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舟的随笔

如果人生是来到世间的一次旅行, 那么人生中的旅行又何尝不是跨越时空的一次短暂的人生错位。路上的一些事...
正文

浅谈理性和潜意识在子女教育中的博弈

(2018-03-22 05:56:25) 下一个

前两天发了一篇浅谈学校与以后成就的相关性后, 一个朋友惆怅地说:虽然道理都懂, 可是真的很难做。 身边朋友的孩子都上私校了, 觉着好难过, 感觉自己很对不起孩子…

因为去有小学和初中部的派克私校并没有太激烈的竞争, 对于她来说, 上与不上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决定, 而这个的选择让本不愿花大笔学费送孩子上私校的她,陷入了理性和朋辈压力的矛盾之中。

人的思维模式有时候真的很奇妙,即便你是高知,当感性和理性发生冲突时,你也往往会被感性所驾御,并彻底地将理性扔到脑后。

行为经济学奠基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尔 ·卡尼曼在 《思考,快与慢》一书中讨论了许多人的行为模式, 其中就涉及到我们人脑思维体系中对后果的极端加权和对概率等抽象概念的极度不敏感性。

举个例子,妈妈们,还记得第一次怀孕时的焦虑吗?当医生说你有 0.00…0x% 的概率生出畸形儿时, 即使你看到在小数点和x之间有数不清的零, 你是不是仍有一股要怒斥医生的冲动:什么叫0.00…0x%, … ,发生到我身上,那就是百分之百!正如丹尼尔书中所述,我们不能将概率形象地反映到大脑思维里,但会把事件的后果特别是严重后果牢牢地印记在脑海里,所以即便是概率基本为零的事件也会让我们焦虑不堪。这种思维模式反映到子女教育中,便是父母对自己犯错而耽误孩子的恐惧。

这种恐惧在我们决策中有多大影响呢? 商业广告有效性的研究结果显示, 警告消费者如果不采取行动就会失去什么的广告效应 往往胜出宣传美好事物的广告效果。也就是说我们虽然向往美好的事物, 但我们更害怕失去。

Gladwell在《瞬间决定》一书中列举的有关决断研究就指出,人们的潜意识往往主导着自己的决策,即便是最不理性的,也会深信自己的决定是理性之为。而父母的育儿恐惧更便是这深深埋藏的潜意识。

浅谈学校与以后成就的相关性一文中 ,我们提到影响孩子的两大因素是:基因和父母的素质和成就。一个读者评论道:“父母即无法改变第一点,也不愿改变第二点,于是拼命去做那些无用甚或是有负作用的第三第四点。” 因为当我们从经济上和精力上倾其所有地投资子女教育,即便是毫无成果,又或是负效果,也没有人能说我们没有尽父母之职。 虽然从理性的角度上并不见得有道理,但从潜意识里,我们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

人是社会的人,朋辈压力更进一步放大了这种潜意识,同时也消弱了理性思考的力量。

于是, 朋友说她想搬离这个有两座知名私校的小镇, 想来其它镇的人没有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自不会太过痴迷上私校的想法。这样的朋辈氛围应该会让她少许多压力。

虽然觉着她的这个想法过于被动,但正如我不热衷于家长间的取经活动一样,如此的规避确实能有效地减少朋辈压力在潜意识中的影响。

当然,如何消弱潜意识的影响,理性地去分析执行自己的教育理念才是更有效的方案,这,就又回到了我们刚刚提到的影响孩子以后成就的第二因素:父母的素质与成就,而克服朋辈压力和潜意识中的非理性便是提升自我素质的重要任务之一。或许,当你批评孩子的攀比心理时,不妨反省一下自己是否也早已被朋辈压力所驱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