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京剧小知识:鼓声里的秘密

(2016-07-14 08:34:44) 下一个

近观网友关于京剧反二黄慢板唱段里,有无鼓声击打的讨论,似乎把这个和京剧唱腔里的更鼓声难以区分,还连带牵出了一个“唱段表现得是不是夜间情景”的问题。

其实,这二者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更鼓声可以出现在任何板式里,而且永远和更锣声一前一后。并且,更鼓声的个数严格代表几更天了,不是随便打的,也不可以重复。比如,著名的老生《文昭关》一轮明月那段,和青衣《荒山泪》的谯楼上那段,都是从二更,三更,四更,一直打到五更,更鼓声和更锣声贯穿始终。而这两段唱,前者是二黄慢板,二黄原板,后转二黄摇板,二黄散板;后者则是西皮慢板,西皮原板,转西皮二六,最后以西皮摇板结束。与反二黄慢板不搭界的。(见本文末尾所附视频链接)

而反二黄慢板这个板式,正如我早前一篇博文(槐里学唱《鸳鸯冢》为痴情闪得我柔肠百转)里提到的,经常被用来表现人物临死和绝望时悲壮仓凉的情绪,所以过门里会加以大鼓击打,用来渲染舞台气氛。这种击打,无须锣声跟进,也不限于打更时的表现几更天的个数,而是始终在伴奏过门里跟随鼓板的强弱节奏而来。

从鼓师的角度来讲,此二种鼓声,鼓师击打的鼓也是不同的鼓。反二黄里用以渲染气氛时,击打的是“大鼓”,而更鼓击打的是“战鼓”。见下图。大鼓的声音浑厚,沉闷,有阴森森的气氛,而战鼓要比大鼓小很多,声音也稍高昂,短促些,更接近现实中打更用的木鱼声。

TB1zO2LHpXXXXc1XFXXXXXXXXXX_!!0-item_pic.jpg_230x230.jpgT1lThYFS0aXXXXXXXX_!!0-item_pic.jpg_230x230.jpg

同样用来渲染气氛的鼓声,还有在法场问斩时擂鼓,和战场交战时的战鼓声。这些都是用来渲染舞台气氛的手段,和剧情是不是在夜间,有没有打更,一毛钱的关系也没有。

至于有的反二黄有鼓声,有的没有,这个完全视剧情的需要,主要由导演在创腔设计时来决定。另外,由于大鼓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有时候在晚会或某些非正式场合,没有带大鼓来,也就只好忽略掉了。但舞台正式演出,一定会有大鼓声的。

在这点上,京剧和秦腔其实是一样的。我小时候,学的就是司鼓打板,师傅教的正是这些东西。故而看了网友的热烈讨论,终于忍不住梳理一下,权当立此存个照吧!

   海外原创, 版权所有, 未经作者“雨斤”同意, 请勿转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