个主动词带领。第一是教会得平安,第二是教会人数被增加。教会成长和福音兴旺的第一标志是平安。ε?χον ε?ρ?νην,they had peacr,他们有平安。第一个主动词?χω作imperfect,表明这个平安的持续增长。圣经中“平安”(ε?ρ?νη)一词首先不是指人际关系,而是指人神关系,首先就是人与神和好,并因此拥有稳定、和平与安息。只要我们因基督的缘故已经与神和好了,又因我们持守这道,我们就在神的安息之内,任何外在世界的苦难和搅扰就都没有意义了。教会的本质先在这里,在一个邪恶淫乱动荡不安的世界里,这里是可安歇的水边。这个平安有两个动词分词加以修饰。第一是建立,ο?κοδομ?ω,这个字的本意就是建造房屋(马太福音7:24)。这里用在被动语态,告诉我们教会及其平安是神所建造的(马太福音16:18;参考哥林多前书8:1、14:4;帖撒罗尼迦前书5:11等)。居者有其屋是平安的保障,住在基督里才有平安。这与教会生活以及施恩之具有关。第二个动词分词是“敬畏”。πορευομ?ναι τ? φ?β? το? κυρ?ου,walking in the fear of the Lord。动词πορε?ω的基本含义是行走,教会一直走在敬畏神的道路上。只怕神而大得平安。因为只敬畏神,所以“不要怕他们”。

3、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第二个主动词是πληθ?νω,被动语态,也是imperfect,人数增加,这主要转向人与人之间在基督里全新的关系。τ? παρακλ?σει το? ?γ?ου πνε?ματος ?πληθ?νοντο,in the comfort of the Holy Ghost, were multiplied;在圣灵的安慰中,他们人数不断被加添。圣灵通过施恩之具和神迹奇事不断安慰我们,这是成长的基础和保障。παρ?κλησις的意思不仅仅是安慰,更指“召集”、“交通”。教会是在不停止聚会、坚持与神交通的前提下增长的。一方面,圣灵的安慰取消了任何安慰,或者高于一切安慰。另一方面,信及其成长都是神的工作,在这个领域,没有任何争辩的必要。这是需要你自己经历的。不仅如此,人都是需要安慰者,需要神借着教会赐予安慰。这个安慰有一个表现,就是我们这个属灵的家庭的成长,就是教会的扩张。πληθ?νω的基本含义在创世记1: 20-28,“20神说,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要有雀鸟飞在地面以上,天空之中。21神就造出大鱼和水中所滋生各样有生命的动物,各从其类。又造出各样飞鸟,各从其类。神看着是好的。 22神就赐福给这一切,说,滋生繁多,充满海中的水。雀鸟也要多生在地上。23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五日。24神说,地要生出活物来,各从其类。牲畜,昆虫,野兽,各从其类。事就这样成了。25于是神造出野兽,各从其类。牲畜,各从其类。地上一切昆虫,各从其类。神看着是好的。26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27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28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不过教会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耶路撒冷不是一天建立起来的。这个词在使徒行传中已经出现三次了(使徒行传6:1,6:7,7:17)。

二、吕大神迹(32-35

32 彼得周流四方的时候,也到了居住吕大的圣徒那里。33 遇见一个人,名叫以尼雅,得了瘫痪,在褥子上躺卧八年。34 彼得对他说,以尼雅,耶稣基督医好你了。起来收拾你的褥子。他就立刻起来了。 35 凡住吕大和沙仑的人都看见了他,就归服主。

1、吕大和沙仑

现在我们来看两个并列的神迹。第一是医治吕大的以尼雅。διερχ?μενον …… κατελθε?ν,这两个动词大约有出来……下去的意思,这告诉我们,彼得是从耶路撒冷出来的,下到各处去传福音;其中包括向沿海方向周游。32-35这段经文也可以视为一个交叉结构,首尾提到吕大和沙仑两个地方,两个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的地方;以尼雅如同两片泥土之中的造物,一个即将被这些泥土所创造的活人。吕大是城市,沙仑是地区。诸位应该先在地图上找到它们,然后在旧约圣经中找到它们。吕大在旧约中被称为罗德(???),相关经文在历代志上8:12、以斯拉记2:33、尼希米记7:37、尼希米记11:35。???的基本含义是分娩的痛苦,辛苦等;希腊文Λ?δδα的基本含义类似,更强调其冲突和战乱的性质。换句话说,基督的使徒到了苦境,这个世界充满了人与人的冲突,而且本质是人与神的冲突。以尼雅是在一场痛苦的冲突中重生的。沙仑在旧约中出现在雅歌2:1;以赛亚书3:9、35:2、65:10。???????的意思就是平原。这是长满玫瑰花的地方,这是初恋的地方;这是先知预言将成为牧场的地方。这些预言都将应验。在这苦难的世界里,孕育着一个伟大的爱情故事;在这沙漠一样的世界里,将出现一片美丽的草原。草原上开放着你梦寐以求的爱情花朵。值得强调的是,35节中“归服”一字是?πιστρ?φω,基本含义是“转向”、回头。这也是浪子回家的故事——人只是寄居在地上,这地方不是我们的家,如今,以尼雅要回家了。林黛玉说:我要回去了。她是不是真的回去了,我不知道;但以尼雅要回去了,这是千真万确的。

2、以尼雅是谁

在彼得到达吕大之前,福音借着腓利等已经传到了这里,所以彼得是先到“吕大的圣徒那里”。το?ς ?γ?ους,the saints。圣徒这个词在圣经中并不是指什么属灵伟人,而是指因信称义的信徒。这里特别提到一个叫以尼雅的瘫子,神要借着彼得将救恩临到这个苦难世界中的“苦人儿”。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彼得到那里与有意寻找这个人,要借着他带领更多人信福音。ε?ρ?σκω这个动词是仔细寻找,超过“遇见”的涵义。神来找人,寻找罪人和失丧的羊。然后我们来看Α?ν?ας这个名字的含义。这是一个希腊罗马常用的名字,而且几乎是家喻户晓的那个特洛伊人的名字。Α?ν?ας的意思是值得称赞的,“赞美人”,得人的赞美。这个名字身上反映了那种从蛇说“可喜爱的”开始,经巴别塔“传扬我们的名”直到希腊罗马不断泛滥的无神论和人本主义思潮。“人赞美人”这种人生理想,造就了无数英雄和铁汉,而这些人类英雄和铁汉,在神面前不过是瘫子。事实上,Α?ν?ας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以及莎士比亚的《特洛伊围城记》中,几乎恰恰就是一个伟大的英雄,是希腊罗马伟人的代表,甚至是罗马的“文明始祖”。Α?ν?ας的母亲是维纳斯,只是中译Α?ν?ας为埃涅阿斯等。彼得寻找并医治以尼雅,这一幕实在生动无比——加利利的渔夫,如今要得一条大鱼了。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根据上下文,以尼雅和大比大一样,应该已经是基督徒了——因此,这两个神迹医治的对象是基督徒,这一点和以前的神迹相比是不同的。这应该也意味着,即使是基督徒,他们仍有“肉体瘫痪”的时候,也需要神继续医治和坚固。所以我们要将自己从重生派邪教徒中分别出来,承认自己就是以尼雅,不是要为软弱找借口,而是不要为不需要教会找借口——我们从始至终需要神,需要祂的怜悯、赦罪和同在。

3、医治的神迹

圣经中有很多医治瘫子的神迹,这不是偶然的(马太福音 8:6, 9:2;马可福音2:3;路加福音5:18;约翰福音5:8)。关于这一点,我会在“应用”部分详加解读。彼得医治瘫子以尼雅不过是这类神迹中的一类而已——复活的基督继续借着教会在医治瘫子。瘫子得医治的神迹中多提到褥子(κρ?βαττος,小床),这是瘫子赖以生存的基础和监狱。八年只是一个事实陈述,但也告诉我们,如果把七年常常视为一个周期的话,第八年这个时间足以让人彻底绝望了。?ν παραλελυμ?νος,was sick of the palsy。?ν是imperfect;παραλελυμ?νος是被动语态完成时——以尼雅一直处于不断被瘫痪的有病状态中。这是一个根本有病的人。παραλ?ω这个医学用语的本意不过是身体软弱或精神松懈,在被放弃的状态之下(路加福音5:18,5:24;使徒行传8:7;希伯来书12:12)。彼得是用话语医治他:“以尼雅,耶稣基督医好你了。起来收拾你的褥子”。医治的主体是“耶稣基督”(不是彼得),医治的结果是“好了”,立即“好了”(??ομαι,to cure, heal;to make whole)。瘫子得医治常常伴随这样的吩咐:“收拾你的褥子”。στρωνν?ω这个动词的本意是平铺和整理(马太福音21:8)——瘫痪把你的生活搞得脏乱差,应该起来重建,修理看守。很多时候,褥子就是“骄傲的资本”,这个让你“骄傲的资本”,多年来把你瘫痪在床,不能起来信神行走。关于神迹,我们需要重申我们的基本立场。第一、真实性。神迹一定是真实的,不是比喻。第二、主权性。神迹完全是圣灵自主的行动,为了福音这个最大的目的。神迹完全不是圣徒自己随己意操纵的,扫罗甚至不能用神迹治疗自己的和提摩太的病,保罗和彼得更不能用神迹免除残酷的死刑。操练和利用神迹是对神迹最大的无知与亵渎(雅各书4:3;约翰福音2:23-25)。人能控制和运用自如的神迹绝不是神迹,那只能是“中国功夫”或巫术,是捆绑神。第三、福音性。神迹的目的是使人信福音、归主信主;包括承认自己是罪人,需要救主。

三、约帕神迹(36-42

36 在约帕有一个女徒,名叫大比大,翻希利尼话,就是多加。(多加就是羚羊的意思)她广行善事,多施周济。37当时,她患病而死。有人把她洗了。停在楼上。 38吕大原与约帕相近。门徒听见彼得在那里,就打发两个人去见他,央求他说,快到我们那里去,不要耽延。39彼得就起身和他们同去。到了,便有人领他上楼。众寡妇都站在彼得旁边哭,拿多加与她们同在时,所做的里衣外衣给他看。40彼得叫她们都出去,就跪下祷告,转身对着死人说,大比大,起来,她就睁开眼睛,见了彼得,便坐起来。41彼得伸手扶她起来,叫众圣徒和寡妇进去,把多加活活地交给他们。42这事传遍了约帕,就有许多人信了主。

1、约帕

现在我们随彼得继续前行,到约帕。彼得在约帕所行的神迹更重要,因此叙事更为饱满和充分。36-42也可以视为交叉结构,首尾呼应说到约帕。旧约有四处经文提到了这个地方。首先约帕是但族封地的边界,而我们已经知道,但本是被咒诅的部族。约书亚记 19:46,“美耶昆,拉昆,并约帕对面的地界”。其次,约帕是耶路撒冷的海港,是耶路撒冷通往世界的门户。历代志下2:16,“我们必照你所需用的,从利巴嫩砍伐树木,扎成筏子,浮海运到约帕。你可以从那里运到耶路撒冷”。第三、约帕是国际贸易中心。以斯拉记 3:7,“他们又将银子给石匠,木匠。把粮食,酒,油给西顿人,推罗人,使他们将香柏树从利巴嫩运到海里,浮海运到约帕,是照波斯王古列所允准的”。第四、约帕是先知约拿逃避神的差遣而出逃的中转站。约拿书1:3,“约拿却起来,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华。下到约帕,遇见一只船,要往他施去。他就给了船价,上了船,要与船上的人同往他施去躲避耶和华”。我们当然可以用约拿和彼得对比,不过我们也应该看见,如今神的救恩将借着使徒和教会,临到所有像尼尼微一样的大城和人民,尽管罪人都伏在律法、罪和死亡的权势之下。事实上,约帕也是今日的海法与埃及之间重要的海港,而埃及是尸体的祖国(金字塔与木乃伊)。约帕面对的不仅仅是欧洲,也包括非洲。也有传说说这个城市是雅弗在大洪水之后建立的,并以雅弗命名。而雅弗是遮盖挪亚的人之一。??????的基本含义是“美丽的”。彼得到了一个被人类称为美丽的地方,美丽的家乡,璀璨的明珠——但这个美丽的地方最丑恶的事实上,死亡掌权。这个冲突是令人窒息的。事实上,大比大作为好人而死,凸显了死亡的荒诞和邪恶,以及生命存在的绝对悲剧性。值得强调的是,42节的“信”(πιστε?ω)与35节的“归服”是平行关系,也可以说是互相解释的关系。不仅如此,许多人信主,乃是约帕神迹真正的目的。

2、多加

救恩现在从男人转向女人,从亚当转向夏娃(宋尚节把以尼雅也说成是女徒实在令人费解)。多加之死是美丽之死。首先她是女徒——基督徒竟然死了。μαθ?τρια,a female disciple。其次她是好人,好人竟然死了。在一个美丽的地方,一个美好的人死了。这是彼得在约帕面对的基本局势。我们可以听见全世界都将约帕死亡事件放在头版头条,人类中的公共知识分子率领人类一起向上帝怒吼;而撒旦的差役怎样趁机车载斗量地将不信塞给愤怒而绝望的人群。这位女徒有一个希伯来名字,有一个希腊名字。她是所有人的代表。????????这个名字的原意是母羚羊(雅歌4:5;7:3)——这个形象让我们想起她还有幼小的儿女,甚至可能上有老下有小。然后经文告诉我们她是怎样一个好人:“她广行善事,多施周济”。α?τη ?ν πλ?ρης ?γαθ?ν ?ργων κα? ?λεημοσυν?ν ?ν ?πο?ει,this woman was full of good works and almsdeeds which she did。在任何意义上,这是绝对美好的一个人。而且这个好人的好是有口皆碑的,“众寡妇都站在彼得旁边哭,拿多加与她们同在时,所做的里衣外衣给他看。”多加赢得了人们广泛的爱戴和同情。有人根据这里的经文,认定多加是一位裁缝。这应该没有问题。不过这些信息也可能表示多加的善行中包括向需要的人奉献衣物,这些衣物可以出于她的心血。“众寡妇”是多加善行的受益人和见证者,也是深爱她的亲朋好友。值得一提的是,多加不过是亚当和夏娃的同行:“他们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体,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作裙子”(创世记3:7)。

3、复活

建议大家将圣经中所有复活的消息编辑在一起,神使用彼得复活多加是其中案例之一。复活是我们信仰的中心,因此我们就知道这个神迹的重要意义。首先,多加的死以及葬礼和世人没有任何不同:“37当时,她患病而死。有人把她洗了。停在楼上”。共同的死因:患病(?σθεν?σασαν ……?ποθανε?ν:sick and died);共同的处理:计划安葬。看着一个生动的生命即将一无所在,任何灵魂都会万念俱灰。其次,我们看转机。“ 38吕大原与约帕相近。门徒听见彼得在那里,就打发两个人去见他,央求他说,快到我们那里去,不要耽延。39彼得就起身和他们同去。到了,便有人领他上楼”。门徒去找彼得,这是教会行动,这出于他们的信心。需要强调的是,死人的事实在很多很平常,因此这个举动的背后有圣灵特别的福音目的——若非如此,彼得从此可能就惨了:全世界的难属都会缠上他。但这不是圣经的意思——神借着约帕的复活事件,向全世界宣告耶稣是生命的主,凡信祂的永远不死。彼得是立即就跟随他们去了,这和耶稣不同。耶稣复活拉撒路的时候,故意耽搁:“听见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两天”(约翰福音11:6)。原因很简单,彼得只是人,而耶稣是神,是生命的主。

最后我们看彼得怎样复活多加, “40彼得叫她们都出去,就跪下祷告,转身对着死人说,大比大,起来,她就睁开眼睛,见了彼得,便坐起来。41彼得伸手扶她起来,叫众圣徒和寡妇进去,把多加活活地交给他们。”我们需要注意这个复活神迹的几个要点。第一、让众人出去,这一幕几乎是完全效法主的(马太福音9:25;马可福音5:40;参考列王纪下4:33等)。我个人领受的是,复活神迹不是一个面向众人的宗教秀;而神是否也不愿意博得因此成为“神医”。第二、祷告和呼喊,这与主耶稣不同。除了复活拉撒路,耶稣不一定借着祷告复活死人,因为祂就是神。彼得是向σ?μα(身体)呼喊,“我信身体复活”。σ?μα更专用于指尸体(路加福音17:37;申命记21:23;列王纪上 13:24)。无论如何,是话语医治和复活了大比大。注意这个名字和马可福音5:41中“大利大”的近似性。第三、将她交还众人。ζ?ω,动词分词,“活活地”。原文的意思强调的应该是“生命”。生命得胜,众人都是见证,而且相爱的人在复活中不再分离。死亡伤害的不仅仅是死者,也是众人。这个团聚的场面粉碎了死亡或生离死别对人类的长期残害。愿我们中的每个人都“全家得救”,因此永不分离。

四、制革工人(43

43此后彼得在约帕一个硝皮匠西门的家里,住了多日。

彼得继续留在约帕。圣经没有告诉我们留在约帕的彼得怎样成了名人或神医,被那里和四方的人请去四处施法。那时候的人们比现在的人类更能准确地理解神迹的含义,比现在的人更不迷信。在交叉结构中,我更愿意将43节视为31节的一种解释——教会成长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教会不断寻找“硝皮匠西门”。βυρσε?ς,a tanner,制革工人。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罗马不仅拥有庞大的公路和水路系统,而且,拥有庞大的行会组织,而制革行业就是其中的一个。美国历史学家也是中世纪史学专家汤普逊(James Westfall Thompson)在其《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中谈到这类行会在罗马世界的基本状况:“在这里,我们立刻感到惊奇的,是在罗马工业世界里行会组织的普遍存在——他们是有社会下层分子所组成的地方社会;像近代的互助社和救济会一样,旨在联络会员间的感情,办理救济事宜。他们援助病人,遇到死亡事件,进行适当殡葬。他们通常是在庙宇的庭院里集会的……所有的行会都侍奉一个神或女神,作为守护神……各行各业包括有裁缝、各种纺织工和金属匠、毛皮工、皮革匠……甚至妓女”(p.31-33)。

1、腐尸行会

硝皮匠是以动物尸体为以动物尸体为原料的加工者,这不仅显示了死亡对世界的统治,也让我们看见死亡本身成为所有产业的基础——人类文明就是对尸体的加工。文学虚构很多腐尸,让然后将一些鲜花插在这些牛粪上;政论以研究某位腐尸及其思想为专业。萨特专家是什么意思呢?红学是什么意思呢?新闻记者公共知识分子是什么意思呢?他们不过是某具腐尸皮毛的加工者和贩卖者,然后各自指着自己的产品互相藐视,提高交易价格。不仅如此,皮革工人要联合起来,组织起来,分享他们的产品、互相收受荣耀;同时,在危机中互相提供帮助。但我们看见各种行会之间和内部的倾轧,而他们终究无法面对以尼雅的瘫痪和大比大的尸体。大比大(裁缝)和西门(硝皮匠)都在这些行会之中。神会使用这些人类组织,借着他们的联系将福音传播进去。但不仅如此,借着西门,我们能认识人的罪和神的爱。事实上,以尼雅、大比大和西门基本上算是同行,至少分别位于一个产业链的上下游:以尼雅是英雄,英雄的意思就是把最终变成腐尸的腐尸提前变成腐尸。大比大和西门都属于服装行业。大比大以无花果树为原料,为遮盖活着的肉体;时装行业或无花果树的产业目的是让肉身丑陋、衰老、腐烂和死亡的进程变得更具有欺骗性。西门则使用以尼雅的战利品,谋取自己的利益。西门更能代表人类文明的一些基本方面——世界的王杀害了所有的人,而西门负责在腐尸上获取生存必需。罪人不过就是一具腐尸,人类唯一的区别是已经成为腐尸的和即将成为腐尸的;而且是腐尸之间的互相利用。神进入这样的传统产业和社会组织,首先要将生命赐给腐尸,如同以西结看见的枯骨复苏;然后,让我们做基督的工人,作新的裁缝和新的皮革工人。

2、两块磐石

悖谬的是,虽然每个人都是以腐尸为食物和冠冕,但每个腐尸消费者都彼此藐视,不共戴天,同行是冤家。人类冲突就是行尸大战,就是西门对西门的冲突,两块石头的碰撞。首先我同意这个教会的传统解释:硝皮匠在犹太人眼中一直视为不洁净,因为他们的工作对象是动物的尸体和皮子。利未记11:39-40,“39你们可吃的走兽若是死了,有人摸它,必不洁净到晚上。40有人吃那死了的走兽,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洗衣服,拿了死走兽的,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洗衣服”。犹太妇女甚至可以因丈夫是硝皮匠而“离婚”。教会组织有别于任何人类组织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信奉一位神,就是主耶稣基督,就是三位一体的上帝。这是腐尸成为有灵的活人的前提。另一方面,因为蒙神爱的缘故,我们彼此相爱。其中彼此接纳和遮盖,并从中蒙神的医治,是彼此相爱的具体见证。上个主日我们接纳了扫罗,或者作为扫罗被接纳;今天,我们看见西门彼得在西门硝皮匠身上的遮盖。蒙恩罪人因基督的缘故,彻底粉碎了罪人弃绝罪人这个可耻的清高传统或人类伦理,而拯救罪人乃是神国扩张的目的和原因。你看见马槽很脏,你看见那人很脏,你看见他理论的漏洞,你看见他委身的尸体和你委身的尸体相比天壤,你认为希腊的尸体比希伯来的尸体更伟大光荣全对……你是去揭露和弃绝,还是和他“住了多日”,将基督分给他。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灵里能够看见,那个趾高气扬的外邦人不过就是一个以腐尸为生的硝皮匠,只是他不知道自己有多脏。但神不要我们做犹太人,要我们做他的弟兄姐妹。现在是西门和西门的和睦同居。使徒西门彼得和硝皮匠西门在两个意义上都是平等的:在神面前都是罪人;在基督里都是圣徒。不仅如此,“建立”(31)教会需要的正是这样两块“石头”或“磐石”(Σ?μων)。

3、身体活祭

同样值得强调的是,上帝最早也是制革工人,是所有亚当子孙需要的遮盖(创世记3:21)。这当然首先是指向基督的,但也让我们学习在这个罪恶充满的世界里,成为罪人的遮盖。不是厌弃,而是同在,而是医治。这正是基督的福音,先临到以尼雅(亚当),后临到裁缝多加(夏娃),再临到硝皮匠西门。我们首先借着以尼雅告别人本主义迷信——人类任何领域的英雄或以尼雅,不过就是一个肉体瘫痪的人,他的王国只是一块脏兮兮的褥子。然后我们应该学习被新造的大比大和硝皮匠西门,成为福音的新港。这个港口向天国输送蒙恩的罪人,而合神心意的器皿,首先要把自己的身体献上。罗马书12:1,“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活祭的一个基本见证就是爱,就是用福音遮盖那人的罪,并靠着基督去爱他们。重生的基督徒应该去作基督的工人,作基督的裁缝和制革工人。多加这个名字的意思是羚羊,她是一位爱的门徒,重生的多加应该将自己献上,成为罪的遮盖。重生的基督徒应该去作制革工人,为所有赤裸的身体作衣服。我这不是在救赎的意义上说的。箴言10:12说,“恨能挑启争端。爱能遮掩一切过错”;彼得前书4:8说,“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这世界充满了罪、破口和伤口,如果没有神的爱,人和世界都是不能容忍的,揭露和厌弃永远是朝阳产业。面对破口和伤口,你或者作含,或者作闪和雅弗。如果我们跟随彼得,就会看见神国大有能力地降临:“那时犹太,加利利,撒玛利亚,各处的教会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圣灵的安慰,人数就增多了”。

应用:肉体与死亡

使徒行传9:31-43这段经文所记载的神迹不是偶然的,不仅让我们看见神在基督里重新造男造女;而且也让我们看见这个重造新人的过程主要在两个方面:胜过肉体和死亡。亚当和夏娃犯罪之后,肉身的生产和生存及其死亡成为人最沉重而普遍的重担,“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创世记3:19)。在以尼雅身上,神要我们胜过肉体软弱——瘫痪的本质就是肉身的软弱;在大比大身上,神要我们胜过罪的权势——死亡是从罪来的,罪的工价就是死。事实上,肉体和死亡是人生所有悲剧的两个根源,人类对这两大重担一直在竭尽全力进行抵抗,但只有在基督里,胜利才是可能的。

1、沉重的肉身

人类自己面对肉身的重担采取了三种经典的解放运动。第一是遮盖模式。亚当和夏娃无花果树遮盖裸体,将肉身隐藏 密林之中。遮盖肉身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肉身绝不认自己的罪,于是不惜用各种谎言加以遮盖和躲藏。另一方面,反而高举肉身,将肉身视为上帝。从拉麦开始一直到快乐主义、存在主义、唯美主义,放纵主义,人类开始美化肉身——肉身的快乐就是幸福,肉身万岁。

第二是揭露模式。这是由含在挪亚身上创建的模式:一个同样的肉身揭露别人肉身的罪并传播给更多同样的肉身,结果落入神的咒诅之中。惟愿我们基督徒宁愿成为苍蝇所叮的肉身,绝不做叮肉身的苍蝇。妓女啊,你的肉身在哪里比别人的肉身更圣洁呢?你“且对人说,你站开吧,不要挨近我,因为我比你圣洁。主说,这些人是我鼻中的烟,是整天烧着的火”(以赛亚书65:5)。

第三是弃绝模式,这是约伯的妻子所开创的:“8 约伯就坐在炉灰中,拿瓦片刮身体。9他的妻子对他说,你仍然持守你的纯正吗?你弃掉神,死了吧”(约伯记2:8-9)。既然肉身是痛苦的来源,出路只有彻底弃绝肉身,这是希腊诺斯替主义、波斯二元论宗教和印度中国哲学所给出的解脱方案。异教总是在弃绝肉身的同时也弃绝了神,但这不是约伯的道路(约伯记7:5 ;19:26)。遮盖模式的文明成果是文学,揭露模式的文明成果就是道德,弃绝模式的文明成果是宗教。遮盖制造罪犯,揭露制造流氓,弃绝制造假人。人的三种肉身自赎注定是失败的,而人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反省和胜过这三种软弱。于是我们看见了以尼雅肉身的瘫痪:一方面是肉身的软弱,另一方是肉身靠自己根本不能自由。

神在基督里否定了这三个方面的努力,同时带领我们在基督里在这三个领域中节节胜利。

第一、道成肉身与神的揭露。这首先是对肉身的承认。世界和人的肉身都是神创造的,神看着是好的,是为荣耀神的。因此,圣经并不否定肉身,只是要我们按神的旨意使用和管理肉身。因为人本是按神的形象造的。其次,神的儿子与罪人认同,表明神对犯罪之后人的怜悯。神没有弃绝肉身,而是怜悯了我们。既然神都怜悯的罪人,罪人对罪人的揭露和弃绝就成为伪善。最后,神自己揭露我们的肉身,让我们正视肉身的罪。从该隐肉身的记号(创世记4:15)到亚伯拉罕的割礼(创世记17:13),神不断提醒人类,肉身的放纵是丑恶的;而祂是我们肉身真正的救赎。事实上,承认肉身软弱是医治和解救的前提。值得强调的是,神的确会借着一些人来揭露祂的儿女。但亲爱的弟兄姐妹,只是我要指着圣经告诉你们:宁可作被神揭露的罪人(挪亚),也不要作被神使用揭露别人肉身的器皿(含)——所有被使用为上帝的鞭子起来揭露、攻击、伤害以色列选民的埃及人、亚述人、巴比伦人等等,最后的下场都非常悲惨,他们都被神咒诅了。原因至少有两个:第一、他们起来的时候在别人的身上自以为神;第二、他们的意思和神的意思完全相反:神的意思是要罪人悔改得救,他们的意思是彻底报仇毁灭别人。无论这些上帝的鞭子们怎样伪饰自己的意思,但他们越是冒充神的意思,越是被神咒诅。而那些被神揭露而悔改的人有福了,只是他们只应该把感恩献给神,而不是给那些“属灵的大便”(以属灵的名义向人喷粪或泼污)。我再说一句:做人不要太王明道——何况面对一具尸体——作基督徒尤其不要梁家麟。

第二、十字架与神的遮盖。这是耶稣的肉身之死,为要代替所有被咒诅的肉身。事实上,从耶和华为亚当夏娃造皮子到闪和雅弗遮盖挪亚的肉体,已经预表了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宝血要遮盖一切肉身的罪。

第三、神的同行与复活更新。耶稣身体复活,是一切人复活初熟的果子。当然,我们复活的身体不再是这个属世的身体,但我们相信身体复活。这个复活的过程就是穿上白衣的过程——借着教会,基督徒开始了按神的心意管理肉身的新生活。这是圣灵对教会的吩咐:“我劝你向我买火炼的金子,叫你富足。又买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耻不露出来。又买眼药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见”(启示录 3:18)。总而言之,基督徒对肉身的胜利就是靠着基督正视肉身、接受医治和遮盖,并从洗礼开始,让我们的身体成为圣灵的殿。

医治的进程是这样的,首先,承认我们不过是肉体的人。以尼雅的肉体就是我们的肉体:食欲、性欲、利欲。所有的肉体都一样。这是保罗的哀告:“我真是苦阿,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罗马书 7:24)请注意两个事实,第一,扫罗没有否定自己在肉身之下(哥林多后书 12:7;加拉太书 6:13;以弗所书 2:3);第二,扫罗没有否认拯救的可能(哥林多前书 5:5)。其次,仰望神的话语和医治。肉身靠自己是不能继续前行的,以尼雅必须进入教会,靠“施恩之具”连续支持继续前行的力量(马太福音26:41;罗马书7:14,18;8:1-14;哥林多后书 12:7;加拉太书 5:16,5:24;腓立比书 3:3;彼得前书 2:11,3:21;约翰一书 2:16)。值得强调的是,面对肉体,人的揭露、遮盖和弃绝与神的揭露、遮盖和同行一一形成对比。我们因此很容易认识谁是魔鬼的儿子——凡以神的名义遮盖自己、揭露别人,弃绝别人的罪人,都是魔鬼的儿子。但神的儿子成了肉身进入我们中间,不仅要我们从魔鬼的试探和权势下来解放出来,更让我们效法祂的儿子:向罪死,向神复活。

2、死亡与生命

大比大的死亡不仅仅是肉身的死亡,而且是美好的生命的死亡——因此更具有悲剧性。世人在不认识基督和复活的真理以前,采取了三种面对死亡的经典姿态。第一就是无神论:死亡是无所谓的,因为大家都要死;死亡是正常的,应该心平气和地接受死亡。由于无神论不相信罪和最后审判,一个不怕死的人一定不怕神,因此人类可以肆无忌惮地犯罪——良心的防线不仅软弱无力,而且一定是机会主义的。第二是异教徒。无神论的安慰并不真实,事实上没有人受安慰。人类继续在死亡恐惧之下,认为死亡正常的人们继续在墓地哀嚎不。不仅如此,人类用自己的办法寻求胜过死亡的恐惧。首先就是“轮回”,这是“不一定死”的努力。其次是政治,借着人上人的努力,在死人中寻找活人,在别的死人身上,在功成名就上面虚构生命的意义。最后就是不朽,或者照汗青,或者种的遗传——这是历史主义对永生的替代。异教徒胜过死亡的道路从根本上说是罪人在别的罪人(常常是未来的罪人)身上重建生命的延续和价值,这个“信仰”的半吊子和无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第三是邪教徒。他们通过虐待自己的生命和孽杀别人的生命来胜过死亡。事实上,他们是把人的生命献祭给魔鬼,而且他们让上帝对死亡承担责任。

圣经关于死亡有三个方面独特的启示真理。第一、死亡是不正常的,死亡与罪有关,而且是因果关系。创世记2:16-17,“16耶和华神吩咐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17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罗马书 6:23,“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惟有神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哥林多前书15:55-56,“55 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 15:56 死的毒钩就是罪。罪的权势就是律法”。

第二、死亡是可以胜过的,这就是复活,基督就是复活和生命的主。使徒行传24:15,“并且靠着神,盼望死人,无论善恶,都要复活,就是他们自己也有这个盼望”;哥林多前书 15:22,“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耶稣对他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约翰福音11:25)。马太福音22:32 ,“他说,我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神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 路加福音 9:56,“人子来不是要灭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说着就往别的村庄去了”。基督本身就是人复活初熟的果子(罗马书7:4;哥林多前书15:20-23)。

第三、基督徒是复活的见证。一方面,教会传福音的中心就是传耶稣的复活,我们都为这事作见证(使徒行传1:12,2:32,3:15,4:33,24:21,26:8)。另一方面, 拥有复活信仰的生命拥有美丽人生,基督徒的生命是向生而生,是为未来而活在现在,在地上如同在天上。人类可以这样划分为两类,向死而死的人类,和向生而生的人类。这是前者:“若死人不复活,我们就吃吃喝喝吧。因为明天要死了”(哥林多前书15:32b)。这是后者:“并且他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哥林多后书5:15)。

复活的生命是什么意思呢?首先是称义,与神和好——被神称义的生命就脱落了一切苦毒和死亡。罗马书4:25,“ 耶稣被交给人,是为我们的过犯,复活是为叫我们称义”。只要你信的基督,不管他们人类怎样控告你,你记住,神在基督里看着是好的,甚好,“这是我的爱子,是我所喜悦的”。其次是成圣,罗马书 6:*,“所以,我们借着洗礼归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借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参考罗马书6:13)。各位弟兄姐妹,“所以你们若真与基督一同复活,就当求在上面的事。那里有基督坐在神的右边”(歌罗西书3:1),“3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他曾照自己的大怜悯,借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重生了我们,叫我们有活泼的盼望,4可以得着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为你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5你们这因信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着所预备,到末世要显现的救恩。”(彼得前书1:3)。

3、泪水与花园

最近我给大家推荐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主要是让我们学习神在这个肉身上的胜利,看这个叫奥古斯丁的瘫子怎样起来行走,看这个行尸走肉怎样靠主的恩典成了有灵的活人。需要说明的是,《忏悔录》引经取自《武加大译本》(Biblia Vulgata,又名《拉丁通俗译本》)。此外,我个人建议《忏悔录》读到第八卷就可以了,后面的读经内容较多,但相关话题奥古斯丁的领受的确不如路德。《忏悔录》和所有人文主义或文学的区别首先在他在神面前诚实地袒露了自己的肉身,或者让神揭露他这个肉身。奥古斯丁没有揭露任何人,他揭露的是他自己;他没有向任何人揭露他自己,他只是向神揭露他自己——没有任何人配倾听任何一个人的忏悔,所以大卫说他犯罪只是得罪了神。中国希腊和印度都没有这样的文字,这样的见证只能是从神来的。绝对不要把你的肉体扔给人,应该在你的门口写着:狗和人不准入内。若神定意将你的肉体交给撒旦,那应该感激顺服(哥林多前书5:5)。只是我们自己要小心,绝不做撒旦的差役,因为自以为神并定罪他人的人,神必审判。

《忏悔录》首先是写给神的,中国没有写给神的书,所有的中国文字都是写给人的,罪人写给罪人的。这个写给神的书的目的是向神认罪,求神医治。因此开篇第一句是:“主,你是伟大的,你应该受一切赞美”。这是奥古斯丁和卢梭们本质的不同。其次,就是第二句,在神面前,奥古斯丁认识了人,这个人就是他自己:“一个人,受造物中渺小的一分子……这人遍体带着死亡,遍体带着罪恶的证据,遍体证明‘你拒绝骄傲的人’”。这样的人论和中国以及希腊所有人本主义的自我谎言都不同,无论中国的“人之初性本善”——人太无耻了,因为人从起初就是恶的;还是希腊的“认识你自己”——人太无耻了,因为人根本不可能认识自己。中国的所有文论都不是罪己的,而是罪人的。奥古斯丁对人的认识是从母胎开始的,从婴孩开始的,从童年开始的——这深刻的洞见否定了所有现代主义或儿童中心主义的讨巧装嫩与自欺欺人。“我恼怒那些行动自由的大人们不顺从我,不服侍我,我便以啼哭那些行动作为报复”。奥古斯丁袒露的孩子的嫉妒等罪恶令人无言以对。

青年奥古斯丁的肉体被分裂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真罪人,包括这样的肉身:无限向往私生子和情妇;这是一个“年轻的坏蛋”。另一部分是假知识,这是一个文学愤青或公共知识分子或自由主义学者。奥古斯丁的假知识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希腊罗马文化知识的骄傲,唯一骄傲的资本是无聊的雄辩和各种人的那些经验逻辑和破事儿。奥古斯丁“喜欢听虚构的故事”;为戏剧中“狄多失恋自尽而流泪”,这种文学青年却从未为自己因为离开救主死亡而流泪,更不会为十字架的上帝流泪。这是只知道哭殉情者而不知道哭自己和耶稣的蠢货。和我们一样,青年奥古斯丁对十字架毫无兴趣,但对特洛伊木马和毕达哥拉斯以及荷马虚构的恶心神的故事津津有味——希腊文化的先祖荷马是真正瞎眼的。“当时所推崇的学问,不过是通往聚讼的市场”。但就是这种假知识下面的人,更加愿意仇恨基督质疑圣经:“我的傲气藐视圣经的质朴,我的目光看不透它的深文奥义,圣经的意义是随孩子的年龄而俱增,但我不屑成为孩子,把我的满腔傲气视为伟大”。奥古斯丁曾是“西方文化”热烈的崇拜者和辩护士,但后来他离开了:“我大约20岁时,手头拿到亚里士多德的《十范畴轮》,我读后即能领会,但这种聪明为我有什么用处?”希腊人的悲剧是:“多才多艺,能探索宇宙奥秘,却不认识宇宙主宰……那些骄傲的人,即使他们嗜奇而专精,能计算星辰和沙粒的数字,度量天体,窥测晨星运行的轨道,却找不到你……他们能预测日蚀,却看不到自身的污秽”。重生的奥古斯丁不再标榜尘世的学问。反而让学问为神工作。

其次是摩尼教道德的伪善——善恶二元论有两个目的,第一、有两个上帝,那个罪恶的上帝应该为一切罪恶承担责任,因此,我总是受害者;第二、在生活实践中,善恶二元论永远总是我善你恶论。这是“普世价值”的本质,这种本质被加尔文主义在教会保存完整。奥古斯丁这样总结自己的公共知识分子和自由主义学者时代:“九年之久,陷溺于种种恶业之中,自惑惑人,自欺欺人,公开是教授所谓自由学术,暗中则使用虚伪的宗教幌子,前者是出于骄傲,后者则由于迷信”,而二者都是虚妄。我一方面追求群众的渺茫的名誉,甚至剧场中的喝彩,诗歌竞赛中柴草般的花冠,无聊的戏剧和猖狂的情欲,而另一方面却企图澡洗这些污秽……”。奥古斯丁所谓的宗教就是摩尼教。后来借着圣经反思摩尼教让奥古斯丁看见:“恶并非实体”,这是对道德和政治的深刻告别,这是对罪人以别的罪人及其肉身为革命对象的宗教的告别(这未必得益于新柏拉图主义)。告别善恶二元论,奥古斯丁看见了自己在罪恶的权势之下,不能再把罪归责给“黑暗的上帝”:“那时候我还以为犯罪不是我们自己,而是不知道哪一个劣根性在我们身上犯罪,我即以置身事外而自豪;因此我作了坏事不肯认罪,不肯求你治疗我犯罪的灵魂,我专爱推卸我的罪责,而归罪于不知道哪一个和我在一起而并非我的东西。”事实上,奥古斯丁对摩尼教的告别与他对多纳徒主义和伯拉纠主义的斗争是联系在一起的,后两者都涉嫌“罪人”在别人身上和自己身上冒充光明的天使。伯拉纠主义因不承认原罪而反对婴孩洗礼。

然而,从古希腊的无花果树叶子下面出来,特别是从摩尼教的密林中出来的奥古斯丁,看见自己赤裸的肉体,到了“必定死”的绝路,首先是对自己的绝望。“在你眼中还有什么人比我更恶劣呢?”“我这一头不幸的牲口”;“我身为私欲的败将”;“一个满腹委屈忍受人生的傻瓜”——这是神学与所有文学的决裂,这是肉体在上帝面前完全的敞开。叶子脱落了,主啊,求你怜悯。奥古斯丁终于停止了“多年来的狂吠”,就是向上帝和圣经的狂吠。奥古斯丁重新审视自己的处境,看见自己“八年来”混迹打滚的马槽或褥子: “我眼中只看见死亡!故乡为我是一种刑罚,家庭是一片难言的凄凉……我不得安宁,我一筹莫展。我背负这一个破裂的、血淋淋的、不肯被我背负的灵魂,我也不知道把他安置在哪里。……只有寄顿在呻吟的痛哭之中;但只要我的灵魂一离开呻吟和痛哭,那么痛苦的担子更觉重重压在我身上”。不仅如此,奥古斯丁看见自己在人类之中,常常难以摆脱“随众作恶”的试探:那时候奥古斯丁追逐人与人之间的友谊,这友谊的本质就是罪人互相叫“好啊好啊”和狼狈为奸。

然后是对整个人类的绝望。“一个人,不论那一个人,只要是人,能是什么”?这个看见粉碎了所有属灵伟人、文化巨人、优秀民族、人文作家所有的谎言,特别是各种假基督被粉碎了,并让他们骗钱逐鹿事业彻底破产。打开任何一本杂志,展开任何一个网页,浏览任何一个影音,你看见的不过是一些“二”货津津乐道地传扬和另外一些不过是人的二货的事迹、思想、言论和图像。而这些作家、记者和小市民一方面在这些肉体中企图发现天使的味道;另一方面,好像在兜售的过程中,他们也能沾着那些腐尸一点点余荫和荣光。罪人不过是尸体崇拜者,而且是尸体对尸体的崇拜,是死人要在死人中寻找活人的妄想——“为什么在死人中找活人呢?”(路加福音24:5)后来也有人来找奥古斯丁:我们邀请了谁谁谁名人来演讲你参加吗?奥古斯丁回答说:那个奥古斯丁已经死了。但一个肉体若不愿意死,就只能靠着别的肉体坚持自己的残生,所谓借尸还魂。借尸还魂是一切名流聚集的本质。浸淫在希腊和波斯文化中的奥古斯丁“所爱的只是低级的美”;那时候他比荷马更为盲目无光。人间没有救赎,也不关心救赎。人类及其精英都“远离你而犯奸淫,流连于时间所玩弄的浮影,贪食着玷污他们双手的粪土般的利益,拥抱着这个消逝的世界。却蔑视永久存在的你,正呼唤并宽恕一切失身于邪恶而能迷途知返者的你”。

“人离开你,胆敢希望找到更好的东西,这人真可怜”。这人是林黛玉,这人更是以尼雅和大比大,这人就是奥古斯丁。不过奥古斯带靠自己仍然不能起来行走:“由于我热爱你的温柔敦厚和你美仑美央的住所,过去的尘情俗趣在我已不堪回首。但我对女人还是辗转反侧,不能忘情……”诚实却仍然瘫痪在床的奥古斯丁最后被带到一个叫花园的医院,接受手术。有一位了不起的护士,就是他的母亲。第一把闪闪发光的手术刀是以弗所书5:14,“所以主说,你这睡着的人,当醒过来,从死里复活,基督就要光照你了。”然后就是罗马书7:22-25,“除了通过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依靠你的恩宠外,谁能救我脱离这死亡的肉身?”最后就是罗马书13:11-14,“11再者,你们晓得现今就是该趁早睡醒的时候,因为我们得救,现今比初信的时候更近了。12黑夜已深,白昼将近。我们就当脱去暗昧的行为,带上光明的兵器。13行事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昼。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14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米兰的花园,这是泪水中一座荒凉的城,这是雨水中美丽的花园。这花园曾经是伊甸园,这花园曾经是客西马尼园;这花园如今叫蒙特利尔华人基督教会。

昨天我们教会的旷野之行,是圣灵对肉体的一场胜利。亲爱的弟兄姐妹,我们的教会真的长大了。这是四年来我最喜乐的一次“教会活动”,如此举重若轻,温馨和煦,亲如一家。我为你们每一个人感谢神——不再有任何人因为自私或敏感挑起争端,不再有任何人为了显示清高彼此论断彼此隔绝又分门结党,不再有任何人像根本有病的人迁怒和挑剔任何聚会组织活动,不再有人不知羞耻地使小性子——无论如何,他们总是不满意,而且他们爱上了自己的不满意,这种爱好成为绝症,瘫痪并且死亡。但我对家人说:“我们这场聚会很善良”。这不仅仅说,你们对牧者不再残忍(其实任何一场活动中的纠纷和挑剔对组织者都是残忍的);更是说,这是神赐给我们每一个人的良善。昨天,自我感觉良好不屑和别人为伍的人(我不是说因故不能参加的弟兄姐妹,而是指因罪赞美着自己继续英雄着的人),神任凭他们继续作瘫子以尼雅,唯求神医治他们。而西门和西门同住了整整一个下午,昨天你们都是大比大。奥古斯丁,奥古斯丁,耶稣基督医好你了,起来收拾你的褥子,阿门!  

任不寐,2014年6月29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