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開心

尽兴无遗憾,幸福事业家
个人资料
尤其开心USA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愤怒,同情,关怀(如涉隐私纯属巧合)

(2022-05-28 09:25:01) 下一个

 想幸福要和幸福的人在一起,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就要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简单说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人生的起点其实无法选择,所谓的公平,只是对于“选择”两个字的假释,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公平。

公平,是拥有话语权的一方不留痕迹释放权利,才会产生的选择性的文明高度。但,在很多情况下用人类的智慧确实难以分辨,所以我们敬拜上帝,敬畏自然,永远不放弃寻求解脱方案,也许那就是所谓的真理。

案例1. 

德州枪击案,18岁的青年用枪支打伤祖母,之后驾车离开,到一处小学“可怕地,难以理解地”开枪射杀。这拆卸下来肯定有很多细节问题推倒,但作为父母第一次时间想到的是,为什么会打伤祖母,这孩子的爸爸妈妈呢?不用推理也知道,这孩子家庭出了问题。

18岁的男孩儿心智还不成熟,与社会的积怨能有多深?即便整起案件充满各种巧合与细节,越来越多的信息暴露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一场意外,但从枪手个人的角度,如果多一些关怀,这些是完全不该发生的行为。一个缺爱的孩子,原本应该同情,但想想那些完全无法反抗的反锁在教室的孩子和老师,当时的恐惧与无助,除了愤怒还是力愤怒。

我不晓得有多少人看到这则新闻能够很快略过,但我两天来完全无法释怀。我每天与10岁的孩子打交道,知道他们机智,勇敢,具备独立和法抗能力,也具备团队工作彼此互助能力。我们团队里18岁的孩子和10岁的孩子一起玩耍时,18岁的孩子就是让小孩子们心甘情愿追随的导师,那种人类小孩子对大孩子的追随与听话是天生的。

事情发生在美墨边境,西裔为主的小学校,我在疫情前刚好到边境墨西哥那一侧做过义工。那里8~10岁的孩子也许没有美国这样丰富的物质,没有很好的医疗,但同样有洁净的双眼,天真可爱的游戏,欢乐的生活。那里也有很多父母同样想要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希望送孩子去教会与外界连接。

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家庭,社区,社会大环境的共同陪伴与守护。枪手可恨,他错了社会法治会教育他,但这次陪葬的是小学整个班级的师生,这教育代价也太大。就算有幸存者,在屠杀中幸存的孩子,未来心里会有怎样的变化谁能预测呢?

往大了说是社会大环境出问题,是控枪的问题,警察的问题,借机谈论的都是控枪的问题。但,最最根源的问题难道不是这孩子的家庭教育出问题?后来新闻爆出,果然,这孩子是在缺爱的环境长大。

案例2:

我都不晓得这算不算案例。某小学一个低年级的孩子一直纠缠高年级的孩子,甚至想控制高年级的孩子。高年级的孩子起初只是觉得喜欢自己,想和自己做朋友。但这低年级的孩子对高年级的同学和所有要好的同学宣布自己是她最好的朋友,下课就跨年级来找,凡事都要干涉,十足占有。小学生通常按年龄组玩儿,但这低年龄组的孩子越界过度纠缠,让高年级的小孩无法拒绝,也无力拒绝,无法与自己同龄人尽情玩耍,非常苦恼。和家长交流后,适当控制,但在都不转学的情况下基本没有办法摆脱困境。

因为孩子小,不能说小孩子霸凌大孩子,善良的思路是小孩子喜欢大孩子,羡慕大孩子的生活,所以要一直粘着。但大胆地向大孩子的朋友宣布自己才是她最好的朋友,这种情形非常罕见。

后来一步步剖析下去,果然,孩子缺爱。父母配合出问题,导致孩子心理标准无法适从。母亲还要求孩子一起欺骗爸爸,并在欺骗成功时给予赞赏。

案例3:

同样的低幼年级发生的事。小A和小D的父母是同学,上小学后俩孩子在一个班,小D很聪明伶俐,是班长。小A家庭非常幸福,小A邀请小D到家里玩儿,感受到来自父母和家庭的和谐与关爱,尤其非常喜欢小A的各种小文具和小东西。俩人上学后,小D开始问小A借东西,小A借了几次不想借就拒绝。拒绝的次数多了,小D用班长的权利让其他同学一起不理小A,后来逐渐演变成谁理小A也会被大家排斥。

在遭受全班同学排斥后的小A变得闷闷不乐不开心。自己看到关于心理疾病的书籍,询问父母自己是否心理不健康,引起父母注意。一起去找班主任和校长。班主任找两个孩子谈话了事。家长见问题得不到缓解,找校长。校长找来班主任核实,批评班主任,答应下学期调班。显然短期内仍然无法缓解小孩子的困境。最终孩子家长决定给孩子转学。

追踪下去,小D父母处于离异边缘,谁都不管不顾孩子,处于无关爱的状态。想要好看的文具这类小小要求无法满足,变相朝周边人伸手遭到拒绝,开始启动幼小的智慧实施报复。

案例4. 下面是成年组的案例

男孩子的发泄方式通常是暴力,幼小的孩子是校园气压与霸凌,但成年人的很多问题得不到发泄就会演变成内伤,变相爆发。

疫情过去两年,我身边爆出无数妇科病,乳腺癌和子宫癌尤其多发。去年一位女生准备要孩子发现子宫癌四期去世,家属停职日夜陪护,所在教会照看祷告,未能挽留住生命。还一位不肯体检和就医,后来被身边人发现强制就医,后确诊乳腺癌晚期,就医及时侥幸生还。一个子宫癌,一个乳腺癌,隐私的疾病下家属和身边人没有发现的义务,但陪护救治是免不了的。大家第一反应一定是同情医患,但了解原委和目睹触目惊心的现场之后,我看到的是陪护者的创伤面积巨大,更加需要关怀。

幼小的孩子未能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是父母家庭,社区,社会的责任,但健康的成年人有自我纠错能力,完善自己的能力,都会好好爱护自己。除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还要对自己的心理健康负责任。有病就医,无病预防,健康身体,享受生活。

因为没有好好爱护自己,身边的人需要放弃自己的日常生活,来日夜监护,做未知的无法预料的,遥遥无期的一切付出,甚至要放弃工作和事业,活下来是陪护,死去了就是陪葬。这根本就是折磨。文明社会,对医患会有各种照顾与保护,但这些陪伴者,对于陪伴者,很可能医患自己也会情不自禁地给予陪伴者变相的欺压与霸凌,甚至可能是带着玫瑰色微笑的冷暴力与精神霸凌。

谁都知道医患是弱势群体,面对弱势群体大家第一反应是同情,我也一样。做为普通人当我了解触目惊心的原委后,陪伴着流泪,但再也无法同情医患,而只能去同情陪护者。不能说陪护者无辜,但显然陪护者未来要做出更多牺牲,牺牲很多精力,财力,还有很多无法预知的付出。

(昨天刚又知道一位乳房切除,短期内需要回岗工作。这里提醒女生们,无论出于什么,好好爱自己先。30岁以上怀孕从自身健康考虑要先预设留下孩子。人生很长,现在养儿不为防老。生孩子是权利,育儿是甜蜜的“负担”。乳腺与子宫是40岁以上女性体检时的年检项目,如果不是恶性和遗传性疾病,在正常生育的情况下发生概率要低很多。即便意外发生,定期年检,没能预防,早期发现大部分可以得到医治。)

也许愤怒是发泄的渠道,但同情绝不是可口的解药,关怀也不能治愈受伤的心灵。

我们能做什么?从出生到死亡,都先要学会好好爱自己。爱,不是教你自私;坏,也不是教你去害人。要学会爱自己,就是爱家人;珍惜自己,就是珍惜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如果那个年轻的枪手,好好爱自己,觉得自己可爱,觉得未来充满希望,就算肾上腺素激升,有发泄渠道,哪里会想起去持枪伤害祖母自己的家人,射杀无辜的小孩;如果那些幼小的孩子知道怎样好好爱自己,及时得到家人和身边人的赞美与关爱,他们哪里会需要欺压和霸凌显示自己的存在与强势;如果那些给身边人带来巨大伤痛和麻烦的医患好好爱自己,又哪里会在爱与陪伴的遮掩,甚至谎言下,给健康的人群带来巨大的折磨?

每个人都要好好记得,爱自己,就是爱家人。

我不认为单亲是孩子心里不健康的理由,单亲的家庭也可以培养健康的孩子,只是要付出更多,更加细致,得到应用的社会资源要更多。家庭关系分为夫妻关系,父母双方与子女关系,子女之间的关系。夫妻关系是成年人之间的问题,父母子女是成年人和未成年时期开始建立的关系。为人父母,都要和子女长期建立良好关系,教会孩子什么是爱,怎样爱自己,通过什么样的途径释放情绪与表达(比如婴儿饿了困了会哭)。之后才是学习生存技能与知识,创造更好的生活。要教会子女活着,从爱自己开始!

想让自己被公平对待,唯一的选项就是好好爱自己。让自己生活在确定的爱与被爱的环境里,而不是被动地给予愤怒,同情或者被关怀的边缘和境地。

5/28/2022 

[ 打印 ]
阅读 ()评论 (9)
评论
尤其开心US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林凡_圣路易' 的评论 : 是呢~美国有基本的物质保障,也有基本的对人尊重的保障,互联网可能是一部分原因,但最重要的还是身边环境的影响。即便再恶劣,都很难想象在现代文明社会发生屠杀无辜小学生这样的事
尤其开心US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是呢,难以想象,无法释怀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年轻凶手多半可以从家庭环境上找到原因,只可怜那些无辜的孩子们!
林凡_圣路易 回复 悄悄话 关爱,比物质的东西更重要!赞
尤其开心US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ivinghere' 的评论 : 爱和被爱都是奢侈品。可爱,对于有些人与生俱来,做可爱的人对于有些人比做富豪还艰难
尤其开心US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山高水阔' 的评论 : 物质的享用很有限,当物质满足日常需求之后,再丰富的物质也弥补不了心灵的空虚。任何人的物质追求再无止境都有上限,但内心的充实和满足在另一个维度带给人更强壮的安定感
livinghere 回复 悄悄话 讲的非常有道路。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山高水阔 回复 悄悄话 讲得很有道理. 教育和关爱,比物质的东西更重要.
尤其开心USA 回复 悄悄话 面对癌症患者,大家第一反应一定是同情医患,但了解原委和目睹触目惊心的现场之后,我们的教育让我们感受的应该是患者面对疼痛与疾病顽强的求生欲,多励志!但有时感受到的恰恰是疾病掩护下患者的自私,看到的反而是陪护者的创伤面积巨大,更加需要关怀。这些癌症患者已成为显性社会问题,因此有各种渠道和社会资源得以照看。陪护者的问题是隐性社会问题,更需要心理建设与关怀。

平移到枪击案,造事者要么可恨要么可怜,愤恨的情绪总会过去。遭受最大不幸的是无辜的受害者和家属,但不止如此,还有因意外而活着承受一切不幸后果的健康人群。健康社会,因系统的完善而具备自愈能力和纠错能力,这时而是漫长的过程,也可能是进化,但无论如何不可能是无动于衷。
登录后才可评论.