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是如何砸开幸福金蛋,成为一名母亲的

(2017-02-17 13:17:11) 下一个

01

    当我们知道砸开了幸福金蛋的那一刻,就决定与大家分享了,分享我的幸福故事,我希望我的分享能给更多的人带来帮助。

    我和我老公都曾在国外学习工作,其间自由恋爱了6年,2013年回国的第一年我们结婚的时候都快28岁了,算是晚婚,所以做梦都希望尽快有一个宝宝,但事与愿违,虽一直努力尝试怀孕,但一直没有结果。

    直到2015年底,结婚快两年了都没有怀上宝宝,我们也开始着急了,公公婆婆虽然没说什么,但他们会对电视里的不孕不育广告特别关注,总是一笔一画地记下医院的名字和电话,偷偷塞到老公包里。

    当然了,最最受不了的是那些我叫不上名字来的七大姑八大姨,他们轮番轰炸般的问候让我这本就脆弱的心经受着一回又一回次生灾害。

    我曾遇到过一个多年不见的远亲,一见面就是直中命门,哪年结的婚?孩子多大了?当我说出还没孩子的时候,她那一脸惊愕的表情……

    这好像是中国式伦理里非常奇怪的“扎堆儿问候”情况,也就是任何一个人的轨迹都应该按照固定的模式铺展开来,比如你应该25岁左右结婚,30岁之前生个孩子……如果,这两项使命30岁之前没有完成,恭喜你,除了你在他们眼里跨界到二逼青年之列外,你的话题几近成为亲朋好友圈里的津津乐道公共话题。

   后来我对此分析过,我们的上一代很大一部分人的精神层面和见识实在是有限,但在这个礼仪大国,为了表示对你的关心,又不得不挑捡些家长里短的话题——谈航海,谈度假,甚至野营钓鱼,他们都没这个概念,又从何谈起。

02

    一边继续游走于各个家庭饭局时被当作炙手可热的话题,一边我和老公到国内多家知名医院检查,几家医院检查的结果显示:我的子宫中间有一个突起,就是纵隔双子宫,影响了怀孕。但是让我迷茫的是,各个医院的医生给出了不同的建议。有的医生建议手术切除子宫中的突起以便怀孕,另一些医生不建议手术,因为担心手术的创伤可能会影响以后的怀孕。

    到底怎么办?

   关键时刻亲姐姐帮我出了个大招(亲姐姐,啥是真爱有木有),2016年7月,她推荐了MORE Health 爱一传递的国际专家联合会诊服务,她告诉我她身边的朋友选择过爱一的服务,都得到了相当满意的效果,解决了一些在国内迟迟没有定论的问题,所以希望我也能从中受益。

   老公立即联系了MORE Health 爱一传递。MORE Health 爱一传递案例部门根据我们的情况,联系安排了加州红杉医院的首席妇产科专家Dr Loris Bluvas,考虑到我在国内就诊时医生意见各不同,MORE Health 爱一传递又就近安排了他们的中国合作专家祝亚平主任(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妇科执行主任)作为我的国内主诊医生。

    参与会诊的祝主任和Dr Bluvas 通过MORE Health 爱一传递会诊平台查看了我的病历、超声图像各种检查结果,中美医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一致推荐我进行盆腔MRI检查以确定是否是完全子宫纵隔。

    如果是完全子宫纵隔,这种情况应该手术切除纵隔,因为完全纵隔一般不易怀孕或即使怀孕也易流产或早产。

    如果是不完全纵隔,可以考虑不手术。同时,中美医生也对我和老公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回答。

    看上去只是简单的两句话,但我视之如求子符。他的意义就在于那个著名的发电机缠绕线圈理论,线圈本身不值钱,关键是知道症结出在哪儿,知道怎么缠。

    遵从会诊报告,我MRI检查显示完全纵隔。在听取了两位专家的分析和建议后,我和老公权衡了利弊,决定马上做手术。在专家的建议下,术后使用了雌激素和放置宫内导管,来减少子宫瘢痕、宫腔粘连,以维护一个健康的子宫内膜。手术一切顺利,恢复也很快。

    按照专家的建议,手术后一个月多我们开始尝试怀孕。奇迹出现:  在我做完手术后的2个多月,我就怀孕了!幸福来的太突然,我还没有反应过来,父母和老公已经欣喜若狂。接下来的3个月,按照专家的建议,我一直在补充孕激素,并经常用超声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和外观。

    现在小生命已经3个多月啦,医生说胎儿发育一切正常,让我耐心等着再过6个月就升级当妈妈啦。

    最后,趁着怀上宝宝的喜悦和激动,我要在这里记录一下,我的名字里有“爱”字,将来宝宝出生,无论男女,TA的名字里会有“一”字,这也算是我们对MORE Health 爱一传递的感恩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