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教授的学术博客

内容涵盖:传统经学为主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商周金文为主的古文字学研究、宗教史和制度史为主的商周史研究、版本学和校勘学为主的古典文献研究、京都学派为主的海外汉学研究、古代神话和诗论为主的中国文学史研究
个人资料
正文

刘正教授论文《歷代金文經典著作影印叢刊解題》20

(2016-09-11 07:00:21) 下一个

20、《奇觚室吉金文述》解題

《奇觚室吉金文述》,一函十冊。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圖書編號:2102/45。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圖書登錄編號:172240~172249。無魚尾。版心中部刻書名。四周雙邊。白口。寬18.2釐米,高30.5釐米。

上海圖書館古籍部收藏此書,索書號為:線普長1978、線普長19413、線普長419565-74、線普長311011-20。

書衣函套有收藏者題字:“奇觚室吉金文述二十卷,嘉魚劉心源撰。光緒丁酉自書石刻本,潛江甘氏所儲書”。但是。甘氏所題恐非。光緒丁酉年為1897年,即光緒二十三年。此書有陶鈞序,作序時間為“光緒歲次壬寅仲冬”,即光緒二十八年。此序之前又有一序,作序時間為“光緒丁酉”,即光緒二十三年。甘氏所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無書名頁。無書牌頁。除第十一至十五卷外,餘外所收皆為三代青銅器銘文。有器形圖,有尺寸說明,有釋文,有考證文字。

此書尤其精於考證禮製,系晚清重要的治金名著之一。此書稿本現存湖北省圖書館。見《中南西南地區省市圖書館館藏古籍稿本提要》一書第184頁:“奇觚室吉金文述二十卷,民國劉心源撰。清光緒二十八年稿本。二十冊”。該書提要為:“是書系記錄著者數十年如一日所搜集之古今器名辭,並對其進行撰輯考辨而成。……每張銘文搨片貼於四周雙邊之框內,並鈐有‘心源所收金石’、‘海濤病史’等不同印,上下方均有手寫搨片原式。對各銘文搨片,著者博采眾金石諸書逐一考辨注釋,為研究金文提供瞭有學術價值的資料”。林鈞《石廬金石書志》卷八中曾評此書為“晚近吉金之鴻著也”。據褚德彝《金石學錄續補》中的記載:此書“足補《攈古錄》所未備,正阮、吳二書木刻之沿訛”。

此書另有宣統末年翻石印本、民國十五年石印本。

 “周康刺宮”一詞,或有釋為“周康烈宮”。方謙受在《綴遺齋彝器考釋》一書卷一《克鐘》中考證說:“刺,古通烈”。首見於《克鐘》銘文中,如下:“佳十又六年九月初吉庚寅,王才周康刺宮”。《克鐘》有兩件,銘文的內容並不一致,但是兩件銅器銘文中前述的作器時間詞是一致的。為了區別,劉體智在《小校經閣金文》一書中列為卷一·六十二和卷一·六十三,鄒安在《周金文存》一書中列為卷一·二十六到卷一·二十八。其中,又把後者稱為《克乍考伯鐘》。

有關康烈宮之所指,以劉心源為代表主張:

劉心源在《奇觚室吉金文述》一書中考證說:

康烈宮,所謂康者,非康王也。《祭統》:“康,周公”。《注》:“康,猶襃大也”。案:鄭以上文追念周公勳勞,賜以天子之樂,故以襃大解康。然康義為安,賜魯王禮所以安周公愛天之靈也。昭宮、穆宮、烈宮皆言康,蓋後王致祭以妥其神耳。

在他的《奇觚室吉金文述》一書中,劉氏把青銅器分成以下三十八類,即鼎、敦、尊、彝、簠、簋、卣、觶、角、觚、觥、壺、罍、盉、釜、鋘、盌、盂、爵、斝、鬲、、盤、匜、鐘、鐸、刀、劍、戈、矛、斧、劉、鑿、鎛、鈚、、匡。

編排不按朝代先後。在此書中,他依然採用傳統的文字對照法,以《說文解字》來考證銘文。尤其是在眾多拓片中出現同一個字形,對比研究這些字形是他的研究特點。

如,在對《亞鼎》銘文的考證中,劉氏把三十一件青銅器中出現的“亞”形銘文全部羅列出來,對比研究後得出了“亞”形中的銘文當為“卑”和“尊”二字的結論。雖然至今未必是定論,但是對於這類銘文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觀點。他在對《曶鼎》銘文的考證中就參考了當時流傳的其它拓本,進行了拓本的對比研究,這也顯示出他處理金文學術研究問題的精細和嚴謹。但是,劉氏對銘文的研究還沒有上升到對商周禮制的研究角度上,這實在是個遺憾。

然而,我認為劉氏的古文字學考證方法是最接近今天古文字學界流行的方法。

比如,圖像文字,宋人多解釋為“旅車”二字。劉氏直指其非,並通過對眾多類似銘文字形的考證,得出結論為:“是則即輦也。器刻凡是旅輦即是旅蓮,猶尊曰旅尊,敦曰旅敦,皆謂祭器。”此說十分精湛。

當然,作為古文字學家,劉氏的著作中大量使用生僻字和怪字之多,幾乎是古今全部金文著作之最。這一故意讓人看不懂的現象,比比皆是。因此也影響了別人對其著作的研讀。本來金文中的怪字和難字就夠多的了,現在他居然不使用通行字來著述古文字學著作,不知何故?難道說非如此不足以顯示其學問的高深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