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头山

无意邀众赏,一心追残阳
个人资料
朱头山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理想主义就是不谄媚吗?

(2017-12-17 16:53:36) 下一个

余光中去世了,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句。其中一首给孩子的诗,“孩子,我首先希望你自始至终是个理想主义者”,在社交媒体上疯传。

其中有一段:

希望你不要媚俗

你是个独立的人,无人能抹杀你的独立性

除非你向世俗妥协

要学会欣赏真,要在重重面具之下看到真

......

在形式上,我们无法与既定的世俗争斗

而在内心,我们都是自己的国王

如果你的脸上出现谄媚的笑容

我将羞愧地掩脸而去

按余光中的标准,不谄媚是理想主义者的一个重要的标准。我想这里说的谄媚,是指心里不愿意,却去刻意委屈自己做讨好谄媚的行为。但就算如此,有底气敢说一辈子从来没谄媚过的人恐怕真的不多。而且我认为,把不谄媚当作理想主义,也不是太合适的。

很难确定理想主义的定义,因为人各有志,一定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但如果一定要找一个大家都接受的定义,那就只能泛泛地说,这是一种坚持自己的理念,并不为现实所动摇的思想和行为了。


有一种情况下理想主义很容易实现。如果你的理想刚好和社会主流(或国家鼓励的)的意识一致,而且不需要特别的能力和面对激烈的竟争,象雷锋同志一样,做一颗永不变色的螺丝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听党的话,党指哪儿打哪儿....但这种理想通常不是个人独立思想的结果,而是灌输甚至愚弄的结果。而且说做螺丝钉,心里还是有当英雄的私念的。但当一个英雄有多不容易?苏联二战中死了二千七百万人,死人中获得列宁勋章的只有不到十人,大岁数人只是成了“无名英雄”啦。所以这种理想主义者,不提也罢!


理想主义的成功者通常是指那些逆着主流思想和社会制度的压制,逆着命运的洪流,坚持自己的理想最后实现了理想的人。每一个领域都有这种人。比如说希特勒,一个出身低贱命运多舛的外国人,竟然凭一己之力获得了德国的最高权力,并领导德国差不多征服了世界。而即使在面临失败时,绝大多数德国人也都追随他战斗到底。再比如张爱玲,一个低贱可怜的拖油瓶,并未受过很好的教育,平时也就写写日记。但她一写就轰动文坛,年纪轻轻再也不愁钱了.....


但是这些成功的理想主义者,就相当于lottery 的得奖者。每天都能听到世界上有人得奖,但要算算得奖率,得奖的机率比被车撞死的机率还要小。有人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这没错,但历史是由英雄代表的,文明也如此。如今传世的知识和思想,都是那些成功的理想主义者的作品,它们卓而不范,深遂隽永,曾经是叛逆的产物而后又石化成了经典!


世界上的教育体系归根结底只有两种。一种是愚民教育,用一种思想格式化所有受教育者,剥夺他们自由思想的能力和机会。所有政教合一的宗教(中世纪的欧洲,一些伊斯兰国家,一些邪教...),个人崇拜(斯大林时代的苏联,毛时代的中国,北朝鲜和新时代...)都是愚民教育的例子。这种体系教育出来的人,幸福感强,听天由命,就算有痛苦也麻木了。当然当他们接触到新思想新事物时也会非常痛苦,朝鲜的金贤姬受过刻骨铭心的的洗脑,但一见到韩国平常人家有电话机就崩溃了,就是一例。


另一种就是用人类最优秀的文化结晶来教育,培养受教育者,这是一种精英教育。大多数的国家,包括中国,实行的都是形形色色的精英教育。遗憾的是,那些施教用的作品和思想都是大浪淘沙的天才之作,而受教育者大多为芸芸众生。最后只有一部分完成得了高等教育,而其中能深领决定个人素养的人文教育精华的更少之又少。这些最后在精英教育下学成的人,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不免有点心比天高,视左右为俗人。但他们并不能一踌而就践精英之位,在很长时间内要讨“俗人”的好,但心中视之为献媚,常常内心痛苦万分。


这是个结构性的问题。不能以此指责精英教育,而那种企图重返愚民教育的努力最后将会被历史证明是徒劳的。但象余诗中视之为恶习,倒也大可不必。正常人脑具有辩别现实与理想的能力,也具有调节平衡行为意识的能力。如a片中以大战三百合起,现实中大多十几合交枪,也没谁为此羞愧自裁。警匪片中飞车走崖不死之身,现实中从车中飞身而出还能活的也是少之又少,反正我是没见过。


理想主义有点很好,对内增强自身精神感受,对外装装逼。但不要太当真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